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时作业(含答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时作业(含答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3 22:5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关于玉米传入我国的路线,有学者据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平凉府(今甘肃)志》记载的“番麦,一名西天麦……花垂红绒于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认为玉米由中亚经西北地区传入我国;另有学者据明万历元年(1573年)杭州人田艺蘅《留青日札》中记载“御麦出于西番,旧名番麦,……吾乡传得此种,多有种之者”,认为玉米由菲律宾等地经海路传入中国。这两个观点中( )
A.前者依据地方志记载最具可信性 B.所依据的史料都需要进一步佐证
C.后者记述了玉米种植最接近真实 D.记述传入时间较早的最具真实性
2.据史料记载,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据此可以得出( )
A.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B.新食物物种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C.新食物物种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
D.新食物物种提高了人们的抗饥荒能力
3.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也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美洲特有的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橡胶等传入旧大陆,后来又传入大洋洲;旧大陆的水稻、小麦、油菜籽、甘蔗、麻类等作物,鸡、猪、马、牛、羊、驴等禽畜也传入美洲,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传入美洲的欧亚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水稻
B.传入美洲的蔬菜有黄瓜、甜瓜、豌豆,经济作物有甘蔗等
C.欧洲移民把鸡、牛、驴、猪、羊等禽畜传入美洲,禽畜主要用作食用
D.欧洲禽畜在美洲繁衍生息,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
4.明末,一株结着鲜艳果实的异域植物——辣椒,被一艘来自美洲的货船带到了中国,以观赏植物和药材的身份在中国扎下了根,并在随后颠覆了中国的整个辛辣江湖,融入到中国的饮食文化,甚至传统文化中。这反映了( )
A.明末以来对外政策的开放性 B.物种交流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C.西方殖民扩张推动物种交流 D.经济交流推动文化习俗发展
5.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等农作物引入美洲;美洲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等也流入世界各地。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经济腾飞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和发展 D.改善了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
6.1652年,伦敦城中出现了第一家咖啡馆,到60年代末,咖啡馆已经在英国很多城市里出现,并出现了宣传咖啡饮品的广告——“让人清醒并有益健康的咖啡饮品”。材料反映的现象( )
A.表明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B.得益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C.反映出城市文化具有先进性 D.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修养
7.如表为清朝前期人口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人口(百万)
1615年 42.52
1753年 183.68
1812年 333.7
1822年 372.46
A.清朝前期社会的安定 B.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
C.高产粮食作物的引入 D.对农民人身控制加强
8.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些之前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蔗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这表明( )
A.人类历史向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跨越 B.全球范围的物种交流活动已然兴起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逐渐成熟 D.全球化推动了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
9.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传播到欧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 D.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
10.火鸡是原产于美洲的禽类,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将它带回了欧洲,圈养在公园里作观赏禽鸟,称为珍珠鸡。之后,英国移民把欧洲饲养的火鸡品种引进北美地区。与火鸡这一物种的交流经历类似的农作物是( )
A.番茄 B.玉米 C.马铃薯 D.葡萄
11.李百川小说《绿野仙踪》(乾隆年间成书,据旧钞本)四十九回:何公子递下十二两银子扬长而去,苗秃子帮闲骂道:“不想他是个西番柿子,中看不中吃的歪货物。”据此,对“西番柿子”推断正确的是
A.仅作为观赏植物存在 B.当时不作为食用蔬菜
C.该物种来自西亚地区 D.乾隆年间被引入中国
12.下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请结合所学判断,两种作物是( )
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麦、番茄 D.水稻、甘蔗
13.原产于智利南部的土豆传到欧洲以后,狄德罗认为“它是胀气的,它不能算作可口的食物,但却可以为仅仅想果腹的人提供合宜的健康食品。”其意在
A.强调食用土豆会影响健康 B.说明土豆只适合农民食用
C.肯定食物物种交流的意义 D.推动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14.甘蔗原产地在东南亚,主要在亚欧大陆种植。16世纪后,甘蔗传入美洲并成为重要作物,成为不折不扣的综合了“亚洲作物欧洲资本、非洲人力和美洲土壤”的国际性作物。这一变化( )
A.引发了全球性的物种大交流 B.标志着世界市场已完全形成
C.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D.给美洲地区带来了深重灾难
15.杰里·本特利在《简明新全球史》一书中指出,1500年,亚欧大陆从黑死病的折磨中复苏,人口约为4.25亿。到1600年,人口达到5.45亿,1800年人口突破9亿,人口的增加大部分要归功于由全球交流带来的饮食营养的改善。材料反映了( )
A.工业革命推动人口增加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全球贸易体系有序发展 D.物种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16.下图为某一农作物物种传播示意图。该物种是

A.玉米 B.小麦 C.水稻 D.葡萄
17.18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杨格记载:“(法国南部)没有玉米,就必须休耕。而休耕,人们就得缺粮挨饿。而人们可以依赖玉米为生,为小麦季做准备。同时还可以用玉米的秸秆叶片把牲口喂肥。所以它是一大宝物。”这说明玉米的广泛种植
A.加速了圈地运动 B.改变了农作制度
C.解决了粮食问题 D.推动了商业革命
18.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记载了凤梨、马铃薯、木薯等农作物品种,它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
A.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B.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C.美洲传统社会遭到巨大破坏 D.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
19.据学者研究,17世纪以来,原产自南美洲的金鸡纳的抗疟作用被欧洲人发现后,引发了欧洲各国对金鸡纳的竞相争夺,造成南美地区金鸡纳树皮的日益稀缺以及森林的严重破坏。这一观点( )
A.辩证地分析了全球联系加强的影响 B.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待欧洲海外扩张
C.忽视了金鸡纳的重要医学价值 D.看到了物种交换带来的局限性
20.下图为16世纪欧洲人绘制的新作物图。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欧洲印刷技术的进步
C.洲际间物种交流的状况 D.自由贸易规则的确立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者,公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壬午夏,乃抵家焉。……初,公至自安南也,以薯非等闲物,栽植花坞,冤白日,实已蕃滋,掘啖益美,念来自酋,因名“番薯”云。
——《凤冈陈氏族谱》
依据上述材料,谈谈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栽培的番茄的祖先是櫻桃番茄。墨西哥较早驯化栽培番茄。1523年番茄由墨西哥传到西班牙、葡萄牙,1550年前后传到意大利,1575年相继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当时番茄作为观赏植物,到18世纪中叶始作食用栽培。1768年米勒首次将番茄做出植物学描述,将其进行分类和定名。番茄于17世纪传入菲律宾,被改良后传到亚洲其他国家。中国栽培的番茄从欧洲或东南亚传入。清代汪灏的《广群芳谱》的果谱附录中有“番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
材料二 从16世纪番茄栽培向外传播到现在,栽培番茄的品种形成了三大系统。意大利系统:果实卵形或椭圆形,适于干燥地区作无支架栽培和加工用,代表品种有罗城一号和罗马。英国系统:果型小,深红色,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结实性强,代表品种有创财和最佳。美国系统:果实中型至大型,适应性强。中国栽培的番茄品种来自北美或欧洲,经过多年的栽培和选育,已有一批适于中国气候和栽培要求的番茄品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作物种质信息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番茄的洲际传播轨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番茄传播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得到的认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中南美洲成为全世界的蔗糖生产中心。起先是在西班牙殖民地牙买加等岛屿,然后转移到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巴西。17世纪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建立种植园,成千上万的非洲黑奴被贩运到此。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蔗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商品,在美洲生产、在欧洲销售。18世纪之后,在英国,糖已经从一种奢侈品和稀有品变成一种日用品和必需品。
——摘编自(日本)北川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等
材料二 马尼拉大帆船是太平洋海域早期全球经济的产物。1565~1815年的250年中,坚固、快捷、装备精良而且载货量大的西班牙大帆船定期往返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西岸的阿卡普尔科之间,从马尼拉满载着亚洲的奢侈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大部分的贵金属流入中国,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繁荣,白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白银是中国的基础货币。……他们(欧洲殖民者)满载着马匹和欧洲工业品——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尤其是火药武器——到非洲交换奴隶;第二段航程则是运送奴隶到加勒比。到达之后,商人将活人货物以在非洲买入时两至三倍的价格卖给种植园主,有时以现金交易,而在蔗糖产区则更多地以蔗糖或糖浆进行交换。然后,他们用美洲的产品填满船舱,启程返回欧洲。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上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中南美洲甘蔗种植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范围内人口迁移、物种交换和商品流通的表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D D B C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C D B B B B C
1.B
2.D
3.C
4.D
5.D
6.B
7.C
8.B
9.D
10.A
11.B
12.B
13.C
14.C
15.D
16.B
17.B
18.B
19.B
20.C
21.甘薯原产于美洲,哥伦布将其带回国,然后经葡萄牙人传入非洲,并由太平洋群岛传入亚洲。甘薯最初引人中国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福建华侨陈振龙常到吕宋(今菲律宾)经商,发现吕宋出产的甘薯产量最高,于是他就耐心地向当地农民学习种植之法。后来经过陈氏家族的推广,甘薯在中国传播开来。由此可见,甘薯的传入是海外贸易发展的结果,同时其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与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有密切关系。
22.(1)轨迹:美洲-欧洲-亚洲。原因: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的隔绝状态,使物种在世界范围内传播;驯化和改良番茄,其应用性和适用性加强,使其种植范围有了扩大的可能。
(2)助推了不同地域物种的交流;有利于品种的改良和多样化;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
(3)新航路开辟有利于整个世界物种的交流和改进,提高了人类的生活品质;要打破旧的思维观念,有创新改造的意识;要加强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联系。
23.(1)影响:推动三角贸易(世界市场)的发展;蔗糖的价格下降,成为欧洲民众日常生活消费品;破坏了拉美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非洲文明的倒退(黑奴贸易兴起)。(任答三点)
(2)人口迁移:欧洲人到美洲;非洲人到美洲。(任答1点)
物种交换:欧亚大陆物种(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麦类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物种(甘薯、马铃薯、玉米、花生、南瓜、可可等)流向世界各地。(任答1点)
商品流通:欧洲的手工制品到美洲、非洲;美洲蔗糖、贵金属到亚欧;亚洲(中国)的生丝、瓷器、丝绸等流向欧洲、美洲。(任答1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