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基础训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A→B→C B.C→B→A C.C→A→B D.B→A→C
我国经济空间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转型特征,三大产业的空间发展转型规律逐渐成型,是我国新时代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及空间优化决策的重要基础。下图意2003~2016年我国三大产业空间重心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我国三大产业空间重心转移的共同特征是( )
A.均向沿海转移 B.均向内地转移
C.转移方向稳定 D.转移速度相同
3.符合我国第二产业空间转型规律的发展举措是( )
A.广东地区放慢速度 B.东北地区加速振兴
C.成渝地区提升速度和规模 D.长三角地区强化龙头地位
下图为江苏省2010—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2010—2019年,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 D.产业结构变化不明显
5.促进江苏省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有( )
①扩大纺织、服装企业生产规模②大力发展乡村体验农业、观光农业③大力发展重化工业
④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我国某大型工业企业集团是行业领域内知名企业,30年来一直是行业出口冠军。近年来,该集团围绕产业升级除依托集团内部研究院外,同期先后采取了如下表所示一系列行动,走出了一条从低端仿造到高端智能制造的产业升级之路。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7年
企业大事件 兼并德国世界顶级混凝土设备生产商 收购德国知名液压零部件生产商 兼并荷兰知名负载敏感比例阀企业 投资5000万美元设立欧洲研发中心 拥有授权专利5977件
6.该企业所属行业是( )
A.芯片软件 B.工程施工 C.机械制造 D.水泥生产
7.据上表分析,该企业产业升级的主要策略属于( )
A.并购关联技术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B.并购国际知名品牌,进军产业链高端
C.并购知名供应商,带动生产与出口
D.获取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产品质量升级
8.该集团产业升级,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影响是( )
A.集聚效应,集中布局 B.拉开差距,分级竞争
C.良性互动,相互提高 D.恶性竞争,竞相低价
读北京市区划简图,完成下列小题。
9.北京市区划中( )
A.海淀区和密云区都是行政区
B.朝阳区是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
C.平谷区是按照自然要素划分的
D.昌平区与门头沟区的界线不明确
10.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近10年北京市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应该是( )
A.第一产业比例逐年下降 B.第二产业比例逐年上升
C.第三产业比例逐年上升 D.第二、三产业比例呈反向变化
11.2016年西城区GDP约3 533.56亿元,而密云区GDP却只有243.6亿元,二者GDP产生巨大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面积②经济密度③产业结构④自然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一项重要区域战战。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范围包括珠三角9个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致区。左图为粤港澳大湾区位置示意图,右图为2008一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示意图,其中产业结构和相似系数是用来反映不同国家地区之间产业结构差异程度的指标,其数值越小,说明其产业结构差异就越大,反之则越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2012年之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金融危机 B.产业升级 C.国家政策 D.人口变化
13.今后,现代服务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中占比较高,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是( )
A.重化工工业、现代物流业 B.海洋制药产业、现代水产业
C.能源加工产业、文化旅游产业 D.科技服务产业、现代金融业
虛拟水指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水量。在区城间投入一产出的经济量值基础上,将经济数据转換成相应的用水相关数据,即区域间的虚拟水转移。下图为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市)三大产业虚拟水的输入量与输出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北上广地区三大产业虚拟水的转移反映出( )
A.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地区互补性强
B.第一产业发展最快,产值效益最高
C.虚拟水输入量大,经济效益较低
D.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消耗量大
15.图示省(区、市)第三产业的虚拟水转移量最小,其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 )
A.发展速度最慢 B.消耗的资源量较小
C.服务范围较小 D.产生的经济效益低
16.读下图,回答下题。
图中a、b、c各点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顺序是( )
A.a→b→c B.b→c→a C.c→a→b D.c→b→a
17.下列产业中,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依次对应的是( )
A.渔业、建筑业 、餐饮业 B.紫菜加工业、采掘业、电信业
C.奶牛饲养业、运输业、电影业 D.棉花生产、纺织工业、建筑业
18.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ー,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还曾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是我国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气候高温少雨 B.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密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具有肥沃的红壤
(2)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城市化、专业化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工业化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避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
B.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C.各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各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19.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特征是( )
①以旅游业为主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以出口加工业为主 ④以金融、服务业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题。
(1)从图中可知,该地( )
A.城市化水平高 B.工业发达
C.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D.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
(2)为促进该地经济的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 )
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B.发展农业科技,增大第一产业的比重
C.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
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21.读江苏省2008年前三季度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能耗增长情况
对图中苏南和苏中地区能耗同比下降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工业产品的外部需求明显减弱
②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升
③大幅度替换使用高效率低污染的洁净能源
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合理的房价收入比标准为4-6之间。下表为全国40个不同等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类城市房价收入比最高,其原因可能是( )
A.居民收入水平 B.人口密度大,用地紧张
C.城市交通便利 D.外来农民工较多
(2)我国不同等级城市房价收人比最合理的是( )
A.一类城市 B.二类城市 C.三类城市 D.都合理
(3)为促进我国第三类城市房价收入比合理化,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居民收人
B.改善基础设施
C.加快城市化进程
D.减少农民工进城数量与规模
二、综合题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春市被誉为“林都”、“天然氧吧”、“红松故乡”,林区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早年伊春沿溪修建森林铁路。上世纪80年代后逐渐被废弃。2008年伊春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2013年底宣布停止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当地的工资、医疗费拖欠现象一度十分严重。左图为伊春市地理位置图,右图为2010~2020年伊春市GDP和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
(1)说明森林铁路沿溪而建的自然原因,以及后来被废弃的原因。
(2)简述2010年以来伊春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3)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围绕一、二、三产业说明伊春市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2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房山区(图1)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是京郊农业大区,过去以种植业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减少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养殖业;大力发展精品、观光等现代农业,使农业向市场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图2为房山区1949—2019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1)描述1949—2019年房山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2)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房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
25.下图表示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在各产业间的流向(占总量比重),读下面的图和表,完成问题。
(1)据图分析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据表分析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答案】2.B
3.C
【答案】4.C
5.D
【答案】6.C
7.D
8.B
【答案】9.A
10.C
11.B
【答案】12.B
13.D
【答案】14.D
15.B
16.【答案】C
17.【答案】A
18.【答案】(1)B
(2)C
19.【答案】B
20.【答案】(1)C
(2)A
21.【答案】D
22.【答案】(1)B
(2)B
(3)A
23.【答案】(1)山地多,河谷较平坦,利于修建与运营。林业萎缩(或林业资源枯竭),木材减少;经济衰退,运营和维护经费不足,导致森林铁路被废弃。
(2)变化特点:第二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一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主导产业由第二产业为逐渐转为以第一、第三产业为主导。
(3)第一产业:依托林业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养殖业。
第二产业:依托中药材资源,发展医药工业;依托林下资源,发展有机食品加工产业;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木材深(精)加工工业。
第三产业:依托森林资源/冰雪气候资源等,发展旅游业/康养产业。
24.【答案】(1)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整体上升;1978年工业比重超过农业,成为主导产业;2019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2)地形类型多样,利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随着北京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要求提高;土地成本提高;养殖业、旅游观光业等经济收入较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业技术的进步等。(写出其中3点即可)
25.【答案】(1)从产业结构看,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高,吸引力强
(2)主要由中西部省区流向东部沿海省区;或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
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
(3)对迁入地:推动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优化产业结构。交通压力、环境问题加剧等负面影响
对迁出地: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文化联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换取资金和技术,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可能会出现土地撂荒等问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