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世界古代史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视频导入:香波堡-法国文艺复兴的建筑杰作
目标导航
标准解读
学习要点: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莎士比亚。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知识结构
二、但丁
三、达·芬奇
一、文艺复兴
四、莎士比亚
一、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根本原因)
(1)经济:
意大利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1:在14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和米兰等城市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工商业繁荣,而且也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较早的地区之一。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产阶级在不少城市中居于主导地位。
(2)思想:
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材料2:中世纪的教会极端蔑视人性,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肮脏的、下贱的。人的一生就是为赎罪而活着,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意义。…教会内部圣职买卖现象严重,还到处推销赎罪券,宣称“当你为某个炼灵捐献的银钱投进捐献箱,发出叮当一响时,他就从炼狱中应声而出。”
教会焚毁书籍
教会审判异端
教会兜售赎罪券
政治上:罗马教会至高无上
经济上:占有大量财富
思想上:控制垄断思想文化
(3)社会:
黑死病促使人们反省;
材料3:从14世纪中叶起, 欧洲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致命瘟疫,它被称为黑死病(即鼠疫)。据估计整个欧洲的死亡人数约2500万人(1347-1351年间),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黑死病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连上帝都不能依靠了,只能依靠人自己了,所以就重视人自己的价值。
(4)文化:
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从东罗马帝国传到了意大利。
材料4: 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发源地。拜占庭帝国后期,东罗马人带着大批古代典籍逃往西欧避难。一些学者在佛罗伦萨开办“希腊学院”,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 中古欧洲史》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佛罗伦萨
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心脏是佛罗伦萨,那些最为人熟知的艺术家,多半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教学视频:黑暗中世纪与新思想的曙光
2、概况:
(1)兴起时间:
14世纪中叶
(2)兴起地点:
意大利
(3)核心思想:
提倡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4)概念:
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大解放,延续了300年之久。
人文主义
观念的转变
中世纪 文艺复兴
禁欲苦行 现世幸福
压抑人性 张扬人性
麻木顺从 追求自由
愚昧迷信 理性科学
神权至上 人性至上
(5)方式:
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6)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研读
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青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想一想: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诗歌反映了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当时流行的人文主义思潮。
二、但丁
二、但丁
1、简介:
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2、名言: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3、代表作:《神曲》
内容: “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梦游三界→描写现实、抨击教会贪腐→
表达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人文主义色彩)
地狱
炼狱
天堂
相关史事
在但丁笔下, 地狱像一个大漏斗,共9层,里面是形形色色的罪人,受到各种酷刑折磨。如第9层是一个冰湖,罪犯的灵魂冻于湖中,魔鬼坐在地心,不断撕咬犹大及其他罪人。炼狱用来惩罚轻罪者,如让傲慢者身负重石,用铁丝缝合嫉妒者的双眼等。天堂为善良的灵魂居住之所,充满着光辉、欢乐和爱。
知识链接
文学三杰
但丁
薄伽丘
彼得拉克
提出“人学”来对抗 “神学”,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十日谈》,强调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讽刺基督教会,批判等级观念。
三、达·芬奇
三、达·芬奇
1、简介:
意大利人,最大的成就是绘画,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2、特点:
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完美生动艺术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达·芬奇自画像
冷漠、呆板
你悲哀吗 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
你快乐吗 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
——傅雷
3、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最后的晚餐》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
教学视频:文艺复兴时的艺术
人体比例研究
人体解剖图
机械设计草图
达芬奇自画像
知识链接
美术三杰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米开朗琪罗雕塑《摩西》
米开朗琪罗雕塑《大卫》
他双眉紧锁,目光炯炯,全神贯注,显示出压倒一切敌人的威武姿态。雕像宣扬了人的力量充分体现了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
米开朗琪罗作品
米开朗琪罗作品
西斯廷教堂壁画
米开朗琪罗绘画《创世纪》
拉斐尔罗作品
该画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之逸事为题材,以极为兼容并蓄、自由开放的思想,打破时空界限,把代表着哲学、数学、音乐、天文等不同学科领域的文化名人会聚一堂,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表达了对人类中追求智慧和真理者的集中赞扬。
拉斐尔绘画《雅典学院》
拉斐尔罗作品
中世纪圣母像
拉斐尔圣母像
四、莎士比亚
四、莎士比亚
1、简介:
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文学艺术家,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诗篇。
2、特点:
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3、代表作:《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知识拓展
莎士比亚的名言摘录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
●与其做愚蠢的聪明人,不如做聪明的愚人。
●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经死了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对自己不信任,还会信任什么真理。
●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已诚信。
●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
国家 人物 领域
波兰 哥白尼 天文
意大利 布鲁诺 思想家
伽利略 天文
英国 哈维 生物
培根 科学
德意志 开普勒 天文
古腾堡 印刷
西班牙 塞万提斯 文学
法国 拉伯雷 文学
笛卡尔 数学
韦达 数学
文艺复兴影响
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促进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民族集权国家形成(15世纪)
新航路开辟(15—16世纪)
宗教改革(16世纪)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16世纪)
启蒙运动(17—18世纪)
教学视频:文艺复兴促进欧洲近代政治模式形成
夯实基础
1.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时期一位重要统治者,他在位时期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收集法令。他组建该委员会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自身统治 B.维护平民利益
C.扩大疆域需要 D.镇压国内起义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制定法律的根本目的是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A项正确;法律更多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不是平民的利益,排除B项;扩大疆域与法律的制定无关,排除C项;镇压国内起义不是法律制定的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夯实基础
2.哈斯金斯说:“没有什么比罗马法律更能体现罗马人聪明才智的特质,也没有什么比她的法律的影响更持久、更广泛.”公元6世纪,由查士丁尼组织编纂,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献是A.《汉漠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权利法案》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织编纂《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奠定欧洲民法基础,C项正确;《汉漠拉比法典》是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颁布的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A项;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时期颁颁布《十二铜表法》,这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排除B项;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夯实基础
3.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颁布了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便实施于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各族人民。由此可见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B.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C.民主制度达到鼎盛 D.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以便实施于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各族人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撰的《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由此可见,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罗马统治区域不断扩大,A项正确;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民主制度达到鼎盛,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排除D项;故选A项。
夯实基础
4.《查士丁尼法典》并未废除奴隶制,同时又赞成“释放的善举”。该法典承袭万民法,承认主人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但又在立法中规定,主人非依法不得“毫无理由地杀害自己的奴隶”,否则将受到处罚。这说明当时的拜占庭帝国
A.事实上否决了奴隶制的合法性
B.法律的制定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D.打压奴隶主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主人非依法不得‘毫无理由地杀害自己的奴隶’,否则将受到处罚。”可得出拜占庭帝国在法律上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C项正确;法律的规定并不是事实上否决了奴隶制的合法性,排除A项;材料不是说明事实上否决了奴隶制的合法性,排除B项;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不是打压奴隶主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世界古代史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