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描述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
2.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角度,说明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问题及防治措施。(重难点)
1.请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2.请找出长江之“最”
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
长江
东海
东海
识长江: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的特征
宜昌
湖口
上海
上
游
下游
沱沱河
通天河
金 沙 江
玉树
宜宾
长
江
沱沱河
通天河
唐古拉山
各拉丹冬峰
这些长江的“名字”你知道吗?
横断山脉
巫山
金沙江虎跳峡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中游
识长江: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的特征
宜昌
湖口
上海
上
游
下游
沱沱河
通天河
金 沙 江
玉树
宜宾
长
江
唐古拉山
各拉丹冬峰
中游
上
游
落差大,多峡谷、险滩,水流湍急
中
游
多支流,多曲流
多湖泊
下
游
水流平稳
江阔水深
四川省
西藏自治区
云南省
青海省
重庆市
湖北省
安徽省
江西省
江苏省
上海
湖南省
川
藏
滇
渝
鄂
湘
赣
皖
苏
识长江: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雅砻江
岷江
嘉陵江
汉江
乌江
湘江
赣江
宜昌
湖口
宜宾
重庆
武汉
洞庭湖
上海
鄱阳湖
雅砻江的山民骑着嘉陵摩托去乌汉买香(湘)干(赣)
识长江:主要支流、湖泊及城市
最长支流:汉江
南京
上游最大的城市——重庆
中游最大的城市——武汉
下游最大的城市——上海
长江流域主要温度带
高原气候区
亚热带
全长6300km
流域面积180万km
年径流量9500亿m
长度最长
流域面积最广
水量最大
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
长江之最
长江科学开发
02
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
试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长江上游水能丰富的原因。
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
赞长江:“水能宝库”
地形:
气候:
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水量大。
上游:水 能 宝 库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 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
长江的经济价值
赞长江:“水能宝库”
三峡大坝
二滩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长江有大小支流3600多条,通航河道700多条,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全国的60%。
黄金水道
中下游:黄 金 水 道
四季通航
京
杭
运
河
京广线
京九线
京沪线
黄金水道
赞长江
宜宾
干流航线和多条铁路及京杭大运河相交,及沟通了内陆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
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高?
自然条件:长江流量大,江阔水深;支流众多;
中下游流速平缓;不封冻,四季可通航;含沙量较小。
经济条件:流经的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长江:水文特征
宜昌
湖口
上游
落差大、水能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
中游
蜿蜒曲折,水流不畅,荆江有“九曲回肠”之称
下游
江阔水深, 航运价值大
存在问题
上游
滥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多
中下游
降水集中,支流同时涨水,加上河湖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洪涝灾害严重、水污染
宜昌
湖口
治理与保护:长江各河段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它
们之间有联系吗?应该如何治理和保护长江?
治长江
治理措施
上游
退耕退林还草,保持水土
中下游
退田还湖,疏通河道,裁弯取直,加固大堤,防治水污染
宜昌
湖口
发源地
流经省区
注入海洋
长度
流经地形区
上中下游分界线
水文特征
长江
约6300千米,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上中游:宜昌 中下游:湖口
上游: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
中游:河道蜿蜒曲折,水流不畅,荆江有“九曲回肠”之称;
下游:江阔水深, 航运价值大,被称为“黄金水道”
东海
11个(青、藏、川、云、渝、鄂、湘、皖、赣、苏、沪)
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峰
存在问题
治理措施
水利枢纽工程
支流、城市、湖泊
长江
上游:水土流失
中下游:泥沙淤积、洪涝灾害严重、水污染(降水集中、河道弯曲、支流众多、围湖造田等)
三峡、葛洲坝
北面:雅砻江、岷江(宜宾)、嘉陵江(重庆)、汉江(武汉);
南面:乌江、沅江和湘江(洞庭湖)、赣江(鄱阳湖)
上游:退耕退林还草,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中下游:退田还湖,裁弯取直,疏通河道,加固大堤
练习
1.关于长江水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量大,居世界第二位
B 支流多集中在干流南侧
C 流域面积大,居我国首位
D 湖泊密布,集中在中上游
2.哪项举措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减轻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
A 修筑河堤、加固大坝 B 加强全流域绿化
C 围湖造田发展农业 D 加强流域用水管理
C
B
练习
3.长江中下游因江阔水深,适宜航运,被称为( )。
A 黄金水道 B 黄金水稻
C 水能宝库 D 中国第一大河
4.长江干流上有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 )。
A 葛洲坝 B 小浪底
C 三峡 D 虎跳峡
A
C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