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李祥福
电话
?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邮件
?
单位
沂水县第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有三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 细作的传统农业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第一目讲述了农业生产的出现现和从原始社会到西周时期的农业状况,第二目通过农业生产工具发展进部、耕作技术的提高 和水利工程的兴修三个角度讲述了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情况,第三目讲述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及该经济摸式下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二、学生分析
当今学生既使农村来的学生对农业的了结很有限,古代农业方面的农作物、农业生产工具学生们更是陌生,这就需要搜集实物通过多媒体形象地展示出来,对于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等概念要讲清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生产技术、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 认识中国古代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在古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图片和文字等资料的展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感受古代农业发展的概况。
(2)?? 讲清重要历史概念,注意用确切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解释以便学生突破难点。
(3)?? 通过分小组讨论,使学生合作交流,培养自学能力。鼓励学生独立四考、大胆回答问题,让学生自我展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中国古代农业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2)?? 通过经济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认类社会存在和发放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 使用多媒体体技术进行教学,搜集有关古代农业生产的资料。如文字资料,农具、农作物图片,影视片段和诗歌等。让学生认真观看、聆听,感受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认识农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
2、?? 在导入新课、学习新课、总结全科和巩固训练等各个环节中都运用有关的多媒体资料。
3、?? 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更直观地展现必教枯燥干吧的历史知识,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掌握、记牢知识。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展示甲骨文“农”字
认真观察、四考
幻灯片
讲授
讲授前两目时展示古代农具农作物及都江堰水利工程图片和有关表格。讲授第三目时,播放黄梅戏《天仙配》夫妻还家的片段。
认真观看、观察,并思考,读课本,完成表格,要强化记忆。
幻灯片、黄梅戏《《天仙配》电影片段。
研讨
把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任务并在师生互动中回答问题纠正错误,简要总结。
各组就有关问题进行研讨,选一人回报结果。
有关问题的文字资料
评价
对学生研讨作简要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认真听讲并反思自己的学习。
?
探究
引导学生探究小农经济的特点。
探究小农经济的特点,认识其优确点
白居易和李绅的诗共三首
建构
补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二者关系的有关知识
听讲、理解、掌握。
?
训练
展示巩固知识的题目,待学生完成后捡查、究错。
细心做题
U盘内存题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知识点较多且零散,涉及的时间夸 度大。当今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初中对历史课的普遍不重视,使学生历史基础有欠缺,故本节课教学任务并不太轻。为改变传统一本课本上讲台、老师一节讲到底枯燥 而又单调的教学摸式,准备了比较丰富的资料,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做了课件,使本课知识点文图影音兼备、形色俱佳,能直观、生动、形象地配合教学。学 生分组自主探究学习,落实了学为主体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师生互动能发现学生个体差异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及时纠错和正确引 导。此设计相对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负担,但更促使教师课前精心备课。
课件24张PPT。NO.1 middle school Jiangyong Hunan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远眺: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二、近观: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四、聚焦: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本课主旨)三、审视:褒贬不一的小农经济导 言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我国农作物的种植、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及水利工程在当时世界都是遥遥领先,对人类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今天就让我们来翻开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篇章,了解中国古代农业走过的历程。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起源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表现:民间传说、考古发掘
一、远眺: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作物栽培 : 采集--培植
牲畜养殖 : 狩猎--驯化
耕作方法: “刀耕火种”二、近观: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一、远眺: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请同学们列表归纳
(自主学习)要点1:革新——发展的推力要点2:品种——演变的历程要点3:水利——农业的命脉二、近观: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重点突破)一、远眺: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耒耜石斧春秋前耕作方式刀耕
火种石器锄耕
(耜耕)铁犁牛耕工 具要点1:革新——发展的推力黍稷粟麦豆麻稻要点2:品种——演变的历程要点3:水利——农业的命脉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和水利工具1、耕作方式的变化商周时期集体劳作春秋战国个体农耕三、审视:褒贬不一的小农经济?2、小农经济的形成牛郎织女三、审视:褒贬不一的小农经济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1)形成条件2、小农经济的形成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生产单位生产领域生产目的(2)概念剖析2、小农经济的形成性质材料一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西奥多·舒尔茨《传统农业的改造》
材料二 农民拥有材料五: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论贵粟疏》2、小农经济的形成(3)历史评价材料解读 合作探究 农民拥有一定生产资料,劳动产品除纳税外可自己支配,具有生产积极性;经营规模小,迫使他们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领先性)。2、小农经济的形成(3)历史评价有利方面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
和容易满足的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积累和储备能力,
农民时刻面临贫困、破产的威胁,具有脆弱性。 2、小农经济的形成(3)历史评价不利方面四、聚焦: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起源:起源早,历史悠久
多元交汇
2. 状态:水平高,世界领先
精耕细作3. 地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引进外国作物
1.(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直面高考 课堂检测2.(2013·海南单科·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直面高考 课堂检测3.(2014·天津文综·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直面高考 课堂检测4.(2015·全国文综I·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在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直面高考 课堂检测
欢迎指教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