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 15 金色的鱼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上 15 金色的鱼钩(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4 12:0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金色的鱼钩》,作者杨旭。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第四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理想和信念”,以此编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和“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五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方法;也已经运用结合相关资料,体会思想感情和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等方法。这两个要素的复现是为了强调对这两个要素的综合运用。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小说,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通过对老班长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了老班长关爱战友,有崇高的革命理想的形象。鱼钩作为行文的线索,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历程,象征着老班长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本篇课文的导读任务要求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分析交流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正是对应了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品质,这是言语实践点,是能力提升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难度不大,但本文时代背景距离学生太远,学生对长征有初步的了解,但对于红军过草地相对较陌生,这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现有的期待视野是存在断层和障碍的,因此需要借助第二的语文要素“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运用资料加以引导理解,才能体会到老班长在过草地途中照顾战士的崇高品质。
于能力方法而言,在五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方法,基于此,在本课中,学生将继续巩固默读圈画,做批注,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词句,综合运用小学阶段学得的方法,自主分析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理解“金色的鱼钩”的丰富内涵。
2.能结合相关资料,加深对老班长这一人物及对课文的理解。
3.关注人物的言行,体会以老班长为代表的人物品质。能用上神态、言行等方法进行写话。
四、教学过程
(一)时事导入 明确任务
1.教师与学生互动导入
2.出示单元要素及长征背景资料
(1)出示单元要素: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红军长征距离我们生活的年代久远,因此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借助查阅的资料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板书:查阅资料)下面老师就出示一则资料。
(2)出示长征介绍及路线图,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发生在红军长征中过草地的时候。
3.创设学习情境: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在党的100周岁之际送上一份礼物,拍一个纪录片,首先我们确定好剧本中的情节。
(二)梳理课文 把握脉络
自读课文。要求:快速默读课文,专家说我们六年级同学每分钟的阅读速度不少于300个字,这篇课文有2158个字,文章要求我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那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
交流: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些什么?
3.出示课堂作业本第一题目:老师有更好的办法帮助同学们说说课文的内容。利用好思维导图,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故事情节图。(引导学生梳理出接受任务,班长钓鱼,班长牺牲,珍藏鱼钩,并进行板书)
(三)感知人物 树立形象
我们确定好拍摄剧本后,我们还要确定好纪录片中的演员。
1.聚焦主角,感受老班长的形象
(1)确定主要人物——主角老班长
(2)生交流句子,请生上台板书老班长的品质。
(3)交流重点句子,结合资料,加深印象。
①聚焦“嚼”:体会老班长嚼鱼骨头和草根的舍己为人
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很特别,出现了不止一次(预设:嚼)追问:你们平时嚼什么?味道怎么样?(口香糖,味道清新、美妙)再次追问:老班长在嚼什么?(草根、鱼骨,感觉难以下咽,卡喉咙)
②出示资料:出示菜学校单及红四军的食单,体会以老班长为代表的的红军战士过草地饮食上的危机,轻则腹泻,重则当场丧命。体会老班长不顾自己,关心他人的品质。
句子3: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①出示草地资料以及视频:体会过草地的艰辛,体会老班长在艰苦的条件下还尽职尽责的品质。
2.聚焦“我”,升华老班长的形象
(1)过渡: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我”
(2)出示句子:
①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②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③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
对比朗读,感受写法
①读一读,说发现。
②读读去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碗有千斤重”“大颗大颗地”的句子,引导学生说出这是运用夸张化的描写。
③说好处:更加衬托出了老班长的高大的形象。
(3)情感代入,进行写作
出示老班长临终前的话,“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假如你就是这个小战士“我”,面对此情此景,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为这个纪录片加上最后的旁白,就像刚才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夸张的手法进行描写。
(4)生分享,师点评。
(四)述说含义 感悟精神
1.让生重新取题目。
出示资料:萧华的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师生配合读。
2.结语:同学们,今天的拍摄很顺利,我们也将这部纪录片的题目取为《金色的鱼钩》,值此建党100周年,谨以此片献给党,献给老班长,让我们记住曾经在这片草地上发生过的事。
(五)拓展书目 延伸精神
其实红军长征中还有很多故事,重新出示红军长征的路线图,根据线路图推荐《七根火柴》《一袋干粮》《草地夜行》等文章篇目以及书目《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去看看在红军长征中还有哪些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又展现了怎样的人物品质和精神。
学习活动一:
1.读: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想: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习活动二:
找:在老班长的言行句子旁并做批注。
学习活动三:
1.找:独学,从文章中找一找描写“我”的句子;
2.用:合学,用学习老班长的方法,在句子边做批注。
学习活动四:
写写我当时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