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作者简介
毛泽东:
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温故而知新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阙。
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沁园春 雪》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所在的部队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的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在这里,毛泽东亲自视察地形,眺望祖国 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
解题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检查预习:
1、给生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沁园春_____ 惟余莽莽______
稍逊______ 数风流人物_____
红装素guǒ___ 分外妖ráo______
风sāo______ 江山多jiāo_____
qìn
wéi
xùn
shǔ
裹
娆
娇
2、词讲究押韵。《沁园春·雪》押的是____韵,依次写出韵脚(押韵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o
飘、滔、高、娆、
娇、腰、骚、雕、朝
骚
沁园春 雪
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沁园春 雪》
1、词的上阙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把我们带入壮阔雄奇、玉砌银妆的冰天雪地的世界,意境广阔博大。
2、上阙分为几层?写景,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景?
概括写北方雪景(1-3)
具体写北方雪景(4-10)
想像雪过天晴之景(11-13)
实景
实景
虚景
学习上阙
3、“望”字领起哪几句?望见了哪些景观?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长城 黄河
群山 高原)
望中所见,既是实在的视觉感受,又有很大的想象成分。
作者为什么选取长城、黄河?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结晶,是伟大祖国凛然不可侵犯的象征,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它们是伟大祖国的象征,作者借此来表达自己热爱并誓死保卫中华大地的感情。
“望”字可否换成“看”字?
“顿”字可否删去?
不可。因为是登高远眺,也显示了作者高大的形象。
“顿”,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照应“千”,又使人自然联想到他昔日波滔滚滚的气势。
4、上阙的写景,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静景:千里冰封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万里雪飘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千里”“万里”,互文修辞,意境开阔,气魄宏伟
“舞”和“驰”,用比喻和比拟 的修辞,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引发读者丰富而美好的联想。对群山在冰雪中延伸无尽,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态作了生动的描写。
化静为动的手法分析正确的是:(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三句想象雪后天晴的美丽景色。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景色十分壮丽。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显得格外艳丽多姿!
5、三句诗的意境。
让我们想像:
6、上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比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拟物)
对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互文)。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拟人:欲与天公试比高。
小结上阙
上阙: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先写眼前实景(先概括描写,后具体描写),视野开阔,气势宏大。后三句借助想像写虚景。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
2词的上阕如何描写?
描写北国雪景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上阕表现了什么?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总写
具体描写
设想雪晴美景
静
动
“望”字领起下文
静
动
化静为动
写实
虚写
(想象)
寓情于景,大气磅礴
1、上下阙间是怎样过渡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由景物描写过渡到评论历史人物。总括上文写景,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引出下文议论抒情 ,指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
学习下阙
2、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这五个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有雄才大略,赫赫战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帝王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统一中国
汉武帝——抗击匈奴
唐太宗——贞观之治
宋太祖——平息五代动乱
元太祖——建立蒙古帝国,而威震欧亚
3、对于这些人物作者用了一个字作了评价,是哪个字?
惜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惜”中含有多种意味: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过巨大影响。
“惜”字又委婉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短于文治,缺少文学才华。
“惜”字还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魄,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自信。
对于这些人物作者用了一个词作了评价,
是哪个字?这个字含有哪些意味?
4、作者在下阙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评古是为了论今,委婉地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与“今朝”对比,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俱往矣”一句,有力地结束了对历史的回顾,指出历代帝王都已成为过去。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数”是“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就是说,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还要看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5、谁是真正的英雄?
新的风流人物,是指代表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雄壮宣言,是全词主旨所在,是点睛之笔。
主题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小结下阙:
以评论和抒情为主,从评说封建帝王的不足转到歌颂真正的英雄人物——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过渡自然
用词精当
有褒有贬
点明主旨
下阕写什么?
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
情怀?
评析历史人物,高度赞颂当今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始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过渡,由写景转入评论
2、评论古代帝王
(“惜”字 领起)
3、歌颂人民群众
即景生情,抒发壮志
全文结构
上阙 写北方雪景,赞大好河山.
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下阙 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1.承上启下 (前二句)
2.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
3.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这首词的写作特点?
1、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上阙写景,句句洋溢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阙议论,句句表现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 精神。
2、语言形象、精确、优美(动词、形容词、副词;比喻、借代、对偶等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