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地形和地势
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024秋人教八上地理精简课堂(教案+素材)】
新课导学
[歌曲导入] 播放《好汉歌》,歌词中提到的“大河向东流……”同学们知道其科学道理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地势特征及影响。
[诗词导入] 我国宋朝的著名词人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大江会东去呢 这与我国的地势和地形有什么联系呢
教学指导
一、分析地形地势的影响
我们学习地形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更好地生活服务。所以,地形和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有哪些影响,进而对人类生产、生活又有哪些影响,都需要很好地把握。具体的方法是先掌握特征,再考虑这种特征有什么影响。可以用下面的表格帮助记忆。
地形与地势特征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地形类型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发展林业、畜牧业、旅游业条件好 耕地少,不利于耕作业发展,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容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此外,“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影响可以简化记成“水汽”“水运”“水能”三个方面:“水汽”就是由于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水运”就是东西流向的大河沟通了东西交通;“水能”就是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二、地形模型的制作
1.工具与材料
中国三级阶梯及主要地形区分布平面图,我国主要地形单元形状图,刀片。
白色泡沫塑料若干(厚度为0.5~1厘米),黄、棕、蓝色橡皮泥若干,大头针若干,颜料,胶水。
2.活动过程
(1)制作中国三级阶梯分布模型。
a.按中国三级阶梯和主要地形区分布平面图的边界大小,裁割好白色泡沫塑料一层,作为地形模型的底层(即第三级阶梯)。
b.按主要地形区分布平面图上第一、第二级阶梯的范围,分别裁割好白色发泡塑料两块,把这两块白色发泡塑料用胶水重叠黏合。然后再按第一、第二级阶梯分布的范围与底层黏合。
c.按主要地形区分布平面图上一级阶梯的范围,裁割同样大小的泡沫塑料五块,把这五块泡沫塑料用胶水黏合后,再按一级阶梯的分布范围与前三层相互黏合。
(2)制作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模型。
a.根据中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平面图,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单元形状图贴在第一、第二级阶梯范围内。
b.把三大平原、主要丘陵的单元形状图贴在第三级阶梯范围内。
c.用彩色橡皮泥把中国主要山脉做成长条锯齿状(下大上小),用大头针固定在模型的相应位置上。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山脉一般以黄色为宜,第一级阶梯以内及边缘的山脉以棕色为宜,山脉的位置和走向应正确。
d.在立体模型上用小刀刻出长江、黄河干流的凹槽,将蓝色橡皮泥镶嵌在干流凹槽内。
(3)着色。
a.在第三级阶梯范围内涂上绿色(山脉不必涂)。
b.在第二级阶梯范围内涂上黄色。
c.在第一级阶梯范围内涂上棕色。
(4)贴注记。
给主要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山脉和河流贴上名称(有条件的学校可用电脑打字),河流的注记须顺其流向,山脉的注记须按照其走向。
3.特别注意
(1)我国许多重要山脉往往是阶梯的分界线,在模型上确定它们的位置时,要做到尽可能使它们的走向与阶梯的分界线相吻合。
(2)模型制作好以后,在底层贴上一层白纸,注上本图的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参照底图的水平比例尺,垂直比例尺=泡沫塑料(一层)的厚度除以500米(一般用数字式比例尺表示)。
(3)用分层设色的高度表表示本模型上颜色所代表的高度,绿色为0~500米,黄色为1000~2000米,棕色>4000米。
(4)在制作了较简单的地势、地形模型后,还可适当地增添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山岳,如“五岳”及珠穆朗玛峰等。
(5)在模型图上让学生说出首都——北京所在的地形区和学校所在地所属的地形区。
三、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模型制作方案
1.基本概况
(1)特点:形象直观、制作简单易行。
(2)作用: 直观形象地展示我国地势分布特点,掌握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
(3)材料准备:1.2米×1.2米平整木板或硬纸板(最好平整木板)、1米×1米图画纸、5厘米厚及2厘米厚白色平整泡沫板各一张、浅绿色吹塑纸两张、24色水彩笔一盒、胶水、记号笔、剪刀、裁纸刀。
2.制作步骤
(1)在1米×1米的图画纸上用记号笔先描绘出我国大陆轮廓图并将该图粘贴于平整木板或硬纸板上。
(2)将5厘米厚平整泡沫板边沿裁剪,要求其边沿与我国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西部国界线吻合。
(3)将此模板用水彩笔涂成褐色或棕色作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4)将2厘米厚泡沫板裁剪,要求其边沿与第一级阶梯、第三级阶梯、国界线大小吻合。
(5)用水彩笔将其涂成黄色作为地势第二级阶梯。
(6)将浅绿色吹塑纸沿我国东部、南部国界线、大陆海岸线剪裁并与第二级阶梯交界处吻合。
(7)依次用胶水将三部分黏合在我国大陆轮廓图上,呈现出阶梯分布大势。
(8)在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交界处用图例标出山脉并用文字在相应位置注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在第一级阶梯上标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9)在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用图例标出山脉,用文字在相应位置注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在第二级阶梯上标注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在第三级阶梯上标注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
(10)用记号笔描绘出长江、黄河干流。
(11)用记号笔标出东部海上国界十段线、南海诸岛;从北向南依次标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2)用剩余泡沫剪裁出台湾岛、海南岛形状并粘贴到相应位置,制作完成。
四、阅读地形剖面图的基本方法
1.了解所读剖面图是沿哪个方向和哪条剖面线绘制的。例如,图中是沿AB方向绘制的,它反映了AB方向的地表起伏状况。
2.仔细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纵坐标和横坐标。例如,图中的纵坐标表示海拔,有垂直比例尺;横坐标表示剖面线上的水平距离,有水平比例尺。
3.掌握剖面图的方向、纵坐标和横坐标之后,再认真观察地表起伏的总趋势、起伏的大小、坡度的陡缓以及地形变化的特点,最后用简明的语言总结出地形剖面图所表示的地表起伏状况。
情境素材
详见电子资源
一、传统文化素材
1.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李煜《虞美人》【释义】就像一江春水向东流去。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释义】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不再往回流。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江陵指今荆州市)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试题设计]
下列诗句能反映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影响的一句是 (B)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二、情境素材
5.318国道
318国道是在中国华东、华中、西南地区的一条国道,起点为上海市黄浦区,终点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全程5476千米,经过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西藏八个省份,是中国最长的国道。
因318国道横跨中国东中西部,揽括了平原、丘陵、盆地、山地、高原景观,包含了江浙水乡文化、天府盆地文化、西藏人文景观,拥有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一路的惊、险、绝、美、雄、壮的景观,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试题设计]
318国道东起上海,西至西藏日喀则,是中国最长的国道。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图为318国道分布图。沿景观大道我国地势的大致特点是 (B)
三、拓展素材
6.中国地势的形成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
7.不断长大的高原——青藏高原
我国第一级阶梯是西南部的青藏高原。高原面平均海拔4000~5000 m,从高原往北和往北到国境,往东到大兴安岭、太行山、伏牛山、武当山、武陵山一线等广大地区。除少数山地外,地势降到3000 m以下,一些盆地高度只有1000 m左右,再往东地势更低,形成一些低山丘陵。除沿海山地与台湾山地一些高峰外,海拔多在1500 m以下,东部的大平原高度不到200 m,向海延伸到浅海大陆架。这种地貌分布特征除与青藏高原在新生代强烈隆升有关外,每个地貌台阶的边坡常是一些新构造断裂分布位置,许多延绵千里的高大山脉的走向受断裂构造线的控制。
青藏高原外围经常发生严重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年代最新、并仍在隆升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8.第四阶梯——大陆架
大陆架,又称大陆棚、陆架、陆棚,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说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它是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大陆架含义在国际法上,指邻接一国海岸但在领海以外的一定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沿岸国有权为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其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
我国大陆架宽广,黄、渤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东海大陆架宽200-600公里,南海大陆架宽180-250公里;现有海深面积计14.07万平方公里;我国海域大陆架渔场总面积1.33亿公顷,也就是13300万公顷。这里被称为我国地势第四级阶梯。
板书设计
教材活动参考答案
[教材P28~29活动·参考答案]
1.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
主要地形区名称
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第三级阶梯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3. (1)我国大型水电站主要分布在阶梯交界处。
(2)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产生了巨大的水能,便于修建大型水电站。
期末冲刺随身宝
详见电子资源
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学过程案例
课题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导入)中国经典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让我们一起来赏中华诗词。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摘自《早发白帝城》)(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江陵指今荆州市)。诗人笔下“一日还”的奇迹与什么有关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词之美,探寻地理之因。 教师(展示我国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同学们观察我国地势有什么特征 你们能够画出我国地势的简图吗 学生(自主学习):观察我国地势剖面图,得出地势西高东低的特征,尝试画出地势简图。 精讲点拨:同学们都正确地看出了我国地势的特征是西高东低,在我国地势从西向东降低的过程中,不是均匀降低,而是向楼梯一样逐级降低,这反映了我国地势另外一个特征——呈三级阶梯分布。下面我们就通过分组活动的形式探究每级阶梯的情况。 教师(展示空白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探究活动。完成教材第28页活动第1~2题。 学生合作探究: 小组一:在我国地势分布图中找出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和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派代表填到黑板前面的空白图中。 小组二:在我国地势图中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分别属于哪级阶梯,派代表填到黑板前面的空白图中。 成果展示我国地势分界线及主要地形区,如下表所示: 主要地形区名称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精讲点拨: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主要包括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我国陆地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分别位于哪里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6页“阅读材料”。 让学生分组学习我国三级阶梯的特征,使学生对三级阶梯的范围和地形特征有清晰的认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转承 我们开始上课的时候就知道,我国河流的流向受地势影响,多向东流,我国地势特征还有哪些影响呢 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第一章学习的内容,指出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结合今天学习的地势特征,讨论我国地势特征对降水有什么影响。 学生合作探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来自东面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向西移动的时候,气流上升,水汽凝结,容易形成降水,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好处。 转承:我国地势特征对河流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教师:我们开始就认识到,地势高低能够影响河流的流向,我国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这样对我国交通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学生:我国许多大河沟通了东西方的交通。 教师点拨: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我国河流虽然沟通了东西方向的交通,但是也阻隔了南北方向的交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长江上修建了许多大桥来连接南北交通。 转承:我国水能分布和地势分布是否有关系呢 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请同学们观察地图,完成教材第29页活动第3题。 学生合作探究: (1)我国大型水电站多建设在阶梯交界处。 (2)这些地方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拓展延伸:(播放三峡水电站的视频资料)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就建设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巫山中的峡谷上。 地势特征对降水的影响是一个难点,因此采取的回忆原来知识和图片展示相结合的方法逐层递进,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授课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让学生掌握并分析区域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生对水能了解较少,因此要从水流速度到水能分布逐步使学生了解水能分布和水流速度的关系,再使学生认识到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这样就能够理解我国水电站多建设在阶梯交界处的原因。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我国地势的特征及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每级阶梯内部的海拔和地形类型差异较大。我国地势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对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面濒临广阔的海洋,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在爬升过程中形成丰富的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二是对交通的影响,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方向的交通;三是对水能分布的影响,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建设了很多大型水电站。
学生对我国地势特征的学习比较顺利,因为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中直接就能够看出来我国的地势特征,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和每级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区都比较容易。关于地势特征的影响,要通过展示各种图文资料,或者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如利用古诗词进行渗透讲解,或设置“318国道”的相关情境,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
PPT教学案例
教学课件全新升级,见电子资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