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A)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A)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21 09:17:44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单元双基双测AB卷
第五单元之基础测试卷(原卷版)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30分)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7分)
骸骨( ) 裹藏( ) 葱茏(  ) 潜行(  ) 猛犸(  ) 喧嚣( ) 劫掠( )
静谧( ) 酷爱( ) 吮取( ) 气氛( )? 满载而归( ) 喑哑(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①预zhào ________ ②轻yíng ________ ③líng ________纱
④lín ________波 ⑤崩tā________ ⑥点zhuì________
3.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4分)
事在必行( )??? 其貌不洋( )??? 坐想其成( ) 以逸代劳( )
故技重演( )??? 针贬时弊( ) 言不由中( )??? 出神入画( )
4.解释词语(6分)
(1)腐朽:                         
(2)化为乌有:                       
(3)潜行:                         
(4)海枯石烂:                       
(5)葱茏:                         
(6)叹服:                         
5.下面是对《化石吟》一诗内容的分析,判断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3分)
(1)“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出下文。(?? )
(2)“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化石中隐藏了古生物的信息。( )
(3)“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明人类对化石有很深的了解。(?? )
6..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4分)
(1)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
(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
(3)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
(4)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项,就变成了积雨云。( )
7.指出下列说明语句,哪些是生动说明,哪些是平实说明。(3分)
(1)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
(3)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21·cn·jy·com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课文《看云识天气》选段,完成小题。(17分)
①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21cnjy.com
③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8.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9.第②段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第③段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点又是什么?(4分)
21·世纪*教育网
10.第②段与第③段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www-2-1-cnjy-com
11.“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这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3分)  21*cnjy*com
12.文中划线字“往往”、“常常”、“一般”和“常”不能去掉,理由是什么?(4分)
【版权所有:21教育】
(二)阅读《绿色的蝈蝈》语段,回答问题。(13分)
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因此别的东西也得吃。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2-1-c-n-j-y
撇开这一点不谈,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顶多面对食物有点儿敌对行为而已。我扔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自私心是到处都存在的。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变得宽容了。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所有的蝈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它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天气炎热时尤其如此。
1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2分)
屠夫: 喙:
14.《绿色蝈蝈》,作者是 (国)著名昆虫学家 。(2分)
15.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二、三的内容要点。(4分)
21教育网
16.第二段中的“这一切”具体指代什么?“这蝉的屠夫”指代什么?(2分)
21*cnjy*com
17.二、三介绍蝈蝈的生活习性时,主要运用 的说明方法。(2分)
18.第三段中作者分析了“蝈蝈中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的原因,试用一个词加以概括。(2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8分)
阅读《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来源:21cnj*y.co*m】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9.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如其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是非木杮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湮于沙上 果得于数里外
D.僧募金重修 乃石性坚重
20.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阅十余岁 阅:    
不亦颠乎 颠: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尔辈不能究物理。
翻译:      www.21-cn-jy.com
众服为确论。
翻译:      2·1·c·n·j·y
22.下列四图,最接近“老河兵”对“河中石兽”原因分析的是( )(2分)
四、作文(50分)
23.以《________给我带来的快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学习”“读书”“听音乐”“踢足球”等;2.以记叙为主可适当抒情、议论;3.不能出现真实的学校名称和人名。【出处:21教育名师】
人教版七年级上单元双基双测AB卷
第五单元之基础测试卷(解析版)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30分)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7分)
骸骨( ) 裹藏( ) 葱茏(  ) 潜行(  ) 猛犸(  ) 喧嚣( ) 劫掠( )
静谧( ) 酷爱( ) 吮取( ) 气氛( )? 满载而归( ) 喑哑( )( )
【答案】xiāo jié mì kù shǔn fēn zài yīn yǎ hái guǒ long qián mǎ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析】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①预zhào ________ ②轻yíng ________ ③líng ________纱
④lín ________波 ⑤崩tā________ ⑥点zhuì________
【答案】①兆 ②盈 ③绫 ④鳞 ⑤塌 ⑥缀
【解析】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21·cn·jy·com
3.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4分)
事在必行( )??? 其貌不洋( )??? 坐想其成( ) 以逸代劳( )
故技重演( )??? 针贬时弊( ) 言不由中( )??? 出神入画( )
【答案】势? 扬? 享? 待? 伎? 砭? 衷? 化
【解析】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2·1·c·n·j·y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4.解释词语(6分)
(1)腐朽:                         
(2)化为乌有:                       
(3)潜行:                         
(4)海枯石烂:                       
(5)葱茏:                         
(6)叹服:                         
【答案】(1)物质由于长时期的风吹雨打或微生物的侵害而破坏。(2)变得虚幻,不存在。(3)在水面以下行动或秘密行走。(4)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5)青翠茂盛。(6)称赞而且佩服。21*cnjy*com
【解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面是对《化石吟》一诗内容的分析,判断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3分)
(1)“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出下文。(?? )
(2)“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化石中隐藏了古生物的信息。( )
(3)“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明人类对化石有很深的了解。(?? )
【答案】(1)句中的两个问句不是设问,因为设问是自问自答,而这两个问句只问而没有答,所以是×。(2)句中,把生命历程的痕迹比作条条皱纹,把化石比拟为人的脸。所以是√。(3)句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是对的,但是并没有说明人类对化石有很深的了解,而是说明人们刚刚挖掘出化石,开始了解他,所以是×。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4分)
(1)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
(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
(3)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
(4)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项,就变成了积雨云。( )
【答案】(1)打比方(2)打比方(3)引用、作诠释(4)摹状貌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点,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指出下列说明语句,哪些是生动说明,哪些是平实说明。(3分)
(1)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
(3)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2-1-c-n-j-y
【答案】(1)生动说明(2)平实说明(3)生动说明
【解析】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课文《看云识天气》选段,完成小题。(17分)
①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③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8.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文章开篇就明确提出“经验告诉我们”,看云层的厚薄来判断天气,按要求直接引用句子,不可用自己的话概括。www-2-1-cnjy-com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第②段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第③段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点又是什么?(4分)
【来源:21cnj*y.co*m】
【答案】第②段介绍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它们的共同点:都很美,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第③段介绍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共同点: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共4分)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第②段与第③段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答案】不能调换(1分)。因为第①段先说晴天云,后说雨天云,所以②③两段要照应,才显得有逻辑顺序(2分)。 (共3分)
【解析】
考点: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这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3分)【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打比方(比喻)(1分) 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卷云的形状,让读者更容易掌握看云识天气的知识(2分)。 (共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说明方法是说明文最为重要的知识点,学习说明文,在写法上主要是学习掌握说明方法,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归纳识记。说明文中,说说明的事物“像”什么,一般来说是打比方说明。本句把云比喻成“羽毛”“绫纱”,主要是说明去轻江薄的特点。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文中划线字“往往”、“常常”、“一般”和“常”不能去掉,理由是什么?(4分)

【答案】这四个词在句中都起限制的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共4分)
【解析】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绿色的蝈蝈》语段,回答问题。(13分)
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因此别的东西也得吃。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
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撇开这一点不谈,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顶多面对食物有点儿敌对行为而已。我扔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自私心是到处都存在的。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变得宽容了。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所有的蝈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它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天气炎热时尤其如此。
1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2分)
屠夫: 喙:
【答案】指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鸟类和昆虫的嘴。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绿色蝈蝈》,作者是 (国)著名昆虫学家 。(2分)
【答案】法 法布尔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二、三的内容要点。(4分)

【答案】介绍了蝈蝈善食昆虫、肉及水果甜浆、青草等的习性;介绍了蝈蝈中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介绍了蝈蝈的和睦相处及休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第二段中的“这一切”具体指代什么?“这蝉的屠夫”指代什么?(2分)

【答案】“这一切”指蝈蝈善食沾糖的蝉肉及金龟子一类昆虫。指代蝈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二、三介绍蝈蝈的生活习性时,主要运用 的说明方法。(2分)
【答案】比较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两段文字都提到“螳螂”,显然作者是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www.21-cn-jy.com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第三段中作者分析了“蝈蝈中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的原因,试用一个词加以概括。(2分)
答:
【答案】贪婪
【解析】
试题分析:阅读所示文段,根据问题找到关键句子即最后一句,从中摘中关键词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文言文阅读(8分)
阅读《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21教育网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1*cnjy*com
19.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如其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是非木杮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湮于沙上 果得于数里外
D.僧募金重修 乃石性坚重
【答案】 C(2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阅十余岁 阅:    
不亦颠乎 颠:
【答案】阅:经过,过了。(1分)颠:通“癫”,疯狂。(1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尔辈不能究物理。
翻译:      21cnjy.com
众服为确论。
翻译:     
【答案】(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2分)(2)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比如“物理”古今异义,要有古义解释,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下列四图,最接近“老河兵”对“河中石兽”原因分析的是( )(2分)
【答案】 A(2分)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四、作文(50分)
23.以《________给我带来的快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学习”“读书”“听音乐”“踢足球”等;2.以记叙为主可适当抒情、议论;3.不能出现真实的学校名称和人名。【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例文:
音乐给我带来快乐
跟很多孩子一样,我是在歌声中成长的。小时候的儿歌,上学时的校园歌,长大后的流行歌。  
每一段旋律都是一段记忆,快乐的,悲伤的,忧愁的,懵懂的。一个个音符把原本平淡的生活装点得绚烂缤纷。
真正的接触音乐是在十二岁那年,那是母亲送我的生日礼物——一把吉他,优雅的弧线,闪亮的琴弦,清脆的声音,当时可谓是爱不释手。  
然而练琴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无数次的重复,让原本悦耳的音符,变得无比的乏味。但当我第一次完整的弹奏出一首乐曲时,手指的肿痛,烦躁的心情,全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油然而生的成就感。终于明白了那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音乐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从乐理到流派;从演唱到作曲。音乐让我燃起了对知识的渴望。从几十个观众的小演出,到几千观众的正式演出。音乐让我变得活拨开朗。从单一的模仿,到自己的创作。音乐又让我爱上了文学。每每我背着吉他,或是提着萨克斯在校园里走过,总会引来人们的侧目与赞赏。音乐让原本平凡的我变得不凡。  
通过音乐我也结识了许多朋友,在校园里,在草地上,都是些热爱音乐也热爱生活的人。我不曾像同龄的孩子一样沉溺于网络,因为我不曾空虚也不曾寂寞。在我的生活里始终有一些热爱音乐的人陪伴着我。阳春白雪,一叶知秋,我们一起体会,一起沉醉。  
回首这一路走来,一直有音乐相伴。当我彷徨、困惑时,心中总是有一段旋律让我鼓起勇气。当我痛苦、愤恨时,总有一段旋律让我平和安静。当我欢喜、愉悦时,又有一段段旋律让快乐锦上添花。音乐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解析】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