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明确成语的来源。
2.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3.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能正确运用成语。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体悟成语中浓缩的中华文化。
难点:正确使用成语。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那么这文化中究竟描绘了怎样的景观呢 今天,我们将从成语的学习中获得一些启示。
二、 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活动:猜一小会儿——看图猜成语(幻灯片)
教师小结:成语的来源
1.神话传说 2.寓言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3.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4.文人作品 5.外来文化
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练习:露一小手——根据成语的五大来源,说说你记忆中每一类的成语还有哪些
三、成语的文化内涵:
(1)成语与自然文化:“江山如画”“凄风苦雨”“傲霜斗雪”
小结:这类成语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在探索自然、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那细腻的情怀,勇毅的精神。
(2)成语与服饰文化
“凤冠霞帔” “珠围翠绕”“荆钗布裙”
“披红挂彩” “披麻戴孝”
小结:服饰是古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志趣节操、思想情感等的外在表现。
(2)成语与建筑文化 :
“雕梁画栋” “曲径通幽”
小结:中国古代的楼台宫室建筑,不仅突出地表现了古人在建筑设计上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等级制度和经济地位上的鲜明不同。
(3)成语与文学艺术:
“烘云托月” “入木三分” “阳春白雪” “下里巴人”
小结:文学、绘画、音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书法等都是汉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汉语言中有大量反映各种不同艺术形式的成语,从中可以比较系统、完整地了解它们的基本面貌。
(4)成语与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因材施教 青出于蓝 循序渐进 言传身教
小结: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言以其珍贵的精神营养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5)成语与爱情
“浓情蜜意”、“山盟海誓” “纸短情长”、“魂牵梦萦”
“月下老人” 的传说
小结:人们借有尽的文字传达无尽的情思,寄托对爱情的美好愿望。
(6)成语与做人:
高风亮节 浩然正气 光明磊落 两袖清风
成语梳理(之一)
成语的来源(各举一例) 成语的特点 成语的结构(各举一例)
1. 1. 1.主谓关系
2. 2.修辞作用 2.并列关系
3.历史事件 3.文言特点①②词类活用③④⑤互文 3.偏正关系
4. 4.动宾关系
5.外来文化 5.补充关系
成语梳理(之二)
成语百科 举例
衣食类
住行类
动物类
植物类
兵器类
礼俗类
文学类
艺术类
科学类
法律类
教育类
治国类
做人类
民主类
成语梳理(之三)
问题 举例
读 音
字 形
含 义
得 体
辨 析
感彩
三、成语的运用
1、读音:
人才济济 乳臭未干 大腹便便 如法炮制
2、字形:
相形见绌(拙) 病入膏肓 (盲) 沧海一粟 (栗)
3、高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成语题主要设置误区:先举例再小结
(1)望文生义 (2)轻重失度 (3)误用褒贬
(4)语义重复 (5)谦敬错位
4、成语新貌
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乐在骑中”“默默无闻”等广告语,你能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几例吗
明确:别具一革、随心所浴、食全食美
★讨论:你如何看待成语的这种新面孔
点拨:这些借双关、谐音等手法创作的广告语,含蓄幽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谐音广告的泛滥破坏了汉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对人们产生误导和影响。
5、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活动:合作一小段——成语接龙
以“大庭广众” “石破天惊”和“鲜为人知”的最后一个字为下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接龙。
四、课堂小结:
成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准确而全面地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我们是炎黄子孙,所以应该学好、用好成语,将其文化内涵得以传承。
五、参考练习
1.下面的成语是初中语文课本上的,请在空格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忍 不禁 明察 心 神 来顺受 重 远 见 思齐
枯 烂 白 过隙 谈笑 开 笑 然而止 参 不齐
叱咤 浑身 数 语无 次 来迟 石 天 面面相
循 蹈 惟 惟肖 声 迹 在 难逃 抑扬 制 造
马革 尸 正襟 凌人 苦心 诣 莫 一是 一视同
2.用十二属相填写成语
目寸光 老 舐犊 视眈眈 守株待 望子成 画添足
到成功 顺手牵 尖嘴 腮 闻 起舞 急跳墙 狼奔 突
3.猜谜语
哑巴说话(打一成语)谜底: 变奏为春(打一成语)谜底:
二、四、六、八、十(打一成语)谜底: 不折不扣(打一汉字)谜底:
举棋不定(打一成语)谜底: 滥竽充数(打一成语)谜底:
4.成语对联
请写出空缺的一联上联:守株待兔 下联:
上联:引狼入室 下联:
5.成语接龙
举例:一败涂地 地大物博 博学多才 才疏学浅 浅尝辄止……
6.成语数学
①请写出开头是“一”至“十”的10个成语。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②请写出以“百”“千”“万”开头的成语(每个数字至少写5个成语)。
百 百 百 百 百
千 千 千 千 千
万 万 万 万 万
③在每个空格中填写一个数字。
心 意 令 申 面 八 光 色
头 臂 上 下 全 美 牛 毛
7.写出与下列歇后语意思相近的成语(或直接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成语:居心叵测
刀尖上翻筋斗──玩命的事 成语:铤而走险
篱笆配栅栏──再合适不过了 成语:郎才女貌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成语:每况愈下
擀面杖吹火──一一窍不通
火车上演戏──载歌载舞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孙悟空变戏法──无中生有
8.看成语说故事
下列成语都源于一个故事。你最熟悉的是哪一个 请讲给同学听听。
门可罗雀(注意此故事与莎士比亚的一部剧作内容相近) 三人成虎 一傅众咻
千金买骨 负荆请罪 两袖清风 图穷匕见 按图索骥 安步当车 二桃杀三士
9.中外成语比较
①下列中外成语意思相同,不同的是什么
雨后春笋(汉语成语)──雨后蘑菇(俄语成语)
非驴非马(汉语成语)──非鱼非肉(俄语成语)
如履薄冰(汉语成语)──如履鸡蛋(英语成语)
如坐针毡(汉语成语)──如坐荆棘(英语成语)
猫哭老鼠(汉语成语)──鳄鱼的眼泪(英语成语)
掩耳盗铃(汉语成语)──鸵鸟政策(英语成语)
②下列外国成语是什么意思
达摩克利斯之剑 打发到考文垂去 阿波罗风度 多米诺骨牌 狗战牛槽
阿拉丁的神灯 第五纵队 罗德之妻 二二得烛 狐狸尾巴
③请将下列成语译成英语
举例:爱不释手be fond of an ( http: / / www.21cnjy.com )d unwilling to part with(sth.)so fond of sth.that one cannot take one’s hands offit;be unable to tear oneself away from sth.
垂头丧气
各有千秋
满面春风
万古流芳
附录:
成语与衣食:
衣冠楚楚 凤冠霞帔 纨绔子弟 布衣蔬食 残羹冷炙 山珍海味 钟鸣鼎食
粗茶淡饭 箪食瓢饮 衣锦还乡 花天酒地 布裙荆钗 脍炙人口 狼吞虎咽
成语与住行:
登堂入室 窗明几净 雕梁画栋 高枕无忧 金碧辉煌 鲁殿灵光 美轮美奂
蓬门荜户 瓮牖绳枢 跋山涉水 车水马龙 披星戴月 登山临水 颠沛流离
成语与动物:
狐假虎威 狼心狗肺 鹤立鸡群 凤毛麟角 飞蛾扑火 井底之蛙 黔驴技穷
如鱼得水 惊弓之鸟 一丘之貉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趋之若鹜 莺歌燕舞
成语与植物:
岁寒三友 势如破竹 雨后春笋 姚黄魏紫 春兰秋菊 藕断丝连 桃红柳绿
指桑骂槐 芒刺在背 如火如荼 枯木逢春 披荆斩棘 投桃报李 良莠不齐
成语与兵器:
自相矛盾 折戟沉沙 大刀阔斧 刀光剑影 唇枪舌剑 一箭双雕 横槊赋诗
枕戈待旦 图穷匕见 炮火连天 丢盔卸甲 强弩之末 枪林弹雨 盘马弯弓
成语与礼俗:
彬彬有礼 知书达礼 礼尚往来 宾至如归 八拜之交 五体投地 张灯结彩
秦晋之好 洞房花烛 月下老人 明媒正娶 入土为安 断发文身 披麻戴孝
成语与文学:
春秋笔法 点铁成金 韩海苏潮 行云流水 元轻白俗 红豆相思 红叶题诗
人面桃花 旗亭画壁 七步之才 梅妻鹤子 郊寒岛瘦 江郎才尽 洛阳纸贵
成语与艺术:
曲高和寡 高山流水 余音绕梁 滥竽充数 煮鹤焚琴 长袖善舞 手舞足蹈
粉墨登场 梨园弟子 画龙点睛 妙手丹青 双管齐下 力透纸背 颜筋柳骨
成语与科学:
斗转星移 日上三竿 月满则亏 炉火纯青 百炼成钢 半斤八两 锱铢必较
刀耕火种 钻木取火 风云莫测 雷霆万钧 水滴石穿 病入膏肓 沧海桑田
成语与法律:
法不阿贵 令行禁止 明镜高悬 法网恢恢 疏而不漏 铁面无私 赏罚严明
格杀勿论 屈打成招 以身试法 绳之以法 执法如山 有案可稽 杀一儆百
成语与教育:
春风化雨 良师益友 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教学相长 循循善诱 因材施教
一傅众咻 有教无类 薪尽火传 名落孙山 青出于蓝 断机择邻 言传身教
成语与治国:
长治久安 富国强兵 国泰民安 革故鼎新 道不拾遗 日理万机 无为而治
力挽狂澜 疮痍满目 政通人和 分崩离析 半壁江山 民怨沸腾 生灵涂炭
成语与做人:
高风亮节 浩然正气 相忍为国 光明磊落 两袖清风 孤芳自赏 人面兽心
利令智昏 恬不知耻 口蜜腹剑 同流合污 吮痈舐痔 颐指气使 飞扬跋扈
《修辞无处不在》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学习目标:通过这次活动,要使学生树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修辞”观念; 引导学生好好体会作者选择和锤炼词义的妙处,并在说话和写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仅要把词用准用好,而且还要注意创新,使用词达到最佳效果。
2、教学重点:、认识学习“语音修辞”“词语修辞”“语句修辞”的内容及表达效果;积累优美语句,学会修饰自己的文句。
二、知识链接:
1、修辞:修辞就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从这个角度来讲,修辞无处不在。
狭义的修辞:指运用修辞格(比喻、比拟、夸张……)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广义的修辞:不仅包括修辞格(比喻、比拟、夸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还包括炼字、炼句(炼,锤炼,炼字,就是对词语进行选择和搭配,炼句,着眼于句子的选择。)……
2、修辞的分类
从语言层面来看,修辞可分语音修辞、词语修辞和语句修辞三类。
(1)语音修辞:“语音修辞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是从语音的调配上所进行的修辞活动,可以造成语音上的整齐与和谐,形成一种节奏回环往复的旋律美。常见的修辞格比如排比、反复、顶真、对偶,以及叠音词、联绵词的运用、古典诗词中的平仄相间、押韵等都属于此类。这一类的修辞活动主要见于诗歌和一些抒情性的散文中。
例1,如杭州西湖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分析:运用叠音词。大量叠音词的运用不但传神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加强语气,舒展文气,增加音韵美,深化物态情貌,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
(2)词语修辞:着重于词语的选择和搭配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似于古人的“炼字”从意义入手选用、锤炼汉字,才会准确、鲜明和生动,在表达上产生精当贴切、含蓄深厚的效果。阅读时,我们就要透过这些词语的表面意思,去理解该词在文中的隐含意义,进而深入体味作者这样遣词的用意。
例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分析:“绿”字是点睛之笔,据说先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掉了“到”、“入”、“过”等字,既有动态又有静态之美,更有比拟的修辞效果。写出了生机勃勃,春满江南的形象,也表达出了作者的心境。
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通感、仿词、婉曲等,都是从词语选择的角度进行修辞的。
(3)语句修辞:即对所使用的关键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或段落加以选择和锤炼。即炼句。比如长句和短句、肯定句和否定句、整句和散句、顺序句和倒装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等,各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各有不同的适用场合。
例1: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 ————鲁迅《祝福》
分析:“空的”“下端开了裂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破碗”和“竹竿”的定语,却放在中心词之后,定语后置,为了强调空的,祥林嫂此时一无所有,纯粹是一个乞丐了,仅有一个破碗,里面还是空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祥林嫂处境的悲惨。
补充解释:整句和散句: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它主要指排比句和对偶句;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式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做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在散文、诗歌、唱词中应用广泛,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散句比较灵活,避免呆板,富于变化,生动感人。整句散句交错运用,则兼两者之长,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贯通。
三、导学过程
1、 理解“大修辞”的含义,从学过的文章中找找不同的修辞,体会其修辞效果。
2、 搜集日常生活中的修辞现象,比如日常口语、电视电影中的人物对白、广告、广播、演讲、歌词中的修辞。
四、针对练习,找出下列语段中的修辞并体会其修辞效果
1、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提着昨日种种千辛万苦,向明天换一些美满和幸福。 ——周华健《风雨无阻》
3、对联: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
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田不好,好一个老杂种,终久必死,死无葬身之地,地穴未打未来,来之后悔,悔之晚矣!
4、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5、“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国歌》)
6、下面是一篇同学的习作,请你修改一下,体现修辞的效果。
[原稿] 母亲说我头发太乱,同学说我头发横七竖八,我却不以 为然。现在不正流行这样吗?
7、阅读下面文段,分析:各句分别运用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哪些修辞方式
①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②鬼斧神工,天机独运。③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④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⑤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⑥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⑦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⑧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⑨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8.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7分)
金钱不必车载斗量,够用就好;友谊不必甜言蜜语,真诚就好;人生不必惊天动地,踏实就好。
五、课下拓展:
1、元旦将至,请你以祝福新年为主题,充分运用修辞方式,为你的亲朋好友写一则短信或贺卡。
2、如果你是汽车的代言人,请你为汽车设计两句广告词。
3。阅读《我的空中楼阁》,体会文中修辞及其效果。
补充原文: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领土”,只有限的一点。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这个无限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 ( http: / / www.21cnjy.com )、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屋虽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群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高于科学的时间性,也高于浪漫的文学性。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出入的环境要道,是一条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补充:常用修辞及其效果
1. 比喻: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类别| 特点 | 本体 |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 出现 | 是、成为 |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 无 |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 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3.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4. 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7. 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 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13.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14.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5.顶真: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16.互文: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
17.回环: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
例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导学案)
课前准备
1.我班共有多少个姓氏,你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姓氏?
2.查阅资料,探求姓氏的作用以及自己姓氏的起源。、
3.和你同姓的有哪些名人,有过什么事迹?
4.探求“张王李赵”等大姓形成的原因。
二、导入
1.有一个名叫秦涧泉的人在西湖湖畔游览岳王庙时,看到南宋大奸臣秦桧夫妇的跪像,义愤地在岳庙前题诗:“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2.孔庆东,1964年生人,祖籍山东,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在多个公共场合自豪地宣称自己是孔圣人第73代直系传人。
3.孔庆东以姓孔为荣,秦涧泉却以姓秦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羞,一个原本仅仅是标识自己,区别他人的“符号”当中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让国人引以为傲的姓氏文化。
三、合作探究
1.下面我们看几个“姓氏”,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姬 姜 姚
明确:都有“女”字偏旁
2.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明确:与远古时期母氏氏族社会特点有关,这些都是最早产生的姓氏。
姓:从“女”从“生”,由此可见姓是因为生而得。因此在母系氏族时期人们用姓是来区分不同的部落。
3.“姓”最早是用来区别部落的,那么“名”是用来做什么的?
明确:“名”是用来区别部落里的人的。
由此可知,“姓”和“名”本不是一回事,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姓氏”中的“姓”和“氏”是不是一回事?
氏”的本源义是木本即植物的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父氏社会中,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而族长或有权势者往往一夫多妻,男子升到一家之长的地位。这时出现了同一姓所衍生的分支,但是当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氏的,只有贵族男子才配拥有有氏。由此可见“氏” 本是用来区别“贵贱”的。
我们今天所说的“姓”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远古时期的“氏”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其实“氏”由“姓”而衍生,我们今天看似毫无关系的姓氏却有可能出自同一“姓”
4.姓氏的发展
姓和氏的区别
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称氏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无氏;称姓区别婚姻: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
在炎黄之前,人是没有姓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到炎黄时期才出现了姓名,那时候人首先出现的是名后来才有姓,而且名和姓是不相连的(比如介绍我班的一位同学,应该这样说XX,X氏)把名和姓连起来是战国秦汉时期,比如刘邦、陈胜、项羽。
5.“姓”的来源
(1)以出生地或成长地的名称为姓
“黄帝长于姬水,以姬为姓。炎帝长于姜水,以姜为姓。”《 国语·晋语》
(2)群体崇拜的图腾的名称
《百家姓》中的熊、牛、梅、龙、鹿、马等姓都与上古氏族图腾有直接的关联
《水浒传》里面有一个西门大官人叫西门庆,你知道“西门”这个姓氏的起源吗?类似起源的姓氏你还知道哪些?
(3).以居住地为姓,类似的还有关、池、东郭、南宫、欧阳等。
(4). 以国名为姓氏 :
如齐、鲁、晋、宋、秦、楚、卫、韩、赵、魏、陈、蔡等;
(5).以担任的官衔为姓氏 :
如侯、帅、尉、司马、司空、司徒、太史等 ;
同学们,猜猜我(季羡林)的姓氏起源是什么?
(6)以亲属的排行为姓氏
如:伯、仲、叔、季
大家猜猜这些姓氏(陶、商、巫卜)和什么有关呢?
(7)和得姓始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
如果有一个杀猪宰羊的让你根据他的职业赐姓你会赐予他什么姓氏呢?
屠
(8)赐姓
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南方蛮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皇帝赐予大臣国姓:如唐朝李世民赐予徐懋公为李姓;朱明王朝赐郑成功以朱为姓,所以人们也叫郑成功为“国姓爷
(9).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氏。如周平王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便姓林;又如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之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氏。如慕容、宇文、呼延、拓跋等。
(11).因避讳而改姓氏,如丘姓因避讳孔丘而改为邱姓;庆姓因避讳刘庆(汉安帝的父亲)而改为贺姓等。
6.姓氏知多少?
成书于北宋初期的《百家姓》共收集504个姓
单姓444个
复姓60个
汉族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
7.大姓形成的原因
一是它们源远流长,姓出多元,分布广泛
二是大姓在历史上多是国姓,从而形成人口学上的“皇室效应”。如:刘、李、赵
三是赐姓,在相应的王朝中,由于姓国姓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些皇帝还特别开恩,拿自己的姓氏作礼物,赏赐给有功的人。
反馈练习
牛刀小试
以“我姓_______,我以_______姓为荣”为话题,写一段文字,力求新颖别致。
《修辞无处不在》导学案参考答案
《针对练习》参考答案:
1、叠音词“轻轻的”三次反复使用,感觉到作者那种小心翼翼的生怕惊扰了康桥的心理;押韵:来和彩,读来流畅上口;节奏整齐中有变化。
2、“提着”“千辛万苦”,词语的超常组合,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炼字。千辛万苦而用提,不用背,不用负,也不用拖,可见一中举重若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而后句的“换”字用得好,有付出才有回报,幸福的前提是付出千辛万苦。3、顶真。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要做到语句递接紧凑、生动明快方为佳联。顶真与叠字形式相仿但本质却不同,顶真可以是一个单字,也可以是一个复词或词组,既可以一次使用,也可以重复使用)。
4、婉曲。和病酒无关,又和悲秋无关,那和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关呢 联系前面的词句可知,原来和离别相思有关。把真实意图遮盖起来,欲说还休,使表达的意境别开生面,饶有意趣。
5、倒装句。主谓倒装,强调对人民的一种唤醒,号召大家起来反抗。
6、[修改稿] 老妈说我满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秀发”连一堆枯茅草也不如,同学说我的发型有点谢霆锋的“判逆版”的模样,也就是“强盗版”的。对此,本人打心眼里不屑一顾。现在,满大街最流行的不就是那种把头发一根根拉直再剪得参差不齐乱七八糟零零碎碎然后做得蓬蓬松松的“乱发”吗?这真是“天然去雕饰”,又省钱又酷!你们花钱还做不成这么粗犷自然呢?
7、预设答案:①句倒装句。②文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量四字句,节奏短促而鲜明,很整齐。③④⑤⑥句运用了整句、拟人、对比等手法。有情趣,很生动,给人特征鲜明印象深刻。⑦句比喻。以小喻大,联想奇特,比喻新颖。⑨对偶,也是整句。有气势。
语音修辞:③④⑨ 词语修辞:③④⑤⑥⑦ 语句修辞:①③④⑨
8这是一道仿句题。做这样的题,要找准句式,化仿句为填空,仔细申准题目的隐含条件,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反复斟酌修饰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