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3 19:4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语文选修中策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丰富文言文的语言积累,学会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把握作者的论点和论述方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鉴赏作品的说理艺术,学习作者思考社会现实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忧患意识。
4.以史为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学习重难点:
1.鉴赏作品的说理艺术,学习作者思考社会现实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忧患意识。
2.以史为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学习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预习全文,梳理作者的基本观点和行文结构。
3.完成导学案基础字词部分。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映照着现实,也预示着未来。了解历史,不忘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尊重历史,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欧阳公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在我校特色活动—激情诵读中,涵咏史论辨真意,让过去的历史拥有未来。
学生活动:深入情境,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
1.情境设置要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可操作性。
2.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自我成就感,便于素养的提升。
任务一:自由诵读明内容。
速读课文,梳理本课中心论点及内容,补写句子。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补写句子:
庄宗( )的盛和其( )的衰,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学生活动:学生诵读课文,迅速梳理文章内容和论点,补写句子。
设计意图:学生在诵读中迅速梳理文章结构,补写句子后表达交流。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及思维能力。
任务二:对比精读晓深意。
设计意图:
1.文言文学习一直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难点,深入文本诵读,揣摩作者用词,建立学习兴趣、积累字词,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树立文化自信。
2.社会日益浮躁,学生略显心浮。沉浸式阅读无疑成为学生稳定心性的途径。深入文本,探究感叹句和语气词,体会庄宗得失天下的深刻原因。
对比阅读—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对比阅读,应该怎么读?(从字数、语气、句式、用词等方面考虑)(学生诵读)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诵读,揣摩诵读方法。
2.学习小组选择一组关键词进行探究并诵读展示。
明确:
1.字数。得天下75个字,失天下52个字。可见得天下之难和失天下之易。这与史实也是相符的。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梳理庄宗大事年表。意在表现庄宗得失天下的难易。(学生诵读)
2.用词。庄宗得天下使用大量的动词。共用75个字,其中15个动词:受、藏、用、遣、告、请、盛、负、驱、纳、系、函、入、还、告着重表现庄宗的恭敬、谨慎及坚定。(学生诵读)
举例:
受、藏、用、遣、告、请、盛、入:对待晋王遗志的使命感。太庙是古代天子的宗庙。可见庄宗的仪式感和重视程度。
负、驱、纳、系、函、入、还、告:庄宗卓越的军事才能:所向披靡、势如破竹。
资料补充:
李存勖的军事才华,是历史文人有目共睹的。苏辙有言:“唐庄宗勇而善战,与梁人夹河相攻,十战九胜,涉河取郓,不十日而克梁,威震诸国。五代用兵,未有神速若此者也。”连他的死敌朱温也说过:“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值得一提,毛主席也提过:“生子当如李亚子”。
3.句式多为短句。得天下短句意在表现庄宗的意气风发、杰出的军事才能、所向披靡和势不可挡的形象。(学生诵读)
失天下为短句意在表现庄宗失天下一是迅速,如大厦倾颓呼啦啦……,二是表现其众叛亲离。(学生诵读)
4.语气。得天下之盛用“哉”—句末语气词,表达的语气较为强烈,对庄宗的得天下是褒扬的;但同时使用了“可谓”——可以说是。虽有一定的肯定,但态度冷静,从旁观者角度冷峻审视。告诫后人即使是得天下之盛也不可得意忘形,因为《尚书》有言:“满招损、谦得益”。(学生诵读)
失天下之衰用“何其、也”。“也”表示判断,语气较为平静,但“何其”的使用,语气非常强烈,对庄宗失天下充满叹息,越想要平静的叙述越不能,难以压抑心中的情感。读出痛惜之感。
教师小结:欧阳公的唏嘘和痛惜跨越了时间。而庄宗这样一个军事天才,仅三年时间就身死国灭,又是为何?
任务三:师生共读评庄宗。
设计意图:分享观点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现将其融入激情诵读之中,促进学生思考,提升解读文本的能力。
学生活动:学习小组研读欧阳修观点,进行人物评说。
请你用文中欧阳修的观点来评说。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师生共评:庄宗在灭梁后心满志骄,大修宫殿,搜刮民财,猜忌功臣,宠信伶人,自取艺名“李天下”,盛衰成败皆由他。而“李天下”最终只有三年的时间“理天下”。因其困于所溺。
历史上困于所溺的又岂止一人!
资料补充:
《宋史·徽宗本纪》总结徽宗失国有言:“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
历史上困于所溺的大有人在,而当下亦是如此。学生困于所溺,荒废学业和身体健康;社会困于所溺,丢掉公序良俗,甚至是失去长治久安。
所以,历史的告诫不能忘怀!
任务四:含情撰写悟深意。
设计意图:激情诵读要落实语文的本质,是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此模式中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生活动:
1.学生撰写内容,进行分享。
2.将自己的所得粘贴到黑板上的大树上,让这些精神照亮古今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赶路的人不一定会遇见同行的人,
但铺路的人一定会照耀迷路的人。
这些历史和人物就是铺路者,为我们照亮未来的方向。
请你就第三单元某一历史人物谈一谈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照亮了你。
示例: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屈原爱国情怀的体现。在屈原身上,有忠直独立的“士”之品格。他明知“美政”理想会触动既得利益者,明知直言劝告不合时宜,但为了国家命运,他宁愿自己受辱受困,也要坚守道义、维护信仰。近代以来,无数革命英烈为了国家解放和民族复兴坚贞不屈、勇于斗争,他们身上充满着同样的英雄气节和爱国情怀。“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今天,更应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为无悔追求,在本职岗位践行初心使命。
五、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史书万卷皆家国。通过深入文本的诵读历史,和历史人物对话,发挥语文课堂的立德树人的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历史的力量,提升价值认同感。
学习第三单元的史传和史论,我们看到了这些历史人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也看到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学习其中的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时代命题;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民本思想。
今天,我们诵读历史,让历史在诵读中鲜活起来,让过去的历史拥有未来,让未来的我们都能长成棵棵参天大树!(学生诵读)
作业设计:
1.作业内容:《历史人物纵横谈》,请以第三单元的历史人物为依据,完成作业。
2.作业形式:议论文、思维导图、研究报告、人物简报等形式。
3.作业要点:人物大事记/人物魅力或教训/时代意义。
4.完成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一周后上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