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中国近代史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新课导入
看彩色五四运动现场(修复版本)
知识目标
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
本课知识结构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P59-60)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P61)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P61-62)
一 五四运动的爆发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背景:
(1)国内:
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②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北洋军阀人物
新文化运动先驱油画
(2)国际:
①日本加紧侵华;
②中国成为一战战胜国。
1915年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派曹汝霖等接受“二十一条”。
材料:“一战”期间中国对德宣战,但没有派遣军队,而是超过14万的中国劳工以非战斗人员的身份出现。值此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来自中国的劳在异国战场上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甚至生命,而这也为后来中国成为战胜国增加了些许筹码。
协约国士兵为中国劳工点烟
战场上的中国劳工
运输炮弹上前线的中国劳工
战地厨房和医院工作的中国劳工
中国劳工在将燕麦装车
在弹药厂工作的中国劳工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与英国丘吉尔
1919年巴黎和会会场
材料二:这次巴黎和会召开时,中国可以挽百十年国际上之失败,使中国能够与英法美并驾齐驱。——1919年1月5日上海《民国日报》
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来到凡尔赛,发誓要寻求收复山东,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2、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京报》主笔邵飘萍在北大法科礼堂演讲,讲述了中国外交失败的经过和原因,群情激愤。
“此次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前途将更无外交之可言。” ——陆徵祥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
——5月2日《辰报》
《外交警报敬告国人》
弱国无外交
视频: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
3、爆发:
(1)时间:
(5)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919.5.4
(2)中心:
北京
(3)主力:
学生
(4)方式:
罢课、游行示威
(6)要求: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7)结果:
遭到镇压
交通总长曹汝霖
币制局总裁陆宗舆
驻日公使章宗祥
三大卖国贼
学生上街游行
被捕学生
关押学生处
学生在进行爱国宣传
材料:尽管不停地被逮捕,学生并没有罢休,而是一次又一次增援上街演讲……北京大学理科的校舍,已经成为第二临时拘留所;文科所在也被武装军警重重包围。学生遭遇如此大规模的武力镇压时,丝毫未表现出要妥协的迹象……北京多数学生做好了决心不屈、随时入狱的准备。——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爱国学生!
二 五四运动的扩大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扩大的原因:
(1)社会各阶层广泛拥护学生运动;
(2)陈独秀《北京市民宣言》号召;
(3)日本集结军舰威胁、挑衅;
陈独秀像
激起全中国人民反日运动怒潮
2、扩大:
(1)时间:
1919.6
(2)中心:
上海
(3)主力:
工人阶级
(4)方式: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视频:学生罢课和工人罢工
3、结果: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①释放学生
②罢免三人
③拒绝签字
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1、性质: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意义: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①标志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众评五四
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
——江泽民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喜庆百年华诞上的讲话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真理、奋斗、责任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五四运动期间,学生罢课半个多月,政府无动于衷。但工人罢工不及5天,北洋政府便赶紧释放了被捕学生,还免去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这最能说明( )
A.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学生参与五四运动的人数较少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斗争的主力军
课后巩固
1.
课后巩固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但工人罢工不及5天,北洋政府便赶紧释放了被捕学生,还免去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可以看出工人阶级自此登上政治的舞台,显示了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也说明工人阶级是革命斗争的主要力量,D项符合题意;“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的性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不是强调人数少,而是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初步胜利,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
2.14.胡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 )
A.胡适反对青年学生的爱国行为
B.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
C.五四运动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课后巩固
2.
课后巩固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文化运动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宣传资产阶级民主科学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政治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它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D项正确;从题干“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可知,材料认为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因此,AB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3.15.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的“补课”和“起点”的含义分别指( )
A.补充明确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各阶级联合
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明确彻底反帝反封建纲领,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完善以往的民主科学思想,启迪宣传马克思主义
课后巩固
3.
课后巩固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旧民主主义中,辛亥革命反封而不反帝,五四运动明确反帝,这是在补课;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革命,这是起点;B项正确。五四运动中,没有地主阶级,不是各阶级联合,排除A项;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是在中共一大之后,不是在五四运动以后,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性质的运动,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D项。选B项。
中国近代史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谢 谢!