【核心素养】2.1 大气层 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2.1 大气层 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03 07:55:19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1 大气层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科学思维:通过知识类比,得到研究空气流动的方法通过作图分析,归纳空气流动的特点通过自学读图,独立分析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通过模型建构,认识气球大气层的特点。
探究实践:用实验推理的方法学习对流形成的原因和对流层的特点通过活动总结对流运动的方向及特点,探究对流运动的形成原因。
态度责任:树立实验求真的思想,培养实验解决问题的意识;认识大气层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大气的意识。
01 大气的温度
1.(2023八上·长兴月考)如果没有大气层、下列现象不可能在地球上发生的是(  )
A.地球上都是陨石坑 B.天空变成黑色
C.紫外线辐射过强,生物死亡 D.出现雨雪天气
2.地球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
A.大气的厚度 B.大气的质量
C.大气的比热容 D.大气的温度、密度等
02 大气的分层
1.(2022八上·平阳月考)下图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是关于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之间的连线,其中正确的是(  )
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对流层——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
③图中B层——航天飞船活动的主要空间
④图中B层——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2023八上·嘉兴期末)“大气河”是大气中狭长而强劲的水汽输送带,其水汽含量与气温密切相关,对极端降水有着重要影响。“大气河”现象发生在大气层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03 对流层
1.(2023八上·滨江期中)小明利用对流管研究水的对流现象。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右下端,看到水的流动方向为(  )
A. B. C. D.
2.(2023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有关对流层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在赤道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两极地区则增大到17-18千米
B.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C.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1.2024年4月15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该火箭升空时,首先穿过的是大气层的(  )
A.电离层 B.平流层 C.散逸层 D.对流层
2.作为航天大国,我国的火箭发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火箭在发射升空过程中首先经过大气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外层
3.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我国空间站成功对接,神州十七号宇航员和太空站里神州十六号宇航员在高度约为400千米的中国太空站成功会师。根据如表大气层的分层,中国太空站是在大气的(  )
层序 高度
对流层 0-17千米
平流层 17-55千米
中间层 55-85千米
暖层 85-500千米
外层 >500千米
A.外层 B.暖层 C.中间层 D.平流层
4.在近地面,大气的对流运动正确的是(  )
A. B. C. D.
5.关于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少
B.平流层集中了地球约的大气质量
C.对流层大气平稳利于大型飞机飞行
D.平流层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
6.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火箭升空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暖层 B.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暖层
C.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 D.中间层、对流层、平流层、暖层
7.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中,错误的是(  )
A.对流层在两极地区厚度比赤道薄
B.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层
C.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地球上即使没有大气,火山喷发现象也依然存在
8.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层位于①
B.②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C.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③
D.②中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
9.地球大气对流层厚度的大小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因此,对流层的厚度存在明显的纬度差异。据此回答:一架飞机保持12千米的高度从赤道上空飞往北极上空,飞行员途中的感受是(  )
A.一直平衡 B.一直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平衡飞行 D.先平衡飞行,后上下颠簸
10.2023年6月4日6时30分许,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时要穿越地球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
B.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返回舱返回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11.下列关于对流层描述错误的是(  )
①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②不同地表的对流层高度是一样的
③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水平运动
④对流层集中了一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⑤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航天事业进入了新阶段。返回舱返回时要穿越地球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
B.若没有平流层,人类所要接收的紫外线会大大增加,患皮肤病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C.地球上主要的云、雨、雪、风等天气变化都是在对流层中发生
D.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水平高度上的变化
13.在大气的对流层中,若暖空气覆盖在较冷的空气上面,就会形成逆温现象,会使大气污染物不易发散,从而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下列哪一图线可描述此现象?(  )
A. B. C. D.
14.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层占了大气质量的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气
B.②层的下方有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C.③层风平浪静,适合飞机飞行
D.④层其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15.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装满水的回形玻璃管做对流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A点加热,液体会发生对流,液体按顺时针方向流动
B.如果在D点加热,液体会发生对流,液体按逆时针方向流动
C.如果在B点放冰块,液体会发生对流,液体按逆时针方向流动
D.如果在C点放冰块,液体会发生对流,液体按顺时针方向流动
16.观察下面的图像,并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如果在处加热,则回形管中的红墨水将向 (填“左”或“右”)运动。由此推测,夏天的房间内安装空调时,应将空调按在房间的 (填“上端”或“下端”)。
(2)图乙,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大气的 层。(填序号)
17.空气的对流运动是怎样形成的?
(1)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的一端,如图甲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管内的水 流动,该实验能类比空气的对流;
(2)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或其他玻璃器m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如图乙所示。可观察到线香的烟先 ,然后向四周疏散,最后下沉;
(3)根据图甲、图乙的实验结果,在图丙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18.读下列大气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 层,该层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 。
(2)大型客机主要在 飞行。
(3)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多发生在 层。
其原因有 。
①该层空气有显著的对流运动
②该层空气上面气温高,下层气温低
③该层集中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④该层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
(4)水循环中,海洋上空气的大气水会输送到陆地上空,这一输送过程发生在 层(填字母)。
19.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点燃后扣上一只大烧杯。
(1)下列有关本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可观察到线香的烟往上弥漫
B.此实验说明只要是不透明的物体(如烟)都会往上升
C.实验中观察到的就是对流层的对流现象
D.此实验的现象与烧水时的对流现象原理相同
(2)请根据此现象解释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 。
(3)请想象一下,如果对流层中的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与现在的相反,地球上可能会有怎样的变化?请写出一个: 。
20.科学课上,老师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支点燃的小蜡烛放入玻璃连通器(如图)左边支管的底部,小蜡烛正常燃烧。而当老师把右边支管口堵住时,小蜡烛很快熄灭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具体原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1 大气层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科学思维:通过知识类比,得到研究空气流动的方法通过作图分析,归纳空气流动的特点通过自学读图,独立分析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通过模型建构,认识气球大气层的特点。
探究实践:用实验推理的方法学习对流形成的原因和对流层的特点通过活动总结对流运动的方向及特点,探究对流运动的形成原因。
态度责任:树立实验求真的思想,培养实验解决问题的意识;认识大气层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大气的意识。
01 大气的温度
1.(2023八上·长兴月考)如果没有大气层、下列现象不可能在地球上发生的是(  )
A.地球上都是陨石坑 B.天空变成黑色
C.紫外线辐射过强,生物死亡 D.出现雨雪天气
【答案】D
【解析】【分析】 地球表面有着一层1000千米左右的大气层,这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乃至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正是在大气层的作用之下,地球才会有了氧气,地面的温度也可以保持在合适的范围之内。 当太阳光照射地球的时候,大气会吸收反射一部分,让太阳的能量减弱一部分。 而太阳辐射的强度实际上是跟随着大气层的变化有所不同。 白天时候,太阳照射在地面上,大气让太阳的能量均匀扩散开来,地面的温度也就不会大起大落,会比较均匀同时比较缓慢的逐渐升高。
【解答】大气层对地球有保护作用,没有大气层,地球上都是陨石坑,没有天空,天空会变成黑色,紫外线辐射过强,生物死亡;并且不会出现雨雪天气;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D.
2.地球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
A.大气的厚度 B.大气的质量
C.大气的比热容 D.大气的温度、密度等
【答案】D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铅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解答】 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故选D。
02 大气的分层
1.(2022八上·平阳月考)下图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是关于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之间的连线,其中正确的是(  )
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对流层——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
③图中B层——航天飞船活动的主要空间
④图中B层——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分析】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 -84~2500℃之间。从地表上升到约 12 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
升而下降 ;从 12 千米上升到 55 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从 55 千米上升到 85 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85 千米以上,大气温度又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 8 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 17~18 千米。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解答】图中A近地面属于对流层,B是属于平流层,C是中间层,D是暖层·和外层,①对流层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正确说法;②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说法正确;③B层是平流层,主要是飞机活动的空间,飞船活动在外层,说法错误;④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④说法错误,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2.(2023八上·嘉兴期末)“大气河”是大气中狭长而强劲的水汽输送带,其水汽含量与气温密切相关,对极端降水有着重要影响。“大气河”现象发生在大气层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答案】A
【解析】【分析】对流层中最显著的现象是对流运动,有复杂多变的天气变化,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是下降的;平流层中集中了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减少皮肤癌额患病率;中间层是流星消失的这一层;暖层是无线电短波通讯的一层;
【解答】对流层集中力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所以“大气河”现象发生在大气层的对流层;
故答案为:A.
03 对流层
1.(2023八上·滨江期中)小明利用对流管研究水的对流现象。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右下端,看到水的流动方向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对流运动中,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解答】 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右下端, 右下端的热水上升,呈现逆时针方向流动.
故答案为:B.
2.(2023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有关对流层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在赤道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两极地区则增大到17-18千米
B.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C.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答案】A
【解析】【分析】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也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层的3/4,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解答】A、对流层的厚度应该是两极薄,赤道厚,故A错误;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又因为有大量的大气和水汽,所以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BCD正确。故选A。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B A C B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B C B
1.D
【详解】火箭发射升空时,从地面向上,依次通过的大气层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包括电离层和外逸层)、外层大气,再向上,就是宇宙空间了,因此首先穿过的是大气层的对流层,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地球上的大气从近地面垂直向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所以运载火箭在发射升空过程中首先经过大气层中的对流层。故选A。
3.B
【详解】神州十七号宇航员和太空站里神州十六号宇航员在高度约为400千米的中国太空站成功会师,对应暖层,B正确;外层高度大于500千米,中间层高度位于55-85千米,平流层高度位于17-55千米,A C D错误;故选B。
4.B
【详解】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详解】对流层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在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千米,即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A正确;大气质量主要在对流层,B错误;平流层大气平稳利于大型飞机飞行,C错误;对流层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D错误。故选A。
【点睛】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能见度高,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人造卫星等在此运行。
6.C
【详解】火箭升空过程中,从地面到高空,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故C正确。
7.B
【详解】对流层的厚度会因纬度不同而不同,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可达 17 ~18千米;高纬度地区,受热少,对流运动弱,对流层厚度仅8~9千米,所以在两极地区厚度比赤道薄,A正确; 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B错误;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对流明显,C正确;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的结果,与大气的存在与否没有关系,地球上即使没有大气,火山喷发现象也依然存在,D正确。故选B。
8.C
【详解】臭氧层位于②平流层,A错误;③对流层的显著特点,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的对流,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错误,C正确;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等特征,大气自下而上分为③对流层、②平流层和①高层大气。高层大气中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D错误。故选C。
9.C
【详解】对流层大气的厚度存在明显的纬度差异,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飞机保持12千米的高度从赤道上空飞往北极上空,是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而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比较平稳,故行员途中的感受是先上下颠簸,后平稳飞行。对流层大气的厚度存在明显的纬度差异,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飞机保持12千米的高度从赤道上空飞往北极上空,是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而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比较平稳,故行员途中的感受是先上下颠簸,后平稳飞行。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D
【详解】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A对;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对;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C对;返回器返回地球时由外到内依次经过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D错;结合题意,故选D。
11.D
【详解】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它同时是地球大气层里密度最高的一层,它蕴含了整个大气层约75%的质量,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热源,故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①错误;不同地表的对流层高度是不一样的,②错误;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错误;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④错误;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⑤正确。故选D。
12.D
【详解】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 ,故A正确。若没有平流层,人类所要接收的紫外线会大大增加,患皮肤病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故B正确。地球上主要的云、雨、雪、风等天气变化都是在对流层中发生,故C正确。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高度上的变化,故D错误。故选D。
13.B
【详解】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家学家称之为“逆温”,它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我们城乡上空,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动,越积越多,空气污染势必加重,可以描述这一现象的为图B。
故选B。
14.C
【详解】A.读图可知,①为对流层,它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占了大气质量的和几乎全部的水汽,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积聚在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的气体是臭氧层,B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③为中间层,平流层大气随高度升高气温上升,气温上热下冷,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C错误,符合题意;
D.④层叫暖层,其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B
【详解】A.如果在A点加热,因为液体加热之后会膨胀,但是A点液体已经在上方,所以不会发生对流,故A说法错误。
B.如果在D点加热,因为液体加热之后会膨胀,这样单位体积的液体会变少,密度变小,上升,一边温度低,密度大的液体过来补充,从而使管中液体沿逆时针流动,故B说法正确。
C.如果在B点放冰块,液体遇冷收缩,液体密度变大,导致液体向下运动,从而使管中液体沿顺时针流动,故C说法错误。
D.如果在C点放冰块,液体遇冷收缩,液体密度变大,但是因为C点液体已经在下方,所以不会发生对流,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16. 右 上端 ③
【详解】(1)[1]如果在C处加热,水受热膨胀沿着CB向上运动,推动红墨水向右运动。
[2]夏天的房间内安装空调时,应将空调按在房间的上端,房间上部的空气受冷密度增大,使冷气流下沉,使整个房间凉快起来。
(2)[3]天气现象一般发生在大气层的对流层,对流层中聚集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以及绝大部分水汽,又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因此主要的天气现象和过程如寒潮、台风、雷雨、闪电等都发生在这一层,即图中③层。
17. 逆时针 上升
【详解】(1)[1]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的一端,对流管内的水受热膨胀上升,可以看到水沿逆时针方向流动。
(2)[2]点燃一段线香,香处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如果把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或其他玻璃器皿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可以看到烟往上运动,达到一定高度向四周弥漫。
(3)[3]根据上面两个活动,能得出水和空气的对流运动规律,即加热时,空气受热,密度减小,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如下图
18. 对流 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平流 对流 ①③ A
【详解】(1)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图中A代表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2)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适合大型客机飞行。
(3)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原因是①该层空气有显著的对流运动、③该层集中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4)水循环中,海洋上空气的大气水会输送到陆地上空,该过程发生在对流层,即A。
19. AD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1)[1]AD.点燃线香,可观察到烟往上弥漫,这是由于线香燃烧使烧杯内下层空气受热上升,并使杯内空气产生对流运动,可见此现象与烧水的对流现象本质原因是相同的,故AD正确;
B.不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总是上升的,比如墙壁是不透明的物体,不会往上升,故B错误;
C.对流层的对流现象,其温度变化不是通过热辐射来实现的,其温度变化与海拔高度有关,故C错误。
故选AD。
(2)[2]冷藏室的上部的空气比下部的高,冷凝管装上面可以及时把温度较高的空气冷却,并且下沉将底部的冷空气换上来。
(3)[3]对流层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雨、雾都发生在对流层,如果对流层中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与现在的相反,地球上可能会出现天气现象,比如下雨。
20.见解析
【详解】小蜡烛正常燃烧时,左边支管的空气由于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热空气上升,右边支管的冷空气密度较大,下降,对左边支管中的空气进行补充,这样就形成了右边空气向左边空气流动的空气对流。而当老师把右边支管口堵住时,空气对流停止,左边空气得不到补充,无法支持蜡烛燃烧,所以蜡烛熄灭。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