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民兴中英文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分班考试试卷
1.(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请结合文意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在《绿》中,朱自清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物进行了生动描写,赞颂了祖国的xuàn lì 风光,写得诗意àng rán ,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赞美和追求;在《春》中,朱自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光míng mèi 、生机勃勃的景象,激励人们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在《匆匆》中,朱自清以xì nì 的文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虽yōu shāng 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总之,朱自清的散文就像汩汩清泉,给生活在kùn jìng 中的人们一些kuān wèi 。
2.(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肿胀 妙笔生花 载歌载舞(zǎi)
B.豪迈 司空见贯 刨根问底(páo)
C.干燥 焉知非福 悄然无声(qiǎo)
D.严俊 念念有词 屏息凝神(bǐng)
3.(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下列句子中,“为”字的意思是“说”的一项是( )
A.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B.惟弈秋之为听
C.为是其智弗若与 D.孰为汝多知乎
4.(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毕业之前,小红想送一句名言给同桌,提醒他要多读书,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5.(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下列句子中,描写人物的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B.尼尔斯想:“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C.妈妈俯下身子紧盯着我的眼睛,关切地问:“眼睛怎么肿了?”
D.我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
6.(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少年闰土》——小说集《呐喊》
B.丰子恺——《手指》——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C.老舍——《北京的春节》——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D.列夫·托尔斯泰——《穷人》——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7.(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将下列词语或短语填入语段中的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从粗布棉袄里撕下一疙瘩棉花,____,把一块缀满蚕子儿的黑麻纸铺上, ,装到贴着胸膛的内衣口袋里,____。在老师吹响的哨声里,我慌忙奔进教室,坐在课桌旁,把书本打开。
①摊开 ②包裹起来 ③暖着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③
8.(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诗词有景。春有百花秋有月。韩愈用“ ,草色遥看近却无”,
让我们感受到草木萌发的早春气息;杜牧则用“ ,水村山郭酒旗风”把我们带江南花红柳绿的世界。可春光易逝,正如词人王观所说:“若到江南赶上春, 。”
(2)文笔有情。朱自清在《匆匆》-文中感叹:“过去的日子如 ,被 吹散了,如 ,被初阳 了。”文学家司马迁诠释生命的价值:‘人固有一死, , 。”
(3)言之有理。《两小儿辩日》中,一儿曰:“日初出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一儿曰:“日初出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由此可见,不同的观察角度,带来不同的观察结果。
(4)敬畏崇高。我们致敬董存瑞的 ,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 ,感动于革命者戴着脚镣狱中联欢的 ,叶挺的《囚歌》表现出的 (填写合适的四字词语)。
(5)名句言情。百善孝为先, ,子欲养而亲不待;勤俭持家是美德:常将有日思无日, ;读书长精神: ,事非经过不知难。
(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阅读(一)王冕好学(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9.下列对“窃入学舍”中的“窃”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偷窃 B.偷偷地 C.静静地 D.占据
10.下列与“有人牵着牛来责备(他的牛)踩踏了田地”这句翻译相对应的是( )
A.父命牧牛陇上。 B.暮归,忘其牛。
C.或牵牛来责蹊田者。 D.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11.有人认为,王冕的父亲做得对,因为王冕做错事就应该受到惩罚;有人认为,王冕的母亲做得对,应该顺应王冕的心性。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阅读(二)父爱的高度
①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lù lòu)天电影了。
②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儿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别说使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shā shà)是壮观。
③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载着我摸黑去赶热闹。
④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往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看电影。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笑着说:“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
⑤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
⑥春节回家,有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去看电影了!”
⑦父亲说:“去就去么,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⑧“你不去?”
⑨“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还凑什么热闹!”
⑩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我找了个位置站定。过了一会儿,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着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你的位置好”,一边托举着孩子骑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
我不知怎么搞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
我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便独自回家。
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外套来开门,问我:“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看?”
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jí jǐ)背,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我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我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bó báo)的身体上。
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老了。
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
(有删改)
12.给短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3.短文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两个相同的词语,第一个“永久”表示 ,第二个“永久”表示 。
A.永远 B.自行车的牌子 C.历时长久
14.第①~④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5.在作者看来,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是什么动作?阅读第 段时你感受到了什么?
16.文中写了“我”两次流泪,第一次流泪的原因是 ,第二次流泪的原因是 。
17.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题目“父爱的高度”的理解。
18.(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读书岁月,我们悄悄成长;六年时光,我们渐渐长大;离开母校,我们即将再次出发······请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以“这是 的赛道”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描述成长体验,抒写别样精彩。注意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要求:①语句通顺,表达清楚,叙事流畅,情感真切,语言有表现力,能分享独特体验;②不少于5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绚丽;盎然;明媚;细腻;忧伤;困境;宽慰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多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绚丽,xuàn lì,意思是耀眼而华丽。盎然,àng rán,意思是形容气氛、趣味等浓厚的样子。明媚,míng mèi,意思是鲜明可爱;明亮美好;女子的体态、眼神妩媚明艳。细腻,xì nì,指细致光滑,也可用来形容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忧伤,yōu shāng,忧愁悲伤。困境,kùn jìng ,形容一件事进入一个难办的地步。宽慰,kuān wèi,意思为宽解安慰(动词),表示宽畅欣慰。
故答案为:绚丽 盎然 明媚 细腻 忧伤 困境 宽慰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2.【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载歌载舞(zǎi)——zài;
B. 司空见贯——司空见惯;
C.正确;
D. 严俊——严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3.【答案】D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句意: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自己为他弹琴的人了。为:认为。
B.句意:只听弈秋的教导。为:结构助词,无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C.句意: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为:因为。
D.句意: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为: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4.【答案】B
【知识点】主题活动;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A.比喻有心去做的事偏不成功,无意做的却成功了。意谓做事要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与“读书”没有关系;
B.意思是到了实际要应用的时候,才懊悔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说明了读书的好处,适合送给同学,提醒他多读书;
C.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与“读书”没有关系;
D.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告诫子女们,行孝要及早,莫留遗憾。与“读书”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意境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尤其是要理解诗歌精神层面的具体感受,突出其内涵型,重点剖析诗歌的言语表达。
5.【答案】C
【知识点】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解析】【分析】C.这句话与其他三句不同,因为它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动作(俯下身子紧盯着)和对话(关切地问)来展现人物的情感和态度,是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结合。而其他三句都是通过内心独白(即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内心的想法和情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然后结合文中具体文段进行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6.【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手指》是丰子恺的散文集《缘缘堂再笔》中的一篇文章。《务虚笔记》是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7.【答案】D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根据前文提示“撕下一疙瘩棉花”,然后的动作是“将‘一疙瘩棉花’①摊开”,接着“把一块缀满蚕子儿的黑麻纸铺上”,再“②包裹起来 ”;“装到贴着胸膛的内衣口袋里”的目的是“③暖着”蚕儿。
这一段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和内心独白,生动地展现了这个孩子如何从粗布棉袄里撕下一疙瘩棉花,将一块缀满蚕籽儿的黑麻纸包裹起来,装到贴着胸膛的内衣口袋里暖着,这一系列动作不仅体现了孩子对蚕籽的珍视,也为后续蚕籽孵化、孩子照顾蚕宝宝的故事做了铺垫。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孩子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发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据此,顺序为:①②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衔接能力,要注意找到句子内在的搭配关系,要注意找到句子内在的搭配关系,结合上下内容即可找到前后句。
8.【答案】(1)天街小雨润如酥;千里莺啼绿映红;千万和春住
(2)轻烟;微风;薄雾;蒸融;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大如车盖;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沧沧凉凉;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舍生取义;不怕牺牲;高歌曼舞;大义凛然
(5)树欲静而风不止;莫把无时当有时;书到用时方恨少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1)(2)(3)(5)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街、润、酥、莺、啼、微、薄、融。
(4)董存瑞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他的这种舍己为国的革命英雄主义值得我们学习!
《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为了北上抗日,于1935年5月29日成功夺取泸定桥的英雄事迹。 这场战役发生在红军长征期间,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决定迅速渡过大渡河,而泸定桥是渡河的必经之路。因此,夺取泸定桥对于红军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接近泸定桥时,红军战士们发起了冲锋,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勇敢地向泸定桥冲去。经过激烈的战斗,红军终于成功夺取了泸定桥,为后续的红军部队打开了通道。这次战役充分展示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拼搏精神,为红军的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
《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第16章。原文: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囚歌》是近代革命者叶挺于一九四二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行径、极端虚伪的本质,表现了革命者的大义凛然,抒发了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如脱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
故答案为:(1) 天街小雨润如酥; 千里莺啼绿映红; 千万和春住; (2)轻烟 ; 微风 ; 薄雾 ; 蒸融;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3)大如车盖;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沧沧凉凉;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示例:舍生取义; 不怕牺牲; 高歌曼舞; 大义凛然; (5) 树欲静而风不止; 莫把无时当有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9.B
10.C
11.我赞同王冕的母亲的观点。王冕喜欢读书,在放牛时也要去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因而导致忘记了自家的牛,所以还不如顺应他的心性,让他专心读书。
【知识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大致了解文意,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词义,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在翻译句子时,要做到"信、达、雅",需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情况,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将翻译后的句子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进行适当调整。
(3)本题考查理解与表达。学生要把握文章主旨,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竹简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9.“窃入学舍”句意为: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窃,偷偷地;
故答案为:B。
10.A.父命牧牛陇上: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
B.暮归,忘其牛: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C.或牵牛来责蹊田者:有人牵着牛来责备(他的牛)踩踏了田地。或,有人。
D.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曷:通“何”,为什么。
故答案为:C。
11.文中王冕因痴迷读书把放牧的牛忘记了,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而母亲十分理解王冕,支持读书学习。赞同哪个观点都可以,先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然后谈自己的感受。
示例:我同意王冕母亲的观点。一个孩子喜欢学习是好事,不如顺其喜好,因为学习对一个孩童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故答案为:我赞同王冕的母亲的观点。王冕喜欢读书,在放牛时也要去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因而导致忘记了自家的牛,所以还不如顺应他的心性,让他专心读书。
【答案】12.lù;shà;jǐ;bó
13.A;B
14.小时候父亲带“我”看露天电影。
15.托举着孩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示例:读第11段时,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16.身旁的父子俩勾起了“我”有关父爱的往事的回忆;看到父亲为自己操劳而衰老,十分疼惜父亲
17.“父爱的高度”不仅指父亲托起“我”的实际高度,更指父亲爱“我”的程度之深。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梳理、概括文章情节;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理解文章思想倾向;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备选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语境来选择。
(3)本题考查概括。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然后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最后用简洁的解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4)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找到问题出现的段落,然后从上下文中筛选有效语句作答。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
(6)本题考查标题中关键词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12.露天,lù tiān,解释是指户外。上面没有遮盖物的;
“ 煞是壮观”中的“煞”读作 shà ,意思是非常壮观。在这个成语中,“煞”是副词,表示非常、极其的意思,用来强调壮观的程度;
脊背,jǐ bèi ,指后背;
单薄,dān bó ,指天冷时穿的衣服少而薄;谓力量薄弱,不充实;
故答案为:文章前半部分写小时候父亲带“我”看露天电影,“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高度”的表层含义指父亲托起我的实际高度;第⑩ 段“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托举着孩子骑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我不知怎么搞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写另一个父亲的动作勾起我对有关父爱往事的回忆;联系 段“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老了”分析,更指父爱的高度,父亲深爱我。
13.永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ǒng jiǔ,意思是时间上没有终止,永远。
短文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中第一个“永久”指自行车已老化,慢慢失去功能,表示历时长久;第二个“永久”是自行车的牌子。
故答案为:A;B
14.结合第①段“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第③段“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载着我摸黑去赶热闹”,第④段“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可知,主要人物是父亲和我,事件是:父亲带“我”看露天电影。
故答案为:小时候父亲带“我”看露天电影。
15.第 段写到:“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这”指的正是前一段中的“托着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另一个父亲的动作,也正是多年前父亲对我作过的动作。联系第⑩ 段“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托举着孩子骑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我不知怎么搞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分析,作者香气小时候父亲对自己的托举和关爱,留下感激的泪水;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托举着孩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示例:读第11段时,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16.第一次流泪出现在第 段,联系第⑩ 段“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托举着孩子骑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我不知怎么搞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分析,是因为另一个父亲的动作勾起我对有关父爱往事的回忆;
第二次流泪出现在第 段“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是因为看到父亲因操劳的衰老,心里无比的疼惜和难过。
故答案为:身旁的父子俩勾起了“我”有关父爱的往事的回忆;看到父亲为自己操劳而衰老,十分疼惜父亲
17.文章前半部分写小时候父亲带“我”看露天电影,“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高度”的表层含义指父亲托起我的实际高度;第⑩ 段“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托举着孩子骑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我不知怎么搞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写另一个父亲的动作勾起我对有关父爱往事的回忆;联系 段“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老了”分析,更指父爱的高度,父亲深爱我。
故答案为:“父爱的高度”不仅指父亲托起“我”的实际高度,更指父亲爱“我”的程度之深。
18.【答案】略
【知识点】记叙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题目中的“这是”是特指,“这”是指代词,具体事件背景下的具体赛道;题目的中心词是“赛道”,“赛道”本指专门为赛车比赛设计的跑道,现比喻人们在特定领域中竞争和追求目标的场所或途径,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赛道的意义,比如人生、学习、工作、竞争等方面的赛道。题目“这是 的赛道”要填写的是修饰中心词“赛道”的一个核心限制词,这是决定本文的立意方向和立意深浅的关键点。可补写“青春”“成功”“坚持”“成长”等。
第二,立意。结合所填词语立意,要积极向上,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体悟。
第三,选材。在选择材料时,可以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寻找与所填词语相关的素材。核心词“ ”的选择方向,基本可以围绕着几大类来进行展开:“亲情温情”“青春成长”“传统文化”“家国情怀”“自然感悟”“小人物”“故土故乡”“特长爱好”等。如写“这是青春的赛道”可写青春路上的激动人心的经历;如写“这是坚持的赛道”,可选择自己在生活中勇于坚持而成功的事例;如写“这是拼搏(奋斗)的赛道”,可选择学习中的拼搏奋斗的故事等等。
例文:
这是成功的赛道
如果困难是山,那么成功就是不断登上这座山的顶峰。
强者,不将困难放在眼里,因为这能让他越战越勇,直到走向成功。弱者,将困难看成一座永远无法攀越的山,每次不过攀了一点点, 就退缩不前。弱者的心里满是畏惧,当最后一丝勇气耗尽,便被击垮了,翻越这道山成了不可能的事。
记得,那一次我在学校里练习跳马,看着与我齐胸的“马”,我畏惧了,退缩了,生怕跳过不去,跌伤了。
“谁先来!”听了体育老师的话,我吓得连连退后。心想:“‘马’这么高,跌下去了可怎么办啊?”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有几个同学自告奋勇地跳过了“马”。我打心底佩服他们的勇气。
“第二组谁上?”此时,我的朋友鼓励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加油,别害怕!”我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战场。
由于我过度紧张的原因,我闭着眼睛猛冲过去,可到了面前,却又双脚发软,没跨过去被它的支架绊倒了,跌了一个狗吃屎,疼痛感顿时席卷全身,我疼得想哭出来。正当我准备放弃之时,耳边响起了同学们的加油声,这声音汇聚成一股力量灌到了我的身体里,唤起了我的斗志。“是啊,我不能放弃!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一定可以跳过去的!”我在心里为自己加油打气。
我调整情绪,平复呼吸,从地上爬了起来。这一次,我不再害怕。我向前冲,踩上踏板,猛地一跳,疼痛感顿时全无。终于,我成功了,我跳过了那让我畏惧的“马”。我战胜了它,战胜了困难!
原来,跳马并不难,困难也并不可怕。在跳马的过程中,我成长了,进步了。只有经得起考验,不放弃,才能翻越重重高山,也只有翻越过这座座高山,我们才能迎来成功。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1 / 1江苏省泰州市民兴中英文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分班考试试卷
1.(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请结合文意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在《绿》中,朱自清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物进行了生动描写,赞颂了祖国的xuàn lì 风光,写得诗意àng rán ,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赞美和追求;在《春》中,朱自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光míng mèi 、生机勃勃的景象,激励人们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在《匆匆》中,朱自清以xì nì 的文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虽yōu shāng 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总之,朱自清的散文就像汩汩清泉,给生活在kùn jìng 中的人们一些kuān wèi 。
【答案】绚丽;盎然;明媚;细腻;忧伤;困境;宽慰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多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绚丽,xuàn lì,意思是耀眼而华丽。盎然,àng rán,意思是形容气氛、趣味等浓厚的样子。明媚,míng mèi,意思是鲜明可爱;明亮美好;女子的体态、眼神妩媚明艳。细腻,xì nì,指细致光滑,也可用来形容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忧伤,yōu shāng,忧愁悲伤。困境,kùn jìng ,形容一件事进入一个难办的地步。宽慰,kuān wèi,意思为宽解安慰(动词),表示宽畅欣慰。
故答案为:绚丽 盎然 明媚 细腻 忧伤 困境 宽慰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2.(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肿胀 妙笔生花 载歌载舞(zǎi)
B.豪迈 司空见贯 刨根问底(páo)
C.干燥 焉知非福 悄然无声(qiǎo)
D.严俊 念念有词 屏息凝神(bǐng)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载歌载舞(zǎi)——zài;
B. 司空见贯——司空见惯;
C.正确;
D. 严俊——严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3.(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下列句子中,“为”字的意思是“说”的一项是( )
A.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B.惟弈秋之为听
C.为是其智弗若与 D.孰为汝多知乎
【答案】D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句意: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自己为他弹琴的人了。为:认为。
B.句意:只听弈秋的教导。为:结构助词,无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C.句意: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为:因为。
D.句意: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为: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4.(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毕业之前,小红想送一句名言给同桌,提醒他要多读书,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答案】B
【知识点】主题活动;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A.比喻有心去做的事偏不成功,无意做的却成功了。意谓做事要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与“读书”没有关系;
B.意思是到了实际要应用的时候,才懊悔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说明了读书的好处,适合送给同学,提醒他多读书;
C.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与“读书”没有关系;
D.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告诫子女们,行孝要及早,莫留遗憾。与“读书”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意境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尤其是要理解诗歌精神层面的具体感受,突出其内涵型,重点剖析诗歌的言语表达。
5.(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下列句子中,描写人物的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B.尼尔斯想:“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C.妈妈俯下身子紧盯着我的眼睛,关切地问:“眼睛怎么肿了?”
D.我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
【答案】C
【知识点】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解析】【分析】C.这句话与其他三句不同,因为它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动作(俯下身子紧盯着)和对话(关切地问)来展现人物的情感和态度,是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结合。而其他三句都是通过内心独白(即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内心的想法和情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然后结合文中具体文段进行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6.(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少年闰土》——小说集《呐喊》
B.丰子恺——《手指》——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C.老舍——《北京的春节》——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D.列夫·托尔斯泰——《穷人》——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手指》是丰子恺的散文集《缘缘堂再笔》中的一篇文章。《务虚笔记》是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7.(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将下列词语或短语填入语段中的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从粗布棉袄里撕下一疙瘩棉花,____,把一块缀满蚕子儿的黑麻纸铺上, ,装到贴着胸膛的内衣口袋里,____。在老师吹响的哨声里,我慌忙奔进教室,坐在课桌旁,把书本打开。
①摊开 ②包裹起来 ③暖着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根据前文提示“撕下一疙瘩棉花”,然后的动作是“将‘一疙瘩棉花’①摊开”,接着“把一块缀满蚕子儿的黑麻纸铺上”,再“②包裹起来 ”;“装到贴着胸膛的内衣口袋里”的目的是“③暖着”蚕儿。
这一段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和内心独白,生动地展现了这个孩子如何从粗布棉袄里撕下一疙瘩棉花,将一块缀满蚕籽儿的黑麻纸包裹起来,装到贴着胸膛的内衣口袋里暖着,这一系列动作不仅体现了孩子对蚕籽的珍视,也为后续蚕籽孵化、孩子照顾蚕宝宝的故事做了铺垫。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孩子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发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据此,顺序为:①②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衔接能力,要注意找到句子内在的搭配关系,要注意找到句子内在的搭配关系,结合上下内容即可找到前后句。
8.(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诗词有景。春有百花秋有月。韩愈用“ ,草色遥看近却无”,
让我们感受到草木萌发的早春气息;杜牧则用“ ,水村山郭酒旗风”把我们带江南花红柳绿的世界。可春光易逝,正如词人王观所说:“若到江南赶上春, 。”
(2)文笔有情。朱自清在《匆匆》-文中感叹:“过去的日子如 ,被 吹散了,如 ,被初阳 了。”文学家司马迁诠释生命的价值:‘人固有一死, , 。”
(3)言之有理。《两小儿辩日》中,一儿曰:“日初出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一儿曰:“日初出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由此可见,不同的观察角度,带来不同的观察结果。
(4)敬畏崇高。我们致敬董存瑞的 ,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 ,感动于革命者戴着脚镣狱中联欢的 ,叶挺的《囚歌》表现出的 (填写合适的四字词语)。
(5)名句言情。百善孝为先, ,子欲养而亲不待;勤俭持家是美德:常将有日思无日, ;读书长精神: ,事非经过不知难。
【答案】(1)天街小雨润如酥;千里莺啼绿映红;千万和春住
(2)轻烟;微风;薄雾;蒸融;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大如车盖;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沧沧凉凉;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舍生取义;不怕牺牲;高歌曼舞;大义凛然
(5)树欲静而风不止;莫把无时当有时;书到用时方恨少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1)(2)(3)(5)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街、润、酥、莺、啼、微、薄、融。
(4)董存瑞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他的这种舍己为国的革命英雄主义值得我们学习!
《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为了北上抗日,于1935年5月29日成功夺取泸定桥的英雄事迹。 这场战役发生在红军长征期间,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决定迅速渡过大渡河,而泸定桥是渡河的必经之路。因此,夺取泸定桥对于红军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接近泸定桥时,红军战士们发起了冲锋,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勇敢地向泸定桥冲去。经过激烈的战斗,红军终于成功夺取了泸定桥,为后续的红军部队打开了通道。这次战役充分展示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拼搏精神,为红军的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
《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第16章。原文: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囚歌》是近代革命者叶挺于一九四二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行径、极端虚伪的本质,表现了革命者的大义凛然,抒发了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如脱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
故答案为:(1) 天街小雨润如酥; 千里莺啼绿映红; 千万和春住; (2)轻烟 ; 微风 ; 薄雾 ; 蒸融;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3)大如车盖;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沧沧凉凉;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示例:舍生取义; 不怕牺牲; 高歌曼舞; 大义凛然; (5) 树欲静而风不止; 莫把无时当有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阅读(一)王冕好学(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9.下列对“窃入学舍”中的“窃”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偷窃 B.偷偷地 C.静静地 D.占据
10.下列与“有人牵着牛来责备(他的牛)踩踏了田地”这句翻译相对应的是( )
A.父命牧牛陇上。 B.暮归,忘其牛。
C.或牵牛来责蹊田者。 D.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11.有人认为,王冕的父亲做得对,因为王冕做错事就应该受到惩罚;有人认为,王冕的母亲做得对,应该顺应王冕的心性。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9.B
10.C
11.我赞同王冕的母亲的观点。王冕喜欢读书,在放牛时也要去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因而导致忘记了自家的牛,所以还不如顺应他的心性,让他专心读书。
【知识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大致了解文意,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词义,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在翻译句子时,要做到"信、达、雅",需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情况,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将翻译后的句子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进行适当调整。
(3)本题考查理解与表达。学生要把握文章主旨,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竹简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9.“窃入学舍”句意为: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窃,偷偷地;
故答案为:B。
10.A.父命牧牛陇上: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
B.暮归,忘其牛: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C.或牵牛来责蹊田者:有人牵着牛来责备(他的牛)踩踏了田地。或,有人。
D.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曷:通“何”,为什么。
故答案为:C。
11.文中王冕因痴迷读书把放牧的牛忘记了,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而母亲十分理解王冕,支持读书学习。赞同哪个观点都可以,先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然后谈自己的感受。
示例:我同意王冕母亲的观点。一个孩子喜欢学习是好事,不如顺其喜好,因为学习对一个孩童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故答案为:我赞同王冕的母亲的观点。王冕喜欢读书,在放牛时也要去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因而导致忘记了自家的牛,所以还不如顺应他的心性,让他专心读书。
(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阅读(二)父爱的高度
①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lù lòu)天电影了。
②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儿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别说使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shā shà)是壮观。
③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载着我摸黑去赶热闹。
④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往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看电影。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笑着说:“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
⑤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
⑥春节回家,有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去看电影了!”
⑦父亲说:“去就去么,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⑧“你不去?”
⑨“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还凑什么热闹!”
⑩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我找了个位置站定。过了一会儿,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着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你的位置好”,一边托举着孩子骑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
我不知怎么搞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
我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便独自回家。
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外套来开门,问我:“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看?”
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jí jǐ)背,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我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我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bó báo)的身体上。
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老了。
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
(有删改)
12.给短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3.短文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两个相同的词语,第一个“永久”表示 ,第二个“永久”表示 。
A.永远 B.自行车的牌子 C.历时长久
14.第①~④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5.在作者看来,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是什么动作?阅读第 段时你感受到了什么?
16.文中写了“我”两次流泪,第一次流泪的原因是 ,第二次流泪的原因是 。
17.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题目“父爱的高度”的理解。
【答案】12.lù;shà;jǐ;bó
13.A;B
14.小时候父亲带“我”看露天电影。
15.托举着孩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示例:读第11段时,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16.身旁的父子俩勾起了“我”有关父爱的往事的回忆;看到父亲为自己操劳而衰老,十分疼惜父亲
17.“父爱的高度”不仅指父亲托起“我”的实际高度,更指父亲爱“我”的程度之深。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梳理、概括文章情节;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理解文章思想倾向;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备选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语境来选择。
(3)本题考查概括。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然后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最后用简洁的解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4)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找到问题出现的段落,然后从上下文中筛选有效语句作答。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
(6)本题考查标题中关键词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12.露天,lù tiān,解释是指户外。上面没有遮盖物的;
“ 煞是壮观”中的“煞”读作 shà ,意思是非常壮观。在这个成语中,“煞”是副词,表示非常、极其的意思,用来强调壮观的程度;
脊背,jǐ bèi ,指后背;
单薄,dān bó ,指天冷时穿的衣服少而薄;谓力量薄弱,不充实;
故答案为:文章前半部分写小时候父亲带“我”看露天电影,“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高度”的表层含义指父亲托起我的实际高度;第⑩ 段“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托举着孩子骑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我不知怎么搞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写另一个父亲的动作勾起我对有关父爱往事的回忆;联系 段“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老了”分析,更指父爱的高度,父亲深爱我。
13.永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ǒng jiǔ,意思是时间上没有终止,永远。
短文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中第一个“永久”指自行车已老化,慢慢失去功能,表示历时长久;第二个“永久”是自行车的牌子。
故答案为:A;B
14.结合第①段“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第③段“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载着我摸黑去赶热闹”,第④段“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可知,主要人物是父亲和我,事件是:父亲带“我”看露天电影。
故答案为:小时候父亲带“我”看露天电影。
15.第 段写到:“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这”指的正是前一段中的“托着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另一个父亲的动作,也正是多年前父亲对我作过的动作。联系第⑩ 段“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托举着孩子骑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我不知怎么搞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分析,作者香气小时候父亲对自己的托举和关爱,留下感激的泪水;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托举着孩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示例:读第11段时,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16.第一次流泪出现在第 段,联系第⑩ 段“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托举着孩子骑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我不知怎么搞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分析,是因为另一个父亲的动作勾起我对有关父爱往事的回忆;
第二次流泪出现在第 段“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是因为看到父亲因操劳的衰老,心里无比的疼惜和难过。
故答案为:身旁的父子俩勾起了“我”有关父爱的往事的回忆;看到父亲为自己操劳而衰老,十分疼惜父亲
17.文章前半部分写小时候父亲带“我”看露天电影,“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高度”的表层含义指父亲托起我的实际高度;第⑩ 段“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托举着孩子骑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我不知怎么搞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写另一个父亲的动作勾起我对有关父爱往事的回忆;联系 段“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老了”分析,更指父爱的高度,父亲深爱我。
故答案为:“父爱的高度”不仅指父亲托起“我”的实际高度,更指父亲爱“我”的程度之深。
18.(2025七上·泰州开学考)读书岁月,我们悄悄成长;六年时光,我们渐渐长大;离开母校,我们即将再次出发······请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以“这是 的赛道”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描述成长体验,抒写别样精彩。注意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要求:①语句通顺,表达清楚,叙事流畅,情感真切,语言有表现力,能分享独特体验;②不少于5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略
【知识点】记叙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题目中的“这是”是特指,“这”是指代词,具体事件背景下的具体赛道;题目的中心词是“赛道”,“赛道”本指专门为赛车比赛设计的跑道,现比喻人们在特定领域中竞争和追求目标的场所或途径,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赛道的意义,比如人生、学习、工作、竞争等方面的赛道。题目“这是 的赛道”要填写的是修饰中心词“赛道”的一个核心限制词,这是决定本文的立意方向和立意深浅的关键点。可补写“青春”“成功”“坚持”“成长”等。
第二,立意。结合所填词语立意,要积极向上,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体悟。
第三,选材。在选择材料时,可以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寻找与所填词语相关的素材。核心词“ ”的选择方向,基本可以围绕着几大类来进行展开:“亲情温情”“青春成长”“传统文化”“家国情怀”“自然感悟”“小人物”“故土故乡”“特长爱好”等。如写“这是青春的赛道”可写青春路上的激动人心的经历;如写“这是坚持的赛道”,可选择自己在生活中勇于坚持而成功的事例;如写“这是拼搏(奋斗)的赛道”,可选择学习中的拼搏奋斗的故事等等。
例文:
这是成功的赛道
如果困难是山,那么成功就是不断登上这座山的顶峰。
强者,不将困难放在眼里,因为这能让他越战越勇,直到走向成功。弱者,将困难看成一座永远无法攀越的山,每次不过攀了一点点, 就退缩不前。弱者的心里满是畏惧,当最后一丝勇气耗尽,便被击垮了,翻越这道山成了不可能的事。
记得,那一次我在学校里练习跳马,看着与我齐胸的“马”,我畏惧了,退缩了,生怕跳过不去,跌伤了。
“谁先来!”听了体育老师的话,我吓得连连退后。心想:“‘马’这么高,跌下去了可怎么办啊?”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有几个同学自告奋勇地跳过了“马”。我打心底佩服他们的勇气。
“第二组谁上?”此时,我的朋友鼓励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加油,别害怕!”我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战场。
由于我过度紧张的原因,我闭着眼睛猛冲过去,可到了面前,却又双脚发软,没跨过去被它的支架绊倒了,跌了一个狗吃屎,疼痛感顿时席卷全身,我疼得想哭出来。正当我准备放弃之时,耳边响起了同学们的加油声,这声音汇聚成一股力量灌到了我的身体里,唤起了我的斗志。“是啊,我不能放弃!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一定可以跳过去的!”我在心里为自己加油打气。
我调整情绪,平复呼吸,从地上爬了起来。这一次,我不再害怕。我向前冲,踩上踏板,猛地一跳,疼痛感顿时全无。终于,我成功了,我跳过了那让我畏惧的“马”。我战胜了它,战胜了困难!
原来,跳马并不难,困难也并不可怕。在跳马的过程中,我成长了,进步了。只有经得起考验,不放弃,才能翻越重重高山,也只有翻越过这座座高山,我们才能迎来成功。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