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4 燃烧及灭火 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
考点01 燃烧与灭火
1.(2024·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可燃物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可燃物灭火
D.用扇子扇灭蜡烛火焰是隔绝氧气灭火
【答案】B
【解析】A、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固有属性,不能降低,A选项错误;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B选项正确;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氧气灭火,C选项错误;
D、用扇子扇灭蜡烛火焰,是因为空气的迅速流动会降低蜡烛的温度,导致燃烧停止,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选项错误。
故选:B。
2.(2024·辽宁·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降低着火点
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隔绝空气
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降低温度
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红磷不是可燃物
【答案】B
【解析】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其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4·广西·中考真题)野外烧烤结束后,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撤走剩余木炭 B.用水浇灭火堆
C.对火堆置之不理 D.用沙土盖灭火堆
【答案】C
【解析】野外烧烤结束后,为避免引发火灾,应对火堆进行灭火处理;
A、撤走剩余木炭,移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目的,做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B、用水浇灭火堆,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目的,做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C、对火堆置之不理,可能会引发火灾,做法不合理,符合题意;
D、用沙土盖灭火堆,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目的,做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4·湖南·中考真题)花鼓戏《补锅》中唱到“手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
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答案】B
【解析】A、风箱拉动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而氧气并不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风箱拉动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有利于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5.(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
B.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可调小灶具进风口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答案】C
【解析】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达到灭火目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利用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达到灭火目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是氧气不足造成的,需要调大灶具进风口,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达到灭火目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4·福建·中考真题)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 )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 B.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火焰
C.用水浇灭炭火 D.用锅盖盖灭油锅火焰
【答案】C
【解析】A、灯帽盖灭酒精灯,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B、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火焰,利用的是清除可燃物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C、水汽化吸热,用水浇灭炭火,是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原理,符合题意;
D、用锅盖盖灭油锅火焰,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火的使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或措施正确的是( )
A.可燃物接触氧气即可发生燃烧
B.将木材架空可以降低其着火点
C.电线短路起火,可用冷水浇灭
D.炒菜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答案】D
【解析】A、可燃物燃烧除了要接触氧气,温度也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错误;
B、将将木材架空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B错误;
C、电线短路起火应该先切断电源,且不能用冷水浇灭,不然会引发触电,故C错误;
D、炒菜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目的,故D正确。
故选D。
8.(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动车不能在居民楼内充电,以免发生火灾
B.厨房天然气泄漏,要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朝着自己或他人
D.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答案】B
【解析】A.电动车在居民楼内充电可能因过度充电、高温环境或存在可燃物而引发火灾或爆炸,所以电动车不能在居民楼内充电,故A正确;
B.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抽油烟机可能将泄露的天然气吸入,并在其内部或排气管道中遇到火星或电火花,从而引发爆炸,应立即关闭燃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并疏散室内人员,到室外通知燃气公司进行故障处理,故B错误;
C.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朝着自己或他人,以免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酸性较弱的硼酸溶液,故D正确。
故选:B。
9.(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
C.可以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D.夜间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答案】B
【解析】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故说法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灭火的措施,故说法正确;
C、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说法错误;
D、家里煤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否则可能引起爆炸,故说法错误。
故选B。
10.(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安全责任重如山,防火防灾记心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季在家里用木炭生火取暖,应注意开窗通风
B.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C.实验中,不慎打翻酒精灯引起失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A.冬季在家里用木炭生火取暖,应注意开窗通风,因为木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如果不注意通风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产生头昏等现象,严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甚至丢失生命,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线因老化短路而起火时,先关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中,不慎打翻酒精灯引起失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熄灭原理是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1.(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生命宝贵,安全第一”。下列情况的灭火方法或原理错误的是( )
选项 实例 方法 原理
A 森林发生火灾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B 家用电器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温度
C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毛巾盖灭 降低温度,隔绝空气
D 图书馆图书失火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降低温度,隔绝空气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使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免发生触电危险,故选项说法错误;
C、酒精洒在桌上起火,用湿毛巾盖灭,可以起到降低温度,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图书馆图书失火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起到降低温度,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2024·重庆·中考真题)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厂应严禁烟火
B.浓硫酸溅上皮肤后立即用食醋冲洗
C.霉变花生洗净和煮熟后仍不宜食用
D.天然气泄漏时先开窗通风后,再开灯检查
【答案】B
【解析】A、加油站有汽油挥发的可燃性气体,面粉厂有面粉这样的可燃性粉尘,遇明火有爆炸可能,加油站、面粉厂应严禁烟火,正确;
B、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在涂3%~5%碳酸氢钠溶液,错误;
C、霉变的花生含有黄曲霉毒素,煮熟后仍有会使人中毒,不能食用,正确;
D、天然气泄漏先关闭阀门,开窗通风降低天然气的浓度,脱离爆炸极限,再开灯检查,正确。
故选:B。
考点02 探究燃烧条件
13.(2024·重庆·中考真题)利用红磷和白磷进行燃烧条件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处物质为白磷 B.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
C.a、b两点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c处通入氧气白磷能燃烧
【答案】C
【解析】A、a处物质能燃烧,为白磷,故说法正确;
B、b处物质没有燃烧,是红磷,跟氧气接触,没有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故说法正确;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能说明燃烧时温度需达到着火点,故说法错误;
D、c处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燃烧,故说法正确。
故选C。
14.(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利用可调节温度的电炉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红磷的着火点是,氯化钠不是可燃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温度为时,只有①处白磷燃烧
B.为控制变量,①②③④处所取白磷、红磷、氯化钠的质量应相等
C.当温度为时,②处红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当温度升至时,④处氯化钠可能燃烧
【答案】D
【解析】A、当温度为60℃时,温度只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氯化钠不属于可燃物,故只有①处白磷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该实验只有“物质种类”一个变量,故①②③④处所取白磷、红磷、氯化钠的质量应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C、当温度为260℃时,温度达到了红磷的着火点,②处红磷接触了氧气,该处红磷燃烧,③处红磷被细沙覆盖,隔绝了氧气,该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钠不属于可燃物,故当温度升至500℃时,④处氯化钠不可能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5.(2024·北京·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若a、b均为白磷,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若a、b均为红磷,判断该实验能否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并说明理由: 。
【答案】(1)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2)不能,因为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a、b处的红磷均不燃烧
【解析】(1)由图可知,a、b处白磷温度均达到着火点,但a处白磷未与氧气接触,故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故填: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2)由题中信息可知,红磷的着火点是240℃,若a、b均为红磷,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a、b处的红磷均不燃烧,不满足单一变量原则,故无法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故填:不能,因为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a、b处的红磷均不燃烧。
16.(2024·宁夏·中考真题)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燃烧的条件”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物质 白磷 木材 煤
着火点/℃(通常状况下) 40 250~330 700~750
【设计与实验】
(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小木块燃烧,小石块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步骤2: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空气
步骤3: 小木块燃烧,小煤块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问题与交流】
(2)甲同学对步骤2的实验结论提出疑问:空气中的哪种成分支持可燃物的燃烧?
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课堂上老师演示的实验(如图1、图2所示),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是空气中的氧气支持可燃物的燃烧。
(3)实验室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选择合适的药品为热水中的白磷提供氧气,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还能用于制取 气体。
【拓展与延伸】
(4)同学们通过实验步骤2还获得了一种灭火的方法。你还能用 方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其原理是 。
【答案】(1)烧杯外的蜡烛正常燃烧,烧杯内的蜡烛逐渐熄灭 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1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图2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3)2H2O22H2O+O2↑ 氢气(或二氧化碳)
(4)水浇灭(或吹灭或剪掉烛芯)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或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或清除可燃物)
【解析】(1)步骤2中,观察到烧杯外的蜡烛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正常燃烧,烧杯内的蜡烛由于氧气被消耗,蜡烛与氧气接触逐渐减少,温度达到着火点,逐渐熄灭的现象,证明是空气中的氧气支持可燃物的燃烧;由于煤的着火点比木材高,因此步骤3中,小木块燃烧,小煤块不燃烧,据此可知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1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图2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由此可以证明是空气中的氧气支持可燃物的燃烧;
(3)实验室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加热的发生装置,制氧气所用药品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制取氢气所用药品是锌与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属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型,该装置还能用于制取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4)灭火的原理是隔绝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或清除可燃物;因此灭火的方法很多,水浇法(水汽化吸热,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吹灭法(空气流动,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剪掉蜡芯法(清除可燃物)等;
考点03 安全图标辨认
17.(2024·北京·中考真题)下列标志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该标志是腐蚀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B、该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符合题意;
C、该标志是爆炸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D、该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2024·广西·中考真题)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该图表示禁止带火种标志,不符合题意;
B、该图表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不符合题意;
C、该图表示禁止吸烟标志,符合题意;
D、该图表示禁止放易燃物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2024·河南·中考真题)警示标志能传达安全信息。下列物质运输时应张贴如图标志的是( )
A.白磷 B.汽油 C.苛性钠 D.浓硫酸
【答案】B
【解析】A、白磷易自燃,属于固体,不应该张贴易燃液体标志,不符合题意;
B、汽油属于易燃液体,应该张贴易燃液体标志,符合题意;
C、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不属于易燃液体,不应该张贴易燃液体标志,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应该张贴腐蚀品标志,不应该张贴易燃液体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024·山西·中考真题)为保护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运输危险化学品火药、汽油、浓硫酸等的车辆,必须使用重要的警示标志,其中在运输火药的车辆上应该张贴的是( )
A.腐蚀品 B.爆炸品
C.易燃液体 D.自燃物品
【答案】B
【解析】A、图示为腐蚀品标志,火药属于易燃易爆品,因张贴爆炸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为爆炸品标志,火药属于易燃易爆品,因张贴爆炸品标志,符合题意;
C、图示为易燃液体标志,火药属于易燃易爆品,因张贴爆炸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为自燃物品标志,火药属于易燃易爆品,因张贴爆炸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2024·云南·中考真题)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该图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错误;
B、该图是禁止吸烟标志,故正确;
C、该图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错误;
D、该图是禁止堆放易燃物质标志,故错误。
故选B。
04 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
22.(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煤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污染
C.石油为原料能制造合成纤维 D.天然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
【答案】C
【解析】A、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在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煤中含有硫元素、氮元素,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溶于水会形成酸雨,对环境造成污染,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以石油为原料能制造合成纤维,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B.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可造成酸雨
C.乙醇汽油用作汽车燃料可减少空气污染
D.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B
【解析】A、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故正确;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造成酸雨,二氧化碳不会造成酸雨,故错误;
C、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故正确;
D、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正确。
故选B。
24.(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绿色能源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煤 B.汽油 C.柴油 D.氢气
【答案】D
【解析】煤、汽油、柴油均属于化石燃料,燃烧后会产生硫和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氢气燃烧后生成物是水,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D。
25.(2024·重庆·中考真题)“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发射火箭用到了无污染的高能燃料。该燃料最有可能是( )
A.液氢 B.液氧 C.酒精 D.石油
【答案】A
【解析】A、氢气燃烧热值高,且产物只有水,清洁无污染,符合题意;
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不符合题意;
C、酒精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炭粒等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D、石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炭粒等多种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6.(2024·重庆·中考真题)能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氢能 C.石油 D.潮汐能
【答案】C
【解析】A、风能是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B、氢气作为能源,能用水来制取,故氢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它的储量是有限的,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正确;
D、潮汐能能循环使用,在使用后会在短时间内重新形成,因此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7.(2024·青海·中考真题)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2023年7月12日9时整,我国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成功入轨并完成了飞行任务。它作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填补了国内液氧甲烷火箭的技术空白。推进剂是决定火箭动力的关键因素,下表是常见的三种液体火箭推进剂的特点:
液体推进剂种类 特点
液氧煤油 成本低、比冲较低、易积碳、结焦等
液氧液氢 成本高、比冲非常高、绿色环保、不易储存等
液氧甲烷 成本低、比冲较高、积碳不结焦、绿色环保、燃烧效率高、易制取等
(1)以上三种液体推进剂中 作助燃剂,煤油、液氢、甲烷作燃料。
(2)火箭向上的推力来自燃料燃烧 (填“释放”或“吸收”)热量并喷出高温气体产生的反作用力。
(3)文中提到的煤油是由石油炼制而成,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化石燃料包括石油、煤、氢气等
C.石油是一种化工原料
(4)液氧甲烷推进剂燃烧效率高,甲烷(CH4)和液氧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液氧甲烷是理想的液体推进剂之一,其优点是 。
【答案】(1)液氧/氧气/
(2)释放
(3)B
(4)
(5)燃烧效率高(或易制取等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解析】(1)氧气具有助燃性,故以上三种液体推进剂中,液氧作助燃剂;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故火箭向上的推力来自燃料燃烧释放热量并喷出高温气体产生的反作用力;
(3)A、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包括石油、煤、天然气,氢气不属于化石燃料,符合题意;
C、石油是一种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塑料、合成纤维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甲烷和液氧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由表可知,液氧甲烷成本低、比冲较高、积碳不结焦、绿色环保、燃烧效率高、易制取等,是理想的液体推进剂之一。
28.(2024·吉林·中考真题)吉林省松原塔区盛产石油和天然气,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和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煤
(2)
【解析】(1)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
(2)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9.(2024·河北·中考真题)风电的开发可以有效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张北—雄安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投运后,实现了“张家口的风点亮雄安的灯”。从能源的视角来看,“张家口的风”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它实际上来源于 能。我国自主研发的单个陆上风电机组功率可达,这样一个风电机组在此功率下稳定工作 min产生的电能,相当于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焦炭的热值为。
【答案】 可再生 太阳 10
【解析】能源可以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两大类型。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
“张家口的风”属于可再生能源;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地球各处受热不均,产生温差,进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风能是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因此风能实际上来源于太阳能;
Q=mq=200kg×3.0×107J/kg=6109J,W=Pt,。
30.(2024·福建·中考真题)请参加社会性议题“汽车能源的变迁”的项目式学习。
(1)传统汽车能源主要来自石油。
①从物质分类角度看,石油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汽油作汽车燃料的缺点有 (写一个)。
(2)天然气和乙醇可替代传统汽车能源。
①甲烷(CH4)和乙醇(C2H6O)均属于 (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电池可给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
①电动汽车的电池放电时,其能量转化方式为 能转化为电能。
②以“使用电动汽车代替燃油车是否能减少CO2的排放”为题进行小组辩论,你的看法和理由是 。
【答案】(1)混合物 汽油来自不可再生能源石油
(2)有机
(3)化学 不一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电力来源、电池制造和回收过程等可能排放二氧化碳
【解析】(1)混合物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石油属于混合物,汽油作汽车燃料的缺点之一是汽油来自不可再生能源石油,故填:混合物;汽油来自不可再生能源石油;
(2)有机物定义: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通常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甲烷和乙醇属于有机化合物,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有机;;
(3)电动汽车的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用电动汽车代替燃油车不一定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电力来源、电池制造和回收过程等可能排放二氧化碳,故填:化学;不一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电力来源、电池制造和回收过程等可能排放二氧化碳。
31.(2024·云南·中考真题)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转变。
(1)目前,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和 。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存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 。
(2)做饭时,天然气燃烧不充分,锅底易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调 (填“小”或“大”)燃气灶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节约能源。
(3)我国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在这种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汽油,主要转化过程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①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 不变。
②过程I中反应生成的另外一种物质为生活中常见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氢能源的开发利用已取得很大进展。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
【答案】(1)煤 CH4
(2)大
(3)质量
(4)环保,无污染
【解析】(1)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2)做饭时,天然气燃烧不充分,锅底易出现黑色物质,氧气不足,此时可调大进风口,以增大空气的进入量,提供充足的氧气;
(3)①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的特征,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②分析反应示意图可知,过程I为二氧化碳和单质X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的另外一种物质为生活中常见的氧化物,过程Ⅱ为一氧化碳和单质X反应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单质X为氢气,反应生成的另外一种物质为生活中常见的氧化物为水,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氢气燃烧生成水,产物无污染,故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环保,无污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4 燃烧及灭火 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
考点01 燃烧与灭火
1.(2024·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可燃物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可燃物灭火
D.用扇子扇灭蜡烛火焰是隔绝氧气灭火
2.(2024·辽宁·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降低着火点
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隔绝空气
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降低温度
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红磷不是可燃物
3.(2024·广西·中考真题)野外烧烤结束后,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撤走剩余木炭 B.用水浇灭火堆
C.对火堆置之不理 D.用沙土盖灭火堆
4.(2024·湖南·中考真题)花鼓戏《补锅》中唱到“手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
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5.(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
B.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可调小灶具进风口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6.(2024·福建·中考真题)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 )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 B.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火焰
C.用水浇灭炭火 D.用锅盖盖灭油锅火焰
7.(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火的使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或措施正确的是( )
A.可燃物接触氧气即可发生燃烧
B.将木材架空可以降低其着火点
C.电线短路起火,可用冷水浇灭
D.炒菜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8.(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动车不能在居民楼内充电,以免发生火灾
B.厨房天然气泄漏,要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朝着自己或他人
D.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9.(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
C.可以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D.夜间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10.(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安全责任重如山,防火防灾记心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季在家里用木炭生火取暖,应注意开窗通风
B.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C.实验中,不慎打翻酒精灯引起失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1.(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生命宝贵,安全第一”。下列情况的灭火方法或原理错误的是( )
选项 实例 方法 原理
A 森林发生火灾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B 家用电器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温度
C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毛巾盖灭 降低温度,隔绝空气
D 图书馆图书失火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降低温度,隔绝空气
A.A B.B C.C D.D
12.(2024·重庆·中考真题)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厂应严禁烟火
B.浓硫酸溅上皮肤后立即用食醋冲洗
C.霉变花生洗净和煮熟后仍不宜食用
D.天然气泄漏时先开窗通风后,再开灯检查
考点02 探究燃烧条件
13.(2024·重庆·中考真题)利用红磷和白磷进行燃烧条件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处物质为白磷 B.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
C.a、b两点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c处通入氧气白磷能燃烧
14.(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利用可调节温度的电炉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红磷的着火点是,氯化钠不是可燃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温度为时,只有①处白磷燃烧
B.为控制变量,①②③④处所取白磷、红磷、氯化钠的质量应相等
C.当温度为时,②处红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当温度升至时,④处氯化钠可能燃烧
15.(2024·北京·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若a、b均为白磷,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若a、b均为红磷,判断该实验能否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并说明理由: 。
16.(2024·宁夏·中考真题)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燃烧的条件”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物质 白磷 木材 煤
着火点/℃(通常状况下) 40 250~330 700~750
【设计与实验】
(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小木块燃烧,小石块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步骤2: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空气
步骤3: 小木块燃烧,小煤块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问题与交流】
(2)甲同学对步骤2的实验结论提出疑问:空气中的哪种成分支持可燃物的燃烧?
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课堂上老师演示的实验(如图1、图2所示),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是空气中的氧气支持可燃物的燃烧。
(3)实验室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选择合适的药品为热水中的白磷提供氧气,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还能用于制取 气体。
【拓展与延伸】
(4)同学们通过实验步骤2还获得了一种灭火的方法。你还能用 方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其原理是 。
考点03 安全图标辨认
17.(2024·北京·中考真题)下列标志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18.(2024·广西·中考真题)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B. C. D.
19.(2024·河南·中考真题)警示标志能传达安全信息。下列物质运输时应张贴如图标志的是( )
A.白磷 B.汽油 C.苛性钠 D.浓硫酸
20.(2024·山西·中考真题)为保护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运输危险化学品火药、汽油、浓硫酸等的车辆,必须使用重要的警示标志,其中在运输火药的车辆上应该张贴的是( )
A.腐蚀品 B.爆炸品
C.易燃液体 D.自燃物品
21.(2024·云南·中考真题)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B.
C. D.
04 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
22.(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煤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污染
C.石油为原料能制造合成纤维 D.天然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
23.(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B.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可造成酸雨
C.乙醇汽油用作汽车燃料可减少空气污染
D.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4.(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绿色能源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煤 B.汽油 C.柴油 D.氢气
25.(2024·重庆·中考真题)“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发射火箭用到了无污染的高能燃料。该燃料最有可能是( )
A.液氢 B.液氧 C.酒精 D.石油
26.(2024·重庆·中考真题)能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氢能 C.石油 D.潮汐能
27.(2024·青海·中考真题)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2023年7月12日9时整,我国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成功入轨并完成了飞行任务。它作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填补了国内液氧甲烷火箭的技术空白。推进剂是决定火箭动力的关键因素,下表是常见的三种液体火箭推进剂的特点:
液体推进剂种类 特点
液氧煤油 成本低、比冲较低、易积碳、结焦等
液氧液氢 成本高、比冲非常高、绿色环保、不易储存等
液氧甲烷 成本低、比冲较高、积碳不结焦、绿色环保、燃烧效率高、易制取等
(1)以上三种液体推进剂中 作助燃剂,煤油、液氢、甲烷作燃料。
(2)火箭向上的推力来自燃料燃烧 (填“释放”或“吸收”)热量并喷出高温气体产生的反作用力。
(3)文中提到的煤油是由石油炼制而成,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化石燃料包括石油、煤、氢气等
C.石油是一种化工原料
(4)液氧甲烷推进剂燃烧效率高,甲烷(CH4)和液氧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液氧甲烷是理想的液体推进剂之一,其优点是 。
28.(2024·吉林·中考真题)吉林省松原塔区盛产石油和天然气,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和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9.(2024·河北·中考真题)风电的开发可以有效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张北—雄安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投运后,实现了“张家口的风点亮雄安的灯”。从能源的视角来看,“张家口的风”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它实际上来源于 能。我国自主研发的单个陆上风电机组功率可达,这样一个风电机组在此功率下稳定工作 min产生的电能,相当于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焦炭的热值为。
30.(2024·福建·中考真题)请参加社会性议题“汽车能源的变迁”的项目式学习。
(1)传统汽车能源主要来自石油。
①从物质分类角度看,石油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汽油作汽车燃料的缺点有 (写一个)。
(2)天然气和乙醇可替代传统汽车能源。
①甲烷(CH4)和乙醇(C2H6O)均属于 (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电池可给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
①电动汽车的电池放电时,其能量转化方式为 能转化为电能。
②以“使用电动汽车代替燃油车是否能减少CO2的排放”为题进行小组辩论,你的看法和理由是 。
31.(2024·云南·中考真题)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转变。
(1)目前,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和 。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存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 。
(2)做饭时,天然气燃烧不充分,锅底易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调 (填“小”或“大”)燃气灶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节约能源。
(3)我国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在这种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汽油,主要转化过程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①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 不变。
②过程I中反应生成的另外一种物质为生活中常见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氢能源的开发利用已取得很大进展。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