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诗三首》导学
学习目标:
1.了解汉魏晋诗歌的特色: 题材广泛、技巧丰富、语言厚朴;
2.理解选讲诗歌的内容:人物形象、诗人情感、社会意义。
自主学习:
了解《古诗十九首》
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 萧统《文选》。
内容主要抒写乱世士子的人生悲慨。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 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可见内容多写夫妇朋友的离愁和士人游子的失意。
诗作情感丰富,描写生动,语言朴素,所唱含蓄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人而曲终情显,标志着五言诗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梁 刘勰《文心雕龙》称为“五言之冠冕。”梁 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涉江 屈原曾作《涉江》。王逸《楚辞章句》说:“此章言己佩服殊异,抗志高远,国无人知之者,徘徊江之上,叹小人在位,而君子遇害也。”
东汉蔡邕《琴操》云:《箜篌引》者,朝鲜津卒 ( http: / / www.21cnjy.com )霍里子高所作也。子高晨刺船以濯,有一狂夫,被发提壶,涉河而渡,其妻追止之,不及,堕河而死,乃号天嘘唏。鼓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公堕河死,当奈公何!”曲终,自投河而死。子高闻而悲之,乃援琴而鼓之,作箜窦引以像其声。
了解曹操及《短歌行》
曹操(155-2 ( http: / / www.21cnjy.com )20),字孟德,沛国谯县(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少机警,任侠放荡,二十 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因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十数年间,他实行唯才是举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进步措施,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桓,统一北方。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谥号魏武帝。
建安文学 公元196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挟天子以令诸侯,企图重建统一大业。他招纳才士,在北方形成一个文学中心。建安年代及其相前后的文学创作,习惯上称为“建安文学”。曹操和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建安时代文坛领袖,他们以特殊的身份,吸引文人,开创一代文学风气。作品把忧伤时乱、感叹人生、渴望功业的情感糅合在一起,使得建安文学具有异乎寻常的艺术感染力,形成了悲凉慷慨的时代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
诗人风格 曹操是一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其诗均为乐府歌辞,却不受古诗题旨的束缚,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直接“叙汉末时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原题是感叹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曲调,他用以抒写自己统一天下的抱负、自强不息的斗志等,富有创新精神。在形式上,曹操将日趋衰落的四言诗体又“自开奇响”,气韵沉雄,文辞简朴,诗风悲凉慷慨。
写作背景 《短歌行》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曹操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汉末建安13年征孙权前夕。一方面,汉末战乱频仍,士阶层人生无常等忧患意识在作人的作品颇有余波震荡;另一方面,诗人抱负远大,在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故忧思频生,念念不忘一统天下。
3.关于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江西九江)人。出生没落仕宦家庭,早孤。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曾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腐败,41岁时毅然辞官归隐。时,檀道济作江州刺史,亲至其家:“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檀道济馈以粱肉,被拒。元嘉四年冬,在贫病交攻之下去世。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800年间最杰出诗人,为田园诗鼻祖。现存诗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田园诗。归田后20多年,是陶渊明创作最丰时期。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诗并记》《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读山海经十三首》《咏荆轲》等。他的诗自然真朴,言近旨遥,平淡而有思致。朱自清说:“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释】①甚解:过于深刻的理解。②会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读书的体会。③造:来到。④环堵:房屋四壁。⑤短褐(hè):粗布短衣。⑥箪:盛饭的圆形竹器。⑦晏(yàn)如:安然自得。⑧赞:传记体例,结尾处的议论语。⑨黔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仕进,独善其身。死后,曾子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无怀氏、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涉江采芙蓉
字词积累
涉shè江:渡江。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遗wèi:给予,馈赠。
同心:指两情相爱。
终老:指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二、古诗今译
度过江水采摘芙蓉,兰草水泽开满花朵。
采来荷花要送给谁?想着的是远方人儿。
回头眺望我的故乡,长路漫漫无边无际。
两情相爱却各一方,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三、阅读探究
1.采芙蓉为什么要涉江,而不就近采摘呢?
(参考理解)
涉江,有经历险途之意。为所爱的人而涉险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见其情意深重。故乡的爱人在心中的份量如此之重,使爱情超越了时空的阻隔而愈见真挚美好。
兰泽,是采摘芙蓉之地。诗歌凸出兰泽的芬芳,也就暗示了其他地方的芙蓉颇有不如,从中,似可感受到主人公在爱情上的专一和执着。
为什么要采芙蓉以赠所思之人?
(参考理解)
芙蓉,多指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染,濯清莲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的高洁品质,历来为人所称道。屈原《离骚》中就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香草”情结。本诗触物生情,见荷花美好,便想起了远方的爱人。
古人重离别,每每在分手之际以花草赠人,如折柳、寄梅、赠荷等,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爱之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祝愿之意。
以“涉江采芙蓉”起兴,还为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坚守,营造了芬芳高洁的氛围。
诗中主人公的性别重要吗?
(参考理解)
谁在“还顾望旧乡”?
古代远行人多是男人,或为士子奔走于乱世仕途;或为征夫戍守在塞外边关。诗作所唱大约是涉江士子征夫忧患离乱的情感。
或者,居家女人想念远方的夫君,她 ( http: / / www.21cnjy.com )推己及人,想象夫君正在“还顾旧乡”,这样,忧伤的就不仅是一个人了。古人多用这种移情手法,杜甫《月夜》是其代表。本来是身处乱世的我想念妻子,落笔却想象妻子在远方思念着我。如此,采芙蓉的就是女子,诗所表达的是闺怨的情感。
拓展阅读
(一)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天宝十四年十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把妻儿安置在鄜州,次年八月太子在灵武即位,消息传来,杜甫只身从鄜州奔灵武,投奔新帝而望有所作为,途中为安史叛军所虏,陷身长安。
诗人身陷长安,心中牵挂鄜 ( http: / / www.21cnjy.com )州妻子。秋天月夜,杜甫写下这首思亲力作。诗人本意是要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却用曲笔从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上来写,让思念从远方飞来。明人王嗣奭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鬓湿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至。”(《杜臆》)诗以明月兴思情,明月共照而相思两地。月夜朦胧迷离与思情悠远绵长,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诗歌堪为绝响。
(二)古诗十九首 之九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华滋:枝叶繁茂、润泽的样子。经时:经过若干时日。
短歌行
字词积累
衿jīn:青衿,古指读书人。
沉吟:小声念叨和思慕。
呦呦yōu:拟鹿叫声。
掇duō:拾取。
契阔qì:契,聚合;阔,离散。
三匝zā:三圈。
吐哺bǔ:吐出嘴里的食物。
古诗今译
对着美酒对着欢歌,人生短促能有几何?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过去时日实在太多。
举杯高歌激昂慷慨,人生忧患填满心窝。
凭谁排解心中忧苦?唯有美酒可以解脱。
青衫士子才华出众,久久盼望慰我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悄吟低唱子衿之歌。
鹿儿呦呦发出欢鸣,悠然自得寻食草坡。
我有美意延揽贤士,我将奏乐宴请嘉宾。
皓月当空高高照耀,什么时候能够揽获。
忧愤久蓄出于内心,绵绵不断汇成长河。
穿越小路宾客远来,屈驾探望慰问多多。
久别重逢谈心宴饮,往日情谊争相诉说。
明月高挂星儿稀少,乌鹊寻巢向南飞度。
绕树三周难以敛翅,哪棵大树成为栖所?
山不辞土才见巍峨,海不弃水终能壮阔。
周公吐哺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倾心归我。
整体感知
《短歌行》思想内容丰富,抒 ( http: / / www.21cnjy.com )彩浓烈。有时光促迫、人生几何的感慨,有大业未成、贤才难得的忧患,有嘉宾在座、志趣相投的欣慰,有山海不厌、一统天下的雄心。从《短歌行》中可窥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
全诗32句,每8句一节,分4节。
第1节:人生苦短。
第2节:嘉宾堪慰。
第3节:贤才来聚。
第4节:天下一统。
四、诗句品读
1.(示例)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将生命比作晨露,借助意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生命的短暂。
如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伤呢?诗人遭逢 ( http: / / www.21cnjy.com )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结束战乱、一统天下而倍感艰难,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喟叹。诗人的忧愤可从他的《蒿里行》中得到佐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歌引用了《诗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郑风 子衿》开篇的成句。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贤才。诗意是:你着装美衣领青青,我久挂念时时在心。《子衿》紧接的诗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yí贻)音?诗意是:即使我不前来找你,你为何不主动寄信?曹操事实上难以一个一个地去寻访贤才,他用这种含蓄的话来提醒天下士子,希望他们理解自己求贤若渴的的情感,主动来归。
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此处引用了《诗经 小雅 鹿鸣》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篇的成句。《鹿鸣》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款待贵客的诗歌。诗以鹿鸣起兴,诗意是:野鹿呦呦叫唤同伴,欢快聚餐吃着艾蒿。我有许多尊贵客人,席间举杯奏瑟吹笙。诗人引用这几句诗,既有物以类聚而贤才来会的渴求,又有主雅客欢贤才得用的自信。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明月,以喻人才。诗意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贤才有如天上明月,我在何时能够摘取?这种贤才难得的愁思,溢于言表。据《三国志 郭嘉传》载,郭嘉,字奉孝,颍川(河南禹州)人,曹操手下著名谋士,世称“奇士”。曹操初见郭嘉,与共论天下大事,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接着说:“真吾主也!”北征途中,郭嘉染病,不久逝世,年仅38岁。曹操哀痛不已,对荀攸等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后曹操兵败赤壁,慨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5.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阡陌,指田间小路,南北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叫“阡”,东西向叫“陌”。诗意是:客人穿越田野小路,屈驾来访我心欣慰。主客久别重逢聚首,举杯畅谈不忘旧谊。这种贤才既得,喜不自胜的描写,多少有些想象的意味,于虚实互见里感受了深长情意。要指出的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造成了汉政治、文化的僵化, 曹操在乱世提出“唯才是举”,具有积极的意义。
6.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匝,圈也。诗意是:明月朗朗 ( http: / / www.21cnjy.com )星儿稀少,乌鸦向南高高飞翔。绕树盘旋圈圈难定,哪根树枝可以栖止。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贤才徘徊歧路,无以适从,像乌鹊般没有归宿感,是在所难免。诗人希望贤才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清人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诗比兴笺》)这番话是很精到的。
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前两句借用《管子 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篇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后两句援引典故,据《史记 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诗人自比周公,表明自己礼贤下士,以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愿。末了这几句卒章显志。千古诗人中,也只有曹操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才写得出如此抱负。
课文探究
《短歌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
咏物与言志
所咏之物有酒、朝露、明月、乌 ( http: / / www.21cnjy.com )鹊等,这写对象集合在一起,使诗歌有了斑斓的色彩,一如生命的复杂咏叹。咏物言志,诗人有人生苦短的愁思,贤才荟萃的渴求,大业未成的忧思,更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如此复杂的感情,杂糅在诗人的抱负里,借低徊苍凉的笔墨表现出来。
实写与虚写
实写的内容主要是诗人现时的情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括生命的忧思与功业的抱负;虚写则表现在鹿鸣在野与乌鹊无依上。借鹿鸣,赞美宾客的才华和表白主人的礼遇。可谓求贤若渴。写乌鹊,暗示士子的归来和流露自我的愁思。在虚虚实实中,深化了诗歌的旨趣。
用典与设喻
朝露喻生命,包含了时不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待的深意;明月、乌鹊喻贤才,表达了贤才难求与贤才有择的思虑;高山大海喻胸襟,吐露了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宏愿。杜康解忧,美酒宽怀;鹿鸣之声,同声相应;周公吐哺,礼贤下士。如此用典,倍增诗歌的感染力。
拓展阅读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 ( http: / / www.21cnjy.com )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碣石:古山名,原在河北滦河入海口,今已沉入渤海。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峙zhì:直立。
汉献帝建安10年(205 ( http: / / www.21cnjy.com )),曹操平定冀州,袁绍之子袁尚、袁熙投奔乌桓(东胡族一支),次年乌桓破幽州,俘虏汉民十余万。为消除边患,统一北方,曹操于建安12年5月率师北伐。在八月决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敌军。凯旋途中,他跃马挥鞭,登上了秦皇、汉武曾登临的碣石山,心情激荡,浮想联翩。
归园田居
字词积累
韵:本性、气质。
尘网:尘世;古人认为人在世间有
诸多约束,如鱼在网中。
守拙zhuō:守住愚拙;士大夫不做
官,清贫自守,叫守拙。
暧暧ài:昏暗,模糊。
墟里:村落。
樊笼fán:喻不自由的境地。
荫yìn:树荫遮蔽。
古诗今译
少无投合世俗本性,性情原本爱好山野。
错误陷落尘世罗网,一涉足就是十三年。
笼中鸟儿依恋旧林,池中鱼儿思念故潭。
到田野里我去开荒,守着愚拙回归田园。
住宅四周十多亩地,栖身草舍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堂前。
村落远远依稀可见,炊烟轻柔随风飘散。
狗在深巷低低吠叫,鸡在树顶时时打鸣。
门庭里外尘俗全无,空房之中颇有空闲。
长久被困笼子里面,总算又能返回自然。
三、整体感知
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诗坛大放光彩。陶渊明的田园诗,描写乡村风光与田园生活,以及在此生活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理想。《归园田居五首》是其田园诗的代表作,课文所选为第一首。全诗表现了诗人鄙夷名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诗人与黑暗官场的决裂是彻底的。惟其如此,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才愈见情真。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文学内容,是前所未有的。
诗中,诗人对自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生进行了深刻总结,决意弃旧图新,归隐田园。开头直陈归田原因,可以说是组诗的总序;中间描写田园景象,展开一幅纯粹天然的归田乐居图;收笔与起首呼应,发抒自我回归自然的美好。
误落尘网
守拙归田
复返自然
四、诗句品读
1.(示例)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一说“三十”当作“十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陶氏从29岁做江州祭酒,到41岁辞官归隐,是十二年;这首诗写于归隐次年,其间正好13年。弃官归田是个性天然与既往人生道路尖锐冲突的结果。人生持家,步入仕途实是常理,着一“误”字,便大有深意。世俗的种种,无非是周旋、钻营,于诗人便如同炙烤。诗人守拙的本性与淳朴的乡村、静美的自然,似乎有一种恒在的共通处。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以“羁鸟”和“池鱼”设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自然世界里获取意象,形象地表达自己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在终于做到了隐居躬耕,持守本性的时候,诗人“大巧若拙” (《老子 道德经》),内心归于本真,找到了属于自我的平静。
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挣脱“尘网”,便是一个新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南野、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常景,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远近相推、动静结合的清幽恬适的乡村图画。农舍的幽静、农耕的纯朴,被融化到深远的天与人的大背景之中,呈现眼前,使人悠然神往。诗情画意里真是满写了诗人回归自我的闲适和快意。
4.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诗歌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尾呼应,意在强化与世俗官场决裂的彻底。“虚室”的洁简空寂,象征了虚空纯净的内心,有对仕途名利的淡忘。诗人如数家珍般津津乐道归田的种种,正是“久在樊笼”使然。《归园田居》正是其仕宦误途与田园情结激烈碰撞而最后以田园情结获胜的精神产物。社会的动荡、世风的颓下、家境的衰败,都在他的田园情结上刻下了刀痕。
五、课文探究
1.全诗吟唱“归园田居”,诗人从何处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明确)诗人从尘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樊笼里归来,以尘网、樊笼等喻示官场,表现了诗人对蝇营狗苟官场生活的厌恶。诗人为顺从热爱丘山的本性而归回园田,归回心身的自由和宁静。归来之后摆脱了官场的约束,回归了自然山水、田园生活,更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陶渊明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祖、父曾做过太守、县令,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之女。他28岁以前,父亲早死,生活贫困;29岁到41岁有过断断续续的为官经历,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的丰富期。
2.诗人性本爱丘山,为何一度出仕?
(明确)诗人说的“适俗”,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适应俗世官场的繁缛礼节和权势争斗,一个“误”字道出他不愿随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入仕做官,或是养家糊口的需要,又或有济苍生的理想,但终究违拗了本性。况且东晋政治腐败,时局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官场热衷于争权夺利,如此政局,诗人自感实现政治理想已不可能,又不愿同流合污,就只有选择离开,回归山水园田。诗人一度出仕,心情很矛盾。家庭贫困的生活、儒家济世的思想使他尝试为官;时局的动荡、仕途的失意,自然的天性等,又使他幡然悔悟,想回归宁静、纯朴的园田,过上淡泊自适的生活。
3.《归园田居》用来哪些写作手法?
(1)白描
如“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
全不刻意着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易如话,却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环境勾勒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构成了远离世俗的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种描绘可以说是实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环境;更可以说是心境——陶渊明内心追求的恬静生活的物化。实景与心境借白描而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2)比喻
诗人把官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喻为“尘网”“樊笼”,把误入官场的人比作“羁鸟”“池鱼”,形象贴切,真实地了自己对官场经历的独特感受;也宣泄了情感,毫不掩饰自己是多么地厌倦误人的官场。
拓展延伸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归园田居》共五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别从辞官场、忧农事、勤田亩、游荒墟、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居处田园的归隐生活。诗中忧患、达观的情怀互见。南山:指庐山。兴:起床。理荒秽:除杂草。
七、教材素材运用
不愿与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的陶 ( http: / / www.21cnjy.com )渊明以回归田园的惊世之举向人们展示了他脱俗的追求。可惜,在尘世的喧嚣浮华中,我们的灵魂被沉重的枷锁缚系,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躁动不安,我们要学会为自己找片心灵的净土,建设好那片心灵的家园,坚守那份淡泊与宁静。
●思辨议论型——
(提示:辩证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论分析,条清理析,深刻有力!)
明智的归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千百年来给无数面临困境的文人雅士以精神的慰藉和灵魂的寄托。离乱纷争是社会的悲剧,生不逢时是陶渊明的悲剧。权贵们的乱政夺权,朝廷的腐败堕落,使他陷入悲愤痛苦中。陶渊明的归隐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对自我个性的坚守,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人格的尊严,坚守心灵的自由。
●深刻议论型——
(提示:议论,唯有深刻才能振聋发聩,动人心魄!)
精神家园的固守者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中国古代,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这种精神代代传承,逐渐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在当今物欲横流、人的精神往往屈服于物质的时代,学习陶渊明,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拒绝精神的物化,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八、巩固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3)《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1)采之欲遗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青子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时可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公吐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羁鸟恋旧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榆柳荫后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采之欲为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路慢浩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越陌渡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榆柳阴后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暖暖远人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鸡鸣桑树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
A.何以解忧 B.狗吠深巷中
C.采之欲遗谁 D.何枝可依
二、课内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8题。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5.下列加点词均有多项意义,请加以解释。
(1)罗
(2)户
(3)归
(4)守
6.诗中“尘网”“羁鸟”“池鱼”“樊笼”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认真体会画横线诗句,回答问题。
(1)这几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诗人为什么要描写这样的景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暧暧”和“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两句没有写人,你可以想象出人在这里的生活情景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一法一练——炼字
“炼字”即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生动、最形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古人创作讲究炼字,一字可以渲染一种意境,同样一字可以传达出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像《归园田居 其一 》中“误”“拙”等字的使用,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对炼字的考查也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三首》
1.(1)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2)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 (3)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2.(1)wèi赠送 (2)jīn古式的衣领 (3)duō拾取,采取 (4)bǔ口中含着的食物 (5)jī系住 (6)yìn遮盖
3.(1)为—遗 (2)慢—漫 (3)渡—度 (4)阴—荫 (5)暖暖—暧暧 (6)巅—颠
4.AD
5.(1)排列 捕鸟的网 张网捕 陈列 (2)门 门第 门 人家
(3)回 归还 归顺 归聚 (4)安守、保持 守候 保卫
做……太守
6.“尘网”“樊笼”比喻黑暗社会和官场,“羁鸟”“池鱼”比喻受束缚。作者用这些比喻,表达了他憎恶现实、不图宦达,想回归田园的感情。
7.(1)描写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田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2)不能互换。“暧暧”写村庄在远处模糊不清,“依依”写炊烟的模糊,描写对象不同。
(3)虽没有写人,但写出了人的生活环境,可以让读者想象出那里住着一些生活古朴、怡然自得的人。
8.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