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气候
第1课时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2024秋人教八上地理精简课堂(教案+素材)】
第二节 气候
本节课学习的是自然环境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气候。教材首先分析了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运用多种地理图表介绍了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征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还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和各地自然景观的不同把我国划分为多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然后讲述了我国气候的两大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最后分析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重点分析了我国海陆位置特征对季风气候形成的影响,渗透了综合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动态、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本节运用了多种地理图表,旨在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和提取图上的地理信息,并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和说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初二的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这一点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也容易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很多的地理图表,尤其是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图,学生判读这类地图的能力较差,不能正确地看懂地图,更不能对地图进行分析和总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把地理规律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内容要求 运用图表资料观察、描述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南北气温的差异,了解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 运用图表资料观察、描述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干湿地区,了解不同干湿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 运用图表资料观察、描述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简要归纳中国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理素养 1.认识我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状况。(区域认知) 2.运用图表资料简要归纳中国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综合思维) 3.结合生活实际,正确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我国气候的两大特点。
教学难点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建议 本节需要使学生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并能分析气温、降水特点,简要归纳气候特征,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图总结,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新课导学
[图片导入]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北极村——漠河的冰天雪地和海南岛春意盎然的景观):请同学们讨论同样在冬季,我国南北为什么会出现差异如此巨大的景观 教师(导入)有的同学说得比较正确,有的则有所偏颇,今天我们就来全面学习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
2.出示哈尔滨的冰雕展和广州的花卉展图片。请学生观察这一组图片,教师设问: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 什么时间举行 (学生回答)相同的时间,广州和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
[活动导入] 提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注意各地天气的差异。由学生说一说我国近期的天气情况,教师再从我国的天气差异引入我国气候的差异。
教学指导
一、“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判读技巧
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气温南北差异很大,教材中有“我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如下图所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懂这幅图呢
1.根据气温数值的变化,发现气温递变规律。
从图上找出数值不同的等温线,由此发现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和突变部分,分析气温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
从图中我们看到等温线在我国陆上分布时,并不是一条直线。我们以0 ℃等温线(图中最粗的那条线)为例,可看出0 ℃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
3.找出0 ℃等温线,认识其意义。
0 ℃等温线在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中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在此线以北平均气温都低于 0 ℃,在此线以南都高于0 ℃。
4.分析我国等温线的疏密程度,了解我国气温差异。
等温线的疏密程度,表示气温的差异。等温线越稠密,说明气温差异越大,等温线越稀疏,说明气温差异越小。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所跨纬度很大。西北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腹地,东南濒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南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所以我国气温差异大,在图上就表现出等温线很密集。
5.读我国最南、最北气温数值,得出我国冬季气温特点。
从图中可知:南方海口市平均气温是16 ℃、北方漠河县为-28 ℃,计算得出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相差44 ℃。可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很大的特点。
二、歌诀记忆我国气温特征
领土面积广,南北跨度大;
冬季温差显,北棉南穿夹;
夏季普高温,南北差不大;
青藏东秦淮,零度等线划;
最寒在一月,高温七月夏。
情境素材
详见电子资源
1.中国气温之最
【中国年平均温度最高值】 南海诸岛的西沙,为26.4 ℃。
【中国年平均气温最低值】 青藏高原上的格尔木五道梁,为-5.8 ℃。
【年极端最高气温的地方】 新疆吐鲁番,49.6 ℃(1967年7月)。
【年极端最低气温的地方】 黑龙江省的漠河,-52.3 ℃(1969年2月13日)。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值】 黑龙江省的漠河,为-30.6 ℃。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最高值】 南海诸岛的西沙,为22.8 ℃。
【中国七月平均气温最高值】 吐鲁番盆地,为33 ℃。
【中国七月平均气温最低值】 青藏高原上的五道梁,为5.5 ℃。
【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方】 黑龙江省的嘉荫,为49.2 ℃。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方】 南海诸岛的西沙,为6.1 ℃。
[试题设计]
家住海南省的小明,寒假去哈尔滨体验冰雪旅游,上飞机时穿的是短衣短裤,下飞机时却换上了棉衣。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小明着装的变化反映我国冬季 (A)
A.南北温差大 B.普遍高温
C.气候寒冷 D.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2)影响哈尔滨和海南省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降水
(3)小明到哈尔滨可以尝试冰雪运动,哈尔滨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社会条件是 (C)
A.冬季气温低,雪期长 B.降雪量大、雪质好、积雪厚
C.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 D.河流结冰期长、河道结冰厚、多山地
2.我国不同温度带的指标
温度带 分布范围 活动积温 作物熟制
寒温带 黑龙江省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1600 ℃ 一年一熟
中温带 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东北平原的大部、内蒙古高原和准噶尔盆地) 1600 ℃—3400 ℃ 一年一熟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华北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和黄土高原的大部分) 3400 ℃—4500 ℃ 两年三熟或 者一年两熟
亚热带 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4500 ℃—8000 ℃ 一年两熟或三熟
热带 滇、粤、台三省南部和海南省 >8000 ℃ 一年三熟
[试题设计]
地处我国最北的漠河充分发挥极寒地带特色,积极发展寒地试车经济,将“寒冰场”融化成“热产业”。据此完成(4)~(5)题。
(4)漠河地处 (B)
A.中温带 B.寒温带 C.暖温带 D.亚热带
(5)漠河寒地试车基地能重点测试汽车的 (A)
①防滑能力 ②抗寒能力 ③防晒能力 ④防风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板书设计
气 候(一)
教材活动参考答案
[教材P33活动·参考答案]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植被不同。例如:暖温带的主要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的主要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农作物不同。例如: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农作物的播种时间不同。例如:小麦在暖温带适合于秋季播种,收获的是冬小麦;在中温带适合于春季播种,收获的是春小麦。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人们的服饰有差异。例如:我国东北地区居民冬季都穿棉衣、戴棉帽,在商店、公交车内都有暖气;海南地区的居民多穿短衣、短裤、凉鞋等,以利于身体透气散热。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人们的运动方式不同。例如:北方人喜欢滑冰;南方人喜欢赛龙舟、游泳等。
期末冲刺随身宝
详见电子资源
第1课时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教学过程案例
课题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教师:研究我国气温分布需要用到等温线分布图。在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温度相等,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该地区温差大,反之则温差小。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下面我们就首先探究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合作探究: 小组一:在图中找出北极村、哈尔滨、北京、上海、海口,根据等温线的数据说出这些城市的大致温度,计算北极村和海口的温差。 小组二:在图中找出0 ℃等温线,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其经过的主要地区。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城市和等温线,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判断不同城市的温度。 此处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判读等温线分布图,因此安排分组进行探究,这样有利于发挥集体优势,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
(成果展示) 小组一:北极村的气温约为-28 ℃,哈尔滨约为-18 ℃,北京约为-6 ℃,上海约为6 ℃,海口约为16 ℃。北极村和海口的温差约为44 ℃。 小组二:1月份0 ℃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一直延伸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精讲点拨:从小组一的成果看,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很大,越向北气温越低。因此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是最北端的北极村,同学们可以阅读教材第32页“阅读材料”了解北极村的情况。0 ℃等温线是一条重要的等温线,它的北侧在0 ℃以下,河流结冰;南侧在0 ℃以上,河流不结冰。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后我们还会陆续学到有很多分界线都通过这里。 转承:通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我们认识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下面同学们利用上面的方法,自学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师:展示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安排学生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学生自主学习: (1)在图中找出哈尔滨、海口、乌鲁木齐和拉萨,根据等温线的数值说出其大致温度。 (2)计算哈尔滨和海口、拉萨和海口的温差。总结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成果展示) (1)哈尔滨的气温约为22 ℃,海口的气温约为30 ℃,乌鲁木齐的气温约为26 ℃,拉萨的气温约为8 ℃。 (2)哈尔滨和海口的温差约为8 ℃,拉萨和海口的温差为22 ℃。这说明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考查学生对刚刚学习的气温分析方法的应用能力,进一步熟悉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能够通过计算温差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
转承 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各地气温存在很大的差异,而气温对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把全国分为几个温度带,下面我们一起认识我国的温度带。
教师:我国不同地区气温差异大,农业生产也各不相同,因此划分了几个温度带,同学们可以通过下面几个问题来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安排学生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学生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32页图2.17,找出划分温度带的依据。 (2)从图中找出我国共有多少个温度带,自己学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属于什么温度带。 精讲点拨: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5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其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中国的温度带分布图比较容易看懂,学生能够找出主要的温度带,也可以顺便复习省级行政区域的地理位置。
转承:我国不同温度带中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类型有什么不同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不同的温度带。 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究。 学生分组探究: 小组一:列举不同温度带中的水果,说明不同温度带农业生产的不同。 小组二:列举不同温度带中的传统民居特点,说明不同温度带生活习惯的不同。 (成果展示) 小组一:不同的温度带中气温不同,因此生长不同种类的水果,例如,苹果、梨主要产自暖温带,柑橘主要产自亚热带,而椰子、香蕉则是热带水果。 小组二:不同温度带中的气候不同,因此传统民居为了适应气候的特点而表现在建筑风格和材料方面有所不同。例如,北方民居墙体较厚、平顶,密封程度较高;南方民居墙体高、斜顶,注重通风和透气。 拓展延伸:我国不同温度带内人们的传统体育活动和服饰也有所不同,寒温带和中温带地区人们的传统体育活动是滑冰,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们的传统体育活动是游泳。寒温带和中温带地区冬、夏季节气温变化大,因此人们的服饰差异明显,热带地区终年炎热,人们服饰材料轻薄,一年中变化不大。 此环节主要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向北气温越低;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是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我国气温对人们生活和生产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我国共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不同温度带内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不同。
本节内容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等温线分布图不能正确地判读,还有对气温和农业的关系也不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出现学生不能正确应答的现象,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对于这类问题,要在课下下足功夫,让学生充分复习等温线和等高线的知识,加强对等温线图判读的练习,还要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的成功之处是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学生分组活动,对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有很大的帮助,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初步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但是在活动的组织上还要进一步下功夫,要及时进行引导,使活动达到应有的效果,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
PPT教学案例
教学课件全新升级,见电子资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