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教学重点】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教学难点】宋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北宋初期加强专制集权措施的影响、两宋与辽夏金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的性质及影响的认识、评价王安石变法等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历史问题的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北宋、辽、西夏对峙”与“南宋、金、西夏对峙”的相对空间位置和朝代更迭,并以此为基础,了解北宋边防压力的表现以及出现财政危机的原因。
3.史料实证:通过历史文献、历史图片等实证材料,梳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利弊,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变迁的趋势。
4.历史解释:将王安石变法置于具体的时空下,基于史料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5.家国情怀:通过对王安石变法改革精神的学习,认识士大夫救国民国家于危难之间的勇气和信念,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
设问:神宗为何不快意?宋神宗也是宋朝历史上有理想抱负,想要再造汉唐盛世一位皇帝,那么他的梦想实现了吗?让我们一起通过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的学习,了解两宋王朝政治军事的新变化。
神宗为何不快意?祖宗之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历史背景
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吸取唐末以来的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集权措施
预习检测:同学们根据预习内容,完善下表。
收归 地方 权力 1.中央派文官出任各州长官,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夺其权(行政)】 2.设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大部分上交朝廷【制钱谷(财政)】 3.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守内镇外定期换驻地【收精兵(军政)】
分散 机构 权力 中 央 1.分割宰相权力(行政、军政、财政); 2.行政军政财政又再次分权:增设副相、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下设三司;以台谏监察宰相。
地 方 1、设“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 2、州一级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
崇文 抑武 1、制定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2、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
3、历史影响
材料: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转对条上四事状》
材料: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材料:今上下内外,皆先有法以待之,是法之密也。(然而)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而事功日隳,风俗日坏。
——叶适《水心别集》卷10
根据材料,阅读课本内容,回答: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宋初的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内部动乱,维护政治稳定。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自宋代以来,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严重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是,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神宗为何不快意?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澶渊之盟: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军南下,打败北宋。北宋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宋夏和议:1044年,北宋又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和议。是为“庆历和议”。内容包括: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如何评价这种“换来的和平”?
材料:“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澶渊之盟”订立后……茶马互市,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
——《中华文明地图》
材料:这个史称“澶渊之盟”的讨价还价,给双方换来了120年的和平。北宋经济发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也要拜这和平所赐。和平,对各族人民都好。……澶渊之盟第二年,党项人也来要钱了……大宋对于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真宗皇帝决定还是花钱买。
——易中天《中华史—大宋革新》
【讨论】北宋为什么用钱财换取和平?
学生激烈的讨论过后,会相应的得出以下结论:
不可取:北宋作为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签订和议,每年付出一大笔钱财,是一种屈辱的行为。
可取:北宋军事积弱,“以钱财换和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面临的困境。和约签订后,北宋在政治上并不屈辱,而经济损失有限。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真诚对待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民族交融。
教师总结:和平是刻在我们血液里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和平我们也不畏惧战争。在当时的宋朝,两宋同辽、西夏和金是兄弟民族关系,他们有战有和,以和为主,和平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他们都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以钱财换和平换来的只是一时的和平,想要永久的和平还得国家强大,军备强盛。在近代和现代的中国,“以钱财换和平”的命题是不成立的,中华民族的主权和利益是不容他国侵犯的。
2、财政危机
(1)养兵: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大半。
(2)养官: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神宗的梦想实现了吗?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2)“庆历新政”是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的改革,结果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而失败。
(3)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2、变法内容:
变法涉及农业、商业、水利、赋税、基层管理、军事训练、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富国之法: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强兵之法:对农民进行编制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以青苗法为例,根据材料分析王安石变法实际推行效果如何?
材料:熙宁六年,政府收入292万贯。元丰六年,发放的青苗钱是1003多万贯,收回1396万多贯,收取利息近400万贯。
——《宋史纪事本末》卷37
材料:如州县以多散为功,有钱者不愿借而勒借。患无钱者不易偿,因而不许借。出入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在青苗法制定和公布之后,决定先在京东、淮南和河北三路试行,……。但事实却是,在上述三路试行并没有多久,尚未成次第,亦即尚未取得多少成绩和经验,其他诸路却也相继派去了提举官,要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了。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3、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得出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积极: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局限:强兵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分裂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4、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来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
(2)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3)改革涉及面广,头绪过多,且推行操之过急。
(4)根本原因:变法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领导改革,无法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只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
我们现如今也正处于一个改革的时代,那么我们在改革的时候,最需要注重哪些问题?
(1)改革要认清形势,分析矛盾,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
(2)改革必须使措施行之有效,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3)改革必须把握好时机,坚决彻底,尤其需讲究改革的策略和步骤;
(4)改革需要有长远的计划和目标,不可操之过急;
(5)改革中要注意用人得当……
教师总结:我们现在改革必须致力于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不畏艰难险阻,同学们都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未来各行各业的栋梁,中国正在进行改革,未来还将继续改革,希望同学们能够继承和发扬这些士大夫救国民国家于危难之间的勇气和信念的优秀品质。
北宋两次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相继宣告失败,北宋的结局如何?对的,北宋走上了大多数封建王朝的老路:灭亡。1127年,北宋被东北的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南宋最终是否完成了收复北方的壮举。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一探究竟。
神宗的遗憾:南宋偏安
1、靖康之变及南宋的建立: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所灭,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绍兴和议: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岳飞被南宋朝廷杀害。
3、偏安一隅:南宋统治稳定后,将都城定在临安。宋金之间仍然时有战争发生,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格局。
五、课后总结
宋初的政治、军事制度建设出现了与前代不同的一些新变化。一方面对宋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混战不休的局面,对此后元明清三代大一统局面的实现和巩固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宋代中期以后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这种影响贯穿整个两宋的发展过程,包括此后变法的失败和边疆危机的加深都与之有着深刻的联系。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绘制本课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