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高继德
电话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邮件
?
单位
山东省梁山县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第21课 西学东渐
一、教材分析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C初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这个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
?
二、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二文科学生,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思想活跃,理性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要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并进行启发式讨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识记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
2、归纳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以及每一历史阶段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特征和作用。培养学生理性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弄清楚每一历史阶段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特征和作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从整体上掌握近代中国人在思想上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2、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史料,提高分析、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自主探究进行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 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学习近代中国人民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与创新勇 气,树立为振兴中华,刻苦读书,敢为天下先的现代意识;树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导入环节:播放《复兴之路》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能很快的把学生导入新课。?
讲授环节:主要内容采用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微视频的讲解及材料的呈现可以帮助学生理
??????????解并达到加深印象牢记基础知识的作用。
探究环节:设计问题,提供资料,视频,这样学生能很快的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检测环节:即采用随机点名、抢答、全部练习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随时查看学生的做题情况,有针对性的完成讲解。
知识构建环节: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平台展示学生的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复兴之路》视频
看视频
视频
讲授
制作微视频
观看并记忆
视频
探究
设计问题,提供资料
把学生分组
交流解决问题
材料、视频、图片
课堂检测
制作学案分发学案
做学案上的题
学案
知识建构
对学生构建的知识框架进行点评
动手自己构建本课知识框架
多媒体视频展台
复习
多媒体展示检查的问题
复习上课所学内容
多媒体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课前设计好学案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上课的效率。视频导入新课能很好的把学生吸引到所学的课程中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探究的基本程序和逻辑方法,包括史料甄别,因素分析,过程还原、方法选择、理论原理等,让学生进行研究式的学习,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从而?理性地认识历史,认识社会,逐步积淀其理性的人文素养。
课件29张PPT。第21课 西学东渐 ”山东梁山第一中学 高继德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睁眼看世界”★ 维新变法★ 走向共和★ 中体西用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一、“睁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1、概况:2、特点:(地主阶级抵抗派)3、影响: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一、“睁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1、概况:(地主阶级抵抗派)(1)《 》《 》,为当时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2)《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4)“ ”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四洲志四洲志华事夷言海国图志(3)《 》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 师夷长技以制夷知 识 填 空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 序>>(19世纪40—50年代)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思考:
1、材料体现魏源什么主张?怎样解释?
2、“长技”指什么?
2、魏源等人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
3、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历史现场 1】 《海国图志》的遭遇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 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1)当时中国士大夫对《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2)守旧官吏为什么认为它是一本大逆不道的书? 佐久间象山(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海国图志》“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呜呼! 予与魏,各生异域,不相识姓名,……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人到发展与西方的关系的重大变化,他主张从全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3)日本有识之士对《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
对日本思想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历史现场2】 《海国图志》的遭遇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一、“睁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2、特点:(地主阶级抵抗派)只学“器物”,不变制度。即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专制制度。3、影响:(2)从此,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1、概况:(1)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太平天国运动火烧圆明园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概 念 解 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国的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
的一些具体措施,通过洋务运动来挽救江河日
下的清王朝封建统治。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3、影响:2、特点:1、概况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1)人物:(2)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概况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3)内容:
1)前期,以 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
2)后期,以 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3)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4)60年代开始,开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知 识 填 空“自强”“求富”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3、影响:2、特点:1、概况学器物思想上促进了西学的传播 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三、维新变法(19世纪60—90年代末)(资产阶级维新派)1、概况:3、影响:2、特点: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三、维新变法(19世纪60—90年代末)(资产阶级维新派)1、概况:严 复谭嗣同梁启超康有为代表主 要 思 想 主 张 或 代 表 作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化论观点①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胆批判。
②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同封建束缚决裂。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①《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变法理论.②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符合历史潮流。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三、维新变法(19世纪60—90年代末)(资产阶级维新派)问 题 探 究★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1)民族资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3)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三、维新变法(19世纪60—90年代末)(资产阶级维新派)1、概况:2、特点:学制度:君主立宪制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三、维新变法(19世纪60—90年代末)(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派与抵抗派的思想有何异同?维护封建专制制度西方的先进技术地主阶级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抵抗派维新派【历史现场1】 (维新变法失败后)日本使馆派人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探究: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谭嗣同的“求死”【历史现场2】 探究: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 陈独秀的感慨【历史现场3】 探究: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 严复先生的《天演论》,吴玉章、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郭沫若、毛泽东等人都深受影响。曹聚仁先生曾说,他在20年中读过500种以上名人回忆录,其传主(即回忆录的主人公)差不多都看过《天演论》,可见影响之深广。
陈文振 《追思严复先生》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三、维新变法(19世纪60—90年代末)(资产阶级维新派)1、概况:3、影响:2、特点:(1)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3)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2)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中国近代第一次)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四、走向共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1、共和方案提出:2、方案正式确立:3、方案初步实现:1894年兴中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1905年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的成立。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师夷长技以制夷君主立宪制
维 新 变 法民主共和制
辛 亥 革 命器物制度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抵抗派地主阶级
洋务派资产阶级
维新派资产阶级
革命派资产阶级
激进派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逐步深入 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主题:学以致用 以史为鉴 以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实践虽然都失败了,但他们的精神永存。那么,我们从这些先进的中国人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呢?今天的世界潮流是什么?我们该如何顺乎这个潮流呢?《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