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9-04 09:44:11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素养目标
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与范畴。(化学科学本质)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物质的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变化。(物质的变化与转化)
3.能够对已知物质性质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物质的多样性)
4.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物质的组成)
知识概览
基础主干落实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化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1)功能材料制造;(2)新能源开发;
(3) 环境保护 ;(4)生命过程研究;(5)太空探索等。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 的变化。
(2)化学变化
①概念: 生成新物质 的变化。
②伴随现象: 颜色 变化、生成气体、产生沉淀、 发光 、 发热 等。
(3)本质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
(4)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包含物理变化。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2)化学性质:物质在 化学变化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特别提醒 物理性质需要通过人的感官、物理测量等方法确定,如物质的颜色、状态等;化学性质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物质的可燃性等。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 分子 、 原子 等)构成的。
(2)化学符号:
氧原子:O,氢原子:H,氧分子:O2,氢分子:H2,水分子: H2O 。
(3)化学就是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组成 、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特别提醒 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水分子,大量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了水。
交流讨论
两种变化各属于什么变化
提示:冰块融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木柴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交流讨论
发光、发热等现象能作为判断变化类型的依据吗 举例说明。
提示:不能。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但有的物理变化也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如电灯通电发光。
生活链接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汽车爆胎、气球爆炸等属于物理变化,而火药爆炸、鞭炮爆炸等属于化学变化。
重点案例探析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典题(2023·济南中考)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D)
方法点拨 生活现象中隐藏的变化
1.涉及化学变化
(1)燃烧类:蜡烛、酒精等物质的燃烧、火箭发射、由燃烧引起的爆炸,如火药爆炸等。
(2)变质类:发酵、发霉、腐烂、牛奶变酸等。
(3)生锈类:金属的锈蚀。
(4)其他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毒剂消毒等。
2.涉及物理变化
(1)形状改变:断裂、破碎、榨汁、裁剪等。
(2)状态改变:挥发、蒸发、熔化、升华等。
(3)其他:风力发电、灯泡通电发光、物理爆炸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
举一反三
[传统文化](2023·枣庄中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B)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课堂达标反馈
1.[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B)
A.物体      B.物质
C.实验  D.数据和空间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下列生活事例中,主要过程为化学变化的是 (B)
A.香水挥发 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 D.蜡烛熔化
3.[物质的微观构成]某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模型是 (A)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023年9月21日我国“天宫课堂”开讲了。下列太空实验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A.点燃蜡烛火焰呈球形
B.钢球碰撞弹开
C.陀螺旋转变向
D.水滴变“水球”
5.[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D)
A.铁呈固态    B.铜呈紫红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氧气能助燃
6.[化学改变世界]张文与他的同学收集到以下六种物品进行探究,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图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是 ①②③④⑤⑥ (填序号,下同)。
(2)其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 ①②⑤ 。
(3)其中可以食用的是 ④ 。
【A层练基础】
知识点1 化学改变了世界
1.(2023秋·永州质检)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我们取一块石灰石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B)
A.石灰石由什么成分组成
B.石灰石的市场价格如何
C.石灰石有什么性质用途
D.石灰石的微观结构如何
知识点2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D)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热
C.镁条减少 D.有白色固体生成
3.(2023·绥化中考)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A.毒性  B.密度  C.溶解性  D.熔点
4.(2023·成都中考)《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蜀省井盐”的制备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D)
5.(2023秋·潍坊质检改编)请将下列情况填入空格中:
①电灯通电发光 ②酒精易挥发
③氧气是无色气体 ④铜生锈 ⑤蔗糖能溶解
⑥夏天食物容易腐败 ⑦干冰易升华
⑧牛奶会变酸 ⑨红磷有可燃性
物理性质 ②③⑤⑦ ,化学性质 ⑥⑧⑨ 。
物理变化 ① ,化学变化 ④ 。(填序号)
知识点3 物质构成的奥秘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拍摄到铁原子,说明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D.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
【B层提能力】
7.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于2023年12月8日至13日在泉州举办,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B)
A.蟳(xún)埔(pǔ)女簪花 B.绚烂烟火秀表演
C.“海艺节”主题灯光秀 D.徒步者脚步丈量古城
8.[主题教育·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D)
A.用“中国天眼”探索太空奥秘
B.开发国内自主可控手机操作系统
C.计算神舟号飞船返回舱落地点
D.研制“奋斗者”号钛合金材料
9.[情境题·传统文化](2023·陕西中考)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C)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0.用微粒的视角研究物质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请观察如图微粒模型,用微粒名称填空。
(1)图a中,一杯水由许许多多的 水分子 聚集而成,每个该微粒又是由1个 氧原子 和2个 氢原子 构成的。
(2)图b中,一瓶氧气是由许许多多的 氧分子 聚集而成的,每个该微粒又是由2个 氧原子 构成的。
(3)图a、图b中两种分子中都含有的相同的原子是 氧原子 ;图a、图c中两种分子中都含有的相同的原子是 氢原子 。由此可知:同种原子既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也可以与其他原子结合成分子。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素养目标
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与范畴。(化学科学本质)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物质的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变化。(物质的变化与转化)
3.能够对已知物质性质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物质的多样性)
4.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物质的组成)
知识概览
基础主干落实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化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1)功能材料制造;(2)新能源开发;
(3)   ;(4)生命过程研究;(5)太空探索等。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的变化。
(2)化学变化
①概念:   的变化。
②伴随现象:   变化、生成气体、产生沉淀、   、  等。
(3)本质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
(4)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包含物理变化。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2)化学性质: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特别提醒 物理性质需要通过人的感官、物理测量等方法确定,如物质的颜色、状态等;化学性质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物质的可燃性等。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   、   等)构成的。
(2)化学符号:
氧原子:O,氢原子:H,氧分子:O2,氢分子:H2,水分子:   。
(3)化学就是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特别提醒 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水分子,大量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了水。
交流讨论
两种变化各属于什么变化
交流讨论
发光、发热等现象能作为判断变化类型的依据吗 举例说明。
生活链接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汽车爆胎、气球爆炸等属于物理变化,而火药爆炸、鞭炮爆炸等属于化学变化。
重点案例探析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典题(2023·济南中考)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
方法点拨 生活现象中隐藏的变化
1.涉及化学变化
(1)燃烧类:蜡烛、酒精等物质的燃烧、火箭发射、由燃烧引起的爆炸,如火药爆炸等。
(2)变质类:发酵、发霉、腐烂、牛奶变酸等。
(3)生锈类:金属的锈蚀。
(4)其他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毒剂消毒等。
2.涉及物理变化
(1)形状改变:断裂、破碎、榨汁、裁剪等。
(2)状态改变:挥发、蒸发、熔化、升华等。
(3)其他:风力发电、灯泡通电发光、物理爆炸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
举一反三
[传统文化](2023·枣庄中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课堂达标反馈
1.[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 )
A.物体      B.物质
C.实验  D.数据和空间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下列生活事例中,主要过程为化学变化的是 ( )
A.香水挥发 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 D.蜡烛熔化
3.[物质的微观构成]某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模型是 ( )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023年9月21日我国“天宫课堂”开讲了。下列太空实验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点燃蜡烛火焰呈球形
B.钢球碰撞弹开
C.陀螺旋转变向
D.水滴变“水球”
5.[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铁呈固态    B.铜呈紫红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氧气能助燃
6.[化学改变世界]张文与他的同学收集到以下六种物品进行探究,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图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是   (填序号,下同)。
(2)其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  。
(3)其中可以食用的是   。
【A层练基础】
知识点1 化学改变了世界
1.(2023秋·永州质检)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我们取一块石灰石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
A.石灰石由什么成分组成
B.石灰石的市场价格如何
C.石灰石有什么性质用途
D.石灰石的微观结构如何
知识点2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热
C.镁条减少 D.有白色固体生成
3.(2023·绥化中考)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毒性  B.密度  C.溶解性  D.熔点
4.(2023·成都中考)《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蜀省井盐”的制备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5.(2023秋·潍坊质检改编)请将下列情况填入空格中:
①电灯通电发光 ②酒精易挥发
③氧气是无色气体 ④铜生锈 ⑤蔗糖能溶解
⑥夏天食物容易腐败 ⑦干冰易升华
⑧牛奶会变酸 ⑨红磷有可燃性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填序号)
知识点3 物质构成的奥秘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拍摄到铁原子,说明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D.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
【B层提能力】
7.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于2023年12月8日至13日在泉州举办,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蟳(xún)埔(pǔ)女簪花 B.绚烂烟火秀表演
C.“海艺节”主题灯光秀 D.徒步者脚步丈量古城
8.[主题教育·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
A.用“中国天眼”探索太空奥秘
B.开发国内自主可控手机操作系统
C.计算神舟号飞船返回舱落地点
D.研制“奋斗者”号钛合金材料
9.[情境题·传统文化](2023·陕西中考)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0.用微粒的视角研究物质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请观察如图微粒模型,用微粒名称填空。
图a中,一杯水由许许多多的   聚集而成,每个该微粒又是由
1个   和2个   构成的。
图b中,一瓶氧气是由许许多多的   聚集而成的,每个该微粒又是由
2个   构成的。
(3)图a、图b中两种分子中都含有的相同的原子是   ;图a、图c中两种分子中都含有的相同的原子是   。由此可知:同种原子既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也可以与其他原子结合成分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