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高中化学必修1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年高中化学必修1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9-04 17:59: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年高中化学必修1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时练习
1.甲乙丙三种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转化,下列选项中符合转化关系的是( )
A.甲为NaOH,乙为NaCl,丙为NaNO3
B.甲为CuO,乙为CuCl2,丙为Cu(OH)2
C.甲为Na2CO3,乙为CO2,丙为CaCO3
D.甲为H2SO4,乙为BaSO4,丙为Na2SO4
【答案】C
【详解】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NaCl,一步反应即完成了物质甲到乙的转化;氢氧化钠与稀硝酸生成NaNO3,一步反应即完成了物质甲到丙的转化;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NaNO3,实现了乙到丙的一步反应的转化;但是NaNO3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而生成氯化钠,无法一步实现图示的转化,故A错误;
B.氧化铜与盐酸反应CuCl2、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Cu(OH)2、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CuCl2,实现了甲至乙、乙至丙和丙至乙的一步反应的转化;但氧化铜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无法一步实现图示的转化,故B错误;
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别能实现甲至乙、甲至丙、乙至丙和丙至乙的一步反应的转化,故C正确;
D.H2SO4和Na2SO4均可和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4,但BaSO4不能一步转化为Na2SO4,无法一步实现图示的转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钠盐与碳酸盐属于并列关系
【答案】C
【详解】A.化合物包含于纯净物中,故A错误;
B.碱性氧化物是化合物中的一类化合物,碱怀氧化物包含于化合物中,故B错误;
C.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为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的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所以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为并列关系,故C正确;
D.因阳离子为钠离子,可以说成是钠盐,因阴离子为碳酸根离子,可以说成是碳酸盐,如Na2CO3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碳酸盐,钠盐与碳酸盐属于交叉关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不正确的是( )
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②根据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可以从硅、硫、铜、铁、氮气中选出氮气 ③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⑤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⑥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盐分为硫酸盐、碳酸盐、钾盐和铵盐
A.①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只有①③ D.全部
【答案】A
【详解】①根据元素的性质不同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如氢、氦等最外层电子数少的元素不是金属元素,而是非金属元素,①错误;
②硅、硫、铜、铁常温下呈固态,氮气常温下呈气态,②正确;
③只由1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③正确;
④根据酸分子电离出的H+数目判断酸是几元酸,不是按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如醋酸分子中含4个氢原子,但是一元酸,应④错误;
⑤含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而CO、NO是不成盐氧化物,⑤错误;
⑥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盐分为易溶盐、可溶盐、微溶盐和难溶盐,⑥错误;
不正确的有①④⑤⑥,答案选A。
4.科学的实验方法是探索物质世界的一把金钥匙,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A.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先将铂丝放在稀硫酸中洗涤,然后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外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
B.因为碘易溶于酒精,所以常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汽油和水,可通过分液方法分离
D.用丁达尔效应鉴别 NaCl 溶液和 KCl 溶液
【答案】C
【详解】A. 硫酸不挥发,干扰实验,应选盐酸洗涤,故A错误;
B. 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故B错误;
C. 汽油和水分层,可分液分离,故C正确;
D. 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不能依此鉴别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5.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组物质的各步转化关系中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
A.C→Na2CO3
B.Mg(OH)2→MgCO3
C.Al2O3→NaAlO2
D.Fe2O3→Fe(OH)3
【答案】C
【详解】A.C要与O2反应生成CO2,再用NaOH溶液吸收CO2生成Na2CO3,C→Na2CO3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A不符合题意;
B.Mg(OH)2与盐酸生成可溶的MgCl2,MgCl2再与Na2CO3反应生成MgCO3沉淀,Mg(OH)2→MgCO3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B不符合题意;
C.Al2O3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Al2O3→NaAlO2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C符合题意;
D.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FeCl3,FeCl3再与NaOH溶液生成Fe(OH)3沉淀,Fe2O3→Fe(OH)3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6.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用红色激光笔照射蛋白质溶液,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能说明该蛋白质溶液是胶体
②往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③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利用的是胶体渗析的原理
④胶体电泳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区域颜色加深,说明胶体带正电荷
⑤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易造成钢笔堵塞,是因为不同牌子的墨水混用易发生聚沉
A.①②④ B.②④ C.④ D.①③④⑤
【答案】C
【详解】①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则用红色激光笔照射蛋白质溶液,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能说明该蛋白质溶液是胶体,故正确;
②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稀硫酸,胶体会先发生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铁沉淀与稀硫酸发生正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沉淀溶解,故正确;
③医学上治疗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时,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原理类似,故正确;
④氢氧化铁胶体电泳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区域颜色加深,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故错误;
⑤墨水属于胶体,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所带电荷不同,混合后会发生聚沉,造成钢笔堵塞,故正确;
④错误,故选C。
7.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后,发现有很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在发生反应时都有盐生成(其他物质省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生成的盐是硫酸钾,则①中发生的反应可称为中和反应
B.若生成的盐是硫酸亚铁,则通过置换反应来实现的只有⑥
C.若生成的盐是碳酸钙,由③来实现的反应物不可以是碳酸钡和氢氧化钙
D.图中⑤处补充的文字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和酸或非金属氧化物和碱
【答案】B
【详解】A.硫酸与氢氧化钾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故A正确;
B.④中可以通过铁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B错误;
C.碳酸钡属于难溶盐,氢氧化钙为碱类,两者不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碳酸钙,故C正确;
D.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可以生成盐,如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也可以生成盐,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D正确。
答案为:B。
8.美国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所示),每辆“纳米车”是由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分子构成,直径约6到9纳米。“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用肉眼可以清晰看到“纳米车”的运动
B.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与石墨不是同素异形体
D.该物质分散在蒸馏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分散质可以透过滤纸
【答案】D
【详解】A.纳米车微粒直径为纳米级别,肉眼无法看到,A错误;
B.C60为碳的单质,不是化合物,B错误;
C.C60与石墨都是碳的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C错误;
D.纳米车直径约6-9纳米,分散在蒸馏水中形成胶体,胶体的分散质可透过滤纸,D正确;
故答案选D。
9.胶体与人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下列现象不能用胶体知识解答的是( )
A.重金属中毒,可喝豆浆缓解
B.树林中出现的晨曦(如图)
C.将稀硫酸逐滴加入Fe(OH)3胶体中,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D.针对严重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
【答案】A
【详解】A.豆浆属于蛋白质,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与胶体无关,A错误;
B.树林中出现的晨曦是丁达尔效应,B正确;
C.稀硫酸为电解质,先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 继续滴加稀硫酸再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使沉淀又溶解,C正确;
D.针对严重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属于胶体的渗析,D正确;
故选A。
10.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水、二氧化硫和干冰都属于氧化物
B.NaHSO4、CuSO4·5H2O和KMnO4都属于盐
C.H2SO4、HNO3、H2CO3都属于酸
D.烧碱、纯碱、熟石灰都属于碱
【答案】D
【详解】A.水、二氧化硫和干冰的化学式分别为H2O、SO2、CO2,他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A正确;
B.NaHSO4、CuSO4·5H2O和KMnO4都属于盐,B正确;
C.H2SO4、HNO3、H2CO3都属于酸,C正确;
D.烧碱、纯碱、熟石灰的化学式分别为NaOH、Na2CO3、Ca(OH)2,其中Na2CO3属于盐,D错误;
答案选D。
11.下列关于酸性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为非金属氧化物 B.一定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一定能与水反应化合生成酸 D.一定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答案】B
【详解】A.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属于酸性氧化物,A错误;
B.酸性氧化物的定义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B正确;
C.有些酸性氧化物不与水反应,如,C错误;
D.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如不与反应,D错误;
故选B。
12.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可用于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利用柠檬酸钠溶液还原氯金酸()即可制备得到胶体金。研究发现:柠檬酸钠的用量不同会导致胶体金粒径和颜色的不同。
(1)经过反应后可制备得到的胶体金胶粒的个数 (填写“大于”或“小于”或“等于”)个,原因是 。
(2)德国化学家席格蒙迪研制出超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胶体金颗粒的形态,胶体金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致范围在 之间。
(3)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原理是胶体金的胶粒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紧密结合,若将胶体金装入U型管中,插入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 极附近颜色加深,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1) 小于 胶体金中1个胶粒由多个金组成,因此所得胶体中胶粒数小于NA
(2)1~100
(3) 负极 胶体金的胶粒带正电荷
【详解】(1)1mol氯金酸(HAuCl)经过反应可得到Au原子为1mol,而胶体金中1个胶粒由多个金组成,因此所得胶体中胶粒数小于NA;
(2)这种超显微镜能观察到胶体金颗粒的形态,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
(3)胶体金的胶粒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紧密结合,导致其胶粒带正电荷,通电后胶粒向负极移动,故答案为:负极;胶体金的胶粒带正电荷。
13.有以下几种物质:①液态氧  ②硝酸钾溶液  ③硫酸镁 ④干冰 ⑤生石灰  ⑥金刚石  ⑦纯碱  ⑧甲烷  ⑨熟石灰⑩食盐水  石灰水  KClO3 H2SO4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硫酸氢钠。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 ,属于正盐的是 ;属于酸的有 ,属于碱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填序号)
【答案】 ②⑩ ③⑦ ⑨ ④⑤ ①⑥
【详解】①液态氧是仅有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②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多种微粒,属于混合物;
③硫酸镁电离只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属于正盐;
④干冰是固体CO2,是氧化物;
⑤生石灰是CaO,是金属氧化物;
⑥金刚石是由C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⑦纯碱是Na2CO3的俗称,电离只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属于正盐;
⑧甲烷是CH4的俗称,属于有机化合物;
⑨熟石灰是Ca(OH)2的俗称,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阴离子全部是OH-,该物质属于碱;
⑩食盐水是NaCl的水溶液,含有多种微粒,是混合物;
石灰水是Ca(OH)2的溶液,含有多种微粒,属于混合物;
KClO3电离只产生金属阳离子K+、酸根阴离子 ,因此属于正盐;
H2SO4电离能产生H+、,属于酸;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属于盐,由于还可以电离产生OH-,因此属于碱式盐;
硫酸氢钠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是盐,由于还可以电离产生H+,因此属于酸式盐;
综上所述可知:属于混合物的有②⑩ ;属于正盐的是③⑦ ;属于酸的有 ;属于碱的是⑨;属于氧化物的是④⑤;属于单质的是①⑥。
14.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下列物质,请用序号填空:①氧化钠固体 ②胆矾晶体 ③熔融氯化钠 ④稀盐酸 ⑤氨水 ⑥蔗糖 ⑦二氧化碳。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2)向50 mL沸水中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加热至产生红褐色液体,停止加热,利用 来证明得到的分散系是氢氧化铁胶体。
(3)NaHSO4固体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
(4)A、B、C、D为四种可溶性的盐,它们包含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为Ba2+、Ag+、Na+、Cu2+和NO、SO、Cl-、CO(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
根据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C ,D ;A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1) ③④⑤ ①②③ ⑥⑦
(2)丁达尔效应
(3)NaHSO4=Na++H++SO
(4) CuSO4 Na2CO3 SO+Ba2+=BaSO4↓
【详解】(1)电解质的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故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③④⑤;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③。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⑥⑦。
(2)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故可利用丁达尔效应来证明得到的分散系是氢氧化铁胶体。
(3)NaHSO4固体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
(4)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说明C盐中含有铜离子;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说明B盐中含有银离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说明D盐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根据离子共存的原则进行推断,B盐只能为硝酸银,D盐只能为碳酸钠,则C盐为硫酸铜,A为氯化钡;A与C反应生成氯化铜和硫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为+Ba2+=BaSO4↓。
15.Fe(OH)3 胶体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以及解毒剂。为制备Fe(OH)3 胶体并检验其性质,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向40 mL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浓度约为30%);
乙:向40 mL沸腾的自来水中逐滴加入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浓度约为30%);
丙:直接加热饱和的氯化铁溶液;
丁:向40 mL蒸馏水中滴入6滴10%FeCl3溶液,然后滴入1滴10%NaOH溶液,边滴边搅拌。
(1)为检验胶体是否制备成功,可利用胶体的 ,经检验发现只有乙同学没有成功,试分析不成功的原因 。
(2)甲、丙、丁三位同学胶体制备成功,但所用时间长短是丙>甲>丁。
①丁与甲对比,除了胶体制备所用时间较短,优点还有 (写出1条即可)。
②综合。上述实验:制备Fe(OH)3胶体时,提供OH-的物质可以是H2O或 只要控制反应条件即可制得。
(3)甲同学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稀H2SO4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 。
(4)丙、丁同学想探究Fe(OH)3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通过以下___________(填序号)操作可以实现。
A.渗析 B.电泳 C.聚沉 D.丁达尔效应
【答案】(1) 丁达尔效应 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易使制备的胶体发生聚沉
(2) 不需要加热;所需氯化铁浓度少 NaOH
(3)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溶液变成棕黄色
(4)B
【详解】(1)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能够使光线发生散射作用而沿直线传播,因此光束在胶体中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即发生丁达尔效应,因此为检验胶体是否制备成功,可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判断;
经检验发现只有乙同学没有成功,乙没有成功是由于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易使制备的胶体发生聚沉,不能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因此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2)①丁与甲对比,除了胶体制备所用时间较短,优点还有不需要加热,节能;且所需氯化铁浓度少;
②综合上述实验:制备Fe(OH)3胶体时,提供OH-的物质可以是H2O或NaOH,只要控制反应条件即可制得;
(3)甲同学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稀H2SO4至过量,硫酸电离产生的所带的负电荷中和Fe(OH)3胶粒上所带的正电荷,使胶体发生聚沉而形成Fe(OH)3红褐色沉淀,后来Fe(OH)3沉淀与硫酸又发生中和反应,产生可溶性的Fe2(SO4)3和H2O,Fe3+使溶液变为黄色溶液,故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稀H2SO4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溶液变成棕黄色;
(4)丙、丁同学想探究Fe(OH)3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Fe(OH)3胶粒带有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而能够稳定存在。在外加电场力作用下,Fe(OH)3胶粒会向负电荷较多的阴极区定向移动,使阴极附近颜色加深,即Fe(OH)3胶体发生电泳现象,故合理选项是B。
16.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如图所示)。
(1)图中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的名称是 。
(2)以Na、K、H、O、C、S、N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表中②③⑥的后面。
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氢化物
化学式 ①HCl② ③ ④Ba(OH)2 ⑤Na2CO3⑥ ⑦CO2⑧Na2O ⑨NH3⑩H2O2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实验室由⑩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树状分类法
(2) H2SO4(或HNO3等) NaOH(或KOH等) Na2SO4(或K2CO3或Na2SO3或NaNO3等)
(3)2NaOH+CO2=Na2CO3+H2O
(4)
【详解】(1)图中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的名称是树状分类法,故答案为:树状分类法;
(2)①根据上述元素,组成类别为酸类的物质,H2SO4或HNO3均属于酸类,故答案为:H2SO4(或HNO3)等;
②根据上述元素,组成类别为碱类的物质,NaOH或KOH均属于碱类,故答案为:NaOH(或KOH)等;
③根据上述元素,组成类别为盐类的物质,Na2SO4或K2CO3或Na2SO3或NaNO3等均属于盐类,故答案为:Na2SO4(或K2CO3或Na2SO3或NaNO3等);
(3)⑦为二氧化碳,⑤为碳酸钠,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
(4)⑩为H2O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年高中化学必修1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时练习
1.甲乙丙三种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转化,下列选项中符合转化关系的是( )
A.甲为NaOH,乙为NaCl,丙为NaNO3
B.甲为CuO,乙为CuCl2,丙为Cu(OH)2
C.甲为Na2CO3,乙为CO2,丙为CaCO3
D.甲为H2SO4,乙为BaSO4,丙为Na2SO4
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钠盐与碳酸盐属于并列关系
3.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不正确的是( )
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②根据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可以从硅、硫、铜、铁、氮气中选出氮气 ③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⑤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⑥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盐分为硫酸盐、碳酸盐、钾盐和铵盐
A.①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只有①③ D.全部
4.科学的实验方法是探索物质世界的一把金钥匙,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A.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先将铂丝放在稀硫酸中洗涤,然后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外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
B.因为碘易溶于酒精,所以常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汽油和水,可通过分液方法分离
D.用丁达尔效应鉴别 NaCl 溶液和 KCl 溶液
5.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组物质的各步转化关系中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
A.C→Na2CO3
B.Mg(OH)2→MgCO3
C.Al2O3→NaAlO2
D.Fe2O3→Fe(OH)3
6.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用红色激光笔照射蛋白质溶液,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能说明该蛋白质溶液是胶体
②往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③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利用的是胶体渗析的原理
④胶体电泳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区域颜色加深,说明胶体带正电荷
⑤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易造成钢笔堵塞,是因为不同牌子的墨水混用易发生聚沉
A.①②④ B.②④ C.④ D.①③④⑤
7.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后,发现有很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在发生反应时都有盐生成(其他物质省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生成的盐是硫酸钾,则①中发生的反应可称为中和反应
B.若生成的盐是硫酸亚铁,则通过置换反应来实现的只有⑥
C.若生成的盐是碳酸钙,由③来实现的反应物不可以是碳酸钡和氢氧化钙
D.图中⑤处补充的文字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和酸或非金属氧化物和碱
8.美国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所示),每辆“纳米车”是由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分子构成,直径约6到9纳米。“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用肉眼可以清晰看到“纳米车”的运动
B.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与石墨不是同素异形体
D.该物质分散在蒸馏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分散质可以透过滤纸
9.胶体与人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下列现象不能用胶体知识解答的是( )
A.重金属中毒,可喝豆浆缓解
B.树林中出现的晨曦(如图)
C.将稀硫酸逐滴加入Fe(OH)3胶体中,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D.针对严重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
10.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水、二氧化硫和干冰都属于氧化物
B.NaHSO4、CuSO4·5H2O和KMnO4都属于盐
C.H2SO4、HNO3、H2CO3都属于酸
D.烧碱、纯碱、熟石灰都属于碱
11.下列关于酸性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为非金属氧化物 B.一定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一定能与水反应化合生成酸 D.一定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12.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可用于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利用柠檬酸钠溶液还原氯金酸()即可制备得到胶体金。研究发现:柠檬酸钠的用量不同会导致胶体金粒径和颜色的不同。
(1)经过反应后可制备得到的胶体金胶粒的个数 (填写“大于”或“小于”或“等于”)个,原因是 。
(2)德国化学家席格蒙迪研制出超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胶体金颗粒的形态,胶体金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致范围在 之间。
(3)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原理是胶体金的胶粒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紧密结合,若将胶体金装入U型管中,插入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 极附近颜色加深,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13.有以下几种物质:①液态氧  ②硝酸钾溶液  ③硫酸镁 ④干冰 ⑤生石灰  ⑥金刚石  ⑦纯碱  ⑧甲烷  ⑨熟石灰⑩食盐水  石灰水  KClO3 H2SO4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硫酸氢钠。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 ,属于正盐的是 ;属于酸的有 ,属于碱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填序号)
14.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下列物质,请用序号填空:①氧化钠固体 ②胆矾晶体 ③熔融氯化钠 ④稀盐酸 ⑤氨水 ⑥蔗糖 ⑦二氧化碳。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2)向50 mL沸水中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加热至产生红褐色液体,停止加热,利用 来证明得到的分散系是氢氧化铁胶体。
(3)NaHSO4固体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
(4)A、B、C、D为四种可溶性的盐,它们包含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为Ba2+、Ag+、Na+、Cu2+和NO、SO、Cl-、CO(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
根据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C ,D ;A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5.Fe(OH)3 胶体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以及解毒剂。为制备Fe(OH)3 胶体并检验其性质,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向40 mL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浓度约为30%);
乙:向40 mL沸腾的自来水中逐滴加入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浓度约为30%);
丙:直接加热饱和的氯化铁溶液;
丁:向40 mL蒸馏水中滴入6滴10%FeCl3溶液,然后滴入1滴10%NaOH溶液,边滴边搅拌。
(1)为检验胶体是否制备成功,可利用胶体的 ,经检验发现只有乙同学没有成功,试分析不成功的原因 。
(2)甲、丙、丁三位同学胶体制备成功,但所用时间长短是丙>甲>丁。
①丁与甲对比,除了胶体制备所用时间较短,优点还有 (写出1条即可)。
②综合。上述实验:制备Fe(OH)3胶体时,提供OH-的物质可以是H2O或 只要控制反应条件即可制得。
(3)甲同学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稀H2SO4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 。
(4)丙、丁同学想探究Fe(OH)3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通过以下___________(填序号)操作可以实现。
A.渗析 B.电泳 C.聚沉 D.丁达尔效应
16.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如图所示)。
(1)图中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的名称是 。
(2)以Na、K、H、O、C、S、N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表中②③⑥的后面。
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氢化物
化学式 ①HCl② ③ ④Ba(OH)2 ⑤Na2CO3⑥ ⑦CO2⑧Na2O ⑨NH3⑩H2O2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实验室由⑩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