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三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第9课
秦
统
一
中
国
课堂导入
2024版新教材
1974年,陕西临潼西杨村的农民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残片。后来,考古学家经过勘探和发掘,确定那些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陶俑、陶马与真人、真马的大小相似,神态逼真,阵容庞大,展现了素军的磅礴气势。秦是如何统一中国的?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指施?
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
课程目标
2024版新教材
素养目标
知道秦朝建立的基本史实,秦朝统一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阅读史料,分析秦统一的意义,掌握材料分析的方法,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不可逆;
认识杰出历史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
2022版新课标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重点:秦朝统一的措施
难点:杰出历史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
壹
1.秦为什么能灭六国?怎样灭六国的?
2.秦朝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秦灭六国
壹
1.秦朝统一的原因
秦灭六国
根据材料,自主归纳秦统一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人民面对连绵不断的战争,渴望结束战争,国家统一、和平和安定的生活。
材料中的现象反映出什么现象?
人民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材料二: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如何?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的条件。
材料三: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
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秦王嬴政又如何?
秦王进行充分准备,重用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民心归一
综合国力
雄才大略
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壹
2.秦朝统一的过程
秦灭六国
根据课本,自主归纳秦灭六国的过程和策略?
秦
楚
齐
燕
赵
魏
韩
秦朝
公元前221年
咸阳
策略:远交近攻
秦灭六国时间:
秦灭六国顺序:
前230年灭韩
前221年灭齐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秦始皇像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
壹
3.秦朝的建立
秦灭六国
根据课本,自主归纳秦朝建立的概况
秦王嬴政(秦始皇)
秦朝
时 间:
建立者:
都 城:
历史地位:
公元前221年
秦王嬴政
咸阳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国
秦朝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壹
秦灭六国
根据课本,自主归纳秦朝建立的意义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长城一带
南海
陇西
东海
大秦帝国疆域空前辽阔,鼎盛时期的面积34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同一时期称霸西方的罗马共和国鼎盛时期的面积只有195万平方公里。
面对这么辽阔的疆土,秦王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一呢?
4.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贰
1.什么是中央集权制?
2.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建立中央集权
贰
建立中央集权
探究:春秋战国的动荡局面给秦朝哪些启示?如何解决?
1.皇帝制度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需要加强什么权力?
需要加强什么权力?
(中央)专制主义
(地方)中央集权
(1)专制主义: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由皇帝独裁,一切皇权至上。(2)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与上。
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贰
建立中央集权
根据课本小组讨论,完成关于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填写
2.中央集权制
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
丞相
(行政)
中央政府
太尉
(军事)
御史大夫
(监察)
郡守
皇帝
县令/县长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地方政府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
丞相掌管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主管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三公之下,设置分别掌管财政、宫廷事务的一些官员,称为“九卿”
贰
建立中央集权
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如何选择?
3.地方郡县制
丞相王绾
刚刚打败各诸侯,燕、齐、荆太远,如果不设置王,就不好镇守,请求册封诸侯王。
廷尉李斯
西周分封子弟非常多,后代却彼此疏远,相互攻击,周天子也无法制止。现在四海之内获得统一,全国都应该划分为郡和县。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
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
意义: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郡(守)
县(令或长)
乡、里、亭
中央集权
有何意义?
贰
建立中央集权
结合材料,小组合作如何评价中央集权制度
4.中央集权制的评价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百代皆行秦政制”
——毛泽东
积极: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消极:
皇权专政极易形成暴政 腐败现象。
叁
为了适应全国统一的需要,秦始皇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巩固统一的措施
叁
巩固统一的措施
1.面临的社会问题
秦统一后遇上什么问题?
该如何解决呢?
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最后她不愿意要这条裙子了,打算退货,裁缝让她填一份文书。结果她突然发现自己变成‘文盲’了,因为文书上的文字她一个都不认识。
尺寸不统一
货币不统一
文字不统一
叁
根据课本,自主归纳秦始皇在文化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文化措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马
安
③作用:有利于政令的推行和各地域人民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②措施: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文字——小篆
①目的:为消除文字差异,巩固统一。
巩固统一的措施
叁
根据课本,自主归纳秦始皇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经济措施
圆形方孔铜钱
统一货币——秦圆形方孔“半两”铜钱
度:长度单位
秦一尺约23.1cm
量:容积单位
秦一升约202ml
衡:重量单位
秦一斤约为今250g
统一度量衡——秦圆形方孔“半两”铜钱
意义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巩固统一的措施
叁
根据课本,自主归纳秦始皇在交通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4.交通措施
统一车轨(车同轨)
措施:大修驰道,拆除路障; 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车同轨)
秦驰道
影响:有利于车辆畅行无阻,交通便利,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统治。
巩固统一的措施
叁
根据课本,自主归纳秦始皇在边疆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5.边疆措施
南征越族,开凿灵渠;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影响:更好地抵御了匈奴,巩固了边防,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但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加重了百姓负担。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在原先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的基础上修建长城。
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巩固统一的措施
叁
根据课本,自主归纳朝统一的意义?
6.统一的意义
海暨朝鲜
临洮羌中
北向户
阴山、辽东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地作了修正。
——《剑桥中国秦汉史》
①国家版图: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此后古代中国版图的基本框架
②制度: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巩固统一的措施
思考
合作探究
秦始皇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有,五帝所不及”。也有人记载:“秦王贪狼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你怎么看呢?
(1)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首创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广建宫殿,大修陵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
(3)实施暴政、刑罚残酷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原则:客观公正,辩证看待
如何评价秦始皇
VS
功
过
肆
课堂练习
1.(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全国推行度量衡标准,制作颁行标准器,并且设立机构每年检查校正生产和商业活动中使用的度量衡。这有利于( )
A.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B.不同地域人民语言交流
C.方便各地的交通往来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大成就
D
2.(2024·广东·中考真题)《秦律·田律》规定,地方官员应及时上报农田开垦面积、农作物生长、干旱、水涝、蝗灾等情况。这反映了秦朝( )
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B.重视农业生产
C.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D.注重兴修水利
B
肆
课堂练习
3.(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全球通史》载:“秦朝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这“印记”体现在( )
A.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修建秦始皇陵
C.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D.创立科举制度
A
4.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纪年把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统一中国的时间用世纪方式表示为( )
A.公元2世纪 B.公元前2世纪 C.公元3世纪 D.公元前3世纪
D
伍
课堂小结
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巩固
统一
统一背景
统一过程
统一意义
政治
文化
经济
交通
军事
南征越族开灵渠;北击匈奴修长城
统一车轨;修道路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文字(小篆)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
①战国时期,连年战争,人民渴望统一;
②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③秦王嬴政具有雄才大略,知人善任;
韩、赵、魏、楚、燕、齐(远交近攻)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