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4 16:2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神宗时,以陕西用兵失利,内地出令斩一漕臣。明日,宰相蔡确奏知,上曰:“昨日批出斩某人,已行否?”确曰:“方欲奏知”。上曰:“此事何疑?”确曰:“祖宗以未尝杀士人臣事,不意自陛下始”。上沉吟久之,曰:“可与刺面配远恶处”。门下侍郎章惇曰:“如此即不若杀之”。上曰:“何故?”曰:“士可杀,不可辱!”上声色俱厉曰:“快意事便做不得一件!”惇曰:“如此快意事,不做得也好!”
神宗为何不快意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重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特点及影响
难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神宗为何不快意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
2.措施
3.影响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太祖
赵普
五代之弊是什么?
如何防止五代之弊?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武将权重
—收权、分权、崇文抑武
1.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材料:(宋太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
材料: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使……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
材料:禁军聚之京师……皆一以当百。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枝、制治于未乱故也。
——司马光《涑水记闻》
①行政(削实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财政(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政(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1)加强地方控制
重文轻武
守内虚外
强干弱枝
财政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唐:三省六部
尚书省
中书门下(政事堂)
同平章事
(宰相)
参知政事
(执政)
行政
枢密使(执政)
枢密副使(执政)
军政
三司
枢密院
三司使
宋:二府三司
台谏
御史中丞
知谏院
监察
御前会议
统兵权 离
调兵权 分
殿前司
侍卫马军司
侍卫步军司
三衙
更戍法
禁军
定期
换驻
(2)分散中央机构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3)崇文抑武
《历代科举取士数量统计表》
材料: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范太史集》
材料: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材料:今上下内外,皆先有法以待之,是法之密也。(然而)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而事功日隳,风俗日坏。
——叶适《水心别集》卷10
3.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影响: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防范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10世纪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立辽,都城上京。占领燕云十六州。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给辽“岁币”绢10万匹,银10万两。(1004年澶渊之盟)
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西夏向宋称臣,北宋每年给西夏“岁赐”:绢15万匹+银7万两+茶3万斤(1044年庆历和议)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材料:“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澶渊之盟”订立后……茶马互市,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
——《中华文明地图》
材料:这个史称“澶渊之盟”的讨价还价,给双方换来了120年的和平。北宋经济发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也要拜这和平所赐。和平,对各族人民都好。…… 澶渊之盟第二年,党项人也来要钱了……大宋对于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真宗皇帝决定还是花钱买。
——易中天《中华史—大宋革新》
不可取:北宋作为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签订和议,每年付出一大笔钱财,是一种屈辱的行为。
可取:北宋军事积弱,“以钱财换和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面临的困境。和约签订后,北宋在政治上并不屈辱,而经济损失有限。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真诚对待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民族交融。
神宗的梦想实现了吗
--王安石变法
1.背景
2.内容
3.影响
4.失败的原因
一、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①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②“庆历新政”是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的改革,结果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而失败。
③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一、王安石变法
2.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变法涉及农业、商业、水利、赋税、基层管理、军事训练、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富国之法: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强兵之法:对农民进行编制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材料:熙宁六年,政府收入292万贯。元丰六年,发放的青苗钱是1003多万贯,收回1396万多贯,收取利息近400万贯。
——《宋史纪事本末》卷37
材料:如州县以多散为功,有钱者不愿借而勒借。患无钱者不易偿,因而不许借。出入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在青苗法制定和公布之后,决定先在京东、淮南和河北三路试行,……。但事实却是,在上述三路试行并没有多久,尚未成次第,亦即尚未取得多少成绩和经验,其他诸路却也相继派去了提举官,要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了。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增加国家收入
加重人民负担
用人不当
操之过急
冗官加重
3.以青苗法为例,王安石变法实际推行效果如何?
3.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与破坏。
②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利益的现象。
③改革涉及面广,头绪过多,且推行操之过急。
④根本原因:变法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领导改革,无法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只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
积极: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局限:强兵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分裂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4.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改革要认清形势,分析矛盾,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
②改革必须使措施行之有效,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③改革必须把握好时机,坚决彻底,尤其需讲究改革的策略和步骤;
④改革需要有长远的计划和目标,不可操之过急;
⑤改革中要注意用人得当;
……
材料: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社会公平、人民幸福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使命。这要求我们党在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必须致力于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几个要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神宗的遗憾
--南宋偏安
北宋后期,内忧外患,国力日衰。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康王赵构南渡,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
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岳飞也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
1.(2023.海南高考)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
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
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
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
C
2.(2022·全国乙卷)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