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中国近代史
第6课 戊戌变法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视频导入:时局图动态展示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示钟的作用。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先进中国人面对民族危机的早期探索
倾销鸦片→战争
19世纪40年代
地主阶级抵抗派:
提出学西方技术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
19世纪6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实践学西方技术
19世纪60年代
早期维新派:
提出学西方制度
未学
只学技术未学制度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瓜分中国狂潮
何去何从?
目标导航
标准解读
学习要点: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百日维新。
学习提示:理解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学习延伸:初步分析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
知识结构
二、百日维新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
(1)背景: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材料: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足见圣朝养士之隆,亘古所罕。——《申报》1895.5.10
公车:汉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2)经过: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变法、迁都。
康有为
梁启超
(3)影响: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教学视频:公车上书及康有为简介
人物扫描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自幼熟读经史,有志圣贤之学。20多岁时到香港和上海的两次游历,使他对西方资本主义治理下的社会有了亲身感受。此后,他广泛阅读了当时能够搜集到的西学书籍、报刊,钻研西学知识。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后来,回到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书,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学生有梁启超等。
康有为
读书游历→钻研西学→宣传变法→实践
2、宣传变法:
(1)组织学会:
强学会、南学会、蜀学会等
强学会遗址
强学会部分成员
康有为、梁启超把《万国公报》从第46期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2)创办报刊:
上海的《时务报》(梁启超)
天津的《国闻报》(严复)
问题思考: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 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人物扫描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18岁入万木草堂,跟康有为学习。公车上书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变法思想。25岁时,到长沙主讲时务学堂。
梁启超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3)翻译著作:
《天演论》: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严复天演论序言手稿
材料:严复“为惊心动魄于保群进化之图”,频敲危亡警钟,力图救亡图存 。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人物扫描
严复,福建侯官人。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被选赴英国学习海军。留学期间,广泛涉猎西方各种政治学术理论。两年后回国,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甲午战争期间,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号召救亡图存。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严复
二、百日维新
二、百日维新
1、维新变法:
(1)背景: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
(1897年11月)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材料:
①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897.12)
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1898.1)
列强瓜分狂潮漫画
(3)时间:
1898年(农历戊戌年)6月11日—9月21日 共103天
(4)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
(5)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2)人物: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光绪帝(1871-1908)
“明定国是”诏书
(6)维新措施:
③废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①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④裁剪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提高办事效率,触动了顽固派利益。
教学视频:百日维新与戊戌政变
材料2:新政诏书连篇颁发……地方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比较得力。各部堂官和各省督抚都观望、延宕、抵制。
——范士华:《戊戌维新——近代中国的一次改革》
材料3:光绪皇帝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几年吃的东西不顾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吃了。”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变法成败?
材料1:朝廷中大多数高级官员的位置都出自她(慈禧太后)的恩赐并效忠于她……协助皇帝作出重要决策的高级官员大部分是皇太后的人。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2、戊戌政变:
9月21日,慈禧太后等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重新训政,尽废新法。
囚
杀
逃
瀛台,地处北京南海中,三面临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后,将光绪帝幽禁在这里,后来光绪帝死于此。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
囚禁光绪的瀛台
教学视频:戊戌六君子
康广仁
林旭
杨深秀
戊戌六君子
刘光第
杨锐
谭嗣同
相关史事
康有为在政变前一天,由英国人保护逃往香港。政变发生当天,梁启超躲入日本公使馆,后由日本人掩护,化装逃到日本。谭嗣同拒绝出走,矢志为变法献身他说:“不有行者, 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各国变法, 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知识拓展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它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准备设立天学、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十科。 变法失败后, 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下来, 并附设有中小学,不过规模非常有限,学生总数仅200余人。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停办。1902年复校,增设预备科及速成科等。1903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医学实业馆。1905年又设政法、文学、格致、工科四科。到1910年已设有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毕业生分别授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头街。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
维新时期的遗产
奏定大学堂章程
(1903)
京师大学堂牌匾
京师大学堂旧址
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清末1898年至1911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 。
维新时期的遗产
旧式私塾
北洋师范女学堂成立纪念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的报刊和著述
梁启超等创办的“经正女学堂”
课堂探究
戊戌变法的性质与评价
1、性质: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2、意义:
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①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最突出功绩)
②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3、教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夯实基础
1.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一系列变法诏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变法中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
A.裁撤冗官
B.鼓励私人新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C.训练新式军队
D.开办新式学堂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鼓励私人新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属于经济方面,即发展资本主义,B项正确;A项是政治、C项是军事,D项是教育,排除ACD项。故选B项。
夯实基础
2.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变法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D.变法的性质是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夯实基础
2.
【答案】D
【详解】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虽然他们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但其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而不是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D项符合题意;据材料“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等一千多名举人发起了“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由一种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排除A项;维新变法运动的最大功绩是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夯实基础
3.“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
A.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D项正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与“社会文化运动”关联不大,排除A项;戊戌变法并未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排除B项;维新派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夯实基础
4.在中国近代早期探索中,洋务运动和戊成变法先后发生。它们的相同点是
A.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B.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都由地主阶级领导 D.都使国家迅速强大起来了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中国近代挽救民族危机的运动,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主张学习西方,A项正确;这两项运动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排除C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没有使国家迅速强大起来,排除D项。故选A项。
中国近代史
谢 谢!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