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4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虞美人》(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必修4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虞美人》(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20 09:0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 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美人?? ?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 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虞美人》作个才子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   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
  “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 ……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余怀云《玉琴斋词序》 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 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李煜自读词文,初步体会作者情感1、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本应与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词人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屈辱生活的延续,何时是头啊?
看似奇怪的反问,实则流露出词人多少的愁闷啊! 2、“往事知 多少”中 的“往事” 具 体指什么?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
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往事知多少”的“往事”指什么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东风”暗示了什么,
“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 “东风”表示春天的到来,新的一年的到来。
“又”说明时光飞逝。“月”在诗词中属常见意象,词人独倚小楼,仰望明月,他想到了什么,感受如何?往事如此不堪回首,却又让人忍不住回首!物 是 人 非
本词中,“变”的是什么?
“不变”的又是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 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暗恨”变为“悲恨激动”,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以水喻愁愁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再次体会词人情感想一想本词末两句为千古名句,你是否还能举出将无形的愁化为有形的诗词句吗?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愁 有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为什么而愁?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能否把“又”换成“已” ?为什么? 明确:东风就是春风,“又东风”中的“又”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而“已”则表示已经,没有前面出现的暗示,不能表达词人的情感。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即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的发出感叹。 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
“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请大家体味“只是”二字,如果换成“可惜”行不行? 不行,
一、诗歌贵在含蓄,“可惜”太过直露。
二、他遥望南国感叹,“雕栏”“玉砌” 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那里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 ,“是”含有即成事实无法改变之说,含蓄表达出这两个字的叹惋口气,传达出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请同学们思考全词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体现“愁情”的呢? 1、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雕栏玉砌
虚写:往事,故国,朱颜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2、三度对比(横向),隔句相承(纵向) 春花秋月的无休无尽小楼东风的永恒雕栏玉砌应犹在往事的短暂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朱颜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3、比 喻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把抽象的愁绪化成形象的东流水。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
遍问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请同学们自己来总结整首词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首词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试译这首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
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
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
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