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优选】八上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精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优选】八上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精品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4 08:3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中国近代史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视频导入:没有炮弹恰恰见证了定远舰最后的荣光
2020年9月17日,考古队在山东威海打捞起了一块重18.7吨的铁块。这锈迹斑斑的铁块不是别的,正是北洋海军定远舰的防护甲!定远舰耗资140万两白银,当时的人称之为“亚洲第一巨舰”,也被人誉为“永不沉没的战舰”。遗憾的是,1895年2月10日,“定远舰”受到了日军炮火重创,不堪重负自爆,因此沉到了海中。直到2019年,考古队才逐渐打捞出了定远舰的残片。
目标导航
标准解读
学习要点:黄海海战和辽东陆战;《马关条约》签订;瓜分高潮。
学习提示:分析甲午战争失败对中国人民觉醒的巨大刺激作用。
学习延伸:了解爱国官兵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知识结构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日本明治维新后,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材料:
1867年,明治天皇登基伊始,即在《天皇御笔信》中宣称“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
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军、陆军。
教学视频: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2、导火索:
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材料: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又称“东学道起义”。东学道是朝鲜以农民为主体的秘密宗教团体。1894年春,其首领全瑞准领导数千人起义,口号是“逐倭灭洋”“尽灭权贵”。
日本借此时机,怂恿清政府出兵帮助朝鲜镇压起义,为发动战争制造口实。此时清政府在朝鲜的全权代表袁世凯相信日本出兵朝鲜“必无他意”,提议李鸿章出兵。6月4日,清政府接到朝鲜政府求助的电报,决定派兵朝鲜。而日本也调集大批军队入朝,准备与清军决一雌雄。
3、战争概况:
(1)时间:
1894-1895年
(2)爆发:
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VS
(3)经过:
①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叶志超逃跑;
左宝贵像
人物扫描
左宝贵( 1837-1894 ),山东费县人,回族。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部进援朝鲜。平壤战役打响后,负责防守城北玄武门一线,带病登城指挥。当部将劝他摘下红缨帽,脱掉黄马褂,以免引起敌人注意时,他却坚定地说: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让士卒们知道我还在,这样他们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
邓世昌像
(3)经过:
①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叶志超逃跑;
②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200名将士殉国;
教学视频:甲午黄海海战过程
人物扫描
邓世昌(1849-1894年),广东番禺人,字正卿。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专长为测量、驾驶。后调入北洋舰队,先后任多艘军舰的管带,曾随丁汝昌到英国接新购军舰回国。1882年率舰护送清军赴朝鲜仁川,平定兵变。1888 年,升任总兵。1894 年黄海海战中,率领致远舰将士奋勇作战。其后弹药用尽,他下令加速猛撞日舰“吉野号”。致远舰被炮弹击中,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邓世昌语录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邓世昌
勇往直前、不畏强敌、英勇作战、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从邓世昌身上你能感受到这些爱国官兵的什么精神?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3)经过:
①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叶志超逃跑;
②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200名将士殉国;
③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牺牲;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杀害两万多中国人;
材料:“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美国纽约《世界报》
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
日军攻占旅顺后,对城内进行了4天3夜的屠杀,死难者可能达2万人,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后经考察,生还者800余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英国人艾伦的《龙旗翻卷之下》记载:“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乱刺。在街上行走,脚下到处可踩着死尸…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地举向高空,让人观看” …
(3)经过:
①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叶志超逃跑;
②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200名将士殉国;
③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牺牲;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杀害两万多中国人;
④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殉国;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3、战争概况:
(1)时间:
1894-1895年
(2)爆发:
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3)经过:
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4)结果:
清政府战败,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签订《马关条约》。
课堂探究
中国被日本打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战争期间,清国陆军兵源数合计962463人,开战时日军诸部队总动员220580人。(但在战争时),清军实际参战部队只有十余万人。(日军)作战实际用兵数超过总动员数,合计240616人。 ——摘编自宗泽亚《清日战争》
中方 日方
速射炮 无 共有11舰装备
航速16节以上的战舰 2 10
项目 中方 日方
参战舰艇(艘) 10 12
火炮(门) 191 272
①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②清政府避战求和;
③清军防务松弛,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
④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列强对日本默许支持。
美国
日本可协助其侵略
朝鲜和中国
英国
利用日本牵制
俄国的远东发展
法国
德国
俄国
未完成侵略准备
不干涉战争
欲坐收渔翁之利 获得更大利益
清朝寄希望于列强从中调停,避免战争爆发,但列强支持默许,不加干涉。
西方反映甲午战争的漫画
1892年,日本建立起近代化海陆军,以北洋水师为假想敌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明治天皇一天只食一餐,鼓动日本全体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1887年7月从内务库中拨出30万日元作为海防经费。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时间:
1895年春
2、地点:
日本马关
3、人物: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1895年,日本马关春帆楼
李鸿章
伊藤博文
4、内容:
内容 危害
割地
赔款
通商
设厂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造成了近代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一次分离。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极大增加人民负担。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便利了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财富,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1894年适逢慈禧六十寿辰,拟“在颐和园受贺,自大内至园, 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挪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布置点景,广收贡献。
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
台湾岛已割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
知识拓展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抗日武装斗争
台湾人民在爱国人士的组织之下,留台清军与民兵配合,坚决的抵抗日本侵略,时间长达近半年之久,日军的死伤多达3万多人。
半年后,因只有台湾一隅之地和没有后援,台湾保卫战才最终失败。
  台湾人民奋起抗日,坚持斗争5个多月,打死打伤敌人32000多人,并在此后日本占领台湾的50年里一直坚持反抗日本统治。1945年10月25日,回到祖国怀抱。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
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民布告》
“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原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有为耳? ——徐骧
教学视频:台湾人民的抗战
5、影响:
(1)对中国:
①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中国民
族危机加剧;
②促进民族意识觉醒;
③先进中国人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
康有为:1895年联名请愿,要求变法。
梁启超: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孙中山:1895年领导了其革命生涯中第一次反清起义。
5、影响:
(1)对中国:
①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中国民
族危机加剧;
②促进民族意识觉醒;
③先进中国人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
(2)对列强:
①刺激了日本侵略扩张的野心;
②日本利用中国的巨额赔款发展教育和军事等,使其
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
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导火索:
《马关条约》签订后,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日本向中国索取 “赎辽费”→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俄国的盟国
法国
德国
日 本
策划干涉
俄国
支持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干涉
清政府


赎辽费3000万
两白银
俄、法、德三国干涉日本还辽漫画
2、表现:
列强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熊代表沙皇俄国
太阳代表日本
虎代表英国
鹰代表美国
哈蟆代表法国
肠代表德国
列强瓜分狂潮漫画
门户开放漫画
夯实基础
1.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勇于担当的民族。下表空白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 )
A.血战黄海
B.收复新疆
C.廊坊大战
D.武昌起义
【答案】A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邓世昌”并结合所学知识,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A项正确;左宗棠收复新疆,排除B项;廊坊大战 是义和团运动,排除C项;邓世昌与武昌起义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民族英雄 林则徐 邓世昌 杨靖宇 张自忠
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 东北抗日 枣宜会战
夯实基础
2.“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成,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上述现象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详解】据题文材料中的话说的意思是西方国家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开工设厂,省却了运费和关税,得到很大便利。根据所学知识,西方国家在中国开工设厂是在《马关条约》之后,C项正确;《南京条约》是在鸦片战争后签订,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天津条约》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辛丑条约》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是在材料现象出现后,排除D项。故选C项。
夯实基础
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观察图一、图二中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C.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逐渐深入内地
D.晚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
夯实基础
3.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图一是鸦片战争后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都位于东南沿海。甲午中日战争后开放了沙市、重庆、苏州等通商口岸,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变化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长江内陆,C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从图中看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增多,排除B项;《辛丑条约》中严禁中国人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D项。故选C项。
夯实基础
4.下图为清代人所绘,它形象地反映出中国何时的时局?(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北洋军阀统治时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图片是时局图,结合所学知识,时局图反映的是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这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开始,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北洋军阀统治时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中国近代史
谢 谢!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