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驿路梨花》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15《驿路梨花》课堂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3 21:1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驿路梨花》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收到了来自云南哀牢山乡村的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这是一封求助信,那现在请同学们化身文化考察队,借助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一起挖掘小茅屋背后的价值。我们先来看一看小茅屋的样子,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小茅屋、梨花、山、天空
师:这些景物在生活中似乎平平无奇,究竟有什么值得我们考察的地方呢?你认为将小茅屋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需要考察哪些条件?(开火车)
生:自然景物、故事来历、民风民情、精神价值等等
师:经过同学们的集思广益,我们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我们把自然风光方面归结为“自然美”,人文情怀方面归结为“人文美”我们先来考察第一个条件,自然美。
01
初见小茅屋,欣赏梨花美景
师:小茅屋周遭的自然风光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一片梨树林
师:梨花美不美?
生:美
师:小茅屋周遭的梨花美在哪里?请同学们略读课文,确定阅读重点,找出相关语句,结合文本进行赏析。3分钟的时间,开始。
生1:我找到了文中第6段“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这里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以自然环境美烘托不平常的小茅屋,写出了梨花的意境美。
师:你来为大家朗读一下,试着朗读出意境美。(配视频朗读)
生2:我找到了第4段“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可以看出梨花的繁多茂盛洁白。从视觉角度写出了梨花的感官之美。
生3:我找到了第27段“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这一句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写出了梨花的香气美。
师小结:
看来,小茅屋周遭的自然风光确实令人称赞,“自然美”这个条件考察通过,接下来我们考察第二个条件“人文美”,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呢?谁来总结一下。
生:解放军叔叔、梨花姐妹、瑶族老人、“我”和老余
02
驻足小茅屋,倾听梨花故事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文本评选出你认为的景点“最美代言人”,说说人物主要事迹,考评小茅屋动人故事背后的人情美。请队员们再次略读课文,小组讨论,推选代表推荐。五分钟的时间,开始。
师:景点“最美代言人”评选活动正式开始,我来宣布投票规则,我们共六位推荐者,按照推荐语推荐【推荐语】我推荐XXX作为景点“最美代言人”从文中的“......”可以看出他/她(们)......”其他同学作为评委,每人一票,由“xxx”同学数票,推荐完后统一公布票数。
生1:我推荐解放军叔叔当“景点代言人”,文章第33段,他们在树林里过夜淋了大雨,就想着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从这我们知道了小茅屋建造的原因,这也是故事的起点,正因为他建造了小茅屋,才引发后来一系列过路人的行为,体现了解放军叔叔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
生2:我也推荐解放军叔叔作为景点代言人,文章第33段不仅交代了建造小茅屋的原因,解放军叔叔建造这小屋并不是为着自己要在这里长住,而是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为方便过路人而修建。我们也要学习雷锋精神。
生3:我推荐梨花姐妹作为景点代言人,文章第33段: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小茅屋。和第36段: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从“常常”“常来”这种表示频率很高的副词可以看出梨花姐妹的无私奉献。
生4:我也推荐梨花姐妹作为景点代言人,还可以从小茅屋内部环境的细节描写分析,比如文章第9段: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和第10段: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第11段: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从这些细节中,我们能感受到梨花姐妹的准备精细,热情周到,他们为她人着想,梨花姐妹人如其名,就像梨花一样美。
生5:我推荐瑶族老人作为景点代言人。文章第22段他受到帮助后四处打听小茅屋主人的身份,还专门来送粮食道谢。他知恩图报,也乐于助人。
生6:我推荐“我”和老余作为景点代言人,从文章第28段: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可以看出他俩本就是普通的过路人,受到照料后主动留下来修葺小屋,向为群众着想的哈尼小姑娘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数票人公布票数,解放军:11票,梨花姐妹:11票,瑶族老人:11票,“我”和老余:11票)
师:各位推荐的“最美代言人”竟然平票了,那到底谁才是“最美代言人”,我们来看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请队员们速读课文,圈画出文中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句子,分析表达效果。3分钟的时间,开始。
生:第一次悬念,第8段: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一次误会,“我们”误会老人是主人。第二次悬念,第17、24段“我们”问老人“主人家是谁?”,第二次误会,“我们”误会小姑娘是梨花,是小屋主人。第三次悬念,解放军战士为什么盖小茅屋呢?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师:明白了作者这样设置的意图,那谁能按照课文的行文顺序复述文章内容。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准备一下。
(播放音乐,学生复述故事)
03
凝望小茅屋,发扬梨花精神
师:梨花故事动人心弦。通过大家的分析,景点“最美代言人”是谁?小茅屋的主人又是谁?我们似乎得不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他们都对小茅屋做出了贡献,他们身上体现的无私奉献、知恩图报、助人为乐都是最美的品质,因此,他们都应该是小茅屋的主人,他们都是“最美代言人”,那么从解放军、瑶族老人、梨花姐妹,他们之间互不认识,但是他们都被一种精神牵引着,是什么?没错,就是雷锋精神。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发扬这种精神呢?
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人...
04
回眸小茅屋,学习梨花写法
师:依照彭荆风的这篇文章,我们发现,小茅屋确实有着自然美和人文美,符合打造景区的条件,小茅屋风景区顺利开放,为提高知名度你能为小茅屋景点拟一句宣传标语吗?
生1:梨花满树飘香雪,茅屋情暖驿路边。
生2:淡淡梨花香,浓浓梨花情。
生3 :梨花香气传千里,茅屋情深暖万人。
生4 :送予梨花香,给予梨花情。
师:非常棒,我发现同学们在拟宣传标语时,不知不觉和作者运用了相同的一种写作手法:象征,象征指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那么,文章中作者是如何运用的呢?
生:文章第37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里运用象征手法,以花喻人,洁白的梨花象征着纯洁热情、助人为乐的哈尼小姑娘,同时也象征着盛开无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雷锋精神和淳朴热情、知恩图报的边疆民族的优良民风。
师:是的!在文章中,作者用小茅屋的故事作为媒介,并且看到了梨花和雷锋精神共同的特点,洁白美丽 香气四溢 给人以温暖和希望,便赋予了梨花这一具体事物以雷锋精神的独特意义。
师:同学们,汶上古称中都,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它以包容的文化胸襟,接纳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寻梦人。假设你作为汶上旅游推广大使,请运用象征手法,向外地游客解说汶上某一景点,述说汶上故事!
(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茅屋旅游景区蒸蒸日上,我们收到了求助人送来的礼物,我已经把它放在我们的教室里了,大家赶紧去看看吧!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