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4 08:2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二单元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
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所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
继夏朝而起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显著标志的文明成就。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成熟阶段,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
进入春秋战国后,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与变革中;诸侯争霸、大国兼并、经济发展、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和科技文化进步,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单元导言
时间轴
约公元前
2070年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
1600年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公元前
1046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进入春秋时期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475年
战国时期
开始
公元前
221年
秦朝
建立
西周
东周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以奴隶主为统治阶级,劳动活动以奴隶为主,奴隶一般来自战俘、被占地区的原住民、负债者和罪犯。
氏族贵族
平民
(战俘)
奴隶主贵族
奴隶
生产力的发展
促使阶级的分化
中国是如何步入奴隶社会的?
原始农业畜牧业
发展
剩余产品
阶级产生
社会分化
加剧
私有制产生
生产力发展
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第二单元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夏商西周王朝
的更替

夏朝形势图
(1)时间:(2)建立者:
(3)都城:
(4)地位:
1.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

阳城(今河南登封)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朝的中心统治区域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2.“家天下”——王位世袭制
禅让制
世袭制
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
>父死子继 兄终弟及<
世袭制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公天下”
民主推选
“家天下”
血缘关系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3.夏朝的统治
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禹继位后,征伐作乱的三苗,稳定统治。他还“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以提高自己的威望。相传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
禹征三苗、铸九鼎
相关史事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观看视频,认识二里头遗址。
遗址包含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住区、道路和墓葬,是一座规模宏大、规划齐整的大型城市。
二里头遗址——在洛阳附近发现的一座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4.考古发现
阶级分化
等级界限
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青铜爵
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
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由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时日曷( hé )丧,予及汝皆亡!
——《尚书·汤誓》
夏桀骑人取乐
东汉梁武祠画像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史称“鸣条之战”)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5.夏朝的灭亡
夏朝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国势走向衰弱。末代君主夏桀
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
(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1.商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


二、商朝的统治
1.亳(bó) ……今河南郑州
2.嚣(xiāo) …今河南荥阳
3.相…………今河南内黄
4.邢…………今河北邢台
5.庇…………今山东郓城
6.奄…………今山东曲阜
7.殷…………今河南安阳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曾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
盘庚迁殷
殷墟位于今河南安阳,原本是商王盘庚迁徒后的都城。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型宫殿、宗庙建筑遭迹和墓葬区,墓葬区有13座王陵、1400多个祭祀坑、大量贵族和普通民众的基葬。都城内有专门铸造铜器和制造玉器、骨器、陶器的作坊,说明当时手工业很发达。殷墟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玉器、石器,其中有礼器、武器、装饰品等,而最有名的当属大量刻有占卜记事文字的甲骨。
知识拓展
妇好墓出土
玉凤
鸮尊
龟甲甲骨文
对外征战,扩张范围。
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2.商的统治
商朝时,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被迫在农田上集体耕作,在手工作坊里做工,在贵族家中劳动,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随意把他们转让、买卖,乃至屠杀,用来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为死去的奴隶主殉葬。
对地方的管理:
商朝的周围聚居着请多民族,形成许多方国,即文献中记载的“多方”“邦方”。商王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了这些方国。方国除对商王表示臣服外还要承担朝贡、纳税,以及随商王征代等义务。
戴枷锁
奴隶陶俑
殉葬奴隶墓葬
二、商朝的统治
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
末代君主商纣继位后,对外连年征伐,耗费国力;
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严刑酷法,导致民不聊生。
3.商的灭亡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摘编自《史记 殷本纪》
利簋铭文
金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译文:周武王征伐商纣王。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商,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
武王伐纣
利簋
二、商朝的统治
(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1.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
武王
镐京
三、西周的兴衰
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的周人,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吕尚(生卒年不详),又称姜尚,
俗称姜子牙、姜太公。他先后辅佐周文王与周武王,为西周兴起作出重大贡献,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牧野之战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少数精锐率先冲杀,大破商军,为武王伐纣灭商立下大功。周朝建立后,他因功被册封在今山东北部一带,成为齐国的开创者。
人物扫描
夏朝50多万平方公里
商朝100多万平方公里
周朝250多万平方公里.
思考:西周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广阔的疆土?
(1)目的: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分封制
三、西周的兴衰
(2)内容: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对象
依据
宗亲和功臣
成为诸侯
诸侯和王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克盉
2.分封制
三、西周的兴衰
克盉铭文:(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匽(燕,即北京)的诸侯,管理从羌族……到驭族、微族的地方。
……克进驻匽(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
(2)内容:
诸侯的权力
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周公教导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
诸侯的义务
向周王进献贡赋,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
三、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
(3)等级
西周等级示意图
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4)作用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西周等级示意图
九鼎八簋
七鼎六簋
五鼎四簋
三鼎二簋
相关史事:周公“制礼作乐”
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族所灭,
次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3.西周的灭亡
三、西周的兴衰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周幽王时
朝政更趋腐败
朝代 夏朝 商朝 西周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亡国之君
重大事件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亳、殷
镐京
商纣王
周幽王
商汤灭夏
盘庚迁殷
武王伐纣、
建立分封制
国人暴动

阳城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周武王
课堂小结
目的、对象、依据、内容、作用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掘了一座商朝大型墓葬。从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可知,墓主名叫妇好。她具有多重身份,既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又是一位女将军,还是大祭司。请你课后查找资料,了解妇好的生平事迹,为她写一份人物自传。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