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3 09:0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一、课标要求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二、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四个子目,“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主要介绍明至清中叶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情况,指出与以前古代社会相比出现的新变化,也指出其发展的历史局限性,“思想领域的变化”主要介绍了陆王心学,随后出现了“异端”思想,“小说与戏曲”介绍了文艺上的变化,“科技”出现了总结性的著作,同时西方的科技被介绍进中国。
三、教学目标
通过梳理教科书中史实及解读史料,掌握明清时期在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理解明清时期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意义;
通过史料解读,了解新航路开辟后,中西方开始的直接的经济文化交流,认识其与明清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培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素养。
四、学情分析
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关于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变化,但是对于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一知识点学生容易混淆,对于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学生容易混淆,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学生容易混淆几位思想家的思想,这里老师需要注意区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教学难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六、教学过程
导入:
用《水浒传》电视剧中出现的错误来引入,询问学生玉米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随着玉米传入的还有些什么?由此进入本课。
经济之发展
除了玉米以外,当时传入农作物还有甘薯、马铃薯等,他们不仅产量高,而且适应力强,这些高产作物的引进及推广,一定程度缓解了我国人地矛盾,粮食总产量的提高也使得有更多的土地来种植经济作物,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同时这一时期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利用课本引入的那个材料来讲解)此外,一件产品怎么样才能卖到更高的价钱呢?(学生回答:对他进行一些加工),这一时期,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使初级产品产生更高的价值,获取更多的收入。农产品商品化的提升,加剧了农民与市场的必然联系,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进步。私营手工业者后来者居上,此时的手工业各行业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进步。比如说明朝后期,南方的一些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用课本历史纵横的材料来讲)。
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首先,明朝的法定流通货币是什么?(学生回答:白银,利用材料讲解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影响),这里提到白银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明清时期形成了哪些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呢?(利用课本进行讲解)。补充讲解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在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得到了如此明显的发展基础之上,中国社会是否成功实现了进步与转型?(学生回答:没有,因为此处经济的发展导致江南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这在微观上实现了突破,但是他在宏观上却处于停滞之中,这是因为什么阻碍了它呢?——引出小农经济与专制统治及明清经济的转型与局限)
思想之变化
经济的发展促使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变化,宋代以后,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成为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失去了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引发社会动荡,此时就需要新的学说来更新儒学。这就是心学,心学程颢开其端,陆九渊大启门庭,王守仁集其大成。(按照课本主要来讲解王守仁的思想),同时点明心学的意义,用李贽引出其他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按照PPT来讲)。
文化之繁荣
我们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的背景下,人们对通俗文学的需求增多,此时识字率也变高,下层文人也能从事小说创作,文学创作也日益平民化、世俗化。(根据课本进行讲解)
科技之进步
罗列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的总结性特点具体表现,并说明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补充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给学生,将课本知识用图片的形式罗列在PPT上进行讲解。注意解释西学东渐的概念。
小结
七、板书设计
补充PPT上没有的内容,写关键词
八、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过多,对于课本补充的内容较多,课程容量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