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球的运动(课件31张)-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2.2地球的运动(课件31张)-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04 20:1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认识地球
the movement of the earth
学习目标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理解昼夜更替、时间差异产生的原因
知道地球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地球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地球的自转

绕转中心: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一天【约24小时】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周期长短适宜,使得地面白昼不会过于炎热,黑夜不会过于寒冷,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地球自转的意义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作晨昏线(圈)。
【沿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变白天为晨线;由白天转为黑夜则是昏线】
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朝向太阳的半球处在白昼,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球处在黑夜,为夜半球。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使得昼夜现象交替出现。
昼夜更替
晨线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
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地方时、时区与区时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东早西迟”
地方时
同一瞬间,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每隔 1°,地方时相差4分钟。
A
B
C
例:A地、B地哪一个时间更早?
A地更早
例:B地、C地地方时一样吗?
B、C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拓展
时区
全球共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15°。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 7.5°至东经 7.5°,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 7.5°,合为一个时区。
零时区

例1:分别找出纽约、伦敦、北京、东京所在的时区?
纽约在西五区;伦敦在零时区;北京在东八区;东京在东九区。
试一试
例2:北京与伦敦相差多少个时区?北京与东京相差多少个时区?
北京与伦敦相差13个时区;北京与东京相差1个时区。
区时
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 1 小时。
北京时间
例1:北京的区时以哪条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
东京时间:15.30+1=16.30
中国领土共跨越5个时区。为了方便各地区间的联系和协调,全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东经 120°的地方时),这就是北京时间。
例2:北京时间15.30,此时东京时间是多少?纽约时间(西五区)是多少?
120°E
纽约时间:15.30-13=2.30
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 “昨天”的分界线,这就是“国际日界线”。为了方便180°经线附近居民的生活,国际日界线避开陆地,从海洋上穿过。因此,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
日期分界线
0时所在的经线(自然)
180°经线(人为划定)
材料及工具:
地球仪、彩色胶带及手电筒等。
演示过程:
①在暗室里,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到地球仪上,观察地球仪上形成的昼半球与夜半球。
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及时差
活动
②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想一想:
(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转动 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会怎样
(2)在地球仪上找到家乡的大致位置,贴上彩色胶带标记,观察家乡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
北极俯视呈逆时针,南极俯视呈顺时针
③在地球仪上任选一条经线,并用彩色胶带粘贴标记:
(1)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该经线两侧同一纬度越靠东的地方越先见到太阳,表明时刻越早。
(2)在暗室里,将手电筒的光照中心射到粘贴彩色胶带的那条经线上。我们会发现,这条经线到国际日界线之间的地方都过了12时、其他地方还没到12时,从而感受到时差的存在。
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及时差
④第24届北京冬季奥运会于2022年2月4日20时(北京时间)开幕。结合图2-30,想一想,俄罗斯莫斯科、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的当地居民在什么时间可以观看开幕式直播
莫斯科东三区、伦敦零时区、纽约西五区、北京东八区
此时莫斯科时间:20-(8-3)=15时
伦敦:20-(8-0)=12时
纽约:20-(8+5)=7时
一位摄影爱好者在加拿大埃德蒙顿市(53°33'N,113°30'W),用镜头记录下了当地一年中每月同一日日出方位的变化。
简要描述图中1—12月日出方位的变化。
想一想,当地一年中日出方位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夏半年日出方位东偏北,冬半年日出动偏南。
一年中日出方位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
地球的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一年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的意义
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五带的划分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全球6点日出,18点日落。
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至北回归线上(23.5°N),这一天为夏至。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北移过程中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且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北极圈出现极昼,南极圈出现极夜。
夏至(6月22日前后)
秋分(9月23日前后)
夏至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至赤道,这一天为秋分。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全球6点日出,18点日落。在此过程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
秋分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至南回归线上(23.5°S),这一天为冬至。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直射点南移过程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且纬度越高,黑夜时间越长。北极圈出现极夜,南极圈出现极昼。
次年春分(次年3月21日前后)
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至赤道(0°),这一天为次年春分。此时北半球昼夜平分。直射点北移过程中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热 带
北温带和南温带
北寒带和南寒带
地球五带的划分
无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明显
有直射,无极昼极夜,气候终年炎热
无直射,有极昼极夜,气候终年寒冷
地球仪上为什么有的纬线叫回归线,有的纬线叫极圈?
拓展
活动
结合图2-31,分别说出每年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的大致时间。
说出极昼与极夜产生的原理及其特征。想一想,北极圈及其以内的地区,哪一天全部出现极昼现象 哪一天全部出现极夜现象
太阳直射赤道分别是春分和秋分,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直射南回归线是冬至。
由于地球在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时,还绕着自身的倾斜地轴自转而造成的。极昼时,地区24小时都是白昼;极夜时,地区24小时都是黑夜。
夏至时,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时,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夜现象。
01
02
将手电筒的光照中心射到地球仪的三条不同纬线上:赤道(0°)、北回归线(23.5°N)和南回归线(23.5°S),观察家乡的昼夜长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一想,这一变化与你家乡四季冷暖差异有着怎样的联系
由于地球倾斜着自转并绕太阳进行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对昼夜长短和温度产生了影响, 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冷暖差异。
玲玲和贝贝的说法正确吗 说出你的判断理由。假如地球不运动,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贝贝说法正确,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那么地球在公转一圈的时间内, 其表面的一点会经历完整的昼夜更替。 这种情况下, 地球的一半将经历长达半年的白天, 而另一半将经历长达半年的黑夜。
如果地球不自转,我们可能就无法看到昼夜更替了。
如果地球不自转,昼夜更替还会存在,只是周期不再是一天,而是一年了。
探究与实践
探索太空,筑梦航天
任务一 了解人类太空探索的历程
思考:明朝,我国的万户进行了飞天探索,被认为是人类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为了纪念他的壮举,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 山命名为“万户”。想一想,万户飞天对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讨论:人类观测宇宙的方法有哪些 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 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人类观测宇宙的方法包括光学观测、射电观测、X射线观测、引力波观测等多种手段。
1970年4月24日,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创了我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发射升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升空。飞船绕地 球飞行14圈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飞天梦想。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搭载3名航天员成功升空,实现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举例:查找相关资料,举例说出我国太空探索的主要成就,并说明其重要意义。
任务二 了解我国太空探索发展历程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搭载的3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022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例如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高分专项天基对地“三高”观测能力形成等。
分享:我国目前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和文昌四大卫星发射基地。 查找资料并结合图2-35,与大家分享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的基本情况。
中国古有“嫦娥奔月”神话传说,今有月球探测“嫦娥工程”。2004年, 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 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任务三 了解我国探月工程
知识小结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地球自转方向、周期、绕转中心
地球的运动)
昼夜更替
地球公转方向、周期、绕转中心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五带的划分
地方时、时区和区时
习题演练
1.毛泽东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其中“坐地日行八万里”蕴含着的地理知识是( )
①地球公转的周期 ②地球赤道的周长 ③地球自转的周期 ④地球的直径长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轴是地球公转的轴
C.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 D.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地球的公转产生的现象( )
A.昼夜交替 B.五带的划分 C.四季的形成 D.昼夜长短的变化
A
B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