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时作业(含答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时作业(含答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3 22:5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图反映出( )
英国1938—1995年间铁路乘客的人数变化
A.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铁路运输 B.紧张的国际形势阻碍了人们出行
C.铁路修建总里程数在逐渐减少 D.铁路的发展落后于其他交通工具
2.隋唐大运河沟通了南北,虽然其不直接经过山东,但济水、泗水等重要水系都与隋唐大运河连通,山东任城一带成为唐朝时期重要的货运中转地,发展十分繁盛。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唐代长途贩运贸易十分发达 B.山东经济发展受益于大运河开通
C.山东地理位置占据明显优势 D.山东是唐朝政府财政主要来源地
3.如图是1911年中国境内铁路投资情况,该图反映了近代中国铁路修筑( )
A.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特征 B.因外国资本援助而得以进行
C.在晚清政府支持下发展较快 D.不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
4.清末上海的租界规定行车不能“雷轰电掣疾流星”,因为“车行太快本违章,竭力奔驰易溜缰”,同时要求“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表明( )
A.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 B.沿海城市已经普及汽车
C.交通工具改进加强了沟通 D.规则意识促进近代文明
5.近代中国铁路轨距曾经五花八门,法国人修筑的滇越铁路轨距使用米轨,俗称窄轨;沙俄于19世纪末于中国东北修筑的中东铁路,采用了俄制1520毫米的宽轨,与中国当时采用标准轨的四大干线京汉、京奉、津浦、沪宁接不上轨。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抢夺筑路权利 B.钢铁工业基础薄弱
C.南北环境差异显著 D.铁路建设轨距不同
6.唐朝诗人李敬方在《汴河直进船》中写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诗人认为大运河的开通
①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②对百姓既有利也有害
③巩固了国家统一 ④加剧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据《元史·兵志》记载,全国共有驿站1383处。马可·波罗称全国共有驿邸逾万所,“此种驿站备马逾三十万匹”。正如元人所言:“四海为家……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无阗域藩篱之间也”。这有利于( )
A.加强领土的控制与管理 B.扩大统治区域
C.密切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D.缓和社会矛盾
8.宋代泉州港市舶司官员每年都要会同地方官去西郊的延福寺,共同为中外海舶的安全航行举行祈风仪式,祭海神通远王以祈求顺风。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佛教的祈福观念深入人心
B.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
C.东南沿海社会影响力上升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9.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等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经济很发达。由此可知,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A.满足了隋炀帝奢侈的愿望 B.加快了中国经济的转型
C.加强了中国南北经济交流 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10.清代东北的粮食运路,从义州,经山海关,直通永平府,还可达京师,与运河相通。北边的粮食运路,分别经喜峰口、古北口,至直隶,达京师,也与海河水系和运河相接;或经杀虎口至山西,或从河套至陕西,粮食运路与黄河水系相通。这说明( )
A.大运河贸易崛起 B.区域化粮食贸易发达
C.北粮南运成为主流 D.区域性商帮贸易发达
11.北宋卢襄《西征记》说:“遂念隋大业间炀帝所以浚辟(疏通、开凿)使达于江者,不过事游幸(帝王出游)尔。……今则每岁漕上给于京师者数千百艘,舳舻相衔,朝暮不绝。盖有害于一时,而利于千百载之下者,天以隋为我宋王业之资也。” 材料意在强调,隋朝开凿大运河
A.是北宋建立的根本前提 B.兼有漕运和灌溉功能
C.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D.方便了隋炀帝的巡游
12.1842—1850年,英国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线运营的乘客数量增长了3倍,货运吨数增长了7倍,1850年,客运所得比1842年翻了2倍,同一时期货运收入翻了4倍。这说明,铁路运输的发展促进了( )
A.城乡间交通的联系 B.英国交通体系完备
C.民众生活方式变迁 D.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1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了“东穷燕齐,南极吴楚”,以都城咸阳为中心,通向全国各地的驰道。除此之外,秦始皇还下令修建了针对北方匈奴的直道,修筑了通往云贵地区的五尺道、通往广东等地的新道。这些举措旨在( )
A.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治理 B.构建通往全国的交通网络
C.促进南北方的经济交流 D.便利全国各地间信息交流
14.唐朝长安二年(702年),大臣崔融上《谏税关市疏》日:“且如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蜀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藪,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宏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据此推知,当时
A.南方的经济水平超越北方 B.对外的贸易交往日益兴盛
C.大运河推动南北货物流通 D.政府严格管控内河航运业
15.阿姆斯特丹建城之初,整个城市依附于阿姆斯特尔运河,从14世纪到18世纪,阿姆斯特丹的运河体系随着城市扩张而不断完善(见如图),最终形成了独特的“运河—城市”空间体系。由此可见,阿姆斯特丹运河( )
A.修建技术世界领先 B.功能多样 C.影响城市空间结构 D.利弊参半
16.1791-1794年,英国出现了“运河热”现象,议会批准了81项修筑运河的法案;之后的三十多年间,议会又颁布了三百多条准许修筑新运河的法令。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完成 B.民主制度的完善 C.政府投资的提高 D.交流需求的增加
17.下图是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及其设计的京张铁路“人”字形路轨平面图。下列对京张铁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B.加快了郑州的城市发展态势
C.改变了列强控制中国铁路业的局面 D.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
18.下表为秦汉时期部分交通工程记录。它反映了秦汉时期( )
概况 出处
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 《史记·李斯列传》
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 《史记·蒙恬列传》
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通,以漕,大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 《史记·河渠书》
永平六年,汉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余道。 《开通褒斜道摩崖》
其秋,莽以皇后有子孙瑞,通子午道。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汉中。 《汉书·王莽传上》
A.统治者的个人意愿 B.小农经济的现实需求
C.大一统的治理特点 D.边疆管理的日渐成熟
19.19世纪末,一位欧洲商人曾计算过,他从英国伦敦港或法国马赛港到印度孟买港的一次航行,比以前他绕过好望角分别缩短了全航程的43%和56%,时间和燃料都大大地节省了。这主要归功于( )
A.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B.苏伊士运河的通航
C.造船技术水平提高 D.远洋轮船动力改进
20.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为此元朝开创性地开辟了( )
A.江南大运河 B.永济渠和通济渠 C.长途海运航线 D.海上丝绸之路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运河处于雨量充足的地区,内河航运发达,近代轮汽船航运在此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自然条件中能够通航小轮船的所有内河、内江几乎都开辟了轮汽船航线,内河轮汽船成为江南地区内部和区域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无锡位于苏南水网中心,江南运河斜穿东西,运河沿岸汇集众多工厂。从光绪年间起,无锡便与长沙、九江、芜湖成为全国四大米市。每年仅从宜兴、江阴等地运入无锡的大米就有300万担至400万担。
——摘编自江娜《江南运河研究(1912—1937)》
材料二 1825年10月,美国纽约州北部的伊利运河正式全线开通。它连接了哈德逊河畔和伊利湖,让大西洋的船只可以直接进入伊利湖,进而前往上游的休伦湖、密歇根湖和苏必利尔湖。此后,位于哈德逊河河口的纽约代替密西西比河河口的新奥尔良,成为美国的商业中心和世界级大都市。伊利运河打破了中西部的自给状态,密切了东海岸和中西部的商品交换。与此同时,五大湖沿岸成为美国工业化进程的大本营和核心地带,抑制了蓄奴州向中西部的扩展,加剧了南北对立。伊利运河使美国踏上了向强国发展的第一步,很多人将伊利运河的开通视作美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正式开端。
——摘编自叶山《改变美国国运和南北格局的水路:伊利运河》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江南运河水运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与美国伊利运河发展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伊利运河开通的意义。
22.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堪称“活着的文化遗产走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大运河与元朝京杭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元代初创的京杭大运河,经过明代多次大规模疏浚,重新贯通,形成了北京至杭州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建造紫禁城。建城所用的木料、砖瓦、石料等大部分都是通过大运河运送的,临清的贡砖、苏州的金砖等,纷纷顺大运河漂流至北京,为宫城建筑添砖加瓦。大运河上还漂来了江浙的丝绸、棉布、织锦,安徽的笔、墨、纸、砚,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等。可谓“大运河漂来了紫禁城”。
——据网络材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由隋唐大运河与元朝京杭大运河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同点,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大运河漂来了紫禁城”这句话的理解。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271年元朝建立,定都大都(今北京)。旧有河道迂回曲折,水路转运诸多不便。世祖忽必烈采纳韩仲恽、郭守敬等人的建议,截弯取直,重新规划运河线路,将旧运河的中段东移到今山东境内,再修通京、津地区的河道,直达大都。1293年,南起杭州、北抵大都的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1700余千米。由于运河各段地势高下不一,元朝改善坝闸技术,利用更加省时、省力的复式船闸来调节水量提高运输能力,还专设都水监及下级机构掌管河道运营,严格控制来往船只,保障河道畅通。大运河凿通后,“江淮、湖广、四川、海外诸番土贡、粮运、商旅懋迁,毕达京师”,在沟通南北交通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苏伊士地峡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早在古代,埃及法老就曾试图领导人民开凿苏伊士运河,但没有成功。新航运开辟以后,伴随着世界市场的拓展,西欧国家企图控制关键性航路枢纽,法国觊觎苏伊士地峡已久……埃及与法国签署开凿合同,法国人负责策划,历时十多年,运河终于竣工通航,但十几万埃及劳工因此丧生,埃及政府也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此后英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购买运河股票,甚至驻军侵占埃及,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
——摘编自吕桂霞《苏伊士运河与大英帝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在运河开凿和管理上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重开大运河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开凿苏伊士运河的主要背景。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士运河的开凿对当时世界交通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D A C A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C C D A C B C
1.A
2.B
3.A
4.D
5.A
6.C
7.A
8.B
9.C
10.B
11.C
12.D
13.A
14.C
15.C
16.D
17.A
18.C
19.B
20.C
21.(1)表现:内河航运发达;所有内河、内江都开辟了轮汽船航线;运河沿岸汇集众多工厂;无锡崛起,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
共同原因:发展航运的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弥补陆路及河运的不足。
(2)意义:加强了国内各地的经济联系;催生了新的工业区;加剧了南北对立;为美国变成强国及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22.(1)不同: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河道线路至杭州,东北河道线路至北京运河线路曲折且历程较长。元朝京杭大运河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在唐大运河路线的基础上截弯取直,并借用原有河道,成南北走向,历程缩短。原因: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是我国的政治中心,黄河流域是经济重心,江南地区得到定程度的开发。元朝时期政治中心东移大都,经济重心南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经济上对南方的依赖性增强。运河历程缩短,减少了南方北运的成本。宋朝以后,黄河多次改道导致原有运河水量减少,部分河段废弃,元朝时借助了黄河夺淮人海,修复和开通了京杭大运河。元朝时期经济实力增强科技发展地理知识丰富全面等。
(2)理解:大运河为北京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对北京的城市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北京及沿河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了北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发展。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在北京的交融传承与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23.(1)举措:截弯取直,重新疏凿运河;改进技术,提高运输能力;设置机构,严格管理。
目的:将南方财赋(粮食)顺利北运。
(2)背景:苏伊士地峡地理位置重要,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拓展;欧洲列强觊觎该地已久。 作用: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