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图(第2课时等高线课件18张)-七年级地理上册新教材同步课件(粤人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1.2地图(第2课时等高线课件18张)-七年级地理上册新教材同步课件(粤人版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04 14:1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二节 地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
地球表面有高山、低地,这种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
地形图的判读

1.图中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
2.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甲1500m
乙地500m
1000m
1、海拔与相对高度
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作海拔,也称绝对高度
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作相对高度。
2.等高线、等高距、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成的线,叫作等高线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叫作等高距。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依次连成的线,叫作等深线
结论:
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稀疏
密集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识别山体部位
山顶
山顶
鞍部
山脊
山谷
陡崖
(1)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
山峰
山峰:
等高线闭合,数值由中间向四周减少
鞍部
鞍部
鞍部:
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两两相等
山谷
山谷: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较大处凸出。

山脊
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较小处凸出。

陡崖:
几条不同的等高线重叠。
陡崖

山顶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判断数字代表的山体部位
(2)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登山:沿坡度较缓,即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攀登更省力。
露营:缓坡,无地质灾害隐患处
a和b登山路线更省力的是?
②和③更适合露营的是?
山谷和山脊哪一个更容易形成河流?
结论:山谷易形成河流
山脊易形成河流分水岭
山脊
山谷
山谷
①、②可能会发育称为河流的是?
位于陡崖处可开展瀑布景观、栈道、及蹦极、攀岩等活动
修路:选缓坡,即接近与等高线平行的地方,可降低施工成本与难度。
修路应该选择③还是④?
5.分层设色地形图
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海拔越低的平原,颜色越深;
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黄色表示,海拔越高,颜色越深;
海洋、湖泊、水库一般用蓝色表示,水越深,颜色越深;
积雪、冰川一般用白色表示
课堂小结
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高距、等深线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山体五部位
山峰
等高线地形图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实际生活、生产应用
分层设色地形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