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3 20:5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学校开展了以“感受革命豪情,培养良好品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任务一:积累诗文名句,涵养诗情才气
1. 围绕本单元诗词,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积累与感悟,请你根据语境加以补充。(9 分)
小语:学习本单元的诗文,就是在学习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接受心灵的洗礼。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千难万险,比如飞夺泸定桥时,红军勇士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特别令人敬佩,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一诗中就写道:“(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红军战士不只是敢于战胜困难,不怕牺牲,《七律·长征》中的“(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小语:一代伟人毛主席胸怀天下,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他都看得极为平常,就像他在《七律·长征》中所写的:“(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伟人的高瞻远瞩。
小文:这些精神的根源都是爱国主义。古人对于爱国更是有自己的理解,如曹植《白马篇》中的“(4) __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陆游《病起书怀》中的那句“(5) _______________ ”;还有李纲的那句“祖宗疆土,(6) 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尺寸与人”。
2. 仿照画线句子,在后面横线处再写两个句子。(6 分)
读毛主席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伟人大气磅礴、傲视天下的宽阔襟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七律·长征》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体现了红军胜利大会师的喜悦之态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 看到山顶上敌人被我军炮火轰击的情景,我只盼望快点儿天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这个句子运用了心理描写。
C. 池边梨花的颜色被雨洗得更白净了,但朵朵都懒懒地垂着。——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 《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这两篇课文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
任务二:走进名著天地,感受人物品质
4. [2024 烟台芝罘区期中] 阅读下面《童年》中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选段一:
A 就这样一直讲到天黑才走,临走时还亲热地和我告别。我终于了解,他并不讨厌,也不是那么可怕。只是他毒打了我一顿的事儿,深深地烙在我心里,让我无法忘记。
选段二:
我终于想出了下面的点子:我瞅准了酒馆老板娘爬下地窖的时候,盖上了地窖的盖子,上了锁,在上面跳了一通复仇之舞后,把钥匙扔上了房顶,然后便一溜烟跑回了厨房。B 正在厨房做饭。
起先,她并不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兴高采烈,可当她知道前因后果之后,二话不说就先给了我一巴掌,她把我拉到院子里,叫我爬到屋顶上把钥匙找回来。我虽然对她的反应很意外,却只能一声不吭地取下钥匙。随后,我跑到院子的角落里,眼看着她放出那个令人讨厌的胖女人。两人一路说笑着朝我这边走来。
选段一中A 是___________,A 毒打“我”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选段二中B 是___________,选文体现了B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特点。(3 分)
任务三:了解先烈事迹,培养爱国情怀
5. [2024 枣庄市中区一模]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7 分)
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______________ (锻炼、锤炼)出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尤其是近代以来,在民族危亡的严jùn 时刻,铁骨铮铮的中国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书写了一部__________ (可歌可泣、悲喜交集)的英雄史诗;当美帝国主义在中朝边境武力挑xìn 之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着振奋人心的战歌,越过关山险隘,打破了美国侵略者不可战胜。
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可__________(抵挡、阻挡),我们正处在一个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的时候,更应该依靠全体人民自强不息的磅礴力量,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披荆斩棘,走向胜利。
(1)小语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请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 )(2 分)
A. 俊 pū 畔 ài B. 峻 pū 衅 ài
C. 俊 pú 畔 yì D. 峻 pú 衅 yì
(2)小文对横线处的词语不太确定,请你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 )(2 分)
A. 锻炼 可歌可泣 抵挡 B. 锤炼 悲喜交集 阻挡
C. 锤炼 可歌可泣 阻挡 D. 锻炼 悲喜交集 抵挡
(3)语段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加以修改(只答出修改后的语句即可)。(3 分)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2023 海阳期中] 古诗阅读。(5 分)
山中雪后①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
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
一种清孤②不等闲③。
【注释】①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作的诗歌。郑板桥出身贫寒,年轻时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②清孤:清冷孤高。③等闲:寻常,一般。
6. 诗歌前两句写的是_____________的景色,突出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 分)
7. 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品格?(3 分)
(二)[2024 莱西期中改编] 文言文阅读。(7 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先自度其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何不试之以足?
10. 这篇文言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 分)
(三)[2024 荣成期中] 现代文阅读Ⅰ。(13 分)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就是种植花生的老手。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就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我家的地,原本的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地。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朵,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地下呢,雨水反而滋润了它们。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做着一份不如意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地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套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让人一望就心生爱慕。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的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有改动)
11. 梳理文章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4 分)
段落 主要事件
③④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花生被大火烧过,夜里一场雨后又冒出绿绿的嫩芽。
⑦⑧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④段中,“我们”“心里溢满了欢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13.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 分)
(1)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2)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朵,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14. 联系实际,谈谈你从结尾画“______”的句子中得到的启示。(3 分)
(四)[2023 淄博淄川区期中] 现代文阅读Ⅱ。(15 分)
将军的母亲
程步涛
①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年头,将军率领队伍穿行在太行山中的一片密林中。忽然,林隙间闪过一个
②对将军来说,这是个再熟悉不过的身影了,多少次想她、念她,在梦中见她,甚至在马背上打个盹儿的工夫,都会走到她的身边。
③只一眨眼工夫,那熟悉的身影已经走上另一条山路。
④将军略微交代了一下,带着几个人拨马赶了过去。马蹄嘚嘚,林涛飒飒,很快,他们便到了那人的近前。那人放下挎着的篮子,转过身来,她的头发已经花白了,犹如冬天里太行山上的积雪。
⑤将军跳下马背紧走几步,急急地喊了声:“娘!”
⑥那人是将军的母亲。
⑦母亲居住的阜平县城被日本鬼子的飞机炸成了一片废墟。开始,母亲在废墟上搭了个棚子,用几块砖垒了个灶,指望着以后再把房子建起来。但是,紧接着日本人便占领了县城,母亲就和乡亲们一起踏上了逃难的路。渐渐,人走散了,母亲开始独自在大山里流浪……在太行山中段,每一条山路几乎都留有母亲的足迹。
⑧遇到也在流浪的乡亲一起说话,一起歇脚,母亲从来不说自己的儿子是位抗日将领,只是夜宿在残破的寒窑或冰冷的山洞里时,才凑近火堆,想象儿子的模样……动荡岁月,国恨家仇,苦日子苦捱,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就这样,母亲在大山里已经流浪了好几个春秋。
⑨八路军接连打了几场胜仗,在太行山扎下了根。消息风一样传遍了山山岭岭,这消息真叫人解气啊!最高兴的要数母亲了,因为她的儿子带着队伍就在这一带与日寇周旋。只是,她从来没有想过去找儿子,但她希望能在哪一天碰见儿子。今天,真的就这么碰上了,但她又闪开了,她担心儿子知道自己在乞讨流浪会难过,会分心——分打日本鬼子的心。
⑩面对母亲,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只是轻轻将母亲那被山风吹乱的白发理好。母亲在大山里流浪他不是不知道,他也不是没有想过请地方组织帮忙,给母亲找个固定住处。但他又一想,兵荒马乱,在外流浪乞讨的,难道就你一个人的母亲吗!倭寇不灭,百姓难安,刚萌生的念头又打消了。
临别,将军将自己的干粮袋留给了母亲。
将军继续挥师鏖战,母亲继续在山里流浪,直到抗战胜利。
将军姓李,1955 年我军首次授衔,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我是在将军家中的客厅里听将军说及这件往事的,那年是抗日战争胜利40 周年。2020 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5 周年,全世界都在纪念75 年前人类正义的胜利,太行山密林中的那段往事一下子涌上心来。
将军征战,母亲流浪,这是在那场民族战争中,一位将军和他的母亲所作出的牺牲。对这样的牺牲,现在的不少人可能难以置信,然而,这是事实。国歌里唱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张扬的不就是这种与民族共患苦难的伟大精神吗?
这种伟大精神,过去需要,现在更为需要。
将军于多年前辞世,母亲辞世还要早。战争岁月曾和将军搭档多年的杨得志上将,在那位母亲的灵前写下了四个大字:“革命母亲”。
(有改动)
15.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中的“将军”是抗日战争年代中无数个离家离亲、保家卫国的战士的缩影。
B. 母亲长期在外流浪,处境艰难,将军虽然曾经想过请地方组织帮忙,但他却没有这样做。
C. 听到八路军打胜仗的消息,最高兴的要数母亲了,她急切地想去找儿子。
D. 文章选取了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真人真事作为素材,读起来真切而感人。
16. “将军”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词语补全下表。(3 分)
时间 情感
未见母亲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到母亲后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母亲分别时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将军和母亲两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4 分)
18.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第 段画线句子的理解。(2 分)
19. 文章最后一段中的“革命母亲”一词有何深刻内涵?请简要分析。(3 分)
三、写作(50 分)
20. 请以《爱满校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思想内容积极健康,字数600 左右;(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积累与运用
1. (1)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3)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4)捐躯赴国难 (5)位卑未敢忘忧国 (6)当以死守
2. 示例:读杜甫的诗 我们感受到的是诗圣忧国忧民、渴望和平的奉献精神 读曹操的诗 我们感受到的是英雄求贤若渴、渴望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3. C 【点拨】C 项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 外祖父 他性格残暴 外祖母 善良、宽厚
【点拨】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结合选段一中的“只是他毒打了我一顿的事儿”可知,A 是外祖父;外祖父毒打“我”的根本原因是外祖父性格残暴。选段二写的是“我”报复酒馆老板娘却引来外祖母的一顿教训。B 是外祖母。外祖母被酒馆老板娘辱骂却并不计较,而“我”报复酒馆老板娘,外祖母却严厉批评,外祖母的善良、宽厚不言而喻。
5. (1)B
(2)C 【点拨】“锤炼”指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锻炼”多指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根据语境,第一空应选“锤炼”。“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悲喜交集”指悲伤和喜悦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根据语境,第二空应选“可歌可泣”。“阻挡”指阻止,拦住;“抵挡”指挡住压力,抵抗。根据语境,第三空应选“阻挡”。故选C。
(3)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着振奋人心的战歌,越过关山险隘,打破了美国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
【点拨】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语段中的画线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神话”。
二、阅读理解
(一)6. 早晨雪后天晴 天气寒冷
【点拨】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的意思是:清晨起来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雪后初晴,白云淡薄,连日光都变得寒冷。前两句写的是早晨雪后天晴的景色,突出了天气寒冷的特点。
7. 示例:清高坚韧、洁身自好的思想品格。
【点拨】诗歌后两句的意思是: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封冻;这样的清冷孤高是多么不寻常啊。联系注释“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作的诗歌。郑板桥出身贫寒,年轻时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可知,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花的清冷孤高来表现自己清高坚韧、洁身自好的思想品格。
(二)8. (1)测量 (2)最终
【点拨】(1)句意: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度:测量。(2)句意:最终(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遂:最终。
9. 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鞋呢?
【点拨】翻译句子,要做到字字落实,还要注意文言句式。重点词语:何,为什么。之,鞋。以,用。足,脚。
10. 示例: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会灵活变通、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从文章内容来看,本文记叙了一个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而没有买到鞋子的故事。用“宁信度,无自信也”点明中心,讽刺了这个郑国人拘泥于教条,依赖数据的习惯,启发我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死搬教条,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要能随机应变地处理问题。
【参考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鞋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三)11. A. 花生苗惨遭碾压,一段时间后青色的叶间依然缀满小黄花。 B. “我”心灰意懒时父亲以花生启示“我”,“我”豁然开朗。
【点拨】阅读相关文字,抓住关键语句提炼概括即可。A 处,结合第③段中的“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流出了青色的汁液”、第④段中的“一段时间后……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可提炼概括出:花生苗惨遭碾压,一段时间后青色的叶间依然缀满小黄花。B 处,结合第⑦段、第⑧段相关文字,可提炼概括出:“我”心灰意懒时父亲以花生启示“我”,“我”豁然开朗。
12. 示例:“我们”数着花就好像数着花生。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④段相关语句可知,“我们”“心里溢满了欢喜”的原因是:“我们”数着花就好像数着花生。
13. (1)这句话通过对父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花生被烧后父亲内心的绝望,与后文花生没有受损形成对比,突出了花生生命力的顽强。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点拨】(1)先判断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用。“脸色煞白”是神态描写,“猛地坐在地头”是动作描写,“完了! 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是语言描写。这些描写表现了花生被烧后父亲内心的绝望,与后文花生没有受损形成对比,突出了花生生命力的顽强。
(2)先判断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用。由语句内容分析可知,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14. 示例一: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安于自己的学业,就像文中的花生那样“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默默努力,“悄悄地成长”,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
示例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生活与学习的道路上,要像花生一样“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不抱怨生活的苦难,不为一时的失败气馁,积极乐观地生活,勤奋努力地学习,争取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点拨】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能力。解答此题先根据文章内容理解画线句子的内涵,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画线句子的意思是说花生一直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默默努力着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根据这一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可以从“不受外界诱惑”“安心学习”等角度来谈自己得到的启示。
(四)15. C 【点拨】C. 根据文章第⑨段中的“只是,她从来没有想过去找儿子”可知,“她急切地想去找儿子”表述有误。
16. (1)想念(思念) (2)急切,激动 (3)心疼,不舍
【点拨】本题考查梳理、概括能力。(1)根据文章第②段中的“对将军来说,这是个再熟悉不过的身影了,多少次想她、念她,在梦中见她”可知,将军想念(思念)母亲。(2)根据文章第⑤段中的“将军跳下马背紧走几步,急急地喊了声:‘娘!’”可知,将军急切、激动的情感。(3)根据文章第 段中的“临别,将军将自己的干粮袋留给了母亲”可知,将军心疼、不舍的情感。
17. 将军:爱自己的母亲,大公无私;母亲:坚强,低调,爱儿子,深明大义。
【点拨】结合人物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将军:根据文章第⑤段、第⑩段、第 段等相关语段可知,将军爱自己的母亲;根据第⑩段中的“母亲在大山里流浪……念头又打消了”、第 段中的“将军继续挥师鏖战,母亲继续在山里流浪,直到抗战胜利”可知,将军大公无私。
母亲:根据第⑦段中的“母亲开始独自在大山里流浪……在太行山中段,每一条山路几乎都留有母亲的足迹”、第⑧段中的“苦日子苦捱,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就这样,母亲在大山里已经流浪了好几个春秋”可知,母亲流离失所,过着流浪的生活,可见母亲是一个坚强的人;根据第⑧段中的“母亲从来不说自己的儿子是位抗日将领”可知,母亲是个低调的人;根据文章第⑨段中的“她从来没有想过去找儿子……会分心——分打日本鬼子的心”可知,母亲是一个爱儿子且深明大义的人。
18. 示例:这种伟大精神是指与民族共患苦难的精神,不管是过去的抗日战争年代,还是现在的和平年代,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9. “革命母亲”既指文中将军的母亲,也指所有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做出牺牲和贡献的母亲,同时这一词也蕴含着作者对在抗日战争年代与民族共患难的一代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三、写作
20.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爱在校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带着故事,带着感动,带着温暖……在校园里,我们被“爱”包围,“师生之爱”“同学之爱”这些都让我们倍感温暖。我们应选取自己难忘的或印象深刻的、发生在校园里的事情,来表达“爱”的主题。写作时,一定要关注题目中的“满”字,选取多件包含着“爱”的事件或场面,来表达自己对校园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