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优选】九上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精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优选】九上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精品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4 09: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世界古代史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视频导入:希腊神话诸神节选视频
目标导航
内容标准:学习要点:建筑艺术;哲学和法学;公历的缘起。
学习提示: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学习延伸: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
知识结构
二、建筑艺术
三、哲学和法学
一、文学和雕塑
四、公历的起源
一、文学和雕塑
一、文学和雕塑
1、文学:
古希腊
(1)希腊神话:
特点:“神人同形同性”
古希腊十二主神的形象
所谓“神人同形”就是神和我们一样,有着人的形态和肉体,却比人高大健美;“神人同性”是指神有着和人一样的性情,也有各种弱点和缺点。
十二主神特点
宙斯:掌管天界,以贪花好色著名。
赫拉:宙斯夫人,爱嫉炉。
波塞冬:掌管大海,暴躁,贪婪。
哈得斯:掌管冥府,残忍,但很守信。
德墨忒耳:农业女。
阿瑞斯:战争之神;粗暴而嗜血。
雅典娜:智慧女神和女战神;智慧、理智、纯洁。
阿波罗:太阳神,精明练达、老成持重。
阿佛洛狄忒:爱,美和欲望之神。
赫尔墨斯:盗窃者守护神,商业之神、聪明狡猾。
阿耳忒弥斯:女猎神和月神,自由独立,热爱野外生活。
(2)《荷马史诗》:
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荷马史诗》封面
(包含《伊利亚特》
和《奥德赛》)
荷马雕像
描述了公元前1100年多利亚人的入侵毁灭了迈锡尼文明,希腊历史进入所谓“黑暗时代”。
2、雕塑:
(1)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
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2) 掷铁饼者
古希腊
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想象图)
《米罗的维纳斯》
《拉奥孔》
雅典神殿雕刻
古希腊雕塑作品多是裸体的人像和神像,表现了希腊人对人体美的崇尚,希腊的人物雕刻艺术达到了一种完美境界。
相关史事
奥林匹克运动会源于古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北部的城市奥林匹亚,在公元前776年以后发展为全希腊的运动会,每4年举行一次。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所有敌对活动一律停止。比赛项目最初只有赛跑一项,后来不断增加。比赛获胜者被本城邦人视为英雄。
材料:
1894年6月16日,顾拜旦精心设计和主持的首次“国际体育教育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召开,通过决议复兴奥运会,规定此后每隔4年举办一次奥运会。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共举行了293届,历时1169年影响深远。
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是一个广阔的时代背景长期孕育的结果。第一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办,自截至2022年6月,已有23个国家、41个城市举办过夏奥会与冬奥会,“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已经发展到206个国家和地区,奥运会已成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体育文化盛会。
二、建筑艺术
二、建筑艺术
1、希腊建筑:
主要体现在神庙,典型代表是帕特农神庙。
帕特农神庙复原图
帕特农神庙遗址
教学视频:帕特农神庙
多立克柱,充满力量感,最早是在希腊人建造神庙时发明的。
爱奥尼克柱,柱头由一对标志性的涡形装饰置于柱帽之上,运用较为广泛。
科林斯柱,柱头是忍冬草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其应用较少。
雅典卫城伊瑞克先神庙
雅典卫城胜利女神庙
2、罗马建筑:
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和万神庙。
古罗马大竞技场
罗马万神殿
古罗马凯旋门
古罗马引水道
教学视频:罗马建筑
三、哲学和法学
三、哲学和法学
1、哲学:
古希腊
(1)德谟克利特:
提出“原子论”
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
认为灵魂和理性都是由精细的原子构成的,是同一个东西,并不神秘。
反对宗教神话观念
(2)苏格拉底:
①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地问和答
②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雕像
苏格拉底将思考转向人类社会
人物扫描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是雅典公民。据记载,他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在被投入监狱一个月后,这位年已七旬的哲人遣退妻儿,在众位弟子面前饮鸩,从容就死。他认为,众人往往凭感觉和情绪作出决策,很容易盲目行事,所以多数不一定代表正义。他要求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对雅典简单多数的民主制提出异议。尽管可以逃生,但苏格拉底宁可为坚持自已的信念而死。
苏格拉底
(3)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
人物扫描: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解剖了许多动物,奠定了动物学基础。他是逻辑学的创始人,提出的演绎等方法成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亚里士多德
教学视频:希腊哲学
2、法学:
(1)起源:
习惯法
(2)形成:
成文法(渊源:《十二铜表法》)
(3)发展: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完备:《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古罗马
蒙住双眼、一手提剑、一手握天平的司法女神朱斯提提亚Justitia
罗马帝国的法学家对法律进行了广泛论证,包括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相关史事
罗马的法学家有权在法庭审案时发表意见,有权解释法律。他们的著作将各种法学原理变得可操作,成为罗马法学的基础和权威。罗马规定,若有法学方面的疑难问题,应到法学家著作中寻找答案。
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真正的法律应该对一切人有效,应该永远有效。
四、公历的起源
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
四、公历的起源
(1)凯撒命人编制“儒略历”;
(2)4世纪,罗马皇帝以儒略历作为基督教历法;
(3)今天使用的公历是以儒略历为基础。
古罗马
儒略历将全年分设为12个月,单数月是大月,长31日,双数月是小月,长为30日,只有2月平年是29日,闰年30日。每年设365日,每四年一闰,闰年366日,每年平均长度是365.25日。
凯撒
知识拓展
公历是如何减少误差的
公历每月的天数不全相同,其实是人为的结果。每年365天原是这样分配:单月31天,双月30天,只有2月为29天。凯撒的继承人屋大维的生日在8月,他从2月抽出1天加到8月,结果2月减少至28天,8月变成大月31天。最终,形成了“七前单月大、七后双月大”的历制。
公历使用到16世纪时,又产生了误差。于是当时的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对闰制进行改革,即仍然4年一闰,但逄能被100整除的那一年不闰,到能被400整除的那一年再闰,这样每400年闰97次,误差就极小了。因此现在通用的公历又叫“格列高利历”。
夯实基础
1.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商人施立曼根据《荷马史诗》,完成了特洛伊和迈锡尼遗址的发掘。这说明《荷马史诗》( )
A.包含着古希腊真实历史信息 B.是古埃及宝贵的文学遗产
C.奠定了欧洲民主政治的基础 D.反映了古希腊的哲学成就
【答案】A 【详解】据材料“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商人施立曼根据《荷马史诗》,完成了特洛伊和迈锡尼遗址的发掘”可知,依据《荷马史诗》德国商人完成了特洛伊和迈锡尼遗址的发掘,这说明《荷马史诗》包含着古希腊真实历史信息,A项正确;《荷马史诗》反映的是古希腊的历史故事,与埃及无关,排除B项;雅典民主奠定了欧洲民主政治的基础,排除C项;《荷马史诗》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但与哲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夯实基础
2.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举行,北京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希腊雕塑成果丰硕,图一与图二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这些艺术杰作体现了古希腊( )
图一《掷铁饼者》 图二《米罗的维纳斯》
A.共和政体趋向完善 B.男女政治权利基本相同
C.崇尚人体的力与美 D.思想统一促进城邦发展
夯实基础
2.
【答案】C
【详解】根据“《掷铁饼者》”“《米罗的维纳斯》”可知,图片展现人体的力与美,体现古希腊崇尚人体的力与美,C项正确;图片没有体现共和政体趋向完善,排除A项;图片没有体现男女政治权利基本相同,排除B项;图片没有体现思想统一促进城邦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夯实基础
3.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无论是在哲学、文学领域,还是在科学、艺术领域都取得了众多突破性的成就,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其中思考人类社会,主张认识自己的哲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释迦牟尼 D.老子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B项正确;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人,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排除A项;释迦牟尼,佛教的创立者,排除C项;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排除D项。故选B项。
夯实基础
4.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则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在罗马法学中成为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渊源的法典是
A.《万民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民法典》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迈出罗马法建设的第一步,成为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的法律是《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0前-449年,罗马颁布了成文发,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成为《十二铜表法》。它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在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C项正确;《万民法》罗马法中调整非罗马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 制定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排除B项;拿破仑时期制定《民法典》,排除D项。故选C项。
世界古代史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