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中国近代史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新课导入
11
2021年10月9日,习近平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强调,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知识目标
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最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本课知识结构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P42-43)
二、武昌起义(P44-45)
一 革命志士的奋斗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1906年冬
萍浏醴起义油画场景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失败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2、安庆起义:
1907年夏
失败
秋瑾(1875-1907年)
徐锡麟(1873-1907年)
功名富贵,非所快意,
今日得此,死且不悔矣!
——徐锡麟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秋瑾
视频:我此番赴死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3、广西起义(镇南关起义):
1910年
失败
镇南关起义油画场景
黄兴(1874-1916年)
孙中山(1866-1925年)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4、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
失败
1911年黄花岗起义油画场景
两广总督
张鸣岐
视频:广州起义惨烈状况
林觉民(1887-1911年)
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起义失败之后,中国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先生冒着生命危险将七十二具烈士遗骸收殓,购买现黄花岗一地安葬,称作:花岗七十二烈士。
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
推翻
清政府
编练新军
清政府
镇压
VS
湖北新军
湖北新军为清末张之洞于湖北训练的新式军队。中下层军官不少曾官费派日留学,因而遍布革命党人。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本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但湖北新军后来反而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
二 武昌起义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概况
(1)时间:
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
(2)地点:
湖北·武昌
(3)主力:
湖北新军
(4)过程:
找一找:阅读教材,武昌起义概况?
夺取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武汉光复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黎元洪
十八省光复
湖北 1911.10.10 湖南 1911.10.22
陕西 1911.10.22 江西 1911.10.23
山西 1911.10.29 直隶 1911.10.29
云南 1911.10.30 上海 1911.11.03
贵州 1911.11.04 浙江 1911.11.04
江苏 1911.11.05 安徽 1911.11.05
广西 1911.11.06 福建 1911.11.09
广东 1911.11.09 山东 1911.11.12
甘肃 1911.11.17 四川 1911.11.21
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
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
2、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1)性质:
(2)意义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②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③开创了完全意义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思想解放。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发布了退位诏书,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
材料一:“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刘国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新探》
材料三:至辛亥以后,“五族共和”已不绝于书报、口谈,天下人耳熟能详。袁世凯敢于“帝制自为”,立即成为“天下共击之”的独夫民贼,即与“革命”“共和”理念的广为传播大有干系。
——冯天瑜《“革命”“、共和”:清民之际政治中坚概念的形成》
史料说革命意义
完全意义?思想解放?
完全意义:
①民主革命(反封建)——推翻清朝封建君主独裁专制统治。
②民族革命(反侵略)——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思想解放:
①“谁要再想做皇帝就会被历史淘汰”;
②封建统治下的旧社会旧生活等旧思想的解体。
视频:中山装讲解片段
1.下图墓地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反帝反封建
作出的巨大牺牲,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
的英雄气概,与它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威海卫战役 B.旅顺战役 C.天津保卫战 D.广州黄花岗起义
课后巩固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图片中的是黄花岗,1911年,黄兴提前发动广州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D项正确;AB项都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排除AB项;天津保卫战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当1911年革命到来时,……革命者利用了这种不满,并在学生和士兵中做了有效的工作。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革命运动仍迅速传遍全国。文中的“兵变”是指( )
A.金田起义 B.秋收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课后巩固
2.
课后巩固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中“革命党人”“1911年10月10日”“汉口”“革命运动仍迅速传遍全国”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起义军很快控制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后,全国各地掀起了独立热潮,加速了清政府灭亡。D项正确;洪秀全在1851年发动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排除A项;秋收起义是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的一次武装起义,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3.“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满洲专制,故要民族革命”。孙中山把“社会革命”概括为( )
A.民生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权主义
课后巩固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不愿满洲专制,故要民族革命,指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即民族主义;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指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民权主义;因为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防止贫富分化,即民生主义。由此可知,A项正确;排除B、D项;民主主义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A项。
中国近代史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