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新课导入
图1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是谁?
图2中,哪一事件使得“羊”变成了“狮子”?
图1
图2
“羊”变成了“狮子”后
做出了什么举动?
知识拓展
明治维新
意欲继承列祖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1868年3月明治天皇《御笔信》
明治天皇
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事件,日本被迫签订《日美亲善条约》,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
"大陆政策“
是指做为岛国的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总方针。
日本大陆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
一、甲午中日战争
自主学习
1894-1895年
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1)丰岛海战
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1、时间:
4、过程:
2、原因:
3、导火索:
(2)平壤战役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邀派兵镇压,日军袭击清军运兵船,蓄意挑起战争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4)辽东战役
(3)黄海海战
(5)威海卫战役
VS
(2)平壤战役: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而逃,平壤陷落。
(1)丰岛海战
(爆发标志)
左宝贵
(3)黄海战役: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等200名将士壮烈牺牲。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邓世昌
邓世昌语录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邓世昌
勇往直前、不畏强敌、英勇作战、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从邓世昌身上你能感受到这些爱国官兵的什么精神?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再见志远舰
2016年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布,“丹东一号”在历时三年水下考古中,共提取文物200余件,多为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用品及武器配件等。重要出水文物有致远舰配置的加特林机关炮、带“致远”印纹餐盘、勺子及致远舰大副陈金揆所用单筒望远镜等。
新闻前沿
(4)辽东战役: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过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逼大连、旅顺。旅顺守将徐邦道孤军奋战,最终失败。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
◆据英国人艾伦的《龙旗翻卷之下》记载:"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在街上行走,脚下到处可踩着死尸。""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地举向高空,让人观看"。
◆据美国《纽约世界》记者克里曼描述:"我见一人跪在兵前,叩头求命。兵一手以刀插入其头于地,一手以剑斩断其身首。"
野蛮残暴,带有侵略性。
看完上述材料,你认为日军的本质其实是什么?
历史追溯
(5)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路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内容 危害
1.割地:割辽东半岛(后赎回)
台湾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款: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3.开放口岸:增开沙市、重庆、苏州
和杭州为商埠。
4.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李鸿章\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
加剧了人民的负担
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使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华方式发身转变
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台湾人民奋起抗日,坚持斗争5个多月,打死打伤敌人32000多人,并在此后日本占领台湾的50年里一直坚持反抗日本统治。1945年10月25日,回到祖国怀抱。
知识拓展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
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民布告》
“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原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有为耳? ——徐骧
1894年适逢慈禧六十寿辰,拟“在颐和园受贺,自大内至园, 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挪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布置点景,广收贡献。
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
台湾岛已割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马关条约》的签订
2、标志:
三国干涉还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俄国的盟国
法国
德国
日 本
策划干涉
俄国
支持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干涉
清政府
还
辽
赎辽费3000万
两白银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3、表现:
列强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熊代表沙皇俄国
太阳代表
日本国
虎代表英国
鹰代表美国
哈蟆代表法国
肠代表德国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4、门户开放政策:
(1)提出:
美国 1899
(2)内容: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3)实质:
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利益均沾)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一:“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三:战争以如此结果收场,李鸿章不禁老泪纵横。其实李鸿章了解中日海军的实力对比,并不主张开战。在甲午战争初期,李鸿章曾上了《覆陈海陆兵数》的奏折,其中说:“自光绪十四年后,并未添购一船。操演虽勤,战舰过少。”
探究研讨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1)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
(2)由于李鸿章的“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而贻误战机。
(3)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实力差距。
探究研讨
(4)外因:日本蓄谋已久,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