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3 08:1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  )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2.“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  )
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
3.《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4.“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5.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殷勤/殷红 默契/锲而不舍 B.绷紧/蹦跳 憎恶/深恶痛绝
C.取缔/花蒂 狂澜/色彩斑斓 D.深宵/云霄 粗拙/咄咄逼人
6.下列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贮蓄 徘徊 粗犷 诲人不倦 B.搓捻 决别 澄清 絮絮叨叨
C.澄清 冷冽 静谧 浑为一谈 D.瘫痪 高邈 抖擞 喜出往外
二、填空题
7.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借动物喻人的文章是《   》;斥责封建孝道的文章是《   》;写南京求学经历的文章是《   》;抨击庸医的文章是《   》。
8.等到鲁迅秋初再回学校时,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   和   。
9.鲁迅离开东京,去日本   的医学专门学校学医,那地方没有中国的学生。
10.在矿路学堂学习的时候,鲁迅接触到《   》,这本书成为他日后常看的书。
11.《琐记》中写“我们”吃冰时,   鼓励“我们”吃,而   大声说“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
12.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在这十篇散文中我们看到了鲁迅的多面性。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及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形象 作品 内容
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 ①    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
饱含深情的鲁迅 《阿长与〈山海经〉》 ②   
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雪地捕鸟……充满了童真童趣。
三、现代文阅读
13.精读《朝花夕拾》相关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语段一: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远房的叔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语段二: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语段三: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语段四:“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1)认真阅读以上四个语段,请分别概括童年鲁迅遭遇到了哪些事?
(2)从上题归纳的这些事中可看出童年小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语段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3)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成年之后的大鲁迅如何审视自己的童年时光呢?请结合四个语段从不同的角度谈谈鲁迅对童年时所受教育的反思。
(4)语段二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某社区为宣传“孝文化”,计划在社区墙面绘制《二十四孝图》。假设你是社区一员,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你结合对《朝花夕拾》的理解,向社区反馈你的意见。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结合掌握的内容可知,《无常》描述鲁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深受民众的喜爱。从“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中可知,应该是《无常》。
故答案为:B
2.【答案】B
【解析】《朝花夕拾》“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范爱农。
故答案为:B
3.【答案】C
【解析】根据名著《朝花夕拾》里《藤野先生》的理解,明确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故答案为:C
4.【答案】D
【解析】《朝花夕拾》是“课标”推荐初中生必读的文学名著,只要平时认真阅读,掌握名著的基本内容、思想主题、主要人物、艺术特色,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解答此题并不难。在《无常》这篇文章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具有人情味的鬼,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故答案为:D
5.【答案】C
【解析】
A:yīn/yān qì/qiè
B:bēng/bèng wù/wù
C:dì/dì lán/lán
D:xiāo/xiāo zhuō/duō
故答案为:C
6.【答案】A
【解析】【分析】A:正确
B:决别——诀别
C:浑为一谈——混为一谈
D:喜出往外——喜出望外
故答案为:A
7.【答案】狗·猫·鼠;〈二十四孝图〉;琐记;父亲的病
【解析】《狗·猫·鼠》借动物喻人。在文中,鲁迅通过对狗、猫、鼠这三种动物的描写和议论,实际上是在隐喻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人物类型。比如猫,象征着那些虚伪、谄媚、欺负弱小的人。这种借动物来讽刺人的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也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病。《〈二十四孝图〉》斥责封建孝道。文中鲁迅对传统孝道中的一些极端、愚昧的做法进行了批判,指出这些所谓的“孝”是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对人性解放的追求。《琐记》写了在南京的求学经历。描述了在南京求学时的所见所闻,包括新式学堂的种种情况,展现了当时教育领域的一些现象,以及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和思考。《父亲的病》抨击庸医。通过叙述父亲患病求医的经历,揭示了一些庸医的无能和贪婪,他们不仅医术不精,还耽误了病人的病情,表达了鲁迅对当时医疗行业不良现象的愤怒和谴责。
故答案为:狗·猫·鼠;〈二十四孝图〉;琐记;父亲的病
8.【答案】解剖实习;局部解剖学
【解析】等到鲁迅秋初再回学校时,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解剖实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能力,通过直接对标本或实体进行解剖,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人体结构和生理机能。局部解剖学则是对人体各个部位进行详细、系统的研究,包括组织结构、血管分布、神经走向等方面。
故答案为: 解剖实习 ; 局部解剖学
9.【答案】仙台
【解析】仙台在当时是一个相对较为偏远的地方,那里没有中国的学生。这种独特的环境使得鲁迅在求学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孤独和挑战。选择仙台,可能是因为鲁迅希望能够在一个相对安静和纯粹的学术环境中专注于学习医学知识,不受过多外界干扰。
故答案为: 仙台
10.【答案】天演论
【解析】 《天演论》是严复翻译的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前半部分,这本书在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它首次系统地介绍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学说,并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来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 《天演论》的思想观念对鲁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从中汲取了“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思想观念不仅体现在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中,也贯穿了他一生的行动和追求。
故答案为: 天演论
11.【答案】衍太太;沈四太太
【解析】衍太太在文中被描绘为一个表面和善、内心却有些复杂的人物。她鼓励“我们”吃冰,这种看似无害的行为背后,实则可能隐藏了她对孩子们健康的不负责任或者是对传统规矩的某种挑战。衍太太的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不拘泥于传统束缚、敢于尝试新事物的性格特征,但也可能被解读为对孩子们的一种纵容或误导。与衍太太相反,沈四太太在文中是一个更为传统、谨慎的角色。她大声告诫“我们”不要吃冰,因为吃了会肚子疼。这种态度体现了她对孩子们健康的深切关心和对传统规矩的严格遵守。沈四太太的言行,不仅是在保护孩子们免受可能的伤害,也是在向他们传递一种正面的、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故答案为: 衍太太 ; 沈四太太
12.【答案】①《〈二十四孝图〉》;②鲁迅深情回忆了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③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第一空,根据提示“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可知,该文章是《二十四孝图》。此文章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和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第二空,《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怀念与敬佩。第三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雪地捕鸟……生活充满了乐趣;表现了鲁迅小时候富有童真童趣的一面;即: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
故答案为:①《〈二十四孝图〉》;②鲁迅深情回忆了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③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
13.【答案】(1)我无法获得心爱的《山海经》;我为那时儿童读物的单调乏味感到悲哀;父亲让我背书,我很不情愿我向先生请教问题,遭到先生的呵斥。
(2)小鲁迅是一个有好奇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很强的孩子。这可以从他向老师请教未知的问题和喜欢画有许多神奇色彩的《山海经》可以看出。从语段二中他不喜欢压抑童心的单调的儿童读物和不喜欢父亲在他想去看五猖会而让其读书中可见他向往自由不喜欢受拘束的天性。
(3)四个语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儿童教育存在的弊端。从四个语段中可以看到大人的世界与孩子的世界是割裂的,大人并不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也无法获得平等对待。想要一本《山海经》却无人关心,想要解决个问题却受到老师的呵斥,想要看场五猖会却要背无法理解的书。而那时的儿童读物也非常稀缺,因此,孩子的世界是孤独而又枯燥乏味的,以至于看到“恶鬼一般的魁星像”也天天看不厌。成年之后的鲁迅回忆往事,一方面是对那些美好的人和事的深深眷恋,同时也不回避存在的鄙陋之处,以此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共同思考儿童教育问题。
(4)我认为在社区墙面上绘制《二十四孝图》,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活泼的形式走近人们的生活。然而盲目照搬《二十四孝图》,是不可取的。“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其优良的一面,能够引导人们孝亲敬老,但也应该摒除《二十四孝图》那些虚伪残忍的所谓孝道,违背人性的孝道,而应该赋予“孝”以现代意义。孝顺父母是天然的情感所系,应该倡导积极健康的彼此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亲子血缘关系的情感是无须强调,天然存在的。
【解析】
(1)语段一出自《阿长与〈山海经〉》,写我对《山海经》;的渴慕;语段二出自《二十四孝图》,鲁迅说:“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写我为那时儿童读物的单调乏味感到悲哀;语段三出自《五猖会》,此篇写父亲让我背书,我很不情愿;语段四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我向先生请教问题,却遭到先生的呵斥。
(2)本题解题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语段四,我向先生请教问题,看出小鲁迅是一个有好奇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很强的孩子;语段三,五猖会,是鲁迅少年的时候绍兴一个民间节日,小鲁迅很高兴地要去看会的时候,他的父亲突然要他背书。可见他向往自由不喜欢受拘束的天性。
(3)四个语段都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长大后的鲁迅对对于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对童年时所受教育的反思。小孩子爱看有趣的书,却无人关心理会;爱看庙会,父亲却要他背无法理解的书;有疑问想问老师,却受到老师的呵斥。读不懂的书,枯燥的要死,孩子喜欢的书非常稀缺,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被塾师发现要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成年之后的鲁迅回忆往事,一方面是对那些美好的人和事的深深眷恋,同时也不回避存在的鄙陋之处。
(4)在《二十四孝图》中,对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批判。所以要肯定“孝”,而且能讲到摒除虚伪残忍的孝道,还要能够讲到符合人性的孝。句子通顺流畅即可。
故答案为:(1)我无法获得心爱的《山海经》;我为那时儿童读物的单调乏味感到悲哀;父亲让我背书,我很不情愿我向先生请教问题,遭到先生的呵斥。
(2)小鲁迅是一个有好奇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很强的孩子。这可以从他向老师请教未知的问题和喜欢画有许多神奇色彩的《山海经》可以看出。从语段二中他不喜欢压抑童心的单调的儿童读物和不喜欢父亲在他想去看五猖会而让其读书中可见他向往自由不喜欢受拘束的天性。
(3)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成年之后的大鲁迅如何审视自己的童年时光呢?请结合四个语段从不同的角度谈谈鲁迅对童年时所受教育的反思。
(4)我认为在社区墙面上绘制《二十四孝图》,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活泼的形式走近人们的生活。然而盲目照搬《二十四孝图》,是不可取的。“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其优良的一面,能够引导人们孝亲敬老,但也应该摒除《二十四孝图》那些虚伪残忍的所谓孝道,违背人性的孝道,而应该赋予“孝”以现代意义。孝顺父母是天然的情感所系,应该倡导积极健康的彼此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亲子血缘关系的情感是无须强调,天然存在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