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备课 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7.运动的快慢(教学教案)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知道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科学思维:※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能够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
探究实践:※能够给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了解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态度责任:※理解速度的意义并能够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重点
※测量并计算走路的速度。难点
教学内容
本课紧紧围绕运动的快慢即物体的运动速度展开,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设置运动员比赛的情境,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提出路程与时间,这实际上是与速度密切相关的两个量,最后揭示出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第二部分,从实际操作层面去感知速度,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测量走路的速度,在这个活动里学会测量路程与时间,然后运用前面学到的知识计算速度;活动二,给运动速度排序,教材有结构地给出四组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用冲击力暗示速度快的物体能量大。这部分的学习除了比速度,还要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第三部分,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们的身边出发,理解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第四部分,通过阅读了解运动速度极快的物体和运动速度极慢的物体,最后提出如何判断运动速度慢的物体在运动的问题,回应本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不同物体运动速度的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秒表、卷尺。
教学过程
活动一:比较运动的快慢
1.赛跑时,设置起点与终点的原因。
当我们进行赛跑时,要设置起点与终点,这是为了确保公平。设置起点与终点的目的是将运动员的运动限定在一定的路程内,大家通过的路程相同,先到达终点者获胜,因为先到达终点者用时少,速度快。
2.不是同场赛跑的运动员比较快慢。
看他们跑相同的路程用了多少时间;看他们在同一段时间里跑了多远。
比较不是同场赛跑的运动员的快慢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看运动员跑相同的路程用了多少时间,谁用的时间最少,谁跑得最快;另一种是看运动员在同一段时间里跑了多远,谁跑的路程最长,谁跑得最快。即:
(1)在相同的路程内,谁用的时间最少,谁跑得最快。
(2)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跑的路程最长,谁跑得最快。
3.认识速度。
比较常用的是第一种方法,例如在体育赛事中,都是规定了路程,然后比较谁用的时间最少,即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
人们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速度的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
设计意图:
从赛跑话题聊起,贴近学生的生活,比较赛跑成绩时也能够引入路程和时间这两个概念,利于学生理解速度概念。
活动二 在测量和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大与小
1.和同伴相互测一测走路的速度。
实验材料:秒表、米尺等。
实验步骤:
(1)A同学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测量用的时间。
(2)B同学用正常的步伐走5秒,测量走的路程。
(3)用路程除以时间,得到速度。
(4)比较A同学和B同学走路的速度。
实验记录:
同学 路程 时间 速度
A 5米 5.2秒 0.96米/秒
B 5.4米 5秒 1.08米/秒
实验结论:A同学走路的速度比B同学走路的速度小一些,走路的速度不一样。
设计意图:
步行是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很多人都对自己的步行速度没有概念,从身边的事物进行科学学习是关注学习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选择测量走路速度简单易行,便于操作。
2.将下面运动速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从大到小的排列结果:
(1)民航飞机; (2)“复兴号”动车; (3)猎豹; (4)沙尘暴; (5)海豚; (6)台风中心移动; (7)自行车; (8)步行。
设计意图:
选择一些典型的交通工具、人、动物、自然现象的运动速度,具有代表性;同时排序也是科学探究中的一项重要的过程技能,给速度排序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
活动三:日常生活中的思考
1.为什么不能从楼梯上快速跑下来?
同一种物体,运动时速度越大,冲击力也越大。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速度越大,能量越大。人从楼梯上下来时,运动速度很大,如果再快速跑,那么速度会更大,这样冲击力就更大,而且不容易止住脚步,容易撞倒前方的人,发生危险。
2.为什么不能高空抛物?
物体在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随着距离的增加,下落的速度也急剧变大。从高空抛下的物体,越接近地面速度越大,能量越大。容易对地面的人或物造成伤害,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高空抛物不仅事关社会公德,更是一条不能逾越的法律红线。
设计意图:
讨论楼梯奔跑、高空抛物这样的现实话题,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这样做的危害,尤其是楼梯奔跑,减少校园伤害。
活动四: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速度
1.运动速度大的物体。
有些物体的运动速度非常大。例如,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速度可以超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就是超过340米/秒。而光这种物质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能达3亿米/秒。
2.运动速度小的物体。
有些物体乍看上去似乎不动,其实它们一直在运动。用什么方法能判断出它们是在运动的?
判断方法:指甲的生长可以测量出速度,即一个星期或一个月长了多少毫米;月亮的移动很难判断它的速度,但可以借助周围固定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来判断,如树、楼房等。
设计意图:
补充阅读材料,拓宽学生对于速度的认知,同时了解声音与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指甲生长与月亮移动也是对前面所学的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一次复习。
活动手册
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同物体有不同的运动速度。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计算得出物体的运动速度。利用秒表、米尺等工具,测量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也可以测量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可以进行比较和排序,通过比较感受速度的大小,进一步理解速度。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