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春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朗 润(rùn) 稀 疏(shū) 水涨船高(zhàng)
B.抖 擞(sǒu)黄 晕(yùn) 捉迷 藏(cáng)
C.应 和(hé) 蓑衣(suō) 戴着 笠(lì)
D.撑伞(zhǎng)酝 酿(niàng) 欣欣然(xīn)
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黄叶被风吹起,我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C.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3.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句话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拟人、排比 B.比喻、夸张 C.拟人、对偶 D.比喻、排比
4. “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在《春》中主要描绘了什么?
A.春天的风 B.夏天的雨 C.秋天的叶 D.冬天的雪
5. 下列哪项不是《春》中描述的画面?
A.春风图 B.春雨图 C.春雪图 D.春花图
6. 《春》一文的作者是谁?
A.老舍 B.朱自清 C.茅盾 D.冰心
二、填空题
7. 解释下列词语。
(1)欣欣然: 。
(2)赶趟儿: 。
(3)酝酿: 。
(4)呼朋引伴: 。
(5)花枝招展: 。
三、语言表达
8.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古诗词名句。
我爱春天,在桃红柳绿的江南,感受“ , ”的勃勃生机;我爱夏天, 在碧波荡漾的荷塘, 享受“ , ”的无限乐趣。
9.《春》(朱自清)这篇文章结尾的三段文字运用三个比喻高度赞美了春的新、美、力,请你以“春天”为同一本体,也写出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来赞美春天。70字以上。
四、综合性学习
10.文学社开展以“春天在哪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和社团朋友们一起去寻觅春天的脚步。
(1)【活动设计】社长围绕“春天在哪里”的主题,已经设计出活动一,请你设计活动二。
活动一:展示图片,描绘春天
活动二:
(2)【春天在古诗词中】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春景的一项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春天在多彩自然中】请根据示例,选择恰当的事物,仿写一个体现“自然中的春天”的句子。
示例: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春》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11.这段文字主要描绘了春天的什么景象?
1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六、写作题
13.模仿《春》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一段描写夏天景色的文字,不少于 200 字。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分析】A. 水涨船高(zhàng) ——(zhǎng)
B.正确。
C. 应 和(hé) ——(hè)
D. 撑伞(zhǎng) ——(chēng)
故答案为:B
2.【答案】A
【解析】A项中“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人格化,生动形象。
B项中“黄蝴蝶”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黄叶”,喻体是“黄蝴蝶” ,比喻词是“像”,生动形象。
C项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春雨”,喻体是“牛毛”、“花针”、“细丝”, 比喻词是“像”,生动形象。
D项中“春天像小姑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春天”,喻体是“小姑娘”, 比喻词是“像”,生动形象。
故答案为:A
3.【答案】A
【解析】“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是一个明显的拟人手法,因为“脸红”通常用于描述人的情感反应,而这里却用来形容太阳,赋予了太阳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分句结构相似,语气一致,都在描述春天的景象,且意思也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因此也运用了排比手法。
故答案为:A
4.【答案】A
【解析】【分析】A.春天的风 “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直接描述了风的特点。其中,“吹面不寒”说明了风是温和的,不带有寒意,这符合春天风的特点。而“杨柳风”则进一步用杨柳来比喻或象征春天的风,因为杨柳在春天发芽生长,与春天的气息紧密相连。因此,这个选项与题干中的描述高度吻合;
B.夏天的雨 这句话并没有提到雨,也没有与夏天或雨相关的任何暗示。所以,这个选项与题干不符;C.秋天的叶 同样,这句话中并未涉及秋天的叶子或与之相关的描述。因此,这个选项也不符合题干的描述;
D.冬天的雪 “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不寒”二字明确否定了寒意,而冬天的雪显然与温暖、无寒意的风相反。所以,这个选项同样不符合题干的描述。
故答案为:A
5.【答案】C
【解析】【分析】朱自清在《春》中为我们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几幅画面。《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
故答案为:C
6.【答案】B
【解析】【分析】A.老舍—— 他是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以其独特的北京背景和对小人物的细腻刻画而著名。但他的代表作包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并不包括《春》。
B.朱自清——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以散文创作著称。其中,《春》就是他的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以其清新的文笔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C.茅盾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对人物复杂性格的刻画而著名。但他的代表作包括《子夜》、《林家铺子》等,并不包括《春》。
D.冰心——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女作家,以儿童文学作品和散文为主。她的作品以清新、自然、细腻见长,但她的代表作中并不包括《春》。
故答案为:B
7.【答案】(1)欣欣然:高兴的样子。
(2)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3)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4)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5)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解析】 1. 欣欣然: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人心情愉悦、舒畅的状态,仿佛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喜悦。在文学作品中,它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人们或自然界生物都展现出高兴、欣然接受新生命和新开始的样子。 2. 赶趟儿:原意是指时间或事物来得及、不落后。在文学语境中,特别是在描绘春天的花卉盛开时,这个词被赋予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意义,指众多果树或花卉仿佛都在争分夺秒地竞相开花,生怕错过了春天的美好时光,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竞相绽放的画面。3. 酝酿:原本指造酒过程中原料发酵的过程,是缓慢而逐渐积累的过程。在文学中,这个词被用来形容空气中各种气息(如花香、草香等)逐渐浓郁、交织在一起的状态,就像酒在发酵过程中香味逐渐增强一样,给人以深刻的感官体验。 4. 呼朋引伴:字面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常用于描述人们或动物之间友好互动、相互召唤的场景,展现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它也可以用来比喻某种活动或情感的吸引力,使得人们或生物纷纷聚集在一起。 5. 花枝招展:原意是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光彩照人。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不仅限于描述女性,有时也用于形容春天里花卉盛开、色彩缤纷、引人注目的景象。它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大自然中万物竞相展示自己美丽的情景。
故答案为:①高兴的样子。②原意是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③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④呼唤朋友,招引同伴。⑤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8.【答案】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啼 、 碧 、 映 ”
故答案为: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9.【答案】示例一:春天,似一位所向披靡的勇士,站在季节的巅峰,吹响了希冀的号角,大地倏然间从睡梦中苏醒。春天,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把晶莹的甘霖洒下,将孕育一冬的生命,缀满树干的枝丫。春天,似一位技艺超群的魔术师,眨眼间呵一口气,让裸露的山川和房前屋后,披上了华丽的新装。
示例二:春天是一只抽屉,她封闭着我年少的心事,我要打开春天寻找真诚。春天是一架梯子,她连接着我缤纷的梦想,我要把春天扛在肩上。春天是一只小猫,她挑逗着我无穷的快乐,我要把春天搂在怀里。
【解析】以春天为主,用上比喻,写排比句即可。如春天是小姑娘,绽开了笑脸,让我们心情舒畅。春天是小伙子,展示着力量,让我们感慨不已。春天是小宝宝,代表了生机,让我们震惊不已。语言合理得体即可。
故答案为:春天,似一位所向披靡的勇士,站在季节的巅峰,吹响了希冀的号角,大地倏然间从睡梦中苏醒。春天,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把晶莹的甘霖洒下,将孕育一冬的生命,缀满树干的枝丫。春天,似一位技艺超群的魔术师,眨眼间呵一口气,让裸露的山川和房前屋后,披上了华丽的新装。
或者:春天是一只抽屉,她封闭着我年少的心事,我要打开春天寻找真诚。春天是一架梯子,她连接着我缤纷的梦想,我要把春天扛在肩上。春天是一只小猫,她挑逗着我无穷的快乐,我要把春天搂在怀里。
10.【答案】(1)讲述故事,赞美春天
(2)D
(3)从柳树的发芽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声音。
【解析】
(1)围绕“春天在哪里”的活动主题,形式设计切实可行即可。
(2)项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将雪花突降比作梨花盛开,写的是冬雪。
(3)选择体现春天的事物,运用拟人的手法仿照例句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⑴ 讲述故事,赞美春天
⑵D
⑶ 从柳树的发芽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声音。
【答案】11.这段文字主要描绘了春天小草生机勃勃的景象。
1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偷偷”“钻”等词语,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和动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草在春天里悄然生长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解答时既要注意文段的内容,也要结合景物描写的语段在文章中的位置。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11.通过“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等描述,生动地展现了小草在春天中的蓬勃生长和鲜艳色彩,同时,也描绘了人们在草地上活动的欢乐场景,进一步突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描绘了春天里小草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
故答案为:这段文字主要描绘了春天小草生机勃勃的景象。
12.“偷偷”和“钻”这两个词赋予了小草以人的动作和情态,使小草仿佛具有了生命和意识,能够悄悄地、努力地从土中生长出来。拟人手法使得小草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小草生长的力量和生命力。通过拟人手法,作者表达了对小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传达了春天的喜悦和生机。读者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受到这种情感的感染,产生共鸣。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了突出春天生机与活力的主题的作用。通过描绘小草的生长,作者巧妙地引出了春天的到来,使得整篇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故答案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偷偷”“钻”等词语,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和动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草在春天里悄然生长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3.【答案】示例:夏天来了,阳光热烈地洒在大地上。绿树成荫,枝叶繁茂得仿佛要把天空都遮蔽起来。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绿得发亮,宛如翡翠般璀璨。蝉儿在枝头不知疲倦地鸣叫着,似乎在诉说着夏日的热情。池塘里的荷花盛开了,粉的、白的,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艳。花瓣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宛如珍珠般闪耀。蜻蜓在荷花间飞舞,时而停歇在花瓣上,时而又轻盈地飞走。水面上波光粼粼,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涟漪。夏天的景色是如此的热烈而充满生机。
【解析】本题要求模仿《春》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来写夏天的景色。《春》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景物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等,层次清晰地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写作时,可以先确定描写夏天的哪些景物,比如荷塘、稻田、树木等。然后,运用丰富的感官描写,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展现夏天的特点。比如描写荷花,可以写它的颜色、形状,也可以写风吹过荷叶发出的声音,还可以写荷花的香气。注意语言表达要优美,要有条理,展现夏天独特的魅力。
故答案为: 示例:夏天来了,阳光热烈地洒在大地上。绿树成荫,枝叶繁茂得仿佛要把天空都遮蔽起来。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绿得发亮,宛如翡翠般璀璨。蝉儿在枝头不知疲倦地鸣叫着,似乎在诉说着夏日的热情。池塘里的荷花盛开了,粉的、白的,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艳。花瓣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宛如珍珠般闪耀。蜻蜓在荷花间飞舞,时而停歇在花瓣上,时而又轻盈地飞走。水面上波光粼粼,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涟漪。夏天的景色是如此的热烈而充满生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