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 20 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自主学习单
(5分钟)阅读课本P113-117,思考以下问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学和历法的发展概况
2.《齐民要术》的地位、祖冲之的成就
3.各朝的书法成就有什么?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是谁?有什么代表作?雕塑为什么会发展?文学上有什么代表性人物?
目 录
南北朝,大舞台
有野心,你就来
壹:战争中的生产
——以要术齐民
贰:战争中的进步
——祖冲之的成就
叁:战争中的放浪
——醉心艺术,文化灿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
图1
图2
两幅图描绘的是什么学科知识?可能与南北朝时期的哪两位科学家有关?
一、贾思勰(xie)和《齐民要术》
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曾任北魏青州高阳郡太守。
因其生活的年代正值北魏由经济繁荣走向经济衰落的时代。他深感恢复农业对于百姓的价值。他十分注重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总结。
自高阳太守卸任后,贾思勰就开始致力于农学研究,足迹遍及北方。
一、贾思勰(xie)和《齐民要术》
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曾任北魏青州高阳郡太守。
因其生活的年代正值北魏由经济繁荣走向经济衰落的时代。他深感恢复农业对于百姓的价值。他十分注重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总结。
自高阳太守卸任,贾思勰就开始致力于农学研究,足迹遍及今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
贾思勰 北朝人 《齐民要术》作者
齐 民 要 术
最重要的技术
群众,老百姓
贾思勰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一、贾思勰(xie)和《齐民要术》
卷一:耕田、收种、种谷各1篇。
卷二:谷类、豆、麦、麻、稻、瓜、瓠、芋等13篇。
卷三:种葵(蔬菜)、蔓菁等12篇。
卷四:园篱、栽树(园艺)各1篇,枣、桃、李等果树栽培12篇;
卷五:栽桑养蚕1篇,榆、白杨、竹以及染料作物10篇、伐木1篇。
卷六:畜、禽及养鱼6篇。
卷七:货殖、涂瓮各1篇(酿造)、酿酒4篇。
卷八、九:酿造酱、醋,乳酪、储存22篇,煮胶、制墨各1篇。
卷十:非中国(指北魏以外)物产者1篇。
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内容十分丰富。
请概括《齐民要术》的内容:
一、贾思勰(xie)和《齐民要术》
明代嘉靖朝兵部尚书王廷相称《齐民要术》为“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研究进化论时,曾在《物种起源》中提及《齐民要术》,认为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之一。
历史书上是如何评价《齐民要术》的?你能找到并概括出来吗?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这部农业科学技术著作,凸显了我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齐民要术》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科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南朝宋齐间杰出科学家,缀术发明人。他发扬刘徽《九章算术》中的割圆法,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二、科学家祖冲之
O
B
A
C
D
当OB=1时,求AB和BD的位置关系
设AB=n,即用含n的式子表示BD
因为:
所以:
所以
因为
所以
化简
化简
所以
所以
二、科学家祖冲之
当内接正六边形时
当内接正十二边形时
当内接正二十四边形时
二、科学家祖冲之
《大明历》,由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创制。其采用的朔望月长度为29.5309日,这和利用现代天文手段测得的朔望月长度相差不到一秒钟。
二、科学家祖冲之
结合图片与课本知识,概括祖冲之的成就
数学
天文历法
机械制造
①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②与其子合著数学名著《缀术》
①测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测算的结果相比,相差不到50秒;
②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制造出指南车、水碓(duì)磨、千里船等。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 地学 农学 水利 机械 兵器 化学 轻工
项数 22 25 25 25 7 7 8 9 8
1.领域: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领域。
2.古代科技的特点:
(1)实用性:与农业生产相关;
(2)经验性:生产经验的总结;
(3)封闭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力。
【问题探究】中国古代科技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有何特点?
三、灿烂的文化
1. 书法艺术:
东汉后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魏
甲骨文
金文
【问题思考】结合下图,回顾我国汉字字体的演变的过程。
大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小篆
三、灿烂的文化
1. 书法艺术:
东汉后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魏
锺繇和胡昭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都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
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锺氏小巧
胡氏豪放
锺氏小巧和胡氏豪放赞美的是哪两位书法家?
三、灿烂的文化
1. 书法艺术:
东汉后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魏
锺繇和胡昭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都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
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被誉为:“书圣”
代表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书法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
三、灿烂的文化
1. 书法艺术:
东汉后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魏
锺繇和胡昭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都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
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魏碑是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即“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魏碑有什么特点?
三、灿烂的文化
2. 绘画艺术:
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同时,由于山水诗的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
《女史箴图》(摹本 局部)
《洛神赋图》(摹本 局部)
三、灿烂的文化
3. 石窟艺术:
(1)背景:
这一时期,统治阶级大力宣扬佛教,石窟大量开凿。
材料:到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国内战乱连年,人民备受灾难困顿,生活痛苦,且感人生兴败忧乐变幻无常,精神上也缺乏寄托。
——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
这一时期,统治阶级大力宣扬佛教。
三、灿烂的文化
3. 石窟艺术:
(2)代表作: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3)特点:继承了秦汉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云冈石窟造像
龙门石窟全景
三、灿烂的文化
3. 石窟艺术:
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吸收了如此多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特点?
【问题探究】
云冈石窟第20窟的造像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造像
敦煌莫高窟石窟造像
三、灿烂的文化
4. 文学:
建安文学
田园诗
南北朝民歌
建安文学:以曹操父子为代表,反映社会现实,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的气概交织的文学风格。
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方民歌细腻婉转。
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
曹操父子的诗刚健雄劲。
【合作探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处于分裂局面,但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1)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
(2)北方经济发展和江南地区开发为文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3)外来佛教的传入,使中华文化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
(4)继承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加以改革创新;
(5)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科学家们的刻苦钻研和实践的精神,艺术家们的不懈追求。
启示:文化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在交流与融合中进步。
领域 代表人物 朝代 主要成就 地位或作用
农学
数学 历法 机械
书法
绘画 石窟
文学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北朝
南朝
圆周率精确到
小数点后第7位
领先世界近千年
祖冲之
《大明历》
王羲之
东晋
《兰亭集序》
南北朝
顾恺之
《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东晋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天下第一行书”
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山水画兴起
曹操父子建安文学;陶渊明的田园诗;南北朝民歌
课堂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以上内容出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著作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它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A
中考真题
2.天文学与数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学术领域。在上述两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是( )
A.张仲景
B.贾思勰
C.王羲之
D.祖冲之
D
中考真题
3.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样难认,也不像楷书那样端庄。观察如图,可知行书的特征之一是( )
A.字形方扁,严实厚重
B.简练明快,势巧形密
C.纵意奔放,张扬跳跃
D.棱角分明,骨力遒劲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
B
中考真题
4.甲骨文横直转折,小篆笔画均匀,汉隶破圆而方,再变而为草、楷、行,汉字的书写在“上下左右之位,方圆大小之形”的结构中,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由此可见,汉字的演变特点是( )
A.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B.刚柔兼备苍劲厚重
C.风格各异一脉相承
D.结构稳定方折俊丽
C
中考真题
5.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书画艺术成熟 B.北方民族融合
C.江南经济开发 D.南北政权对峙
B
中考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