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八上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同步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课堂】八上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同步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4 15:4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中国近代史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新课导入
天下为公的中山先生
知识目标
了解孙中山的早期活动,了解同盟会的成立以及三民主义,思考孙中山成为革命先行者与他一系列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孙中山的革命之路。
本课知识结构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P38-39)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P39-41)
一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个人简介:
孙中山 名文 号逸仙 民主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像
孙中山1866年出身于广东香山(今中山)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0岁时始进村塾求学,聪颖过人。14岁到檀香山就学意奥兰尼书院,后考入当地最高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18岁以后回国在香港、广州两地学医。
20岁进入香港中央书院(今皇仁书院)。22岁考入香港西医书院(今香港大学的前身)。26岁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考试成绩为“最优异”……
2、思想转变
材料一:孙中山为清政府一个提督的家治病。他看见一批衣衫褴褛的犯人正要被处决,他们的身上拴着铁链,都在凄惨地喊冤,几个刽子手站在一边准备行刑。孙中山问一个官员,他们都审问了没有?为什么喊冤?“这些人还用得着审问,再杀几个也不多!”孙中山不忍再看下去……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恶。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第一次转变:医人→医国
2、思想转变
材料三: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争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四:材料三: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第二次转变:改革→革命
孙中山与其三位畅谈革命的友人,清末时被称为四大寇
3、早期革命活动
(1)成立兴中会
(2)武装起义:
建香港兴中会
①时间地点:
②宗旨:
③纲领:
“振兴中华”
1894年11月 檀香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
准备广州起义
失败
→陆浩东牺牲
孙中山流亡
陆皓东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旗帜,为掩护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狱中遭受严刑逼供,宁死不屈,当庭奋笔疾书,"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义。孙中山后来称誉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陆皓东像
1896年断发易服后的孙中山
1896年10月,30岁的孙中山在伦敦被清驻美使馆人员绑架,险丧命。1900年,在新加坡被告发,驱逐出境。1904年,在美国旧金山被拘留。1906年,在日本政府被驱逐出境。1908年,在越南被当局驱逐出境。1908年,在曼谷被勒令离境。1910年,南洋英属殖民当局不许居留。
孙中山
流亡期间,孙中山创办报刊四处演讲、宣传动员革命、募捐筹集经费、筹建学校交…4次横渡太平洋、4次横渡印度洋、6次横渡大西洋、4次到马来西亚、4次到美国、4次到英法、6次到越南、9次到新加坡、2次到泰国、15次到日本…总计行程达2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圈。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二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一、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同盟会成立背景
(1)社会矛盾:
《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高涨
(2)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3)组织基础:
各种革命团体成立(华兴会、光复会)
(4)领袖基础:
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找一找:阅读教材,归纳同盟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读一读:《猛回头》节选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华兴会成立
光复会
章士钊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陈天华
中山先生是四万万人之代表也,是中国英雄 中之英雄也。
2、同盟会成立概况
(1)时间地点: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2)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领导人:
孙中山
(4)机关报:
《民报》
(5)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同盟会成立意义
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奋斗目标,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同盟会成立后,不期年而加盟者逾万人,支部亦先后成立于数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孙中山选集》
4、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
民权
民生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共和国
“核定地价”“国民共享”(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民族革命(前提)
政治革命(核心)
社会革命
(补充和发展)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视频:三民主义讲解片段
1.《中华民国史》写道:“他(孙中山)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这个“大团体”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
课后巩固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因此据“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可知,这里的“大团体”是指同盟会,D项符合题意;A项强学会是清朝末期一个维新派政治团体,排除;B项是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的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排除;C项华兴会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团体,于1904年2月在湖南长沙正式成立,会长为黄兴,排除。故选D。
2.“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以《民报》作为机关刊物,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了。”材料记述了( )
A.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B.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
C.中国国民党成立的过程 D.中国国民党成立的影响
课后巩固
【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同盟会,亦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后改名为《民报》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材料记述了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故选项B符合题意;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背景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等,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中国国民党的前身最早为成立于1894年11月24日的兴中会,而后依次被改组为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及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经孙中山改组后改为现名。故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3.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君主立宪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课后巩固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中强调“东家”(即百姓)可以撤换“舵工”(即皇帝)和“水手”(即官府),说明人民有权来决定由谁来掌握“国家”这艘大船,即“主权在民”,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
4.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中,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
A.驱除跶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课后巩固
【答案】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平均地权”就是民生主义。D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民族主义,AB排除;“创立民国”就是民权主义,C排除;故选D。
中国近代史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