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十六年前的
回 忆
人 物 介绍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
(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
李大钊
1.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
2.通过交流革命先辈生平及背景资料,加深对其革命精神的理解。
学习目标
十六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请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李星华的回忆中清晰地记住了哪些重要的时间节点。
用双横线画出李星华的回忆中重要的时间节点,把这些时间节点填到表格上。
4月6日早晨
十几天后
4月28日
坚守
被捕
受审
遇害
1927年春天
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回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的哪几件事情?
段 落 叙述顺序 具 体 事 情
被捕前
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父亲被捕
全家得知父亲遇难的讯息
2
7
8
18
19
29
30
33
~
~
~
~
被捕时
被审时
被害后
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坚持留在北京工作
父亲在法庭上依然沉着、镇定
结尾(尾):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开头(首):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把“4月28日”发生的事情结果先写出来,再介绍事情的起因和经过的叙述方法,叫作:倒叙。
说一说:李大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找一找:在李星华的清晰回忆中,李大钊身上有哪些反常表现。
2.想一想: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为什么李大钊有这些反常表现。
3.写一写:从这些反常表现中,你体会到李大钊有着怎样的品格。
合作学习: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父亲一向是个怎样的人?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可是“这一次”,父亲却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
慈祥
有耐心
含糊
不耐烦
局势严峻,为了不让党的机密文件落入反动派手里,父亲只好把这些文件烧毁。父亲这样做既是为了保守党的机密, 保护同志,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一向慈祥、有耐心的父亲与这一次冷淡、不耐烦的父亲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父亲对党的忠诚,对革命的执着,也表现了父亲对孩子、对家人的爱。
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品格?
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李大钊反常言行、神态或外貌的语句还有哪几处?仔细体会,写写批注。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父亲的反常之处是什么?
朋友劝
母亲劝
父亲
哪能离开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
不愿意离开北京
哪些地方表明父亲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
不愿意离开北京
哪些地方表明父亲
陈述句
反问句
——强调某种事实
——更能传递某种情感
1926年3月18日,被鲁迅先生称为“民国以来最黑
暗的一天”。这一天,在北
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
八”惨案。段祺瑞执政府卫
队向由李大钊同志领导的游
行请愿的学生开枪,打死47
人,伤200余人。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
这一段语言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李大钊同志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和忠于革命的伟大品质。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响起
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 “可怕”?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父亲“不慌不忙”是为了不让“我”感到紧张和害怕,同时也说明他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天,有了心理准备。
此时的父亲为什么“不慌不忙”?
在描写李大钊被捕的场面时,作者只通过李大钊同志的一句话、 一个动作、一种神态,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李大钊临危不惧的革命品质,一个伟大的革命者形象就直接矗立在了我们的眼前。
默读“被捕时”这一部分,想一想:这一部分,课文只用了这三句话来描写李大钊,对那些匪徒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描写那些匪徒?
小结:在匪徒的间接衬托下,李大钊大无畏的品质更加突出了,革命者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了。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父亲的外貌特征有哪些不同寻常之处?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面对重刑,李大钊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李大钊从被捕到被害,在狱中度过了22天非人的生活。敌人对他进行了多次审讯,施用了各种酷刑,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最后,竟然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全部指甲。李大钊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仍旧穿着那件灰布旧棉袍、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
平静而慈祥
勇敢无畏、坚强不屈、忠于革命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家人
无比心疼
父亲
非常安定
非常沉着
父亲虽然没说一句话,但他已经用安定、沉着的表情告诉我们……
交流汇报
从“安定”和“沉着”这两个神态词,我们可以体会到李大钊不为个人情感所动摇,在法庭上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李大钊就义时神态慈祥,目光和悦,泰然自若。他第一个从容走上绞刑架,牺牲时年仅39岁。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样的反常言行,背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
小结: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外貌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革命品质,让我们感受到了李大钊同志既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者,又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慈父。这样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
结尾(尾):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开头(首):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首尾呼应:特别强调4月28日这个父亲被难日,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怀念和悲痛,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结构更加完整。
4月28日是女儿李星华永生难忘的日子,1927年的这一天她失去了慈爱的父亲;
4月28日更是国人永生难忘的日子,1927年的这一天我们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革命者。
必做:查阅资料,了解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等革命先烈的事迹。
选做:阅读《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