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九上 第3课 古代印度 同步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课堂】九上 第3课 古代印度 同步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4 16:0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世界历史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说到印度,你会想到什么?……
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孟加拉、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
自然环境:印度河流域水量丰沛、土壤肥沃,古印度文明孕育。
2、文明发展演变
(1)早期文明遗址: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
大浴池
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想象复原图
印章文字
材料: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镰刀等农具和大量农作物如大麦、小麦、豆类、芝麻、蔬菜、棉花等。已发现的金、银、铜首饰有项链、戒指、手镯、臂镯、足镯、耳环等等。纺锤和纺轮在许多遗址中都有发现,在遗址中发现了染缸。出土的文物中,还有大量造型精美的艺术品,如小雕像、骨刻、绘画等, 其中护身符印章尤多,达2000余枚。
视频: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2、文明发展演变
(1)早期文明遗址: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2)雅利安人侵入:
公元前1500年左右
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材料:公元前1500年前后,雅利安人开始大规模分批进入印度,凭借战马、战车、铁制兵器战胜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并定居于此,反映这一时期主要的资料叫《吠陀》,开始进入吠陀时代,意思是“宗教的知识”。新来到的雅利安人为了区分自己和印度土著人,以肤色来区分,称自己为雅利安瓦尔那,称当地人为达萨瓦尔纳。雅利安人在入主印度的同时,也将他们的宗教吠陀教带到这里。吠陀教崇拜种种神化之自然力与祖先、英雄人物等。至后期,渐趋一神教之发展,而有抽象神之出现,如造一切神、祈祷主神、原人等。” 它虽有灵魂观念,但还没有产生灵魂轮回的思想和信仰,对以后的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原人歌》
原人之口,生婆罗门;
彼之双臂,生刹帝利;
彼之双腿,生吠舍;
彼之双足,生首陀罗。
吠陀天启;
祭祀万能;
婆罗门至上。
2、文明发展演变
(1)早期文明遗址: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2)雅利安人侵入:
公元前1500年左右
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3)鼎盛:
孔雀王朝
阿育王
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相关史事:传说,印度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黄金。因而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印度也是“大象之国”,象兵是古代印度的重要兵种。传说古代印度国王出游时,常动用上千头大象。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后来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2、文明发展演变
(1)早期文明遗址: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2)雅利安人侵入:
公元前1500年左右
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3)鼎盛:
孔雀王朝
(4)衰落:
后来,印度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
德里苏丹国清真寺柱廊
贵霜帝国士兵
卧莫尔帝国
二 森严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旃陀罗
(贱民)
1、起源: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起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目的为维护其统治。
2、内容:
等级 名称 职责和义务
第一等级 婆罗门 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 刹帝利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 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 首陀罗 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第一等级:
社会阶层:
权利义务:
婆罗门
祭司、贵族
掌握宗教神权
森严的种姓制度
第二等级:
社会阶层:
权利义务:
刹帝利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森严的种姓制度
第三等级:
社会阶层:
权利义务:
吠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为神庙上供,养活第一第二等级
森严的种姓制度
第四等级:
社会阶层:
权利义务:
首陀罗
被征服者、破产者
几乎没有权利,受剥削和奴役,从事最苦、最累、最脏的职业
森严的种姓制度
议一议:阅读材料,概括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基于种姓等级的规定,每一个种姓所从事的职业也被固定,并且这种职业是长期的世袭,不得僭越和变更。
材料二:原则上只能在同一种姓集团内通婚,倘若与外种姓通婚,将丧失原有种姓,其后代则降为贱民。
材料三:高种姓与低种姓人发生冲突,低种姓人如果用身体某部位。对较高种姓人造成伤害,必须斩断对人造成伤害的身体部位。地位低微的低种姓辱骂高种姓,轻者课以重罚,重者处以酷刑。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
等级制、不平等
职业世袭
实行內婚
3、影响:
①严格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印度中央集权专制政治的体现;
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社会发展有不良影响。
三 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1、诞生:
(1)时间:
(2)地点:
(3)创始人:
降生于无忧树下
无忧树是自尊而出世的象征
菩提树是向善而得道的象征
得道于菩提树下
涅槃于娑罗树下
弟子首次结集于七叶树下
娑罗树是守信而圆满的象征
七叶树是尚和而传承的象征
佛教四圣树
公元前6世纪
北印度
释迦摩尼
乔达摩·悉达多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四谛说
苦谛(人生各种痛苦)、
集谛(引起痛苦的原因)、灭谛(消除种种烦恼)、
道谛(消除烦恼的道路)。
人的一生本质是痛苦的,痛苦来源于个人的欲望,人只有克服了所有这些欲望,才能获得宁静的生活。
——《中国佛教百科全书 》
2、早期教义: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3、地位: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4、外传:
(1)外传:公元前3世纪后
(2)向北:公元前1世纪,中亚—中国新疆—中国内地—朝、日、越
(3)向南:锡兰—缅、泰、柬
三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泰国首都曼谷玉佛寺(建于1782年)
韩国通度寺(建于646年)
日本奈良东大寺(建于745年)
朝鲜普贤寺(建于1042年)
视频:印度的宗教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