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中国近代史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视频导入:新旧交织的清末真实集市影像
目标导航
标准解读
学习要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习俗的变化。
学习提示:了解民族资本发展所受到的阻碍。
知识结构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发展历程:
(1)19世纪6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陈启沅(1834-1903)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创始人之一。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2)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材料: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于1895年4月17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除了割地、赔款、开商埠外,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的原因仅解释为"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相关史事
张骞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甲午战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张骞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张謇
南通大生纱厂
大生织物公司
大生码头
通燧火柴公司
资生铁冶厂
碾米公司
大达内河轮船公司
教学视频:张謇“实业救国“
荣宗敬
荣德生
1900年荣氏兄弟保兴面粉厂
1903年周学熙创办直隶工艺总局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公车上书
武昌起义
(3)辛亥革命后,发展实业热潮;
(4)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
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教学视频:卢作孚——运输救国
(5)一战后—1949,民族工业受“三座大山”压迫。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产生
相关史事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当它历经艰险渡过难关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华战火的洗劫,企业遭受重创,荣宗敬忧愤而死。抗战胜利后,荣氏企
业虽然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
荣宗敬
荣德生
人们携带大捆钞票抢购日用品
发薪日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9年 一头猪
1941年 一袋面粉
1943年 一只鸡
1945年 两个鸡蛋
1947年 一块煤
1937年 两头牛
1949年 一张纸
2、发展特征
(1)先天不足:
(2)后天畸形:
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3)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①产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生存。
②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新式交通:
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
传统交通方式与工具
晚清马车与车夫
晚清南方人乘坐的轿子
晚清帆船
晚清独轮车
晚清骑驴照片
晚清骑马出行
新式交通方式与工具
民生公司第一艘轮船
唐胥铁路通车(李鸿章)
慈禧太后的敞篷奔驰车
婉容皇后骑自行车
晚清大街上的黄包车
民国时期的飞机及空姐
知识拓展
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主修筑京张铁路。西方工程师们抱着观望与嘲笑的态度,讥讽说:“中国造此路之工程师尚未诞生。”
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是中国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之一。在修建京张铁路时,他精心勘测、设计、施工,不仅提前竣工,而且实现了“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的既定目标。
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在南口举行盛大的通车典礼。这条铁路是以詹天佑为首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中国工人,用自己的技术力量,由中国筹款,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詹天佑的事迹传遍了全国,也震动了西方工程科技界。1909年,他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为正式会员,成为第一位加入此会的中国工程师。
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
青龙桥北人字形铁路
2、新式通讯:
电报、电话等
大清国的电报房
精心操作电报机
大清皇宫电话机
民国电话机
民国电报机
3、风俗习惯:
剪辫、劝禁缠足、易服、更礼仪、改称呼等
清朝官服
长袍马褂
清代旗袍
新式服装
西餐
洋烟
文明结婚
集体婚礼
西式点心
伟大革命者孙中山先生葬礼
位于南京路的公共租界市政厅
北京四合院
夯实基础
1.连涛同学在复习历史知识时绘制了如下时间轴。这反映他正在复习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B.近代中国的落后与屈辱情况
C.中国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D.中国改变了落后的经济面貌
【答案】A【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我国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工矿企业内迁。综上所述,图片时间轴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A项正确;通过图片事件不能反映出近代中国的落后与屈辱情况,排除B项;中国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中国改变了落后的经济面貌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夯实基础
2.据统计,1865—1894年上海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而贵州省直到1913年还没有一家近代企业,1920年仅有11万元的私人资本企业,内蒙古直到1913年仍是空白,青海大概也是如此。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区域发展不平衡 B.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受封建压迫严重 D.曲折发展
【答案】A【详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呈现区域不平衡的特点。材料中上海早在“1865—1894年上海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而内地的贵州、内蒙古、青海等企业少的可怜,甚至半个世纪之后才有少数企业。印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区域发展不平衡,A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以及封建压迫严重,排除B和C项;材料只是说明民族工业地域分布不平衡,不能说明曲折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夯实基础
3.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和燕尾服作为大礼服。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复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函件中指出:“此等衣式,其要点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由此可见( )
A.重视服饰的身份象征 B.强制推行服饰统一
C.社会变革引发服饰变革 D.服饰生活全面西化
【答案】C 【详解】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据“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和燕尾服作为大礼服。”“此等衣式,其要点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可知,服饰不再是政治伦理的直接体现,体现社会变革引发服饰变革,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重视服饰的身份象征,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强制推行服饰统一,排除B项;当时没有服饰生活全面西化,排除D项。故选C项。
夯实基础
4.1927的上海街道景象: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戴红结帽顶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由此可以看出上海
A.传统习俗居主流 B.社会习俗新旧杂糅
C.社会生活全盘西化 D.交通状况混乱无序
【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戴红结帽顶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可知,1927的上海,新式交通工具和传统交通工具并存;新式装扮与传统装扮并存,体现了中西生活方式的杂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习俗新旧杂糅,无法体现“传统习俗居主流”,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西生活方式的并存,“社会生活全盘西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交通状况混乱无序”,排除D项。故选B项。
中国近代史
谢 谢!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