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
新知讲解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校园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可归结为两点: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
体会表达的乐趣。
正如本单元三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那样,见微知著,小事见真理……
单元回顾
我演你猜
选词填空
摇头晃脑 提心吊胆 披头散发 口干舌燥
1、妹妹一边朗诵一边( ),可爱极了。
2、沙漠里实在太热了,大家都觉得( )。
3、生怕被妈妈发现我偷玩手机,整个晚上我都( )的。
4、妹妹不会扎头发,只好( )的去上学。
摇头晃脑
口干舌燥
提心吊胆
披头散发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
有的描写人的动作:
摇头晃脑 张牙舞爪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有的描写人的外貌、状态:
披头散发 面红耳赤
口干舌燥
有的描写人的心理:
提心吊胆
新知讲解
《花的学校》围绕“花的学校”,通过孩子和妈妈的对话,赞美了人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两样东西:童真和母爱,整首诗散发着人性的光辉。细细读来,有这样的感觉,在这首诗中“花-孩子-诗人”三者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
这昭示我们:诗歌的魅力来源于诗人和孩子一样的童心,和孩子一样的丰富的想象力。
新知讲解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吴然创作的散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提心吊胆 手忙脚乱 面红耳赤
口干舌燥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1.读到兴奋处,他开始一边__________,一边大声地朗诵起来。
2.听说他搬走了,但我还是成天__________,生怕碰上他。
3.在沙漠行走,人人感到__________。
4.小李的个性内向,上台说没几句话就__________,只好草草结束。
选词填空
摇头晃脑
提心吊胆
口干舌燥
面红耳赤
我也会说这样的词语。
心灵手巧 手舞足蹈
指手画脚 牵肠挂肚
……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交流平台,和
同学交流,说说你有什么样了不起
的发现?
交流平台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这些成语里都含有一组近义词。
你还发现了什么?
新知讲解
《不懂就要问》写了孙中山幼时在私塾读书的的故事。该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这昭示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新知讲解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这段话出自泰戈尔的《新月集》。把自己比作更夫,意境十分优美。
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1、一边读一边想象描写的画面。
2、强调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有的需要重读,有的需要轻读,有的需要读得快一点,的需要读得慢一点。
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练一练,然后和同学交流。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新知讲解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段话用“树枝、鸟儿、蝴蝶”的静来写窗外的静,加入拟人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新知讲解
读准字音,积累成语
下面的成语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语句段运用
新知讲解
课内外阅读中要留心,摘抄积累有新鲜感、生动、有趣的句子并尝试运用。
在课内外阅读中,你还读到过哪些有新鲜感的词句?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七嘴八舌
眉飞色舞
挤眉弄眼
虎头虎脑
心乱如麻
愁眉苦脸
词语积累
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
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
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增添新鲜感。给你喜欢的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 ) ( ) ( )
示例:黑白棋社
足球小子
翩跹舞社
点拨: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注意所取名字既要包含该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又要有个性。
根据标注的重音,读下面的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
··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
··
··
先把古诗补充完整, 再完成练习。
所 见
牧童骑________,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__________。
(1)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________写的, 诗中的牧童是个____________的孩子。
黄牛
闭口立
袁枚
天真活泼
读好这些句子的方法:
方法一:边读边想象画面。
方法二: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读好句子的停顿,读好词语的重音。
点拨: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理解诗中人物形象的能力。《所见》的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诗人通过二十个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先是唱歌,后又忽然闭口想要捕捉鸣蝉的画面,把牧童天真活泼的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
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并对号入座。
第( ) 句 第( ) 句 第( ) 句 第( ) 句
1
3
2
4
猜一猜这是什么兴趣小组,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我为兴趣小组取的名字能体现出活动的特点。
我在名字中加入有个性的词语,让人看就能记住。
篮球侠
巧手剪纸组
鲲鹏航模队
探索者小队
黑白棋社
朗读指导:
重音不一定要把语调加重读。重音除了重读之外,还可以轻读。如:第2句中的“一点儿”就要轻读。重音也可以慢读,如第3句中的“不懂就要问”就要慢读。
在课外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用上这节课学到的朗读知识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