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课时作业(含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课时作业(含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3 22:5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看到了过度金融化的风险,纷纷加强了对金融领域的监管,启动“再制造业化”“再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此可知( )
A.发达国家的逆全球化倾向明显 B.现代科技促进产业的更新换代
C.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彻底解决 D.经济全球化下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纪录片《辉煌中国——创新活力》中说:在中国,每三个手机用户,就有两个在使用移动支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这反映了中国充分应用了新科技革命才出现的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电讯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内燃机技术
3.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们开始重新连接,在宽阔的世界里与更多各种各样的人相连,受其影响就会改变想法,改变想法就会改变行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由此可推知( )
A.科技革命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B.信息革命使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
C.工厂制度逐渐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D.科技改变人们思维以及生活方式
4.某学者认为,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合称五次科技革命,其对国际战争影响巨大,如下表所示。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序号 核心内容 影响
① 近代物理学诞生 火枪和火炮等的发展,使战争从冷兵器战争转变为热兵器战争
② 蒸汽机和机械革命 铁甲战舰和机枪等的发展,使战争从火枪火炮战争转变为半机械化战争
(续表)
序号 核心内容 影响
③ 电力和运输革命 飞机、坦克和航空母舰等的发展,使战争从半机械化战争转变为机械化战争
④ 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 导弹和核武器的发展,使核战争威胁和冷战对抗出现
⑤ 电子和信息革命 电子武器和精确制导武器等的发展,使战争从机械化战争转变为半信息化和信息化战争
A.科技与国际战争互动作用显著 B.科技发展扩大国际战争规模
C.武器装备成为战争胜负的关键 D.科技革命助推战争形态演变
5.《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我国文化场馆加快数字化转型,全民阅读、艺术普及数字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数字阅读用户达5.3亿。网络文化创作活力进一步激发,全国重点网络文学企业作品超过3000万部。这表明,现代科技的进步( )
①孕育着经济的新增长点②推动了不同文化领域的相互渗透
③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④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路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显示,过去十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工智能下一个十年将在强化学习、知识图谱、智能机器人等方向重点发展。这反映出我国
A.人工智能应用广泛 B.科教兴国成效显著
C.高等教育世界一流 D.对外开放纵深发展
7.2022年,中国北斗系统为国内110万辆共享单车、全国12个城市的20万个停车电子围栏提供高精度服务,为国内21款智能汽车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行驶里程已经突破25亿千米。这说明我国( )
A.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B.正式建立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科技进步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D.航空技术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
8.如图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变化示意图。它反映出
A.美国产业结构畸形发展 B.美国丧失了世界制造业的优势
C.美国经济以外向经济为主 D.高新技术推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
9.南开大学顾泽苍教授认为,目前社会上把普通的模式识别、机器人技术混同于人工智能,其根本,原因是对人工智能的概念不清楚。例如,机器人在行走中如果遇到一个不可预知的障碍物,机器人肯定会被绊倒,但如果在机器人系统中搭载了人工智能算法,机器人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判断,自主地绕过障碍物。这说明人工智能技术( )
①是模拟人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
②处理的问题和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
③还处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探讨阶段
c④将大幅度降低人类脑力劳动的强度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当看到普通公民用移动电话进行联络的情景时,我们能够判断这一情景可能出现在( )
A.1955年 B.1958年 C.1976年 D.2003年
11.Chat GPT是美国OpenAI开发的一款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然而其引发的技术、安全、教育等问题也引起广泛关注,甚至一些国家和机构颁布相关禁令或对其使用加以限制。这反映了( )
A.现代科技重塑人类社会生产生活 B.现代科技促使世界各国完善法律
C.现代科技要求各国提高创新能力 D.美国欲以现代科技进行全球扩张
1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现代通信设备等产量增长迅速。这反映了
A.新兴产业成为经济主导 B.传统产业出现较大退步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D.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13.近年来,一些餐厅出现了智能送餐机器人,它们具有自动送餐、空盘回收、菜品介绍等功能,代替或者部分代替了餐厅服务员的工作。这--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现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B.物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
C.餐饮业用工成本的降低 D.现代科技的双刃剑特征
14.美国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硅谷”,集中了1700多家电脑、半导体的生产厂家,占美国同类工业产值的96%。美国西部、南部的人口随着新技术产业的兴起而猛增,1980年第一次超过了原来经济先进的北部和东部。这说明
A.科技革命引起经济布局的变化 B.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C.美国实现战后经济的持续增长 D.发达国家增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15.1959年,新加坡规定:凡投资新兴工业(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可免缴40%的企业所得税2~5年,还可享受进口设备免税等优待。20世纪60年代,韩国规定:投资金额在百万美元以下的外商投资项目,可在10日内自动核定。据此可知,二国都( )
A.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B.重视改善投资环境
C.注重技术的更新换代 D.大力吸收外国资本
16.由于体力劳动者减少,20世纪之初为数尚少的所谓的“白领阶层”在扩大,传统的金字塔式社会结构逐渐转向“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形结构,中间阶层日益成为社会的主体。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革命 B.启蒙运动 C.社会改革 D.习俗革新
17.自古以来,人们想往飞天,从嫦娥奔月到苏轼把酒问青天,再到万户航天等等,面对浩渺星空,他们想象的脚步不曾停歇。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曾经的人类登天神话在我国梦想变成现实的是
A.
B.
C.
D.
18.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综合国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不断增强。下列属于中共十八大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的是( )
①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②“奋斗者号”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
④“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基础设施有“传统”与“新型”之分,下表是对二者的简介。据此可知,加快新基建( )
传统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等。这一领域,中国相对完养,但仍存短板
新型基础设施 一般认为包括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火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这一领域,中国有较大发展空间
A.旨在带动重工业的发展 B.有助于新兴产业发展
C.改变了基础设施落后局面 D.可以代替传统基础设施
20.互联网金融(ITFIN)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如人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无须亲自到金融网点,就能办理转帐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这反映了互联网金融( )
A.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B.使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C.为人们相互交流提供了新途径 D.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年末,一些资深科学家被派往国外采购科学文献和设备。随着战争和俄国科学的孤立状态在1921年结束,不依附于任何大学的新型的科学研究所建立起来。最受欢迎的形式是由国家资助、研究方向同时关注高级研究和实用型服务的研究所,通常必须是跨学科的。很多研究所都有实验工厂或生产部门。苏联社会对科学的狂热崇拜,在1960年左右原子弹和空间工程取得成功后达到了顶峰,俄国快速工业化和现代化为这种狂热提供了背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后来美国也发生了类似的变革,其非官方的称呼为“大科学”。他们大部分的特征相同,比如规模巨大、国家支持、社会对科学的狂热崇拜、科学和工程界限模糊、跨学科研究、团队协作、复杂的官僚机构以及军事化。他们都是20世纪科学发展趋向集中化的国际趋势的一部分。美国的科学规划者从人造卫星的打击中汲取了教训,不再对单纯的和应用型工作进行明确区分,而苏联科学家却利用增加的政治手段重新建立“基础”科学的合法性。
——摘编自阿列克谢·卡捷夫尼科夫《苏联时期的伟大科学》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建立科学研究所的背景与取得显著科技成就的条件。
(2)据材料,概括美苏在科技发展中相互借鉴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前,人类历史上农业经历了大约三次革命,约10000年前左右,原始农业产生,人类逐步过渡到定居半定居的农耕生活方式,这场革命被称为新石器革命。这次农业革命主要发生在西亚、东亚(含南亚)、中南美洲(如下图所示)。之后人类经历了从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的演变,耕种方式也由刀耕到锄耕再到犁耕的演变。约在公元前1400年前开始,因铁器材料的使用及动物的驯养,人类可以进行铁犁牛耕式的农业。在中国,以小农生产为基础的传统农业时代到来。
——摘编自【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材料二 建国初期,毛泽东总结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1954年3月19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人才问题,特别是技术人才问题,就被提到了头等重要的地位。”1954年4月,鞍钢技术革新能手王崇伦等7名全国工业劳动模范向全国总工会发出了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建议书。4月2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通过的《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决定》指出:“技术革新运动必然成为日益发展的客观趋势”“要把技术革新运动作为提高当前劳动竞赛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才能与智慧”。
——摘编自李增添《试论建国初期的技术革新运动》
(1)例举图中A、B、C三处培育的农作物各一例。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世界农业发展演变的特点,指出原始农业产生发展带来的生产关系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意义。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前期,由于供应不足、上层社会抵制等原因,煤炭一直未能作为主要燃料在生产生活中普及。1550年,英国煤炭年产量仅为21万吨。到了17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燃料了。国王詹姆斯一世开始允许曾经备受英国皇室和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接受和使用煤炭。1630年英国煤炭产量达到150万吨。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制砖、铸造和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时,英国煤炭产量高达250~300万吨……煤炭不仅为英国人的生活生产提供了热能,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19世纪,蒸汽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这大大提高了煤炭的需求量。在19世纪的100年间,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则增加了18倍,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转型。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美国立国以来能源消费历史趋势图(1776~2012年)
——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转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美国主导能源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能源结构转型的认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D B B C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A A B A C A B D
1.B
2.A
3.D
4.D
5.B
6.B
7.C
8.D
9.C
10.D
11.A
12.D
13.A
14.A
15.B
16.A
17.C
18.A
19.B
20.D
21.(1)背景:俄国结束战争和科学孤立状态;苏联快速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需求。
条件:国家资助,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资金支持;建立了不依附于大学、关注高级研究和实用型服务且跨学科的研究所,为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组织形式; 社会对科学的狂热崇拜,营造了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社会氛围。
(2)主要表现:都呈现规模巨大、国家支持的特点; 都存在社会对科学的狂热崇拜;科学和工程界限模糊,注重跨学科研究和团队协作;都建立了复杂的官僚机构,且具有一定的军事化特征。
原因: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一些大型科研项目需要集中资源和力量; 美苏冷战的国际形势,双方在军事、航天等领域展开竞争,推动了科技的集中化发展;二战后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促使美苏在科技发展模式上相互借鉴。
22.(1)农作物:A处:马铃薯、玉米、甘薯等。B处:小麦、大麦等。C处:水稻、粟等。
(2)特点:各自独立发展;生产工具进步,由石器到青铜到铁器;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由集体耕种到个体小农。
变化: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氏族内部出现贫富分化;私有制出现;阶级产生,国家形成。
(3)意义:培养了技术人才;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推动了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工业化奠定科技基础。
23.(1)特点:转型起步和完成时间早;转型过程用时长,循序渐进;转型进程受政治因素影响,受工业革命推动;转型从日常生活领域开始,逐步拓展到工业生产领域。(答对三点)
(2)变化:从以木料为主导到以煤炭为主导,再到以石油为主导,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如核能的地位逐渐上升。
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推动煤炭的开采和使用,使煤炭取代木材成为主导的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创制内燃机,推动了石油的开发和使用,使石油成为主导能源。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原子能技术等得到发展,推动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加上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影响,核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的比例得以提高。
(3)认识:能源问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进步的重要保障;能源结构是在技术、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演变的;每次能源转型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要重视科学研究,不断推动能源利用由低级能源向高级能源转型,推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待能源问题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如注重环境保护、建设节约型社会等。(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