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3 12:3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嗔怒(chēn)聒噪(guō)腆着(tiǎn)箪食壶浆(dān)
  B.星宿(xiù)怨怅(chàng)发怔(zhèng)喏喏连声(ruò)
  C.勾当(gòu)桑梓(zǐ)带挈(qiè)面面相觑(qù)
  D.作揖(yī)心窍(qiào)拙病(zhuō)不省人事(xǐ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促狭虞侯唯唯连声思贤如渴
  B.拜谒疏懒如雷贯耳经世奇才
  C.傲慢盘缠三顾矛庐尖嘴猴腮
  D.鄙贱筵席随心所欲不醒人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的演讲慷慨激昂,声情并茂,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B.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
  C.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D.他这个人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真是不可理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C.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D.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B.《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C.《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D.《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6.默写。(8分)
  (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欲渡黄河冰塞川,。
  (3),直挂云帆济沧海。
  (4)沉舟侧畔千帆过,。
  7.综合性学习。(7分)
  班级开展以“走进古典小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2)请你列举一部你最喜欢的古典小说及其主人公,并简要说明你喜欢的理由。(3分)
  (3)请你谈谈阅读古典小说的好处。(2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智取生辰纲》选段,完成8—11题。(15分)
  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约行了二十余里路程。那军人们思量要去柳阴树下歇凉,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走!教你早歇!”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杨志喝着军汉道:“快走!赶过前面冈子去,却再理会。”
  正行之间,前面迎着那土冈子。一行十五人奔上冈子来,歇下担仗,那十一人都去松林树下睡倒了。杨志说道:“苦也!这里是甚么去处,你们却在这里歇凉!起来快走!”众军汉道:“你便剁做我七八段,其实去不得了!”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
  只见两个虞候和老都管气喘急急,也巴到冈子上松树下坐下喘气。看这杨志打那军健,老都管见了,说道:“提辖!端的热了走不得!休见他罪过!”杨志道:“都管,你不知。这里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两个虞候听杨志说了,便道:“我见你说好几遍了,只管把这话来惊吓人!”老都管道:“权且教他们众人歇一歇,略过日中行,如何?”杨志道:“你也没分晓了!如何使得?这里下冈子去,兀自有七八里没人家。甚么去处,敢在此歇凉!”老都管道:“我自坐一坐了走,你自去赶他众人先走。”杨志拿着藤条,喝道:“一个不走的吃俺二十棍!”众军汉一齐叫将起来。
  8.选段中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9.杨志为什么要鞭打军汉?(4分)
  10.老都管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11.结合选段内容,分析杨志的性格特点。(3分)
  (二)阅读《范进中举》选段,完成12—15题。(15分)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2.选段中范进中举后为何会发疯?(4分)
  13.众人在范进发疯后有哪些表现?这些表现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4分)
  14.选段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范进的形象?(4分)
  15.结合选段内容,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0分)
  《隆中对》(节选)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时人莫之许也()
  (2)先主遂诣亮()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8.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是什么?(2分)
  19.结合选段内容,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形象。(2分)
  三、写作(50分)
  20.请以“我最喜欢的一部古典小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C(A项“腆着”的“腆”应读“tiǎn”;B项“喏喏连声”的“喏”应读“rě”;D项“不省人事”的“省”应读“xǐng”。)
  解析:考查对字音的准确认读。需要准确记忆每个字的正确读音,A项“腆”字容易误读;B项“喏”字的读音要区分不同语境下的读音;D项“省”字是多音字,在“不省人事”中读音要准确掌握。
  2.B(A项“虞侯”应为“虞候”;C项“三顾矛庐”应为“三顾茅庐”;D项“不醒人事”应为“不省人事”。)
  解析:考查对字形的正确书写。A项“侯”和“候”容易混淆;C项“矛”和“茅”字形相近易写错;D项“醒”和“省”意思不同,不能写错。
  3.A(“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声情并茂”指演唱、朗诵等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此处用来形容演讲,用词恰当。B项“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引人入胜”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此处形容小说情节,用词恰当。C项“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任劳任怨”指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此处形容工作态度,用词恰当。D项“不可理喻”指不能用常理使那个人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此处形容人的性格,用词恰当。)
  解析:A项中“声情并茂”一般用于演唱、朗诵等艺术表现形式,用来形容演讲不太恰当,可以用“激情澎湃”等词。
  4.C(A项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B项否定不当,删去“不再”;D项缺主语,删去“由于”或“使”。)
  解析: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项“通过……使”同时使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B项“避免”和“不再”表意重复;D项“由于……使”同时使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
  5.D(《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说法正确。)
  解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对这几部作品的作者、朝代等信息要准确记忆。
  6.默写。
  (1)江山如此多娇。
  (2)将登太行雪满山。
  (3)长风破浪会有时。
  (4)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考查对经典诗词的背诵默写。要准确记忆诗句,注意书写正确。
  7.综合性学习。
  (1)宣传标语:走进古典小说,领略传统文化魅力。(或:品读古典小说,感悟人生百态。)
  解析:宣传标语要简洁明了,突出主题,有感染力。可以从古典小说的魅力、价值等方面来拟写。
  (2)示例:我最喜欢的古典小说是《西游记》,主人公是孙悟空。喜欢的理由是孙悟空勇敢无畏,本领高强,具有反抗精神。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他的形象激励着我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坚强,永不放弃。
  解析:列举的小说和主人公要准确,理由要充分,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方面阐述喜欢的原因。
  (3)阅读古典小说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解析:从多个角度阐述阅读古典小说的好处,如知识积累、素养提升、了解历史、培养能力等方面。
  二、阅读理解
  (一)《智取生辰纲》选段
  8.环境描写突出了天气的炎热,为后文军汉们在黄泥冈休息以及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做了铺垫。同时,炎热的天气也加剧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解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有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等。这里炎热的天气推动了情节发展,为后文众人在黄泥冈休息以及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创造了条件,也使杨志与军汉们的矛盾更加突出。
  9.杨志鞭打军汉是因为他担心在这强人出没的地方休息会遭遇危险,同时他也急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生辰纲送到目的地。
  解析:结合杨志的身份和任务来分析他的行为动机。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深知路途危险,怕军汉们在危险地带休息会出事,同时也想按时完成任务。
  10.老都管在文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他对杨志的强硬态度不满,与军汉们一起对抗杨志,使得矛盾更加激化。同时,他的存在也为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提供了机会。
  解析:分析人物在情节中的作用。老都管的态度影响了军汉们,加剧了矛盾,也为吴用等人利用矛盾智取生辰纲创造了机会。
  11.杨志精明能干、谨慎小心,但又粗暴蛮横。他深知此行的重要性,对路途的安排和人员的管理都十分严格,体现了他的精明能干和谨慎小心。但他对军汉们的鞭打则显示了他的粗暴蛮横。
  解析:结合选段内容,从杨志的言行中分析他的性格特点。既要看到他的优点,如精明、谨慎,也要看到他的缺点,如粗暴。
  (二)《范进中举》选段
  12.范进中举后发疯是因为他长期遭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压抑和毒害,一旦中举,喜极而疯。
  解析:从范进的人生经历和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影响来分析他发疯的原因。范进一直渴望通过科举改变命运,长期的压抑在中举后瞬间释放,导致他喜极而疯。
  13.众人在范进发疯后有不同的表现。老太太慌了,灌开水救范进;娘子胡氏不知如何是好;众邻居拿鸡蛋酒米,管待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这些表现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科举制度的热衷和追求,以及邻里之间的互助和关心。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之深。
  解析:分析众人的表现,既要看到邻里之间的互助,也要看到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即人们对科举制度的过度看重。
  14.选段中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来刻画范进的形象。如“噫!好了!我中了!”是语言描写;“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是动作描写;“笑了一声”“拍着手大笑”是神态描写。
  解析:准确识别不同的描写方法,通过这些描写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语言描写表现范进的喜悦和疯狂,动作描写突出他的失态,神态描写则进一步强化了他的癫狂状态。
  15.范进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他热衷功名,几十年如一日地参加科举考试,一旦中举,喜极而疯。他懦弱迂腐,在胡屠户的辱骂面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却对胡屠户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解析:综合选段内容,全面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从他对科举的态度、前后的行为变化等方面来体现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以及性格中的弱点。
  (三)《隆中对》(节选)
  16.(1)承认、同意。(2)拜访。
  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准确解释词语的意思。
  17.(1)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2)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解析:翻译句子要做到信、达、雅。准确翻译重点词语,如“就见”“屈致”“已”“计将安出”等,同时要注意句子的通顺。
  18.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是他深感汉室倾颓,奸臣窃命,自己虽有兴复汉室之志,但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希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以实现自己的大志。
  解析:从刘备的处境和志向两个方面来分析他三顾茅庐的原因。刘备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渴望得到诸葛亮这样的人才来辅佐他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
  19.刘备是一个有雄心壮志、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人。他虽处于困境,但仍有兴复汉室的大志,为了得到诸葛亮的帮助,三次前往拜访,表现出他的求贤若渴和礼贤下士。诸葛亮是一个有远大抱负、才智超群的人。他自比管仲、乐毅,表明他有辅佐帝王成就霸业的志向。他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准确透彻,显示出他的才智超群。
  解析:结合选段内容,分析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刘备的行为体现了他的品质,诸葛亮的言行则展示了他的志向和才能。
  三、写作
  20.《我最喜欢的一部古典小说》
  《西游记》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古典小说。它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文学巨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深深地吸引着我。
  《西游记》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猪八戒的贪吃懒惰、沙僧的忠厚老实以及唐僧的慈悲善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与各种妖魔鬼怪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每一次的冒险都充满了惊险与刺激,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跟随他们一起踏上了充满挑战的征程。
  孙悟空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之一。他勇敢无畏,敢于反抗天庭的统治,大闹天宫,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力量。在取经的路上,他始终冲锋在前,降妖除魔,保护师父和师弟们的安全。他的机智灵活也让人赞叹不已,总能在关键时刻想出巧妙的办法,化解危机。孙悟空的形象激励着我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坚强,永不退缩。
  除了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西游记》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它也让我们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西游记》是一部不朽的文学经典,它不仅给我带来了无尽的阅读乐趣,还让我在阅读中得到了成长和启发。它将永远陪伴着我,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解析:这篇作文首先点明自己最喜欢的古典小说是《西游记》,接着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人生哲理三个方面阐述喜欢的原因。在描述故事情节时,生动地展现了小说的奇幻和精彩;在分析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孙悟空的勇敢和机智;在探讨人生哲理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了坚定信念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强调《西游记》对自己的影响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