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4 09:2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课型 新课 所属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程 标准 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2.通过了解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3.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4.理解十四年抗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课标 分析 重点: 感受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战精神;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难点: 1.日军侵华的原因;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
教学 目标 1.从抗战发生的背景资料中总结有效信息,分析与解释日军侵华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课本、文字与图片史料,知道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有关抗日战争的重要史实与概念,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脉络与空间格局。(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理解随着日本对华侵略不断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日矛盾上升至主要矛盾;通过史料分析国共关系的转变原因,国共两党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认识到全民族抗战是我们抗战胜利的制胜法宝。(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4.从日军侵华暴行的史实中认识到日本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牢记历史,不忘国耻;通过抗战英雄事迹认识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精神,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材 分析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八单元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一节,本课上承《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中国共产党》,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以后实行专制统治,一方面国民党内部军阀混乱,另一方面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开展“围剿”,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内部矛盾,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下启《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这为全民族浴血奋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统编版教材将原来人教版的《抗日战争》一课分为《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与《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学生能够通过两个课时的学习更加深刻的认识抗日战争,可以见得新时代背景下要求学生通过全面了解学习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统编版《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分为三个字目,分别是“局部抗战”、“全面抗战的开始”、“日军的侵华暴行”。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不仅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在反侵略斗争史上屡败屡战的屈辱史,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基,因此本单元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世界战争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活动
内容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教师口头表述: 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后,实行专制统治,一方面国民党内部军阀混乱,另一方面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开展“围剿”,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全力反击围剿,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的带领下,中共在夹缝中得以发展壮大,而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内部矛盾,也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那么,面对民族危机逐步加深,中国共产党会怎么做呢? 根据教师引导,回忆所学知识,复习上一节《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内容。 巩固已学知识,保证课程连贯性,激活学生思维。
课前导入 展示材料: 李安甫,1925年出生于山东,这位近百岁的抗战老兵在2019年国庆节上深情亲吻国旗的照片感动了无数国人,谁能想到这身高仅有1.2米的“小个子英雄”是一位神枪手,在抗战期间利用自己娇小的身形成为了一名秘密刺杀者,他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与崇拜。这场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正是像他们一样的热血青年在国难面前挺身而出,浴血奋战,团结奋战才有了我们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在面对日军的不断挑衅下,处于弱势的中国是怎样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团结一致奋起抵抗取得胜利的,今天我们就开始第23课的学习——《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设想作为一名亲身经历过抗战的将士,这位老人怀揣着怎样的心情亲吻国旗? 利用抗战英雄亲吻国旗的新闻创设生活情境,通过抗战英雄的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我们取得抗战胜利的基石,同时通过抗战英雄激发学生的钦佩仰慕之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课堂 活动 请学生对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的图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序,并根据课本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用最精练的语言简述一二八事变以及华北事变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时空观念,使学生对该课的史实有初步了解。
为何要抗战? 暴虐——抗争 第一部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展示材料: 材料一:我总是坚信中日两国之间的冲突是所谓“亚洲家庭”兄弟之间的争 吵……这就像是兄长在长时间忍耐后通达其年轻而又桀骜不驯的弟弟一样,这一行动是使中国恢复理智,而不是出于仇恨而是出于爱。 ——《书证第3498号松井石根宣誓证词》(1946年) 材料二:我们对华政策的主旨精神是确保远东地区的和平,实现中日共荣。 ——《对华政策纲领》(1927年) 提出问题: 这两则材料分析日本军方认为发动战争的原因的什么?你认可这种看法吗? 材料三: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的秘密文件 材料四:熟察帝国存在及充实一等国地位,势非乘此世界金融凋落,露国(苏联)五年计划未成,支那(中国)统一未达以前之机,确实占领我三十年经营之满蒙......使以上各地与我(日本)朝鲜及内地打成一片。 ——《九一八后国难痛史资料》 提出问题:请根据课本与材料总结日军侵华原因。 教师总结:日本法西斯势力迅速膨胀,受经济危机影响,急于通过战争的形式获得财富以缓解国内矛盾,觊觎中国地大物博的丰富,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战略部署;中国国内,国共两党忙于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国际上,英美等国家采取绥靖政策应对法西斯势力,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嚣张气焰。 根据材料一、二思考,得出日方认为侵华是为了保证远东的和平,实现中日共荣。通过对材料三、四的思考以及教师的解释,明白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真实原因,加深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意所为的认知。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日军侵华的目的,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学生了解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于日本国内的冲击,使之转为发动对外战争来缓解国内阶级矛盾,但是为了野心的实践,日本却恶意扭曲事实,认为征服满蒙的这一次战争,并不是经济危机的刺激,而是有着正当理由。以此加深学生对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意所为的认知。
第二部分: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 展示材料: 日军侵华的罪行历历在目,日本企图掩盖侵华罪行的事实是绝无可能的,请同学们根据日军侵华图片及所学的知识归纳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教师总结: 政治上:以“华”养“华”,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经济上:“以战养战”,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践踏国家法,违反人道主义原则行为:野蛮掠夺、屠杀(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慰安妇制度);实行战略轰炸与无差别轰炸;细菌战…… 根据日军侵华图片及所学的知识归纳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利用日军侵华的图片史料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日军侵华的证据摧毁日本的谎言,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第三部分:中国人民的抗争 设计情境: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的一段轨道,开启了对东北的侵略,局部战争爆发。赵一曼同志在东北地区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游击队,配合抗日部队作战。下面这则材料是共产党抗战女英雄赵一曼留给孩子的一份家书。请同学根据课本上对赵一曼的介绍了解这一历史人物,并有感情的朗读她给孩子的家书。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目前因为坚决的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教师总结: 面对日军暴虐的行径,中国人民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赵一曼同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中国共产党员赵一曼同志在抗战中深入群众进行救亡图存运动,在抗战期间任职于东北抗日联军,被日军俘虏后英勇就义,正是这些在抗战中前仆后继的抗战英雄,才造就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口头阐述: 日军在侵占东三省之后,将矛头指向了华北地区,华北事变之后,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的主要矛盾,国家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将中华民族的这一盘散沙聚集起来的呢?国共两党又是如何达成了第二次合作的呢? 有感情的朗读这家书,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通过赵一曼的家书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家书,家书所传递的是亲人之间的交流,从爱国英雄在国与家之间的抉择中感受这种民族大义的气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学习赵一曼事迹,了解中国共产党深入群众进行救亡图存运动,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如何走向抗战? 团结——重生 第一部分:两党合作,走向团结 展示材料: 材料一: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 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 材料二: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 策略》,1935年12月27日 提出问题: 1935年,中国共产党为何旗帜鲜明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教师总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 变”,企图把华北五省从中国分裂出去, 直接导致国内掀起新一轮救亡热潮。 教师追问: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时,自身面临着什么难题? 教师总结:1935年下半年,长征尚未结束,数以万计的将士牺牲于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之下,中国共产党仍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如此艰难的局面下,中国共产党毅然选择将民族大义置于政治分歧之上,这种责任与担当是难能可贵的。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的背景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与担当。 通过毛泽东的讲话和中共中央的公报、宣言等经典材料的解读,引导学生体会危局之下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感悟共产党人高尚的情怀,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二部分:同仇敌忾,共御外辱 展示材料: 材料一:中日战端既开,同胞惨罹锋 镝。本会除通令上海各大寺院尽量收容难民外,并组织战地救护队……并捐有大批物品慰劳负伤将士。 ——《申报》,1932年2月28日 材料二:各工厂的男女工人群众,听 得红军抗战准备已经完毕……踊跃地参加了募捐运动……共收到的慰劳物品总结如下:延安印刷厂:大洋31.7元、袜子一双;延长石油厂:鞋五双、袜子十八双;陕甘宁缝衣工厂:手巾五条、袜子五双…… ——《新中华报》,1937年8月3日 材料三:旅美芝加哥华侨救国会,以胜利在望,前后方一切工作,应益加努 力……在本埠举行纪念大会……打破过去筹款运动之记录。计战债方面逾三百万元,华侨自筹救济费、戏票逾三万元。 ——《华侨先锋》,1944年第6卷第8期 设置小组活动:请根据材料,小组合作提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并据此说说,你认为“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教师总结: 特点一:阶层的广泛性。可找到“各大寺院、工人群众、华侨救国会”等信息,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非只是国共两股政治力量的联合,而是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参与其中,整个中华民族携起手来形成的坚强 力量。可见,爱国与团结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特点二:动力的主动性。通过“义勇 军、联名发表、踊跃地参加”等信息可知,民众自发、主动参与抗日救亡,尽管他们身份各异、职业不同,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前线将士,扶大厦之将倾,这种必胜的信念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巩固与延续。 特点三:时间的持久性。这三则史料时 间贯穿十四年抗战始终。在这十四年里,我们尝到过胜利,也经历过挫折;有收复失地的喜悦,也有国土沦陷的危机。无论战场形势怎样、局面多么复杂,中国人始终拧成一股绳,持之以恒,愈挫愈勇,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造就了这场伟大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史料,小组合作,总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通过史料,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总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与历史解释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阶层的广泛性、动力的主动性、时间的持久性。
抗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反思、前行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中呈现的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当今日本仍有党派人士参拜靖国神社的现象进行评论,我们应如何正视历史? 材料一:关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满洲国”实现了经济发展,出现了人口的显著流入。(只字不提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罪行)。 关于南京大屠杀:当时的情况存在很多疑点,(大屠杀是否存在)至今仍有争论…… ——日本教科所部分谬论摘录,《解放日报》 教师总结: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说,要铭记历史不要记住仇恨,从情感上说,受中国教育的影响,我们每一位正常中国人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都是深恶痛绝的,直到现在,我们中日双方的关系都是处于紧绷状态,但是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仇恨只会拉低我们的视野,像抵制日货、游行示威等过激的行为都是不正确的,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视野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强行割裂中日之间的联系是不现实的。历史与未来都容不得天真,我们既要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又要用历史鞭策我们自立自强,发展壮大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 思考我们应该从抗日战争中学到什么。 利用日本篡改教科书、日本政界屡次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件创设社会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认识日本指导现在仍有部分势力否认侵华的史实,逃避战争的罪责,试图掩盖历史的丑陋行迹,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同时引导学生正视历史,理性看待过去的战争,防范极端民族主义,合理合法理性爱国。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为何要抗战?暴虐与抗争”、“如何走向抗战?团结与重生”、“抗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反思、前行”。 在导入新课部分,以一位抗战英雄亲吻国旗的照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抗战英雄的爱国之情。之后设计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时空观念,使学生对该课的史实有初步了解。在第一部分“暴虐——抗争”的第一环节,展示中日双方对侵华战争爆发原因截然不同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日军侵华的目的,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加深学生对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意所为的认知;在第二环节,利用日军侵华的图片史料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日军侵华的证据摧毁日本的谎言,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在第三环节,通过赵一曼的家书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学习赵一曼事迹,了解中国共产党深入群众进行救亡图存运动,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在第二部分“团结——重生”的第一环节,通过毛泽东的讲话和中共中央的公报、宣言等经典材料的解读,引导学生体会危局之下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第二环节,通过史料,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总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与历史解释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阶层的广泛性、动力的主动性、时间的持久性。 在最后一部分“反思、前行”中,利用日本教科书篡改侵华史实,日本党派人士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件创设社会情境,引导学生反思战争,铭记历史,理性的看待当前中日之间的关系,我们中华民族当自立自强,培养学生为民族、为祖国繁荣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落实爱国情怀素养目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