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提升训练试题
一、选择题
云南省元江河谷位于横断山区边缘,山高谷深,河谷两岸植被常出现倒置垂直地带性分布现象,谷底几乎寸草不生,随着海拔的不断攀升,依次出现河谷灌丛、半常绿季雨林、山地雨林、暖性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植被。下图为元江河谷位置图和剑麻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元江河谷谷底寸草不生的原因不可能是( )
A.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B.山谷多下沉气流,焚风效应显著
C.全年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D.山高谷深,地形封闭,谷底热量不易扩散
2.每年冬春季节,元江河谷易出现森林火灾,扑灭难度大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
A.全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B.此季节气温高,蒸发旺盛,空气干燥
C.道路崎岖,灭火设施难以及时到达起火点
D.高海拔处植被多以针叶林为主,枯枝落叶易燃不易腐
3.近年来,当地农民为缓解水土流失问题,在河谷坡面种植剑麻,原因是( )
①叶片宽大,蒸腾作用强,直接减少地表径流
②叶片多拦截降水,减弱雨水对土壤的侵蚀
③树干高大,植被下渗作用强
④剑麻根系发达,强化土壤抗侵蚀能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对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进行的生态建设工程,随着时间推移对区域水文—泥沙—植被时空演变呈现显著影响。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后若长期疏于管理,会在坡面上形成水沙快速通道,形成新的冲—淤平衡。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该地区进行生态建设工程的影响包括( )
①减少地下径流的流量
②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
③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速
④增加该区域降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后若长期疏于管理,随着时间推移,其治理坡面平均沉积颗粒物( )
A.越来越大 B.越来越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在黄土高原沟壑系统中,广泛分布着一类特殊的黄土勺状沟壑,图6为勺状沟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6.勺状沟壑形成过程是( )
A.降水---下渗、侵蚀、搬运---堆积
B.狂风---侵蚀、下渗、堆积---搬运
C.风化---堆积、侵蚀、下渗---搬运
D.根劈---侵蚀、搬运、下渗---堆积
7.黄土高原勺状沟壑( )
A.从沟头到沟尾,勺沟沟体逐渐增大
B.沟尾逐渐变细或消失于坡面上
C.勺状沟壑分布密度大于其他沟壑
D.与冲沟、切沟一致海拔逐渐降低
宁夏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为了降低表层土壤盐分,当地采用“上膜下秸”技术,即在土地的表面铺设地膜,将切碎的秸秆翻埋至地下30-40厘米深处,形成秸秆隔层。完成下面小题。
8.银川平原盐碱化较严重的原因有( )
①地势较高 ②气候干旱 ③引水灌溉 ④种植耐盐碱作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关于“上膜下秸”治理盐碱化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A.地膜的作用主要是保温 B.地膜的作用主要是遮挡雨水
C.秸秆的作用主要是隔盐 D.秸秆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养分
为研究不同植被覆盖结构对坡面产沙过程的影响,某地理研究小组选择野外坡面进行模拟降雨试验,左图为坡面产沙过程图,右图为不同植被覆盖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实验表明,减沙作用最强的是( )
A.裸地 B.植物冠层 C.根系 D.草皮
11.根据实验结果,陕北半干旱黄土区防治水土流失宜( )
A.植树造林 B.护坡植草 C.开垦梯田 D.自然恢复
盐碱地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的土地,一般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比较干旱的地区易出现盐碱化。华北平原是盐碱地集中地之一,土壤中水盐运动,具有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稳定的特征。下图示意某盐碱地地区气候资料和地下水埋深季节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地区可能是( )
A.华北平原 B.松嫩平原 C.河套灌区 D.塔里木盆地
13.华北平原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时段是( )
A.冬末春初 B.春末夏初 C.夏末秋初 D.秋末冬初
河套平原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灌溉商品粮农业区,也是我国盐碱化典型分布区之一。下图为该地土壤不同含水率与盐碱化程度的关系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当地重度盐碱化土壤与其它盐碱化程度土壤的含水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轻度盐碱化土壤植被覆盖率更高
B.中度盐碱化土壤地表径流下渗更少
C.重度盐碱化土壤区年降水量更丰富
D.重度盐碱化土壤水分蒸发更少
15.为缓解当地土壤盐碱化,最合理的措施是( )
A.用地膜覆盖以减少蒸发 B.变耕地为林草地
C.采用有灌有排的方式 D.大水漫灌淋盐
西藏沙化土地主要集中在藏北高原中部和西部、阿里高原西部等地区。下图为西藏地区1990~2020年土地沙化面积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西藏地区土地沙化严重,主要自然原因有( )
①气温年较差大,风化作用强,地表碎屑物多
②地处高原山地,风力强劲
③气候高寒,植被稀少,地表裸露面积大
④暴雨冲刷能力强,泥沙堆积易干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由1990~2020年西藏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变化可知,西藏地区( )
A.土地沙化面积逐年减少 B.土地沙化完全被遏制
C.加强了土地沙化的治理 D.森林面积大幅度增加
18.西藏地区土地沙化主要集中区治理难度大,可能是因为( )
A.交通闭塞,监测难度大 B.人类活动强,沙化面积大
C.酷热干燥,植被难存活 D.农牧交错带,表土易损失
沙棘,为落叶灌木或乔木,枝叶繁茂,树形像雨伞,沙棘灌丛形成“地上一把伞,地面一条毯。地下一张同”的形态。沙棘富含大量酸性物质,最适合在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原生态的环境中生长,常生长于沙质土壤或多砾石的黄土上,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北、西北等地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大部分地区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沙棘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快速繁殖的能力,以沙棘为先锋树种,是治理黄土沟壑的“有效武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沙棘的特征及其生境可以反映出沙棘
①喜光照 ②喜黏重土壤 ③耐水淹 ④耐贫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沙棘是治理黄土沟壑的“有效武器”,其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有效蓄存地下水分 ②耐沙埋,抗冲刷性强 ③能改变土壤的结构 ④能阻滞洪水下泄,拦截泥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降水变率大,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在夏季。历史上这里曾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20世纪60年代后,当地人口大量增加,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原基本消失。下图为乌兰察布市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20世纪60年代后,乌兰察布市草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减少 B.过度开垦 C.鼠害频发 D.人工造林
22.乌兰察布市草地面积减少给当地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②森林减少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风沙侵蚀加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乌兰察布市草地面积减少对京津冀地区的直接影响是( )
A.沙尘暴频发 B.洪涝频发 C.寒潮频发 D.干旱频发
草方格沙障是沙漠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研究发现,我国西北某沙地布设草方格沙障1年后,沙障内开始出现植物并不断自然演替。下表为该沙地布设草方格沙障后10年内0~40厘米深度土层含水率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监测样地 不同深度土层含水率/%
0~10厘米 10~20厘米 20~30厘米 30~40厘米
裸沙地 2.50 3.61 2.32 2.14
沙障布设1年 3.25 3.76 2.47 2.40
沙障布设5年 3.38 4.03 3.47 3.04
沙障布设10年 3.62 4.56 4.22 3.16
24.沙漠道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延伸方向应( )
A.与道路平行 B.与道路垂直
C.与盛行风向平行 D.与盛行风向垂直
25.推测布设沙障后,沙障内最先出现的优势自然植被是( )
A.地衣苔藓 B.灌木 C.草本植物 D.乔木
二、综合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其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流域水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下图为“1986年到2015年渭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
(1)描述渭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点。
(2)分析渭河流域耕地和城镇用地变化的原因
(3)地表产流量是由降水引起的地表产生径流并汇入河道的水量。推测渭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该流域地表产流量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头道拐水文站位于黄河干流内蒙古段下游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境内,气温和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图2为头道拐水文站测得的年内水沙变化图。
材料二:地鼠是穴居类动物,繁殖能力较强,喜掘洞造丘和取食植物的地下根、茎,加剧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在黄土高原耕作条件较差的区域,耕地零租金流转(土地经营者不用支付租金的流转形式)现象多发。抽样调查发现,山西省的零租金流转比例高达70%,制约了当地耕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造成耕地资源错配,对粮食安全造成威胁。
图1
图2
(1)结合图2,说出输沙量年内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2)说明地鼠活动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加剧的影响。
(3)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山西省土地零租金流转比例高的原因。
(4)从耕地资源角度,简述保障山西省粮食安全的措施。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榆林市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处,自然环境复杂,空间差异显著。该地是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曾遭到严重破坏。随着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的开展,榆林市生态系统修复成效显著。
材料二:图为“榆林市地理位置及地貌分布示意图”。
(1)分别指出榆林市黄土丘陵沟壑区与风沙滩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分析该市黄土丘陵沟壑区与风沙滩区生态环境问题不同的自然原因。
(3)从土地利用的角度,为榆林市风沙滩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厚田沙漠位于江西省南昌市(28.68°N,115.85°E)南郊,距南昌城区28千米,多沙山和沙洲,面积达30平方千米,有“江南第一沙漠”之称,已是当地热门旅游景点。研究发现,厚田沙漠砂砾较粗大、平均粒径约为0.35mm(西北干旱地区平均粒径约为0.016~0.24mm),起动风速达8米/秒(起动风速指能使地面沙粒开始移动的风速,西北干旱地区的起动风速平均约为4.5米/秒),冬春季东北风频率大,风沙活动剧烈。受偏南风影响,每年夏季厚田沙漠使南昌市区空气更加的干热和大气污染加重。
(1)分析厚田沙漠冬春季风沙活动剧烈的原因。
(2)与我国西北地区沙漠相比,解释厚田沙漠风沙起风速度更大的原因。
(3)解释夏季厚田沙漠对南昌市区空气湿度和大气悬浮颗粒影响大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3.B
【答案】4.C
5.A
【答案】6.A
7.B
【答案】8.C
9.C
【答案】10.D
11.B
【答案】12.C
13.B
【答案】14.D
15.C
【答案】16.B
17.C
18.A
【答案】19.B
20.C
【答案】21.B
22.C
23.A
【答案】24.D
25.C
26.【答案】(1)各类土地1986——2000变化小,2000—2015年变化较大;耕地减少,林地、草地和城镇用地增加,水域和裸地减少。
(2)受环保政策影响,退耕还林还草,耕地面积减少;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城镇用地面积增加。
(3)变化:地表产流量减少。
原因:该流域主要用地类型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耕地向林地和草地转化,涵养水源能力增加;地表水在当地停留时间增加,蒸发和下渗增加;植物本身的生长消耗以及蒸腾作用增加了水量的消耗。
27.【答案】(1)特点:年内分布不均;春季(3-4月)和夏秋季(6-10月)输沙量大。
原因:春季气温回升,河段解冻,径流量增大:风力强,吹沙入河;夏秋季降水量集中多暴雨,径流量增大:侵蚀作用强,汇集泥沙量大
(2)地鼠挖掘洞道,降低土壤的紧实度,造成地面坍塌:地鼠取食植物,破坏植被,加剧水蚀和风蚀;地鼠繁殖快速,活动范围扩大,侵蚀地区变广
(3)地形崎岖,地块分散,面积小,机械化和规模化水平低,经济效益低;水资源不足,农产品产量低,经济效益低;农田位置偏远、交通运输不便,经济效益低相较于外出务工,务农经济效益低,弃耕严重。
(4)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提高耕地复垦指数;加大对耕地的科技投入;整合上地,推动农旧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质量;防治耕地污染。
28.【答案】(1)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风沙滩区:土地沙化
(2)降水东南部多,西北部少:风力东南部弱,西北部强:地势起伏东南部大,西北部小:东南部为疏松黄士层,西北部多裸露沙质沉积物
(3)合理规划农林牧用地:以草定畜,合理放牧,维持草畜平衡:发展节水农业:选种适生林草:发展特色农业:建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
29.【答案】(1)冬春季节东北风强劲;(赣江)河床裸露,沙源丰富;植被少,地表保护作用差;降水少,地表干燥,砂砾湿度小。
(2)该区域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沙源含水量大;砂砾粒径大,起沙风速大。
(3)夏季厚田沙漠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较干燥;(厚田沙漠位于南昌市南部)受夏季偏南风影响,从厚田沙漠吹向南昌市的空气干燥,降低其湿度;携带的沙质物导致南昌市区悬浮颗粒物增多。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