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范进中举》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23《范进中举》课堂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3 21:1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范进中举》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导入
这是中国科举博物馆的宣传视频。逾时千年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页。多少文人士子通过科举一跃走向历史的舞台。时光流转,当科举成为过去式,穿行在中国科举博物馆中,仿佛又置身于曾经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年代。我们在博物馆的网站看到这样一则通知:
师:今天,我们就走近吴敬梓的《范进中举》,看一看将要认识的范进是否符合推荐标准。(板书课题)
任务一:离奇的人生经历
师:我们先根据预习的情况填写《千年科举梦》的推荐表,了解范进的基本信息。
生1:范进年龄是54岁,身份是先是秀才,后是举人,他的家庭成员包括他的母亲、妻子、岳父胡屠户,人生理想是通过科举获得功名,人生经历中举发疯,被胡屠户一巴掌打醒。
师:预习得非常充分,你怎么知道范进是五十四岁的?
生1:《儒林外史》前面的章节写到,范进20岁参加考试,54岁考中了秀才,同一年又中了举人。
师:通过推荐表,我们对范进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那他中举前后到底经历了哪些事情呢?请大家根据图画来讲一讲范进的故事。
生2:我选的是第二幅,范进中了秀才之后,又想去参加举人考试,但是没有盘缠,向胡屠户借钱,被糊涂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但是范进依然坚持去考了。
师:要素完整,借盘缠被骂。
生3:我选的是第三幅,范进中了举人,邻居跑着告诉他,但是范进始终不相信。邻居一把夺过他的手中的鸡,把鸡扔到了地上。
师:这是范进卖鸡
生4:我选的是第四幅,当范进得知自己中举之后喜极而疯,他疯狂的跑出了家门,跌倒在泥塘里,一身泥水,非常狼狈。
师:这是高潮,发疯
生5:我选的是第六幅,范进中举之后众人都来贺喜,张乡绅也来了。两个人寒暄客套,张乡绅送给了范进50两银子以及一个宅院。
师:张乡绅贺喜
生6:我选择的是第五幅,面对发疯的范进,报录的人想到了一个方法,让胡屠户去打醒范进,胡屠户喝了酒之后壮着胆子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范进也因此此而清醒了过来。
师:神奇的一巴掌。范进的经历可谓大起大落,是否符合离奇这一标准呢?
生:符合
师:中举而疯,被一巴掌治好,这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吗?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生7:运用夸张手法对其进行讽刺。
师:请大家记在书本上,夸张是讽刺小说常用的手法。看来范进的经历符合推荐的第一条标准,那他有没有非凡的影响力呢?我们走进任务二。
任务二:非凡的影响力
师:到底怎样才算有着非凡的影响力呢?科举博物馆给我们发来一则解释说明,我们来看屏幕:
师:我们先来看范进自身是否掌握了话语权,
生8:“岳父见教的是。”这是范进的语言描写。胡屠户名为贺喜,实则是一番训斥。这里没有产生对话,只有训话。范进面对这一番训话,没有愤怒,没有反驳,甚至没有表情,这是一个卑怯懦弱、麻木至极、逆来顺受的范进,"。
师:他没有话语权,就像一个“听话”的孩子。(板书:听话)
生8:“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此句运用心理描写,面对侮辱,仍想着科举,这是一个被侮辱范进,痴迷于科举考试。
师:"如何甘心"看出他对科举考试的痴迷,这是几句未说出口的痴话。(板书:痴话)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范进是面对侮辱,面对怎样的侮辱?
生9:胡屠户的痛骂
师:能否表演一下?注意语气、语调!
学生表演胡屠户痛骂范进。
师:谁来点评?
生10:他的语速越来越快,符合胡屠户的气愤的心情
生11:他重读了“癞蛤蟆”“不三不四”等侮辱性的词语,增加了这种侮辱性。
师:如果你是范进,被胡屠户如此侮辱,你会怎么做?
生12:骂回去。
生13:辩驳一下
生14:跟他闺女离婚
师:但是范进没有情绪,没有反应,没有动作,只想着科举,科举已经让他心理扭曲。还有哪个小组继续展示?
生15:“噫!好了!我中了!”这是语言描写,写出了一个因中科举,喜极而疯的范进。
师:他在说着疯话。(板书:疯话)你们是如何判断范进疯了?
生16:在第五段中,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跌倒、爬将、踹、挣等动词,详尽写出发疯的丑态,明明是一件喜事,却如此狼狈不堪。
师:即使发疯也不忘往世人炫耀自己中举。在一系列动作描写的同时,作者还配以了语言描写,我们来看屏幕:
师:比较这三句话,看一看有什么异同?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17:范进始终念念不忘的是“中了,中了”,可以看出中科举这件事它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范进对科举制度的执念之深,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
师:如果让你来表演范进昏倒的这一动作,你会在说到哪个字的时候向后跌倒?
生18:说到“中”的时候,因为这个字对他的刺激最大,那一刻他的精神承受不住了,就会昏倒。
师:理解深刻,还有谁来回答这是那句话的异同?
生19:范进的语言越来越简短,先是记得中举的好处,后来只知道中举这件好事,最后连我都丢失了,只记得中了。说明他疯狂的程度越来越深
师:迷失自我,陷入疯狂。
生20:范进的动作从拍一下到拍着,再到兀自拍着,也可以看出他这种疯狂的程度是越来越深的
师:富有层次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把一个神魂颠倒、亦痴亦狂、醉心科举的读书人丑态刻画的淋漓尽致!
师:文章还有没有其他的描写呢?
生21:“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真。”两人从素不相识,几番攀谈,就变成至亲骨肉,真是虚伪至极,这是一个圆滑虚伪与世故的范进。
师:范进是打着官腔,说着官话。(板书:官话)这一段非常有意思,我们请两位同学来演读。
两位学生演读。
师:谁来点评?
生22:两位同学拿捏了张乡绅与范进说话的语调,装腔作势,惟妙惟肖。
生23:他俩表演时,还加入了动作,比如说作揖、打拱、环顾房间周围,这些是符合他们的对话现场。
生24:他们还重读了一些拉近关系的词语,比如至亲骨肉、世兄弟等,可以看出他们的虚伪,相互攀附。
师:同学们,老师有个疑问,此刻躲在女儿房里的胡屠户听到这段对话,他会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生25:震惊。范进怎么会如此熟悉这样的对话。
生26:有疑问,范进平时读书都读的什么?为官之道?
师:这正是吴敬梓伟大之处,他不动声色地让给我们洞悉到封建官场的政治黑暗与腐朽。我们看到一个真正拥有话语权的范进终于登上了他人生的光辉舞台。
师:范进中举是否引发了连锁反应?请同学们再次跳读课文,勾画出中举前后众人的描写,看一看他们有什么变化。
生27:中举之前,众乡邻对范进是漠不关心,而中举之后,他们送来米,送来面,送来鸡,送来酒,整个范进家热闹无比,这是一群趋炎附势的人。
师:这是讽刺小说中常见的讽刺手法——对比。
生28:中秀才之时,胡屠户是“横批了衣服,腆着肚子走了”,可以看出他的心满意足,得意之态。而中举人士,他是“低着头,笑眯眯的去了”,可以看出他对范进的巴结
师:媚态十足啊!
生29:胡屠户“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是一节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他对范进的巴结奉承,不再是之前的破口大骂。
师:这一动作很难,知道为什么吗?
生30:低头弯腰扯一路,更何况胡屠户应该是个胖子。
师:很好,结合人物理解。胡屠户的手很神奇,我们一起来看这处描写:
师:谁来表演这个动作?
一生表演
师:你为什么这么表演?
生31:胡屠户一方面想要这些银子,所以把钱紧紧的攥在手里,又想虚伪客套一番,把手伸了过去,这样表演就看出他贪财虚伪。
师:理解深刻。“中举”是改变阶级身份、经济地位的潜台词,他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演变为群体性的“社会事件”,所以说范进有着非凡的影响力。
任务三:超越时代的意义
师:对有如此影响力的范进,作者却借胡屠户之手打了他一个响亮的巴掌,这是为什么,我们走进任务三,思考:这一巴掌,还打在谁的脸上?
生32:这一巴掌打在胡屠户的脸上,他之前瞧不起范进,辱骂范进,而现在又对范进百般巴结奉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啪啪的打脸”。
师:很形象。
生33:这一巴掌还打在众乡邻的脸上,他们对范进漠不关心,他的母亲已经饿的两眼昏花,看不见东西了,也没见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这一巴掌是对他们的最有力的回击。
师:这一巴掌很有力度
生34:这一巴掌还打在封建科举制度的脸上,因为所有人的变化都来自于科举制度,是科举制度导致了这个社会的人的变化。
师:有深度。但是老师认为,在“科举制度”的前面需要添加一个形容词。
生35: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师:为什么要加这个词语?
生36:因为科举制度在最初的时候也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末路,成为读书人枷锁。
师:理解很全面,所以这种科举制度一种被异化的科举制度。在这种制度之下,社会也被异化。这一巴掌打在——(板书:异化)
师:在《儒林外史》序言中,写到:“作者之意为醒世计,非为骂世也。”这部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并仅仅是讽刺批判,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警醒世人,唤醒世人。今天科举制度早已消失,但我们还是要思考:我们读书求学到底为了什么?
生37: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生38: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生39:让国家更加大
师:大家都适合志存高远,读书为不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或者更俗的讲,更不可以为了赚到更多的钱?
学生沉默。
师:同学们,遵循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生40:也为了金钱,我们毕竟要生活。
师:不要逃避人性最基本的要求,理性对待最基本的要求,这样才是健康的读书观,这也是范进带给我们的教训。同学们,在《儒林外史》里,作者也塑造一些理想的读书人的代表,如杜少卿,虞育德……他们追求功名,不被功名所束缚;追求富贵,却不被富贵牵绊。他们读书为己、为人、为国,他们有风骨、有追求、有情怀,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由此看来,范进的影响穿越百年,对我们依然有着教育意义,他完全符合我们《终结篇·八股取士》文学人物的推荐标准,课下,请大家为范进写一篇推荐词。
最后,老师以“横渠四句”作为寄语送给大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齐读张载这句话。请同学们把这句话镌刻于心,警醒自己,做新时代的最美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